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跨铁路桥梁转体(平转)施工关键技术
跨铁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跨铁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要点分析摘要:道路工程与铁路干线交叉施工时,如果直接在铁路周围进行施工,则会造成铁路线路停运,影响铁路运行等问题。
基于此,通过开展跨铁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要点分析研究,从施工组成机构及资源配置、跨铁桥梁满堂支架构造工艺、钢筋结构安装工程、跨铁桥梁涂装施工要求等方面,全面分析跨铁桥梁转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桥梁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跨铁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要点;跨线转体桥常用的发放是平转法,这种方法主要由转动平衡体系、转动牵引体系和转动支撑体系组成。
解决平衡问题是平转法中的一个技术关键,转体体系实现平衡的方式不同,可将平转法分为平衡重转体和无平衡重转体两种。
1.跨铁桥梁转体体系(1)采用平衡重转体时,上部结构与桥墩(台)一起作为转体结构,由于上部结构具有重量轻、跨度长等特点而桥墩(台)则相反,在设计转动系统时应尽可能远离上部结构以求得平衡,并可利用结构自身平衡转体施工。
适用于场地宽阔、结构对称桥梁工程。
(2)采用无平衡重转体时,只转动上部结构,通过增设锚固体系、背索等平衡方式平衡梁体上部结构并进行转体施工。
适用于大跨径桥梁等地质复杂地段。
2转体的结构分析2.1转体下转盘下球铰、保险撑脚、环形滑道、转体拽拉千斤顶反力座四部分共同构成了下转盘,以此来支撑整个转体的机械结构。
下转盘连同上转盘共同构成桥体基础。
2.2球铰制造与安装2.2.1球铰制造精度要求球面曲率半径差±1mm,边缘各点的高程差≯1mm,椭圆度≯1.5mm;各镶嵌四氟乙烯片顶面必须处于同一球面上,误差≯1mm。
2.2.2安装精度要求(1)基本数据:顺桥向±1mm,横桥向±1.5mm,球铰正面相对高差不大于1mm。
(2)定位钢骨架安装:由定位钢筋、定位型钢和调平垫板共同构成。
(3)安装下球铰:首先,为了调整中心位置,需要将下球铰悬吊,这时需要用到固定调整架及调整螺栓;其次,需要调整标高,要上下转动固定调整螺杆。
211167854_上跨既有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

价值工程图1桥梁与铁路位置现场图0引言目前我国铁路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铁路项目陆续开工,由于我国铁路建设时间跨度较大,使得后续新建铁路与既有铁路产生交叉,为减少对既有铁路的影响,一般采用连续梁上跨,但连续梁由于其施工期较长且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也较为突出,对既有铁路线路的运营安全影响较大。
为最大限度的降低对铁路线的影响,近年来很多铁路桥梁在跨越既有铁路时多采用转体连续梁施工工艺,即梁体先以连续梁的工艺在铁路线路范围外进行施工,然后通过转动球铰对连续梁进行转动,从而完成上跨既有铁路的施工。
转体连续梁大大缩短了对既有铁路的影响,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铁路运营安全,但转体连续梁对施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转体中各工序的把控是否严格配合更是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成败。
在新建铁路项目某特大桥转体连续梁施工中,由于该连续梁不但高度高跨度大,而且上跨多条既有铁路线路和地方公路,使得连续梁在施工工程中对周边影响较大,尤其是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防护风险加大,同时也对连续梁转体后合龙精度提出严峻考验。
为确保铁路和公路的安全运营及转体合龙后的精度,项目部对该连续梁转体方案进行统筹规划,对转体施工各项工序进行严格把控,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缩短了转体施工工期,大大降低了对周边交通线路的影响,确保了铁路及公路运行安全,同时转体后合龙精度也满足有关要求,保证了梁体线性和外观质量。
通过现场实际应用,该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工艺及相关技术在施工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1工程概况新建铁路某特大桥(41+76+41)m 连续梁全长为159.5m ,上跨鸦宜线(K28+751某特大桥9#墩)、K2线(K28+742某特大桥9#墩、10#墩)、K1线(K28+733某特大桥10#墩)、宜万上行货物疏解线(K28+710某特大桥10#墩)。
在鸦宜线及K1线两侧设T 构,分别转体就位,跨中合拢。
中跨跨越东艳路、鸦宜线、客车车底取送线。
东艳路宽度为32m ,交叉角度为57°,鸦宜线、客车车底取送线交叉角度为61°;T 构采用墩底转体法施工,均位于R=400m 的圆曲线上。
上跨铁路桥梁转体施工的控制要点

种 施 工顺 序容 易导 致 钢 筋 周 围粘 上脱 模 现 裂缝 后 ,应 立 即 更换 新锚 具 .同 时 对 好 .压 浆 时 应 从 低 处 住 高 处 压 ,等 高 处
剂 。因此 在 施 工 中刷 完脱 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 应 加铺
一
同批 量 的 锚具 进行 逐 个 检查 。确 认合 格 的 孔 眼 冒 出 浓 浆 后 。堵 住 排 气 口继 续 加
保 铁 路 运 营 和 施 工 安 全 .所 以 设 计 采 的 配备 上 ,挑 选 ” 精 兵 强 将 ” .优 先投 差 即箱 梁 两 侧 悬 臂 重 力 差 。
用转体 施 工方法 。桥 梁全 长 1 21 2 m. K I 2 0 + 6 0 0 . 0 0 0 处 上 跨 国道 1 0 4 线 .在 K 1 2 0 + 6 5 2 . 6 0 0 处 上跨 京 沪铁 路 上 行 线 ,
普 通 硅 酸 盐 水 泥 ,灰 浆 水 灰 比应 控 制
. 1 ~ 0 . 4 5 灰 浆应 具 有 良 好 的 流 动 性 求 .有 缺 陷 、 隐患 或 热 处 理 后 质 量 不 稳 在 O
定 的 产 品 一 律 不 得 使 用 ;2 . 发 现 锚 具 出
并 不 易离 析 .3 、 管 道 及 排 气 孔 应 疏 通
交角为6 0 . 5 。 ;在 K1 2 0 + 6 6 0 . 1 0 0 处 上
入 先进 的施 工机 具 设 备 ,针 对 主桥 转体 转 体 的气候 条件 要求 工 程 实 际情 况 ,经过 多次 研 究 ,制 定 了
切 实可 行 的 的转体 施 工 方 案 。
转 体 前 一 周 与 气 象 部 门 及 时 沟
层 塑 料 薄膜 .然 后 再 进 行 钢 筋 绑 扎 。
客运专线上跨既有繁忙干线铁路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关键技术

客运专线上跨既有繁忙干线铁路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关键技术【摘要】本文以客运专线上既有繁忙干线铁路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开展水平转体施工的前提条件(基本思路)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分别从下承台施工、球铰部件施工、托盘部件及转盘部件施工以及上承台施工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水平转体施工的基本流程给予了详细说明,最后探讨了存在于水平转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旨在于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客运专线干线铁路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分析刘房子立交特大桥全长3.18km,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25#、26#主墩分别位于铁路两侧路堑边坡位置。
测定数据显示:该客运专线桥梁项目与既有繁忙干线铁路之间的相交角度为25°。
为在保障既铁路干线稳定运行的同时,提高客运专线运行质量,需要分别于25#、26#墩位采取满堂支架作业方式进行t构施工,即进行连续梁水平转体施工。
本文试对其作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开展水平转体施工的前提条件分析结合工程实践,水平转体施工的关键就在于将既有铁路两侧位置的25#、26#主墩承台划分为上部承台以及下部承台这两个部分。
与此同时,还需要在下部承台的顶面位置设置专门性的环形滑道装置(该滑道的制作材质应当优先选取为不锈钢材质)。
还需要配备与之相对应的助推反力支座以及牵引反力支座。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水平转体施工之前,还需要专业工作人员在上部承台以及下部承台中间间隔位置布设一个含轴的转动盘装置——球铰。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球铰装置主要是由上球面板、下球面板、面板中间转轴部件、滑块部件以及下部定位支架这几个部分所共同构成的。
从水平转体施工实践的角度上来说,下球面板自底部,借助于定位支架装置,以嵌入固定的方式实现与下部承台的合理且可靠固定。
在此基础之上,需要在下部承台进行实践施工的初始状态之下为其布设临时意义上的锚固系统。
而在上球面板与下球面板所间隔的中间位置当中,增设有数量较大的实心滑块部件(滑块部件在制造材料的选取方面以聚乙烯四氟板为优先选择方案)。
上跨铁路桥梁转体(平转)施工关键技术

上跨铁路桥梁转体 (平转 )施工关键技术摘要: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还被称之为水平转体法施工,它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跨越公路、铁路、航道等等施工环节中,其施工技术优势明显,施工期间可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交通运输的干扰,因此颇受某些跨越繁忙交通线路与航道桥梁施工工程项目的青睐。
本文中结合某C上跨既有铁路桥梁工程项目展开分析,简单分析了其采用转体平转施工关键技术的相关流程。
关键词:转体平转施工技术;上跨铁路桥梁;施工难点;技术思路桥梁转体施工主要针对桥梁本体结构进行轴线位置设计制作,再通过平转转体优化追求实现施工对象成型。
目前桥梁转体施工技术采用到了平转施工技术,它能够与连续梁挂篮悬臂施工、顶推法以及预制架设法等等实现共同技术优化,最大限度减少施工阶段对既有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影响。
整体看来该施工技术所带来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还是相当显著的。
1.C上跨既有铁路桥梁工程项目概况C铁路桥梁工程属于典型的上跨既有铁路桥梁工程项目,它全长达到3.080km,主孔段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而桥梁的所有主墩设置在铁路两侧路堑边坡上,上跨I级双线电气化既有线路,它恰好与既有线路交角呈现出250°超大角。
针对C上跨既有铁路桥梁功臣项目中的相关技术内容,需要首先确保既有铁路本身满足交通运营安全需求,同时将原有设计的两个T构挂篮安装于既有铁路施工方案体系中,满足C上跨既有铁路桥梁工程技术应用需求。
在该工程中,专门采用到了桥梁水平转体施工技术,它保证既有线天窗与施工进度同步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较高的施工难度[1]。
1.C上跨既有铁路桥梁工程项目施工关键技术如上文所述,C上跨既有铁路桥梁工程运用到了桥梁转体(平转)施工关键技术,在具体的水平转体施工过程中,其所消耗的施工时间是相对偏短的,但是整体看来施工风险较大,整体上施工工艺要求较高。
为此,针对C工程项目施工单位也充分结合现场施工技术要求与状况,制订出了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与安全预案,希望重点对桥梁专题施工中的所有参数、设备、称重指标、转体工艺难点进行分析,保证做到桥梁平转转体技术安全有效实施。
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

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是一种常用于铁路建设中的重要工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大跨度连续梁的安装问题。
本文将从前言、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前言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是在铁路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大跨度连续梁的转体施工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具有施工简单、高效快捷的特点,可减少对既有线开通时间的影响。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变位和土体应力,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大跨度连续梁的转体施工,特别适用于既有线高速铁路、繁忙线路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上跨既有铁路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工法的实际工程是基于某地某线路的工程,通过技术措施实现了连续梁的转体施工。
具体原理是将横梁与基础分离,通过大型顶升机构将横梁顶起,然后转动到预定位置,最后再将横梁放置在基础上。
这样既能实现连续梁的转体施工,又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准备工作、分离横梁、横梁顶升、横梁转体和横梁放置等阶段。
具体施工步骤为:首先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测量、布置设备和准备材料等;然后进行分离横梁,将横梁与基础分离;接下来进行横梁顶升,通过顶升机构将横梁顶起;然后进行横梁转体,将横梁转动到预定位置;最后进行横梁放置,将横梁安放在基础上。
六、劳动组织施工中需要有合理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班组的组建和人员的分工。
同时,还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的监督和协调。
七、机具设备施工过程需要用到大型顶升机构、起重机、导向装置等机具设备。
这些设备具有高承载能力、稳定性强和安全性好的特点,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
八、质量控制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需要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检测、监测和记录。
浅谈上跨高速铁路桥梁工程转体施工技术

浅谈上跨高速铁路桥梁工程转体施工技术张国龙【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administration path construction, the difficulty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bridge crossing existing railway is bigger and bigger. Combined with the double amplitude synchronization rotation construction instance of Shitai passenger transport line crossing Jianhe Road interchange overpass in Taiyuan, Many key links such as the rotation structure, backout bracket system, test and weight of unbalanced torque, rotation traction and rotation time, turning parameters analysis, process control of formal rotation are analyzed, these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construction.%随着市政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桥梁上跨既有铁路工程施工难度越来越大。
结合太原市涧河路互通立交桥工程上跨石太客运专线双幅同步转体施工实例,分析了转体结构、落架体系、不平衡力矩测试及配重、转体牵引力及转体时间、试转参数分析、正式转体过程控制等关键环节,为类似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4页(P145-148)【关键词】市政道路上跨高铁;桥梁转体;施工技术【作者】张国龙【作者单位】中铁六局集团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晋中03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5.465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
客运专线上跨既有铁路线连续梁水平转体法施工关键技术

客运专线上跨既有铁路线连续梁水平转体法施工关键技术【摘要】客运专线铁路上跨繁忙既有线铁路施工,受营运影响工期紧,风险大,技术含量高。
依托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运粮河特大桥主孔(60+100+60)m 连续箱梁转体240上跨既有京哈铁路施工实例,对转体工艺,安全施工组织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客运专线;上跨;连续梁;转体;关键技术【abstract 】railway passenger special line across a busy on existing railway construction, the operating effect period tight, the risk is big, with high technical content. Relying on railway passenger special line: the food river big bridge main hole (60 + 100 + 60) m continuous box on the swivel 240 across both jingha railway construction examples, the swivel technology, safety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key technologies.【key words 】passenger special line; On the cross; Continuous beam; The swivel; Key technology1、概述哈大铁路客运专线运粮河特大桥,在桩号DK913+283.10(838#墩)~DK913+383.10(839#墩)位置与既有京哈线铁路相交越,标准中心线与既有铁路约为23°夹角。
桥梁上部结构为(60+100+60)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单箱单室,变截面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跨铁路桥梁转体(平转)施工关键技术
作者:冯全信
来源:《人民交通》2019年第04期
摘要:本文根据蒙自绕城高速芦槎冲特大桥上跨玉蒙铁路转体桥施工工程实例,结合工程实际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介绍桥梁平转施工最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或关键工序,希望能为云南地区更多的桥梁转体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桥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
1.工程概况
蒙自绕城高速芦槎冲特大桥主桥在玉蒙铁路K135+070处上跨,上跨段桥梁位于曲线上,公路与铁路交角为78°。
既有玉蒙铁路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铁路客货运输繁忙,根据昆明铁路局批复的相关技术文件要求,为减小施工对既有玉蒙铁路的运营干扰,确保营运安全,采用转体法施工。
通过采用转体施工工艺,充分体现了其不同于传统施工工艺的优越性,在施工过程中仅中断铁路交通45分钟,施工工期6个月,对铁路交通运输的影响最小。
若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如架桥机架梁),需中断铁路交通达18个小时左右(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及昆明铁路局有关文件计算,包含搭设、拆除防护棚架时间及架梁时间),且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风险高。
转体T构梁转体长度为68m,就位后两侧各浇筑5.92m的后浇段,整体全长79.84m;转体结构宽24.5m。
经过计算,转体梁的整体重约为7800吨,故施工中球铰采用承受重量达9000t吨的ZTQZ-1-90000型球铰。
2.工艺特点
转体施工工艺对既有铁路运输影响小,申请中断铁路行车时间短,施工期间铁路列车正常通行。
桥梁转体主要是通过结构自身来实现旋转就位,使用的机械设备简单,施工中可大大减少支架材料的用量;转体结构及工艺具有承载力大、安全稳定、性能合理、简易高效等特点。
施工工艺在转体过程中时仅需简单的液压设备和牵引钢绞线即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上部结构的转体就位,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对比挂篮施工,本工法施工分段相对较长,对应的施工速度将会大大提高,锚具耗用量明显降低,同时挂篮施工均为高空作业,安全风险高。
另一方面,就对转体结构所跨越的河道、公路、铁路的影响来说,本工艺也明显小于挂篮施工。
3.适用范围
此技术适用于繁忙的铁路、公路干线,特别是封锁交通困难的铁路运输干线,且工期紧,安全要求高的桥梁工程。
同时,对于跨深谷等施工受限的特殊桥梁施工及跨径较大混凝土桥梁施工也适用。
4.工艺原理
本工法工艺原理即在以往跨线桥梁施工基础上,在承台上增加一个转动中心球面铰—磨心和转体滑动轨道—滑道。
本转体桥的转体系统包含下转盘、球铰、上转盘以及牵引系统、滑道等部分组成,而球铰则是由上球铰、下球铰以及摩擦副、銷轴等组成。
通过上球铰相对于下球铰转动,达到转体目的。
5.转体施工法的关键技术
桥梁转体法的转动体系主要有转动支承系统、转动牵引系统和平衡系统。
5.1转动支承系统是转动体系的重要组成,具有承重、平衡以及转体等功能。
一般由上转盘和下转盘构成,它是转体施工的关键设备。
下转盘通过承台与群桩基础相联接,上转盘则起到支承上部转动结构的作用。
上转盘通过球绞相对于下转盘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转体的目的。
同时,转动支承按平衡条件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磨心支承、撑脚支承和磨心与撑脚共同支承。
蒙自绕城高速芦槎冲特大桥上跨玉蒙铁路转体桥(以下简称本项目)采用第一种支撑类型——磨心支承。
本项目的磨心由两块钢板直接压制而成,分上、下球铰,中心插有用于定位的销轴;转体过程中转体结构的所有重量全部由这两块钢制球面板承受。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转体安全,在支承转盘周围设有8个支撑脚和16个砂箱,支撑脚的主要作用是在转体过程中若出现倾覆倾向可对转体结构起到支承作用,施工中让上转盘与支撑脚进行固结,在正常转动时,支撑脚与滑道面不产生接触。
在转体前应在下承台顶面的撑脚间安装限位梁,确保上、下转盘在转体时不发生相对位移和转动,同时,还应在限位梁与支撑脚之间加设钢支撑并采用钢楔子打紧,转体施工前,再去除钢楔子,以利转体。
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各种施工动荷载和静荷载对球铰磨心的影响,在支撑脚下垫石英砂,让石英砂填满支撑脚和滑道间留有的间隙。
同时,在16个砂箱里填满石英砂并进行预压,也对转体上部结构起临时支撑固定作用。
转体前,分别从砂箱阀门和支撑脚掏出石英砂。
支撑脚和滑道间隙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
间隙太大,在有倾覆倾向时支承作用将大大降低,不利于转体安全;间隙越小,则对滑道面施工精度控制要求越高,如若滑道面的高差控制不好,可能造成擦脚不能转动。
本项目的间隙设置为12mm,在砂箱拆除后,间隙为8mm;在上下球铰间同一球面上安装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并使其误差均不大于0.3mm,滑片间采用黄油聚四氟乙烯粉进行涂抹。
在平转体施工中,最关键的技术问题是转体结构是否可以转动,而球铰的加工、安装精度是决定性因素。
本项目的球铰加工由专业的生产厂家完成,在加工过程中,派专业技术人员驻
厂检查验收,主要检查球铰各点处曲率半径、球铰表面光洁度、球面贴合度等指标。
球铰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球铰的安装精度,球铰平面相对高差均控制在0.3mm内。
通过控制球铰的加工、安装精度,可以有效减小摩阻力,从而实现平转顺利实施。
5.2转动牵引系统主要是由主控台、液压泵站和智能连续转体千斤顶组成。
其通过高压油管和电缆线等连接组成1套转体动力系统。
整个系统由前后两台千斤顶串联组成,每台千斤顶公称牵引力为2000kN,在千斤顶前端均配置相应的夹持装置。
牵引系统同时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正常的工作过程一般以自动控制为主,其他如各千斤顶的距离运动、位置调试则主要采取手动控制。
5.3平衡系统,转过程中的平衡问题是转体施工的关键。
转动体系必须是易于转动且安全稳定的,这是一个理想转动体系必须具有的两个基本条件。
转动球铰是整个转体施工最为关键的核心构件,转体时所用的牵引力矩的大小是由其摩擦系数的大小决定的。
转体桥梁在沿梁轴线的竖平面内,一方面会在球铰体系的制作和安装过程中出现误差,另一方面梁体质量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预应力张拉的程度差异等,往往可能导致桥墩两侧悬臂梁段再质量分布以及刚度等方面出现差异,导致不平衡力矩的产生。
通过在施工前的准确计算,在球铰安装过程中,考虑了0.2m偏心距,使得由偏心引起的不平衡力矩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从而在完全拆除施工支架后,通过称重试验(对转动部分的不平衡力矩、偏心距、摩阻力矩、摩擦系数进行测试),使得转动体在自平衡状态下得以正常工作,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结束语
通过对转动支承系统、转动牵引系统和平衡系统有效管理和控制,本项目转体角度
79.5°,转体实际用时45分钟。
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工期仅为6个月,在国内外都较为罕见,这充分体现了转体施工工艺的优越性,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该方法以其简洁快速、安全可靠、造价较低的特点,在桥梁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只是,不足之处是作为转体桥梁的核心构件的球铰,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且不能重复利用,在桥梁转体结束后,只能作为桥梁的一部分共同埋入到混凝土中。
中心球铰封铰立面图,这是留给我们需要解决的技术性难题,有待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去思考。
【参考文献】
[1]张联燕.桥梁转体施工[D].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03):56-57.
[2]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桥梁水平转体法施工技术规程[S].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