7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下令齐人只用鲁缟,鲁缟大卖,很多鲁国百姓放弃种粮,加入纺织业。

一年后,管仲又下令齐人不得购买鲁缟,还大幅抬高本国粮价。

此外,管仲还如法炮制了“买狐降代(代国)”“买械制衡(衡山国)”。

材料表明()A. 齐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战争阻碍多元一体进程C. 鲁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D. 经济手段助推诸侯争霸2. 秦朝修建驰道,禁止百姓在驰道中央行走。

西汉沿袭秦制,但到汉宣帝时“民公犯之”却“罚罪之轻”,汉平帝时废除了该禁令。

这一变化()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顺应了经济发展C. 体现了与民休息D. 推动了礼法结合3. 唐朝前期设立都护府,将边疆民族纳入管辖,维护边境安全。

《旧唐书》记载:贞观十六年,突厥咄陆可汗“自恃其强,专擅西域,遣兵寇伊州(今哈密市)。

”如图所示,这一时期,唐朝派兵还击突厥军队的都护府位于()A. ①B. ②C. ③D. ④4. 如图所示,宋代投壶盛行,士大夫家中陈设常有投壶的壶与矢。

吕大临在《礼记传》中写道:“投壶,射之细也。

宴饮有射以乐宾。

”司马光则认为“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

”宋代投壶()A. 反映了民族交流加强B. 凸显了儒学价值取向C. 体现了门第观念淡化D. 折射出教育的平民化5. 如表是与棉花种植或棉布相关的历史记载,据此推论合理的是()记载材料出处“木棉亦西域所产。

近岁以来……木棉种于陕右,滋(元)《农桑辑要》茂繁盛。

”“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农书》益。

”“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天工开物》“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

”《农政全书》A. 棉花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B. 元朝棉花种植成本高于养蚕缧丝C. 棉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D. 清朝南北之间经济差距继续扩大6. 1886年到1894年,上海格致书院设计的考课命题有:“《墨子》经上及说上,已启西人所言历学、光学、重学之理,其条举疏证以闻”“华人讲求西学用华文用西文利弊若何论”“中外各国刑律轻重宽严异同得失考其”等。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七年级历史知识点整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会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过群居生活,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能够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捕鱼,群居;具有审美意识。

昌盛的秦汉文化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的创举。

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孝文帝改革措施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张骞通西域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38年(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19年(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中国纺织业发展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当时中国就已经开始织布。


公元前2000年,中国就已经发明了梭织机,并开始大规模生产纺织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纺织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清朝时期,中国纺织
业发展到了顶峰,拥有大量的纺织厂,生产出了优质的纺织品。

20世纪初,中国纺织业受到了外国技术的影响,开始大规模引进外国机器,
并开始推广机械化生产。

20世纪50年代,中国纺织业又受到了苏联技术的影响,
开始大规模推广工业化生产。

20世纪80年代,中国纺织业又受到了西方技术的影响,开始大规模推广计算
机控制的机器,并开始推广自动化生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纺织业又受到了现代技术的影响,开始大规模推广
智能化生产,并开始推广网络化管理。

从公元前3000年到现在,中国纺织业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史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纺织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纺织

中国古代历史的历史纺织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段历史中,纺织业一直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纺织是指将纤维材料转变为纱线、绳索或者布料的过程,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中纺织业的发展和影响。

一、纺织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大约4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使用粗糙的棉花纤维和草麻纤维来制作简单的衣物和绳索。

随着时间的推移,纺织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丝绸的出现对纺织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丝绸的生产需要熟练的技术和复杂的工序,这促进了纺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最早的丝绸制造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世纪的夏朝时期,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蚕丝制作细薄的纺织品。

而到了公元前4世纪的西汉时期,丝绸生产已经达到了高峰。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纺织品被输送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二、纺织业对古代社会的影响纺织业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首先,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农民们种植棉花和其他纤维植物,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用于纺织生产。

同时,纺织业也为农民们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其次,纺织业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发展。

丝绸和其他纺织品不仅被用于日常穿着,还被广泛应用于宫廷礼仪、祭祀、庆典等场合。

同时,纺织品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例如刺绣、织锦等技艺。

此外,纺织业在中国社会中还具有性别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纺织活动主要由女性负责,妇女们通过纺织来展示自己的技艺和勤劳,也被认为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的象征。

同时,纺织业也是一项传统的产业,许多技艺被专门的纺织家族所掌握,通过这个行业的掌握,家族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三、纺织业的传承和发展纺织业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纺织技术通过师父传徒弟的方式进行传承,不断积累并发展新的技术。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纺织业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纺织业

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的纺织业中国古代的纺织业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极其重要的行业。

纺织业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的纺织业一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兴起、发展和影响。

一、古代纺织技术的进步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纺织技术有着深厚的造诣。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就开始采用了用手纺纱和纺织的方法。

到了商代和西周时期,纺织技术进一步发展,手工纺纱和织布成为了当时人们的主要工作之一。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蚕桑养蚕,并开始进行丝绸的生产。

二、丝绸之路与纺织业的繁荣中国的丝绸之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丝绸的特殊性质,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和其他纺织品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这不仅促进了中国纺织业的繁荣,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国际影响力。

三、纺织品的种类与用途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丝绸生产,还包括了其他各种纺织品的制造。

除了丝绸以外,棉布、毛织品、麻布等也是中国古代纺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纺织品在农田劳动、日常生活和礼仪活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棉布被用来制作衣物、床品和日常用品,毛织品则常用于保暖衣物的制作,而麻布则常用于制作帆布和装饰材料。

四、纺织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纺织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纺织业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帮助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纺织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民的增收和农村地区的繁荣。

此外,纺织业还促进了手工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无论是中国皇帝的锦衣玉食,还是民间的绣球和刺绣艺术,都与纺织业密切相关。

纺织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理念和文化认同。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纺织业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多元化的行业。

纺织业不仅为中国带来了经济财富,也推动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1)城市: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1)港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纺织业作为我国最早起步的现代工业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入手,探讨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轨迹。

一、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纺织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得到了充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在这个阶段,纺织工业主要依赖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模式,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但是,在国家的推动下,纺织工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技术引进和设备更新,开始逐渐实现机械化生产。

二、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纺织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国家鼓励外资进入,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纺织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出口额逐年增加,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阶段,中国纺织业经历了从规模扩大到技术提升的转变。

纺织企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和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国内的纺织机械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纺织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本土化设备选择。

三、加入WTO后的发展(2001年至今)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这对中国纺织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方面,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开始崛起,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为纺织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个阶段,中国纺织业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

一方面,企业加大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纺织企业开始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纺织的发展,加强了与国际市场的合作和交流。

总结起来,中国纺织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改革开放阶段再到加入WTO后的发展历程。

从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到机械化生产,再到现代化生产,中国纺织业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升级,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未来,中国纺织业将继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传统到现代: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

从传统到现代: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

从传统到现代: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到现代: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纺织服装行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它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介绍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技术创新和市场变迁对该行业的影响。

在传统时代,人们的衣物主要由天然纤维材料制成,如棉花、丝绸、羊毛等。

制作过程主要依靠手工劳动,采用简单的织布和缝纫工艺。

这个时期的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缓慢,生产效率低下,供应量有限。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纺织服装行业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发明布料机、纺纱机、织布机等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些发明使得纺织品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普通民众也能够承担得起购买纺织服装。

纺织服装行业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合成纤维的发明对纺织服装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合成纤维的出现极大丰富了纺织品的种类,比如尼龙和涤纶。

这些合成纤维具有轻盈、耐磨、易护理等优点,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纺织服装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20世纪的后半段,纺织服装行业经历了一系列技术和市场的变革。

在技术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出现,使得纺织服装的设计和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同时,数字印花技术的发展使得纺织品的图案和图案的制作变得更加容易和精美。

这些技术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纺织服装的种类和风格。

市场方面,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国际贸易的壁垒逐渐消除,纺织服装行业开始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和竞争。

制造业的转移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为了纺织服装的生产基地,如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等。

同时,快时尚概念的兴起使得消费者对时尚和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纺织服装行业为了迎合这些市场需求,开始开发可持续、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和工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纺织服装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智能时代。

智能纺织品的出现使得服装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如智能温度调节、智能防紫外线等。

同时,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宣传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原始社会:半坡人有较高的纺织技能,会织麻布,制麻衣。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纺织技术有
新的进步,已经有养蚕缫丝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

⑵西周:纺织品除了平织物外,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了刺绣。

⑶战国:长沙楚墓出土的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⑷秦朝:以民营为主,能生产锦绣等高档丝织品。

⑸两汉: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种丝绸。

西汉的长安、临淄和襄邑拥有全国最重要的
官营手工业。

陈宝光是西汉民间最优秀的纺织家,他发明了织花机。

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西汉丝绸遗物出土,长沙马王堆出土了素纱禅衣等大量丝织品。

东汉时期桑麻种植扩大,丝、麻织业发展迅速,洛阳、山东、四川等地设有服官。

新疆地区已经种植棉花,有了棉纺织业。

羊毛也成为纺织原料。

两汉时期,会稽地区出产的葛,是当时著名的越布。

汉光武帝将越布列为贡品。

⑹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

吴国培育出八
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

蜀汉所产的蜀锦,行销魏吴。

后赵的邺锦与蜀锦齐名,前秦的回纹锦深受人们喜爱。

北魏在纺织业发达的河北地区集中了大批工匠,纺织品产量大增。

⑺隋唐:①产地分布广: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

②生产规模大,产量多:定州出产的高级
丝织品,每年仅上贡朝廷的就达1500多匹。

③分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官营丝织业仅织染部门就有25种作坊,丝织品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分为许多品种,其中的绫就有20多个品种。

④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从发掘出来的丝织品看,颜色多达20多种,至今色彩鲜丽,图案也很新颖,有些还吸收了波斯的风格和手法。

⑻五代十国:丝织业规模大、品牌多(蜀绣、吴绫、越锦);南唐宫廷生产的染织物,染色
工艺独特、名贵。

⑼辽宋夏金:①北宋丝织业有新的进步,产地有两浙、四川两大中心;花色品种繁多,单州
的薄、亳州的轻纱、抚州的莲花纱,都是珍品。

②南宋棉纺织业取得新的成就。

棉纺业比重上升,从两广、福建扩展到江南地区,出现纺车、弹弓、织机等工具。

棉纺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

③辽代纺织业空前发展,辽墓中出土一件刻丝夹被,惊绝天下。

④西夏的毛织业是其手工业的重要部门。

⑽元:黄道婆把黎族人民先进的棉纺技术带回家乡松江乌泥泾。

很快,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
中心。

江南一批小镇也因为棉纺织业而迅速发展起来。

⑾明清:如江南“织造尚松江,织染尚芜湖”。

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