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美学思想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美学思想浅析

摘要:庄子美学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自身有丰富的美学思想资源,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没有庄子的美学思想,整个中国美学思想及其发展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和片面的。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由于《庄子》主要被世人以哲学著作称谓,因此,对于庄子的研究主要以其哲学思想研究为主。而其中的美学意蕴未得到有效的挖掘。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庄子美学思想的研究才真正进入自觉时期,并很快发展起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关键词:庄子美学思想道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回归天真本性的境界。庄子的美学思想基于“自然”,指向自由。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道”的自然无为的本性视为天地万物最高形态的大美,认为人应超越物质的我、欲望的我,回归自然,才能逍遥地游心于道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游”、“真”、“心斋”、“坐忘”、“物化”等系列范畴,阐述了对有用与无用、道与技、言与意等关系的重要看法。庄子的哲学具有浓郁的美学色彩,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的思想“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之上”,在中国艺术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游”的概念及所处环境分析

游戏之“游”,这主要表现在庄子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上,表明他对所游对象所抱的漫不经心,无所谓,甚至戏弄的态度。庄子之“游”是重在“游心”。所谓“游心”,表明庄子之“游”是精神,内心之“游”。这也充分说明庄子之游的主体是心灵,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中遨游,因之“游心”指心灵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也说明庄子之游是虚游,正所谓“虚而遨游”。

二、道——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

与老庄学派的祖师爷老子一样,庄子也以“道”作为其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畴,反复加以描述和赞颂。但庄子所说的“道”既不是宗教中的神祗,也不尽同于柏拉图式的绝对理念,而是带有某种泛神论色彩的无限性实体。“道”的原义是道路。首先把“道”引入哲学领域,用它表示宇宙本体的是老子。老子曾用“恍惚”、“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来界定“道”的形态,以致引起人们理解上的不同。不过,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这就是“道”的自然无为,先天地生,为万物母,无为而无所不为。从这里生发开去,老子产生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观,素朴、少私寡欲的人生观以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文艺思想。这充分表现了他对社会、人生、文艺的主观体验,它表明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作用。庄子深受老子影响,不过他不重视“道”的存在形态,而是著力领悟“道”自然无为的精神。

三、自然为美

在丰富多样的庄子美学思想中。有一根贯串始终的红线,那就是对自然的倡扬与推崇。自然,既是构成庄子美学思想的基石,又是庄子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源头。按照老子的说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因此说崇尚自然是道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也是庄子审美的理想。整部《庄子》散文,描写抒发或如长江大河波涛汹涌,或如飞泉激湍奔腾不息,但总是把“天地之美”即自然之美当作最完美的事物来歌颂。在庄子看来,天地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体现着“道”之自然无为的根本特性,所以它才具有最高的价值。“天下有常然”,因此到自然之中去寻求美,歌颂自然之美所体现的道之无为,就是庄子所经常歌咏的主题。

四、真朴、自然的审美关怀

庄子真朴、自然的审美关怀,对内在神韵的核心追求,很容易引领中国艺术,如:绘画从写实走向写意。重意轻形、重写轻绘成为自顾恺之、谢赫之后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亦是文人画在宋元以后独占鳌头的重要思想根源。由魏晋至南宋,真实的景物描绘还没有达到西方式的完美,就被更为不求形似的绘画理想所取代。虽然其中有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原因,但老庄求自然、重内在精神的审美理想无可辩驳地发挥着支柱作用。围绕主观自我、内心真实情感表现而形成的绘画系统,虽然在有些时期如唐代受到儒家学说的抑制,但它无时不在悄悄地发育、生长,社会政治的变化只是它发展壮大的重要契机。

五、美的非功利性

庄子提出自然无为的“道”,并由此提出了自然无为即是“大美”的观点,认为人要达到自由、美的境界,就要抛却一切尘世俗想,摆脱功名利禄,顺应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非功利的追求。“美作为人的自由的表现,是必须以维持人类生存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前提的,所以它在根本上离不开功利。但美既然是人的自由表现,它就已经超出了功利,不同于利益欲望的直接满足了。”庄子学派认为,人如果总是忧心于利害得失,为功名利禄苦心劳力,往返奔波,那么人生就会充满无穷无尽的苦痛。相反,人如果超出利害得失之上,那么就能保持自己的人格自由,不为外物所支配,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愉快。而这种超出了功利的愉快,从本质上讲,正是一种审美的愉快。

总的来说,庄子美学既是一种美学,又是一种人生修养哲学。他的美学观作为中国美学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自有其卓然独立、超越时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庄子·大宗师[A].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2.

[2]庄子·齐物论[A].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2.

[3]饶自然.绘宗十二忌[A].于安澜.画论丛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5]王夫之.姜斋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