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面镜成像拓展资源文字奇妙的偶镜
中班科学奇妙的镜子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奇妙的镜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三节《奇妙的镜子》。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平面镜成像原理,了解镜子的分类和使用;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光的反射现象,并学会使用镜子。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知道镜子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探索光与影现象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镜子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放大镜、手电筒、卡片、画纸、彩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平面镜、放大镜、手电筒、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手持平面镜,让幼儿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成像,引发幼儿对平面镜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介绍镜子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使用平面镜、放大镜、手电筒等工具,观察光与影的变化,并在画纸上记录。
4.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讨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作业指导(5分钟)布置作业:每人画一幅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并标注出镜子的名称。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镜子2. 内容:平面镜成像原理镜子分类: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镜子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并标注出镜子的名称。
2. 答案示例:幼儿画自己站在平面镜前,镜子中呈现出自己的样子,旁边标注“平面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镜子分类和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不同的镜子,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点和成像效果。
在下一节课中,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如何引发幼儿对平面镜的兴趣。
奇妙的镜子中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镜子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二节,主要内容为探索镜子成像的原理和特性。
详细内容包括镜子的种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镜面对称现象以及简单的光学反射定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镜子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镜面对称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蜡烛、火柴、白纸、图钉、直尺等。
学具:每组一套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白纸、铅笔、图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面部特征,引导学生发现镜子的神奇之处。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操作,用平面镜观察物体成像,并画出镜面对称的图案。
4. 探讨与交流(15分钟)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共同探讨平面镜成像原理及镜面对称现象。
6. 拓展延伸(5分钟)介绍凸面镜、凹面镜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镜子的种类及用途2. 平面镜成像原理3. 镜面对称现象4. 光学反射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镜子,画出镜面对称的图案。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镜子种类,画出相应的镜面对称图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原理及镜面对称现象。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如介绍其他光学现象,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2. 例题讲解中平面镜成像原理的阐述3.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镜面对称现象的理解4.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5. 作业设计中的实践性与思考性一、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1.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中班科学奇妙的镜子教案通用

中班科学奇妙的镜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奇妙的镜子》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平面镜及其成像特点,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索光的反射现象,通过实验操作感知镜子反射光线的原理;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道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认识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卡片、玩具、手电筒等。
学具:每组一份平面镜、卡片、玩具、手电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礼物盒,邀请幼儿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2)教师打开礼物盒,出示一个平面镜,引导幼儿观察镜子里的自己。
2. 例题讲解(1)教师提问:你们在镜子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镜子中会有我们的倒影呢?(2)教师讲解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卡片、玩具等,让幼儿用平面镜观察这些物品的倒影。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4. 实验操作(1)教师示范用平面镜反射光线的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光线的走向。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探索光的反射现象。
(2)幼儿分享实验中的发现,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镜子2. 内容: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反射原理镜子在生活中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镜子,与家长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观察镜子中的自己,了解镜子的成像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实验操作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观察实践,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结合幼儿的表现,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中班科学奇妙的镜子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奇妙的镜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奇妙的镜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镜子的种类和用途,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通过实践操作感知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镜子的种类,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镜子的种类、用途以及平面镜成像现象的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镜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实验器材、教学PPT。
2. 学具: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镜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镜子的种类和用途。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镜子的种类: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2)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3.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道平面镜成像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平面镜成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拓展:介绍镜子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镜子的种类: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2.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3.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虚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种镜子,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2)简述平面镜成像原理。
练习题1:一个物体在平面镜前2cm处,它的像距离平面镜是多少?练习题2: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等大的虚像,如果将物体向平面镜靠近,像会发生什么变化?2. 答案:(1)略。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3)练习题1:像距离平面镜4cm。
练习题2:像大小不变,距离物体更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实践操作、例题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镜子的种类、用途和平面镜成像原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镜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镜子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第三节《镜子》。
详细内容包括:镜子的构造、平面镜成像原理、镜子的种类及用途、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镜子的基本构造,掌握平面镜成像原理。
2.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镜子观察物体,培养观察能力。
3. 增进对镜子种类和用途的认识,提高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重点:镜子的构造、种类及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镜子、卡片、图片、实物等。
学具:每人一个平面镜、白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不透明的箱子,箱子里放置一个玩具。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箱子里有什么吗?”引导幼儿思考,然后给出答案:“我们可以用镜子来观察箱子里的物体。
”从而引出镜子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镜子的构造:介绍镜子的组成部分,如镜面、镜框等。
(2)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平面镜成像过程,让幼儿理解成像原理。
(3)镜子的种类及用途:展示不同种类的镜子,如凸面镜、凹面镜、潜望镜等,讲解其用途。
3. 随堂练习(1)发放平面镜,让幼儿观察自己的脸,并画出镜中的自己。
(2)出示图片,让幼儿用镜子观察图片中的物体,并说出物体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镜子的构造2. 平面镜成像原理3. 镜子的种类及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镜子观察家里的物体,画出镜中的图像。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镜子,了解其用途。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寻找镜子,观察镜子的应用,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同时,可以组织相关实践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镜子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
2. 教学过程: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的详细性和实践性。
一、平面镜成像原理1. 实验演示:教师准备一个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让幼儿观察物体在玻璃板后的成像。
三、平面镜成像拓展资源文字奇妙的偶镜

奇妙的偶镜一、偶然的发现“阿磊,去我家玩镜子。
”由于科学课上刚学习了光的反射,这几天我们对镜子的兴趣颇浓。
这不,刚一放学,邻居陈佳忠就邀我去他家了,阿忠家是开玻璃店的,我们就来个废物利用,经常把裁下来的镜子边角加工成小镜子用来把玩。
“来,今天我们来玩颠倒游戏。
”这时我们常玩的游戏,我们在纸条上写上一句话,然后把纸条放到镜子面前,镜子中的字的形状就会完全颠倒过来,与刻在印章上的反体字一样。
我们看着镜子上的字,互相翻译。
我们争着写“颠倒文字”,争着把镜子移来移去,玩得十分起劲。
突然,我发现在两面镜子中的字怎么变正了,我急忙叫陈佳忠停下来观看:真的,“玩镜子”三个字在我的镜中,“真有趣”三个字延伸到佳忠的镜中,它们端端正正地站立着,露出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
我们连忙又写字试验,发现两面镜靠在一起成一定角度,就能使反字变正,有时还生出了多组文字,真是太神奇了。
二、偶镜的秘密第二天一早,我们带上镜子,急匆匆地把这个新发现汇报给科学老师,并问:“为什么两面镜子靠在一起颠倒的文字又变正呢?”老师告诉我们这叫偶镜,它有很多奇妙的本领,这跟以后要学的光的反射有关,并鼓励我们自己去调查探究其中的奥秘。
我们连忙去预习科学课本,又去网上查资料,原来我们看镜中的物体,光照到物体上后反射到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睛的晶状体上,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经过一次反射到平面镜上的虚像,这个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单面平面镜中出现的是颠倒文字;如果是两面平面镜相交成直角组成偶镜,文字所组成的虚像在两面镜中各反射了一次,反反得正,我们眼睛看到的是第二次反射的正像。
那么,偶镜张开角度的大小跟镜中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偶镜还有哪些奇妙的本领呢?放学回家后,我们又用两块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镜子,做了一面较大的偶镜,研究了偶镜张开角度大小与镜中像的关系,并摄下了图像,如下表:角度像个数(包括实像)组成的图形图例120 3 正三角形90 4 正方形72 5 正五边形60 6 正六边形45 8 正八边形36 10 正十边形360/n n 正n边形……我们发现,偶镜角度减小,镜中像的个数就增加,加上实物,各像以正多边形的形式排列,偶镜夹角与像的个数规律是:像的个数(包括实像)=360 / 偶镜夹角多么奇妙、多么完美对称的镜子景像啊!经过多次反射,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和自然界的图案美在镜中奇异的再现。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镜子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镜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第三节《奇妙的镜子》。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平面镜成像原理、镜子的种类及其特点、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知道镜子的种类及其特点。
2. 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镜子的种类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观察并描述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各种镜子制品。
2. 学具:白纸、笔、透明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镜子将阳光反射到教室的角落,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光是如何被反射的?引导幼儿关注镜子与光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介绍平面镜成像原理,并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体验成像过程。
(2)展示凸面镜、凹面镜,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介绍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灶、汽车后视镜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白纸、笔、透明胶带制作一个简易的平面镜,观察成像。
(2)分组讨论:凸面镜、凹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镜子2. 内容:(1)平面镜成像原理(2)镜子的种类: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3)镜子的特点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镜子让幼儿在课后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镜子,并描述它们的作用。
2. 答案:(1)太阳灶:利用凹面镜将阳光聚焦,用于加热。
(2)汽车后视镜:利用凸面镜扩大视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对镜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成像原理的理解仍有所欠缺。
2. 拓展延伸:(1)开展“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镜子的用途。
(2)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光学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奇妙的镜子》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科学《奇妙的镜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镜子”。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镜子的特性,探索光的反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镜子的基本特性,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
重点:观察镜子中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各种小物品、手电筒、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平面镜、手电筒、小物品若干。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神秘的箱子,里面装有一个平面镜和一些小物品。
请幼儿轮流观察箱子中的物品,引发幼儿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平面镜,让幼儿观察镜子中的物品,引导幼儿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让幼儿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平面镜和手电筒,让幼儿分组观察镜子中的物品,并尝试用光照射镜子,观察光的反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互动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5. 小组合作(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平面镜、手电筒和小物品。
小组内讨论如何利用镜子观察物品,并记录观察结果。
每组展示观察结果,分享合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镜子的特性2. 平面镜成像原理3. 光的反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镜子,记录下你发现的现象。
答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下镜子中的物品成像特点,如左右颠倒、距离相等等。
2. 作业题目:用镜子观察周围的环境,与家人分享你的发现。
答案:请幼儿尝试用镜子观察周围的环境,如室内物品、户外景色等,并与家人分享观察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中,幼儿对镜子的特性和平面镜成像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偶镜
一、偶然的发现
“阿磊,去我家玩镜子。
”由于科学课上刚学习了光的反射,这几天我们对镜子的兴趣颇浓。
这不,刚一放学,邻居陈佳忠就邀我去他家了,阿忠家是开玻璃店的,我们就来个废物利用,经常把裁下来的镜子边角加工成小镜子用来把玩。
“来,今天我们来玩颠倒游戏。
”这时我们常玩的游戏,我们在纸条上写上一句话,然后把纸条放到镜子面前,镜子中的字的形状就会完全颠倒过来,与刻在印章上的反体字一样。
我们看着镜子上的字,互相翻译。
我们争着写“颠倒文字”,争着把镜子移来移去,玩得十分起劲。
突然,我发现在两面镜子中的字怎么变正了,我急忙叫陈佳忠停下来观看:真的,“玩镜子”三个字在我的镜中,“真有趣”三个字延伸到佳忠的镜中,它们端端正正地站立着,露出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
我们连忙又写字试验,发现两面镜靠在一起成一定角度,就能使反字变正,有时还生出了多组文字,真是太神奇了。
二、偶镜的秘密
第二天一早,我们带上镜子,急匆匆地把这个新发现汇报给科学老师,并问:“为什么两面镜子靠在一起颠倒的文字又变正呢?”老师告诉我们这叫偶镜,它有很多奇妙的本领,这跟以后要学的光的反射有关,并鼓励我们自己去调查探究其中的奥秘。
我们连忙去预习科学课本,又去网上查资料,原来我们看镜中的物体,光照到物体上后反射到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睛的晶状体上,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经过一次反射到平面镜上的虚像,这个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单面平面镜中出现的是颠倒文字;如果是两面平面镜相交成直角组成偶镜,文字所组成的虚像在两面镜中各反射了一次,反反得正,我们眼睛看到的是第二次反射的正像。
那么,偶镜张开角度的大小跟镜中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偶镜还有哪些奇妙的本领呢?
放学回家后,我们又用两块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镜子,做了一面较大的偶镜,研究了偶镜张开角度大小与镜中像的关系,并摄下了图像,如下表:
角度像个数(包
括实像)
组成的图形图例
120 3 正三角形
90 4 正方形
72 5 正五边形
60 6 正六边形
45 8 正八边形
36 10 正十边形
360/n n 正n边形……
我们发现,偶镜角度减小,镜中像的个数就增加,加上实物,各像以正多边形的形式排列,偶镜夹角与像的个数规律是:像的个数(包括实像)=360 / 偶镜夹角
多么奇妙、多么完美对称的镜子景像啊!经过多次反射,数学中的几何图形
和自然界的图案美在镜中奇异的再现。
那么,偶镜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
三、偶镜的应用
以后几天,我们调查收集了利用偶镜的事例。
如服装店的试衣镜,也是由
两面镜子组成的偶镜,顾客可以从各个角度看清衣服的式样,看清自己试穿衣服
的模样;我们又做了玩具万花筒,它由3面平面镜组成几组偶镜,经过多次反射,
里面的彩屑、玻璃珠由一个分化成六个,组成美丽对称的六边形图案,边看边摇
动旋转,里面的图案真是千变万化,奇妙无比;偶镜还跟月球有关呢!在月球上
装上一种装置叫“角反射器”,它由三面互相垂直的镜面装在一起,就像箱子的
一个角一样,三面镜子相当于组成三个偶镜,这样光线无论从哪个角度射到它上
面,都会沿着原方向反射回来。
角反射器和激光配合,就可以精确地测量月球和
地球的距离,误差非常小。
在许多人造卫星上也装有角反射器,利用角反射器,
还可以测量地球板块的运动及地面的微小位移,为预报地震提供可靠依据。
自行
车尾部装有一个红色塑料制成的反光镜,把汽车前灯的光反射回去,引起汽车驾驶员的注意,它也是个小小的角反射器,高速公路地面也装有这些装置,在黑夜里利用角反射器把路面反射的非常明亮,这样就不用装路灯了。
通过调查实验,我们发现了光与镜子的许多秘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科学小制作《镜子家族》(包括偶镜、万花筒、观光箱、天文望远镜、潜望镜等)获萧山区首届学生科学小制作三等奖。
光与镜子的世界真奇妙,偶镜的用处真大啊,等待我们好好去探索,去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