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CT球管新技术介绍及运用体会
多层螺旋CT技术应用

仿真内镜 (virtual endoscopy,VE)
多层面重建(MPR)
(Multi-Planar Reformation)
多层面重建(MPR)
MPR是从原始横轴位图像获得人体相应组织器官任意层面的冠状、矢状、 横轴面和斜面的二维图像的后处理方法,能从多个平面和角度更为细致地 分析病变的内部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丰富了空间立体效果。
容积显示技术(VRT)
仿真内镜(VE)
( Virtual Endoscopy )
仿真内镜(VE)
以CT三维重建技术对空腔脏器内表面进行重建,再通过计算机模拟导航技 术赋予不同的色彩和光照强度,操作者在选择了视点后,可进行腔内观察, 对保存的图像进行连续回放,即可达到类似纤维内窥镜的观察效果。它适 用于胃肠道、呼吸道和血管等器官的内表面及其腔内异物、新生物、钙化、 狭窄等病变。
多层螺旋CT技术应用
Multi-Slice Spiral CT Treatment Technical
农安县中医院放射线科 刘春雨
Neusoft 64 In
东软医疗
现有东软64层螺旋CT机
多层螺旋CT的发展,进一步的推动了CT后处理技术的发 展。 CT检查不单单是查看一幅幅的黑白切面图像,而是进入 了另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仿真内镜(VE)
原理:将容积数据同计算机领域的虚拟现实结合,重组出空腔器官内表面 的立体图像,类似于纤维内窥镜所见的影像。 应用:对空腔脏器显示具有操作方便、无创、重复性强的优点。
CTVE显示胃壁占位性病变
仿真内镜(VE)
支气管内部
案例
( CASE)
CASE 1
容积显示技术(VRT) 颅骨凹陷性骨折
CASE 12
胸部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

胸部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摘要】多层螺旋CT(MSCT)的技术通常可用于长时间屏气、覆盖范围较大的扫描,如胸腹联合或胸腹盆腔联合扫描、大范围的CT血管造影(全下肢CT血管或全肺动脉造影)。
其优点是节省X线球管的损耗,减少X线曝射量。
扫描速度提高。
空间分辨率提高。
本文将论述这一技术在胸部疾病检测的应用。
【关键词】胸部CT 螺旋CT 胸部疾病检测(一)多层螺旋CT(MSCT)的技术在单层螺旋CT(SSCT)中其探测器准直宽(detector collimation)等于X线束准直宽(X-ray beam col- limation)从而产生了层厚。
所以层厚是由X线束准直宽来决定的。
也即CT球管旋转一周只采集一层的原始数据。
而MSCF的层厚是由探测器列数和后重建来决定的。
它采用的是宽探测器技术。
即探测器的排列数增加,可达16~32列,采用可调节宽度的锥形X线束,根据拟采集的层厚选择锥形X线束的宽度,后者可激发不同数目的探测器,从而达到由一次采集却同时获得多层图像信息的效果。
也即 CT球管旋转一周可采集4~8层的数据。
公式为D=N×d。
其中D为X线束准直宽,d为探测器准直宽,N为探测器列数。
MSCT探测器准直宽d是1/N的X线束准直宽。
如果机内有4列探测器(N),其探测器准直宽为1.25mm 时,则X线束准直宽为5mm。
SSCT的螺距即床移动速度与层厚之比,一般选择为1~1.5:1。
若螺距增大,图像质量就可降低;MSCT的螺距概念与SSCT不同,它是床移动速度(table speed):探测器准直宽,也即1/N的X线束准直宽。
假设4列螺旋CT探测器采用1.25mm的探测器准直宽,则X线束准直宽为5mm。
若床移速度设定为7.5mm时,则螺距7.5:1.25=6:1或称螺距6,而不是7.5:5=1.5:1(螺距1.5)。
通过这样的优化采样扫描来提高z轴空间分辨率,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当螺距为6或8时,通常可用于长时间屏气、覆盖范围较大的扫描,如胸腹联合或胸腹盆腔联合扫描、大范围的CT血管造影(全下肢CT血管或全肺动脉造影)。
CT球管发展现状

CT球管发展现状专业交流2011-03-05 14:29:46 阅读1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由于近代计算机水平高速发展也促进了现代医疗发展,计算机断层摄影设备(CT)等大型医疗设备已经由以前常规摄影到现在脑部扫描、心血管造影,从单层到螺旋多层方面发展。
球管作为X线源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多层螺旋CT连续不间断扫描,X线剂量大,因而要求CT球管有更高的热容量。
热容量的提高要求球管材料,旋转阳极的结构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目前多层螺旋CT球管的标准配置已达到6 至7MHU ,并且由于材料及工艺的改进散热率已接近1 MHU/ min。
近年来发明了用液体金属作为润滑剂的螺旋沟纹中空阳极柄,有效的延长了球管的寿命,并可保证连续扫描试图像质量稳定清晰。
有的甚至尝试将多球管及飞焦点技术应用到CT机上。
西门子最近宣布造出利用Straton技术制造出号称“无热容量”的电子束控球管,并且作为其核心组件应用于其公司的世界第一台基于快速4D成像技术(Speed4D)64层的“Somatom Sensation 64” CT机上,。
经过全面的临床试验后,该系统将于2004年秋季上市,成为继16层CT之后西门子CT系列最先进的型号。
该CT系统旋转一周仅需0.37秒时间,创造了CT速度的新记录。
此外,西门子的全新探测技术使得全身成像和心脏成像首次实现了0.4毫米的图像清晰度。
这些技术突破大大提高了医院和诊所诊疗过程的工作效率。
电子束控金属球管与传统的X线管不同,阳极和阴极一起固定在旋转轴上,直接浸泡在绝缘油中,球管工作时,不再是阳极旋转,而是在马达的带动下整个球管在旋转,由于阳极的背面直接靠在管壁上故极易散热,冷却油通过进出循环直接将热量带走。
偏转线圈的作用是使电子束达到阳极适当的位置,轰击靶面而产生X线。
在偏转线圈上加上信号,即可以达到改变焦点位置的作用,以得到飞焦点的目的。
Straton电子束控球管也是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可可支持每转0.37秒机架旋转速度的X射线球管,即使在心率较高时也能清晰地显示心脏最细微的组织,且不会产生运动伪影。
CT球管简介介绍

散热系统
散热系统是CT球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将阳极产生的热量有效地传 递出去,以保持球管的正常工作温度。散热系统的设计和技术对于球管的性能和 使用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散热方式包括自然散热、强制风冷散热和液冷散热等。根据球管的规格和 型号,散热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也会有所不同。
高压发生器
阴极的形状和尺寸也会根据球管的规格和型号而有所不同, 但它们通常都设计得非常精细,以确保最佳的电子发射效果 。
真空系统
真空系统是CT球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保持 球管内部的真空状态。这样可以减少电子在撞击阳极时产 生的气体分子对球管性能的影响。
真空系统的设计和技术对于CT球管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 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制造商通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 保真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老化检测
定期进行老化检测,通过专业设 备检测球管的性能参数,及时发
现潜在问题。
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球管过热
可能是由于散热不良或长时间高负荷运行所致。应检查散热系统是 否正常工作,合理安排扫描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高负荷运行。
图像伪影
可能是由于球管老化或性能下降所致。应进行老化检测,必要时更 换球管。
油液泄漏
对未来医疗设备行业的影响
促进医疗设备行业技术进步
01
CT球管的技术创新和改进将推动整个医疗设备行业的技术进步
和革新。
提高医疗诊断效率和质量
02
更高性能的CT球管能够提供更精确的诊断结果,提高医疗诊断
效率和质量。
降低医疗成本
03
通过降低CT球管的维修和更换成本,以及提高其寿命和稳定性
,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和患者的诊疗费用。
提升诊断效率
CT球管的原理、使用和养护

CT球管的原理、使⽤和养护来源:器械之家⾸先看个视频学习⼀下CT的⼯作介绍cT(Computed Tomography)即计算机体层摄影,是⽬前⼈体内部组织器官解剖形态结构的最主要的影像⼿段系统,尤其是检查有密度和形态变化的疾病敏感病灶,由它引起的影像诊断技术的⾰命推动了医学迅速发展。
cT机的组成主要有x线(x-ray)发⽣系统、信号接收系统(探测器)、电⼦计算机处理系统(信号处理和图像重建)助设备(监视器、照相机等),其核⼼装置是CT球管的⼯作原理.1.1 CT球管的结构CT球管主要垂管芯?管套?⾼压电路、循琢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管芯⼜是由杯状阴极灯丝、旋转阳极钼基钨靶、⾼速轴承、附属散热装置等部件组成。
1.2 cT管⼯作原理CT球管实际上是⼀个⼤的⾼真空的阴极射线⼆极管,是产⽣x线的系统,其⼯作过程为:由12V 电流供于阴极灯丝加热,并产⽣⾃由电⼦云集,这时向阴阳两极加40⼀150kV⾼压电时,电势差陡增,在⾼压强电场驱动下,处于活跃状态的⾃由电⼦束,由阴极⾼速撞击阳极钼基钨靶,并发⽣能量转换,约l%的电能形成了x线,由窗⼝发射,99%则转换为热能,由散热系统散发。
x线是⼀种有很强穿透⼒的短电磁波,且电压愈⾼穿透⼒愈强。
x线在穿透物质过程中会被部分的吸收即衰减,这是X线成像的物理学基础。
利⽤这⼀原理使⼈体的组织产⽣不同衰减的射线投影,使胶⽚的溴化银感光经显影呈⿊⾊;⽽未感光的溴化银,经定影冲洗为透明⽩⾊,由此产⽣了⿊⽩影像,这就是摄影效应。
另外x线的穿透程度或者说被吸收衰减程度还与被照物的密度和厚度相关,成像上所显⽰的⿊⽩影的层次差异代表⼈体组织的密度差异,密度越⾼,吸收越多,穿透越少,感光越少,图像越⽩;反之则越⿊。
⼈体组织发⽣病变时密度也发⽣变化,其影像的⿊⽩影也随之变化,这就是影像诊断原理。
以上为模拟影像技术,⽬前x线影像技术已与计算机结合发展为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如CR(computed Radiography)计算机X线摄影术和DR(DigitalRadiogral)数字x线摄影术等o1.3 CT球管的选购球管是需要定期更换的耗材,⽽且必须有备⽤管。
多层螺旋CT的原理、结构及临床应用

层 图像 。 每 个 通 道 都 独 立 的 直 接 与 探 测 器 相 连 。 因 此 增 加
数 据 采 集 通 道 对 于 增 加 C 成 像 速 度 同 样 重 要 一 当前 商 品 化 T 。 的 MS CT 都 是 4 1 ~ 6个 数 据 采 集 通 道 。
5 螺 距 ( i h, . pt P) c
s i y tm , io s se DAS 、 像 重 建 系 统 及 计 算 机 系 统 等 有 较 大 的 改 tn )图
进。
1 扫 描 方 式 及 驱 动 系 统 . S C 是 在 旋 转 式 扫 描 的 基 础 上 采 用 滑 环 技 术 和 连 续 进 床 S T 的 螺 旋 扫 描 成 像 系 统 。 而 MS T 有 两 种 扫 描 方 法 : 位 螺 旋 扫 C 轴
器 厚 度 的 叠 加 ; 者 单 个 探 测 器 的 宽 度 有 2 3种 或 更 多 , 厚 后 ~ 层 组 合 是 不 同 宽 度 的 探 测 器 灵 活 搭 配 ; 分 层 厚 还 有 探 测 器 准 直 部 参 与 , 两种排 列 方法 各 有优 缺 点 。探 测 器 的排 数 与 阵 列 是 以 这 扫 描 覆 盖 的 最 大 区 域 、 薄 扫 描 层 厚 以 及 最 佳 层 厚 组 合 为 中 心 最 来设 计 的 , 测器 的排 数 越 多 , 选 择 扫 描 层 厚 的 组合 越 灵 活 ; 探 它 但 由 于 探 测 器 排 数 越 多 , 测 器 之 间 的 间 隙 也 越 多 , 而 降 低 探 从 了 X 线 利 用 率 , 图 像 质 量 下 降 。 单 个 探 测 器 的 最 小 宽 度 是 决 使 定 Z轴 分 辨 率 的 基 础 , 度 越 小 , 辨 率 越 高 。 目前 各 厂 家 推 宽 分 出 的 MS T 中 , 小 层 厚 分 别 为 0 5 ~ 1 2 mm 不 等 。 C 最 .0 .5 4 数据 采 集系 统 ( S . DA ) M S T 具 有 多 个 数 据 采 集 通 道 , 过 一 个 通 道 的 数 据 产 生 C 通
浅谈CT球管的使用和保护

浅谈CT球管的使用和保护发表时间:2012-10-16T10:52:06.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供稿作者:李强[导读] 定期请公司工程师做好日常维护。
李强(贵州省思南县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思南 565100)【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301-01CT球管在CT机上相当于人体的心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因此对CT球管的使用和保养极为重要,球管使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使用的是GE公司的四排螺旋CT机,球管容量为3.5兆,由于我们使用保护得当,第一只球管曝光68万次,据GE公司介绍,为目前此种球管曝光次数较高者,我们使用球管的心得体会是:一、安装CT机时必须先解决好供电系统。
密切观察电源及油压情况,每天使用时应观察冷却循环油压表情况,若发现渗油、漏油及油压不稳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要密切观察电源情况,电压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15%。
本机配置双电源,供CT机使用的专用变压器,专制的铜芯线,专供CT机的稳压器和UPS系统的不间断供电,预知要停电时应该提前做好电源转换,绝对禁止开机后突然停电,尤其是在扫描过程中突然停电损坏会更大,甚至可能会发生CT球管和高压电缆被击穿的现象,一旦出现停电,来电后要求在2小时之后才能开机预热后开始扫描病人。
二、环境条件的控制。
要保证足够容量的空调以利球管散热,温度应保证在18-22度之间,湿度应在40-60%之间,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尘埃,以利球管散热器通畅。
三、球管预热。
为延长球管的使用寿命,在2小时以上没有扫描病人或系统的监视器上显示要预热的时候,在扫描病人以前应先进行球管预热。
一般情况下预热后要等5分钟后在进行扫描病人,因为球管在预热时使用了机器的最大mA、Kv和时间,通过20多次的预热后球管的热容量可高达92-95%,如果预热后马上进行病人扫描,球管的热容量会持续上升或长时间停留在高热容量下,将对球管不利,如果等5分钟后在扫描病人,球管的热容量就可以明显降低。
多层CT的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

c T的 出 现 一 样 是 革 命 性 的 。 例 如 ,SE N O IME SS —
M O S na o 6具 有 5 0 旋 转 时 间 , 同 时 采 AT M e t n 1 s i 0 ms
相 同 ,它 的优 点 是 结 构 简 单 ,易 于 实 现 。但 是 由 于 探 测 器 之 间 的 间 隙 过 多 ,会 降 低 两 侧 探 测 器 上 x 线 的 利 用 率 ,为 了保 持 图像 信 息 的 一致 性 ,就 需 要 增 加 球 管 的管 电 流 。 非 对 称 式 或 称 为 自适 应 式 是 指 在 z轴 方 向上 探 测 器 的 宽 度 中 间窄 ,两 侧 宽 。如 图 1 示 ,最 窄 的 探 测 器 位 于 中 心 ,随 着 与 中心 距 离 所
to mp v m e to 一 d me so a ma e q a i in i r e n f3 o i n in i g u t l l y, a d e l r e nto c n r n e. n n ag me fs a a g
k y wo d: mu sie CT e r hilc
单层 C T的 x线 束 呈 扇 形 ,在 z轴 方 向 上 的 宽
度 , 即准 直 器 的 宽 度 就 是 图 像 的 层 厚 。多 层 C 的 T
由于 许 多 局 限性 ,使 得 C T扫 描 仍 然 不 能 满 足 诊 断
的需 要 [_ 2。 多 层 C ( hs c T,MS T 的 出现 ,对 C T Mu i i C le C) T
x线 束 呈 锥 形 ,在 z轴 方 向上 x线 束 要 覆 盖 整 个 探
测器排 。
依 探 测 器 排 列 方 式 的不 同 ,分 为 对 称 式 和 非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