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计量和质量关系

反应焓变
U = Qp + W = Qp - pV U2-U1=Qp - p (V2-V1) Qp=(U2+pV2) – (U1+ pV1) 焓: H = U + PV
说明:(1)HQ 无明确物理意义 p = H2 - H1 = H (2)H 是状态函数 (3)单位J、kJ (4)绝对值无法测知
标准摩尔生成焓
定义:标准态下,由最稳定的纯态单质生成1mol某物质的 焓变。 (即等压反应热) 符号: △ H f m 单位: kJ· mol-1 注意:
1.最稳定纯态单质△ fHm =0, 如 △ fHm (石墨)=0 2 △ fHm 代数值越小, 化合物越稳定 3.必须注明温度,若为298.15K时可省略
1-2-2 反应热和反应焓变
反应热:化学反应时,如果体系不做非体积功,当反应 终态的温度恢复到始态的温度时,体系所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称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通常,反应热的数值为反应进度 =1mol(即发生1mol反 应) 时的反应热。 如: H2(g)+1/2O2(g)→H2O(l) Qp=-285.83kJ· mol-1
反应焓变
化学反应在封闭体系中、恒压条件下进行,如果 体系不做非体积功: H = H2 - H1 = Qp 单位:kJ· mol-1
化学反应的焓变等于等压反应热 吸热反应:Qp > 0, H > 0 放热反应:Qp < 0, H < 0
如: H2(g) + 1/2O2(g) → H2O(l) H= Qp=-285.83kJ· mol-1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计算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标准 摩尔生成焓的总和减去反应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的总和。 化学反应: cC + dD = yY + zZ (任一物质均处于温度T 的标准态) rHm = [yfHm(Y) + zfHm(Z)] - [cfHm(C) + dfHm(D)]
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比值关系。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
质量比是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来确定的。
化学计量系数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系数可以表示为整数。
根据化学计量系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可以用以下简单的公式来计算:质量比= (物质的摩尔质量) × (化学计量系数) /反应物总摩尔质量其中,物质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化学元素的原子量来计算。
化学计量系数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反应物总摩尔质量是指在化学方程式中所有反应物的摩尔质量的总和。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质量比的计算方法。
比如,在合成氨的反应中,反应方程式为:N2 + 3H2 → 2NH3在这个方程式中,氮气(N2)和氢气(H2)是反应物,而氨(NH3)是生成物。
根据化学方程式,氮气和氢气的化学计量系数分别为1和3,氨的化学计量系数为2。
根据氮气和氢气的原子量(氮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8 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 g/mol),可以计算出氮气和氢气的摩尔质量。
在这个例子中,氮气的摩尔质量为28 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为 2 g/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比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如下:氮气的质量比= (28 g/mol) × 1 / (28 g/mol + 3 × 2 g/mol) = 28 / 34 ≈ 0.82氢气的质量比= (2 g/mol) × 3 / (28 g/mol + 3 × 2 g/mol)= 6 / 34 ≈ 0.18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约为0.82和0.18,即氮气的质量比约为82%,氢气的质量比约为18%。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上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可能更加复杂。
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 课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化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请以金属镁和氧气的反பைடு நூலகம்为例,与
同学进行讨论。
重点探究
原子数: 镁原子:2个 氧原子:2个
相对原子质量: 24×2+16×2=80
镁原子:2个 氧原子:2个
2×(24+16)=80
重点探究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个数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物质质量不变
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1 L芝麻和1 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 L 在降温加压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不能 不能 不能 能
重点探究
交流与讨论
某同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发现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小了;
铁钉生锈后质量却增加了。这些现象与质量守恒定律有矛盾吗?
实验2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到空气中,物质总质量减 少,天平不能保持平衡,本实验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若用胶头滴管滴加稀盐酸,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胶帽胀 大,使整个装置受到的空气浮力增大,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重点探究
【探究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交流与讨论 请分析下列现象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重点探究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2.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_原__子__的__种__类__不__变__和__原__子__的__个__数__不__变____、 __原__子__的__质__量__不__变___,因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3.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___元__素__种__类__不__变___。 例:某物质受热易分解,加热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氨气(NH3)、水、 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元素是 N、H、O、C 。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转化的过程,其中质量关系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一系列有关质量的规律和定律。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和相等。
例如,将5克氢气与20克氧气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水的质量应为(5克+20克)=25克。
实验结果也确实表明,反应后的水的质量是25克。
质量守恒定律既适用于化学反应的小尺度,也适用于大尺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
比如,烧煤时,煤的质量与产生的灰烬和烟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煤的初始质量。
二、反应物质量与生成物质量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与生成物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一关系由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决定。
以化合物的合成反应为例,可以通过给定的反应物质量以及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推算出生成物的质量。
假设反应物A和B按化学计量比A:B=2:3参与反应,给定反应物A的质量为10克,则反应物B的质量为10克乘以(3/2),即15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总质量为25克(10克A+15克B)。
三、质量与物质的摩尔关系质量与物质的摩尔关系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化学计量的出发点是基于物质的摩尔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的质量存在着确定的比例关系。
这一比例关系可以通过物质的摩尔质量来描述。
以碳酸氢钠与酒石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柠檬酸钠为例。
已知碳酸氢钠质量为4克,根据化学计量比1:1,可以得知酒石酸的质量也为4克。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物质量。
碳酸氢钠的摩尔质量为84g/mol,酒石酸的摩尔质量为150g/mol。
根据摩尔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44g,水的质量为18g,柠檬酸钠的质量为110g。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反应物质量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反应物质量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与反应物质量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化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反应物质会转变为产物,同时 begit 生产。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质以及反应物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是指参与反应的原始物质,其质量及性质直接影响着反应的进行。
反应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作为反应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气(O2)、氢气(H2)等。
单质作为反应物质时,通常会发生氧化还原、氢化、氧化等反应。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2H2(g) + O2(g) -> 2H2O(l)2.化合物作为反应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作为反应物质时,通常会发生分解、置换、化合等反应。
例如二氧化锰(MnO2)分解为氧气和二氧化锰:2MnO2(s) -> 2MnO(s) + O2(g)二、反应物质量的影响因素反应物质量是指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重量或摩尔数。
反应物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化学反应的速率、产物的生成量以及化学平衡的达成。
1.反应物质的质量分数:反应物质的质量分数是指反应物质在反应物质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在许多反应中,保证反应物质的一定质量分数是实现高产率合成的基础。
例如,合成酸的反应中,确保反应溶液中酸质量分数的准确浓度可以保证反应的完全进行。
2.反应物质的摩尔数:反应物质的摩尔数是指反应物质的量,通常用摩尔表示。
摩尔数是计算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质的重要参数。
通过控制反应物质的摩尔数,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产物生成量和反应的完全程度。
3.反应物质的配比:反应物质之间的配比关系是影响反应物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之间的配比关系会决定反应的方向和能量变化。
如果反应物质的配比合适,反应将向正向进行,反应产物的生成量较高;反之,如果反应物质的配比不合适,反应将受限,反应产物的生成量较低。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王春霞
常州市武进区泰村实验学校
提出问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都发 生了变化,并有新物质生成。那 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 比较,是否发生了变化?
猜想与假设
人们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可 以提出三种猜想: 1.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大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小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没有变化,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固体逐渐减少 2.产生大量气泡
相等
氯化钙 +水 + 二氧化碳 CaCl2 H2O CO2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 用于物理变化;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遵守质量守 恒定律,未参加反应的则不遵守; 3、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各种物质, 如气体、沉淀等。
实验探究
方案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
反应前总质量 和反应后总质 量的关系 文字表达式: 氢氧化钠+硫酸铜 NaOH CuSO4 生成蓝色沉淀 相等
氢氧化铜+硫酸钠 Cu(OH)2 Na2SO4
方案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 反应前总质量 和反应后总质 量的关系 文字表达式: 碳酸钙+盐酸 CaCO3 HCl
3、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
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
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则X的 CO2 。 化学式为
4、法轮功鼓吹发功能使铁 变金是否有科学道理?
第四章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了解并学习实验观察、范例模仿、定量研究、分析比较等科学方法。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是化学定量研究的基础,教材中是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呈现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由于初三化学课时少,教学任务需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因此学生实验基本上按课本上进行,旨在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 (2)、能用微观的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学习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课前准备】仪器、药品:烧杯、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粗铁丝、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教学过程:学生演示实验:在空气中点燃镁带和木炭全体同学根据自己前面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写出它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物质的化学式投影: 镁带+氧气→氧化镁;木炭+氧气→二氧化碳提问(投影): 利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说明,什么化学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学生回答)投影: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并没有改变。
[引入]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常常对某些自然现象产生各种各样的遐想,有时感到非常困惑,进而引起我们的好奇,比如,给煤炉换炭,刚加的煤饼与取出的煤渣相比,煤渣的质量明显变轻了,一瓶液化气很重使用一段时间后质量明显变轻,镁带点燃后质量变重了,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铁生锈,质量变重了。
_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7.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 A、D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 质量增加了
B.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 之和等于蜡烛质量
C.水的质量和受热变成水蒸汽的质量相等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反 应物质量轻
4、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B )
A、X2Y3
B、XY3
C、X2Y6
D、X2Y4
5.镁带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其总质量
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B )
总
总
总
总
质
质
质
质
量
量
量
量
时间
A
时间
B
时间
C
时间
D
6、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
子个数 ⑥各种原子的总数。在化学反
13.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有X、Y、Z、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X
Y
反应前质量 2
2
反应后质量 待测 24
ZQ 84 5 0 14
求反应后X的质量_5_5__,该反应属于 __分_解___反应.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内容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质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小结结
分子数目
思考:某同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时发现: 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小了,而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了。
请你分析下这些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木炭燃烧
C+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5•郴州)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OH)42.(2015•黔东南州)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3.(2015•哈尔滨)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4.(2015•南京)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5.(2015•巴中)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6.(2015•临沂)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 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7.(2015•丹东)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丙丁物质甲'乙反应前质量/g2830504616反应后质量/g20《待测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0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8.(2015•莱芜)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中有氨气可能是碳酸氢钠9.(2015•河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名称甲乙丙丁100反应前质量/g40~10反应后质量/g6M2816A.甲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10.(2015•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分数/%7015^反应后质量分数/%35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11.(2015•宜昌)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 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12.(2015•遵义)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13.(2015•张家界)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R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应为()14.(2015•潍坊)在一定条件下,物质A,B发生反应2A+2B═2C+D,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得到下表数据:物质A B C D00[反应前质量(g)反应后质量(g)0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减少=、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D.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15.(2015•滨州)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丁物质甲乙-丙反应前质量/g18123212反应后质量/g X26}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为1: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6.(2015•咸宁)咸宁城际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的发展,在修建铁路的土石方爆破中要用到黑火药,黑火药爆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NO3+3C+S K2S+3CO2↑+X↑,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的化学式是N2#B.黑火药在混合物中氨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属于氨肥二.填空题(共4小题)17.(2015•南充)已知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为:2Mg+X2MgO+C,则X的化学式为;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18.(2015•黄冈)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实验1、实验2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当恰好完全反应时锥形瓶中的现象是:,图中所示称量的质量是g.、(2)实验2中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19.(2015•河南)在点燃条件下,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和xgCO.则x=;化学方程式为.20.(2015•孝感)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发生了级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及时派出救援队前往,并为尼泊尔灾区提供了大量的消毒液、大米和帐篷.其中“84”消毒液可用于灾区防疫,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大米中含有的主要成分为.帐篷的主要成分聚氯乙烯塑料属于材料.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5•郴州)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OH)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X+O2↑,反应前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4、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0、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钠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OH.&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015•黔东南州)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题意,本题可分析甲、乙、丙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增加,故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故丙是反应物.A、充分反应后,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等于生成甲、乙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丙,生成物是甲和乙,根据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无法确定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化学反应中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丙,生成物是甲和乙,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3.(2015•哈尔滨)实验室有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使之与500g质量分数为%的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则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碳酸钾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75g,与500g质量分数为%的盐酸充分反应,充分反应后盐酸可能有剩余,蒸发时剩余的盐酸挥发掉,故不能用稀盐酸中氯元素的质量进行计算;碳酸钾、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由与金属离子结合的酸根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差,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碳酸钾、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aCO3+2HCl═CaCl2+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由上述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钾、碳酸钙与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两个氯离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71,碳酸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是60,差是11,即完全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1份质量.实际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75g=,设原混合物中含碳酸根的质量为x,则60:11=x:,x=42g;则所含金属元素质量为75g﹣42g=33g,原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4%.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掌握反应前后金属元素的质量不变、看成碳酸根离子被两个氯离子取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2015•南京)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解答:解:A、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5.(2015•巴中)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是(){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2015•临沂)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 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3O 22X+6H2O,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6个氮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2015•丹东)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丙丁物质甲'乙反应前质量/g2830504616反应后质量/g20;待测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0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增加了18g,故甲是生成物,反应生成的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6g;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丁的质量减少了34g,故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是34g;由质量守恒定律,因为18g+16g=34g,所以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解答: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丁,生成物是甲和丙,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待测值为8,故选项说法错误.C、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生成的甲的质量为18g,反应生成的丙的质量为16g;所以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故选项说法正确.D、乙的质量不变,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8.(2015•莱芜)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中有氨气可能是碳酸氢钠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推测反应物中的元素组成;B、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X不稳定;C、纯净物X是不可能含有氨气的;D、根据M的元素组成考虑.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物质X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CO2,说明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B、根据题意“微热就能分解”,说明X不稳定;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生成物中有氨气,不能证明原物质中就有氨气,且原物质是纯净物,故一定不能含有氨气;D、物质X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X不是碳酸氢钠.故选A.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掌握物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9.(2015•河池)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它们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名称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4010100反应后质量/g6M28:16A.甲是化合物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待测的质量,据此回答问题即可.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得:40+10+10+0=6+M+28+16,解得M=10.A、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甲是化合物,故正确;B、由上分析可知,乙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故说正确;~C、由以上分析,M=10,故错误;D、甲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乙的质量不变,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去伪存真,挖掘出有效数据.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求解.10.(2015•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分数/%7015反应后质量分数/%35、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解答:解:A、丁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B、甲反应后质量减少70﹣35=35g,为反应物,乙质量减少15﹣﹣,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故B正确;C、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丙一定是化合物,甲和乙都有可能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故错误;D、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故为化合反应,故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相关量的分析与判断,并进而对反应的类型及质量关系进行探讨.11.(2015•宜昌)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SiO2X+CO2↑,反应前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1、1、5、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钙、碳、氧、硅原子个数分别为0、1、2、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钙原子、1个硅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aSiO3.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2015•遵义)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故可以判断B、C是否正确;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质也可能是置换反应.解答:解:A、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故A错误.B、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若BD是单质也可能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C、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故C错误.D、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由于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不一定是1:1,故若取zgA和z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zg,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3.(2015•张家界)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R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R+2H2O+7O2═2FeSO4+2H2SO4则R的化学式应为()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再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R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R+2H2O+7O2═2FeSO4+2H2SO4,反应物中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铁原子个数分别为4、4、1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S2.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2015•潍坊)在一定条件下,物质A,B发生反应2A+2B═2C+D,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得到下表数据: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g);00反应后质量(g)0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减少…=、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D.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0+0=0+++a,a=,反应后A质量为5克,A质量减少是反应物;B质量减少了也是反应物;C质量增加为生成物,D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字没有增减,故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由表格信息可知++0+0=0+++a,a=,故错误;C、设B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d,则2b:d=(﹣):,则b:d=9:1,故正确;《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还有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等,故错误;故选C点评:解此题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15.(2015•滨州)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181232¥反应前质量/g反应后质量/g X262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乙是反应物C.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为1: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应该还少5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5:20=1:4.;解答:解:根据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得:18+1+2+32=X+26+2+12,解得X=13,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甲质量减少了5克,是反应物;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所以是化合反应.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25:20=1:4.故选:B点评:解此题需认真分析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仔细推敲,即可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