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吸离心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基于CFD分析的双吸式离心泵叶轮优化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CFD分析的双吸式离心泵叶轮优化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CFD分析的双吸式离心泵叶轮优化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离心泵是流体运输和输送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双吸式离心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型,通常应用于大型工业设备中,如水处理、电力、焦化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离心泵的叶轮是起主要流体力学作用的部件,其设计的优化对于泵的性能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离心泵的叶轮设计主要依靠经验和试验室实验,虽然已有较多的先进设计方法和技术,但叶轮设计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流场效果的不理想、输送流量等方面的不足等问题,这需要更为精细的设计方法和技术逐渐逐渐优化和改进。

因此,本文将尝试基于CFD(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理论,对双吸式离心泵的叶轮进行优化设计,旨在提升泵的性能和效率。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分析双吸式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运用CFD理论研究叶轮的三维流场,确定叶轮的流场特性;3)建立叶轮模型,并结合MATLAB/ANSYS等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不同叶片倾角下的流体力学性能并分析;4)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结果,并对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2.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和综述分析;2)利用CFD软件对叶轮流场进行计算和分析;3)采用MATLAB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叶轮模型,并结合CFD 流场计算得到数值模拟结果;4)设计并实施实验验证,并通过数据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结果。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预期成果:本文将利用CFD分析,通过长期反复的计算、分析以及实验验证,得出一套完整的双吸式离心泵叶轮优化设计方案,对于相关领域的离心泵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广泛实际的参考价值。

意义:通过对双吸式离心泵叶轮的优化设计,达到提高泵的效率、降低耗能的目的,不仅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对未来离心泵的设计和优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离心泵参数化设计和分析的开题报告

离心泵参数化设计和分析的开题报告

离心泵参数化设计和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离心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石油化工、发电、空调等行业的流体输送设备。

离心泵的设计和参数化分析对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该选题旨在通过对离心泵参数化设计和分析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离心泵的性能表现,降低设备的运营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研究内容1. 离心泵参数化建模:通过对离心泵结构和特性的研究,建立离心泵的参数化模型,并选择适当的设计变量,以建立模型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离心泵参数优化:运用参数化模型对离心泵的流道、叶轮、轴承等关键部件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设备的性能表现和效率。

3. 离心泵性能分析:通过对离心泵的性能和运行状态进行数值模拟和仿真分析,对离心泵的流量、扬程、效率等关键性能参数进行评估和分析。

4. 离心泵可靠性分析:通过对离心泵的负载特性、转速、润滑与密封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提高离心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研究目的1. 提高离心泵的性能表现和效率,降低设备运营成本;2. 提高离心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 探讨离心泵参数化设计的方法和实现过程。

四、研究意义离心泵参数化设计和分析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离心泵设备的性能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离心泵设计和制造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研究方法1. 离心泵结构和特性的分析和研究;2. 建立离心泵的参数化模型;3. 对模型进行参数优化设计;4. 进行数值模拟和仿真分析;5. 对离心泵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六、预期成果1. 建立参数化模型,完成对离心泵的初步优化设计;2. 完成数值模拟和仿真分析,对离心泵的性能表现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进一步优化方案;3. 提出离心泵可靠性分析方法,对离心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和分析;4. 形成研究论文,并在相关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

七、研究进度安排第1-2周:查阅离心泵相关文献,了解离心泵的结构和特性;第3-4周:建立离心泵的参数化模型;第5-6周:进行离心泵的初步优化设计;第7-8周:完成数值模拟和仿真分析;第9-10周:对离心泵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第11-12周:撰写研究论文并进行修改;第13周:答辩准备。

双吸离心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双吸离心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双吸离心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陈乐东学号:20121698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热能动力工程设计(论文)题目:800S26型双吸泵的设计指导教师:杨辉2016年2月15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按照如“2002年4月26日”方式填写。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15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包括研究进展,选题依据、目的、意义)文献综述800S26型双吸泵的型号意义是,入口直径为800mm,设计点扬程为26m的单极双吸水平中开式离心清水泵。

要想了解此泵,首先要了解双吸离心泵。

双吸离心泵是从叶轮两面进水的双吸离心泵,因泵盖和泵体是采用水平接缝进行装配的,又称为水平中开式离心泵。

与单级单吸离心泵相比,效率高、流量大、扬程较高。

但体积大,比较笨重,一般用于固定作业。

适用于丘陵、高原中等面积的灌区,也适用于工厂、矿山、城市给排水等方面。

S型单极双吸离心泵也被称为为中开式离心泵,供抽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他液体之用。

S系列单级双吸离心泵主要适用于自来水厂、空调循环用水、建筑供水、灌溉、排水泵站、电站、工业供水系统、消防系统、船舶工业等输送液体的场合。

S型中开泵与其他同类型泵相比较具有寿命长、效率高、结构合理,运行成本低、安装及维修方便等特点,是消防、空调、化工、水处理及其他行业的理想用泵。

离心泵988开题报告5

离心泵988开题报告5

2012年3月13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不断有地下水涌入矿井。

这些涌入矿井的水主要来自地层水和地表水,单位时间内涌入矿井的总水量称为矿井涌水量。

涌水量的大小与矿区的位置、地形、水文地质及矿区气候等条件有关[1][2]。

而为了排去矿中的水我们需要用到水泵。

水泵作为一种通用机械,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除电动机以外使用范围最广的机械,几乎没有一个国民经济部门不使用水泵。

泵对发展生产、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方面,水泵及排灌站在抵御洪涝、干旱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是功不可没。

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正在迅速的扩大。

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现代工程技术对泵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基于经验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很难达到这样的设计要求。

传统设计方法的一般过程为:设计一样机性能试验检测一制造,这样样品试制和性能检测要经过多次,整个设计也要经过多次重复,显然,传统设计方法的缺点是设计周期长,设计成本高。

产品的开发周期长和设计成本高成为离心泵新品开发难以逾越的瓶颈。

因此,需要探索新的离心泵设计方法[3][4]。

此外,据全国流体机械及工程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泵是一种应用广泛、耗能大的通用流体机械,我国每年各种泵的耗电量大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20%,耗油量大约占全国总耗油量的50%。

离心泵是各种泵中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而一般的离心泵的整机效率只有50 %一60%,我国离心泵的运行效率平均比国外低10%-30%,节电潜力约为300-400亿千瓦时,因此提高泵的性能和效率,将心水泵效率由三部分组成:机械效率、容积效率和水力效率,主要是水力效率比较低,要想提高水力效率,那么离心泵内部流动的精确计算和性能预测是十分重要的[5]。

600S-75型双吸单级离心泵设计-文献综述

600S-75型双吸单级离心泵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报告题目600S-75型双吸单级离心泵设计学院名称机械工程学院指导教师职称班级学号学生姓名2014年 2 月 12日1. 本设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泵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传递给所输送液体的机械,它能使液体的能量(压力,位能或动能)增加。

泵在给排水及农业工程、固体颗粒及液体输送、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航海、能源和车辆工程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有广泛的应用。

泵形式多样,离心泵就是其中一种。

随着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离心泵行业的技术发展将呈以下趋势:1. 严格执行国际相关标准;2. 向高速化、自动化方向发展;3. 高效、环保、节能。

由此可见,发展泵产品,不仅是泵行业抓机遇,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换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设计对双吸单级离心泵进行结构设计、锻炼自主思考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手工及电脑制图的能力,将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 本设计(课题)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水的提升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非常重要。

古代就有各种各样的提水器具,例如埃及的链泵,中国的水车等。

公元前200年左右,古希腊的克特西比乌斯发明的灭火泵是最原始的活塞泵,已具备典型活塞泵的主要元件,但活塞泵只是在出现了蒸汽机之后才得到迅速发展的。

1840~1850年,美国沃辛顿发明了泵缸和蒸汽缸对置的蒸汽直接作用的活塞泵,标志现代活塞泵的形成。

19世纪是活塞泵发展的高潮时期,然而随着需水量的剧增,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低速的、流量受到极大限制的活塞泵逐渐被高速的回转泵所代替。

利用离心力来输送水的想法最早出现于达芬奇所作的草图中。

1689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帕潘发明了四叶片叶轮的蜗壳离心泵。

但更接近于现代离心泵的则是1818年出现于的具有径向直叶片、半开式双吸叶轮和蜗壳的马萨诸塞泵。

1851~1875年,带有导叶的多级离心泵相继出现,这使得发展高扬程离心泵成为可能。

150S-50双吸离心泵水力及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150S-50双吸离心泵水力及结构设计毕业论文

150S-50双吸离心泵水力及结构设计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4)1 前言 (5)1.1 毕业设计主要容 (5)1.2 毕业设计预期目标 (5)1.3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5)1.4 设计的主要任务 (5)2 叶轮的水力设计 (6)2.1 泵在设计点的运行参数 (6)2.2泵主要设计参数和结构方案的确定 (6)2.3叶轮主要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9)2.4 叶轮的绘型 (13)2.5叶片绘型 (20)2.6绘制叶片木模图 (24)2.7作叶片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25)3压水室的水力设计 (26)3.1压水室的作用及螺旋型压水室作用的原理 (26)3.2涡室的设计和计算 (28)4 吸入室的水力设计 (33)4.1吸入室的介绍及作用 (33)4.2半螺旋吸水室的计算 (33)5 结构设计 (37)5.1技术设计总图初定 (37)5.2主要零件的选择 (37)6泵轴的强度校核 (38)6.1近似计算转子部件的质量 (38)6.2计算叶轮径向力 (40)6.3计算轴套的质量 (40)6.4计算在各种载荷下轴所受到的力 (41)6.5计算叶轮不平衡质量所产生的离心力Fc (41)6.6强度校核 (42)7 结论 (43)总结与体会 (44)谢辞 (45)参考文献 (46)1.1 毕业设计主要容本次毕业设计为根据给定设计参数完成双吸离心泵150S-50水力及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叶轮、压水室、吸水室的水力设计计算),并完成双吸泵总装图的绘制。

该双吸泵在设计点运行参数如下:扬程50H m =,流量3160/Q m h =,转速min /2950r n =,效率79%η=。

必需空蚀余量() 5.5r NPSH m =;抽送介质为温度小于80°C 的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他液体。

1.2 毕业设计预期目标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容,达到毕业设计的要求。

说明书不少于10000字,应包括目录、中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离心泵流动特征的数值分析的开题报告

离心泵流动特征的数值分析的开题报告

离心泵流动特征的数值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离心泵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中的流体机械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使用离心力将液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

由于其简单易用、效率高等优点,在水泵、煤矿、石化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离心泵的设计和优化中,流动特性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离心泵的流动特性包括了流量、压力、速度等方面的参数,对于离心泵的有效工作和长期稳定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流动分析通过对离心泵的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其性能特征。

因此,进行离心泵流动特征的数值分析研究,在现有的离心泵的基础上,更加深入了解其流动特性,为提高离心泵的效率和稳定性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为离心泵的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并结合实验室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离心泵的数值计算模型,以体积受力平衡方程、连续性方程和雷诺平均N-S方程为基础,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模拟流场。

2、运用计算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动特性数据。

3、结合实验室实验,对数值分析结果进行验证与修正。

4、对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预测离心泵的性能特征并提出建议。

三、研究进展和挑战离心泵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方法,诸如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等。

但是,离心泵的流动特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流量、压力、泵叶数和进出口孔径等,使得数值分析结果不同工况下可能存在偏差,需要实验验证与修正。

中低速离心泵由于流道结构繁杂、叶片形状复杂等因素,数值分析与实验验证较为困难,需要在多方面进行研究。

四、预期结果和其价值通过对离心泵的流动特性进行数值分析,可以从理论上了解到离心泵的性能特征,比如离心泵的流量、压力、速度等,可以为离心泵的设计、优化和调试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将为离心泵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理论支持。

双吸泵毕业设计说明书

双吸泵毕业设计说明书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时间:目录摘要 (2)第一章概述 (3)1.1 设计内容 (3)1.2 设计思路 (3)1.3 设计意义 (3)第二章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 (4)第三章水力设计 (4)3.1 结构方案和叶轮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4)3.2 蜗壳水力设计 (23)3.2 吸水室水力设计 (25)第四章其他零件设计与强度校核 (28)4.1 法兰选取 (28)4.2 键选取及强度校核 (29)4.3 轴的强度校核 (29)4.4 轴承使用寿命校核 (30)4.5 联轴器选取 (31)4.6 电动机选取 (31)第五章毕业设计小结 (32)参考文献摘要双吸泵作为离心泵的一种重要形式,因其具有扬程高、流量大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泵型的叶轮实际上由两个背靠背的叶轮组合而成,从叶轮流出的水流汇入一个蜗壳中。

双吸泵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结构紧凑:外形美观,稳定性好,便于安装。

2) 运行平稳,有优异水力性能的叶型,并经精密铸造,泵壳内表面及叶轮表面极其光滑具有显著的抗汽蚀性能和高效率。

3)优化设计的双吸叶轮使轴向力减小到最低限度,它相当于两个相同直径的单吸叶轮同时工作,在同样的叶轮外径下流量可增大一倍;泵壳水平中开,检查和维修方便,同时,双吸泵进出口在同一方向上且垂直于泵轴,利于泵和进出水管的布置与安装。

通过调研了解其生产现状和设计流程,根据调研结论,依据关醒凡老师的《现代泵设计手册》,结合调研结果,完成此次设计。

通过此次毕业设计熟悉泵的设计过程,综合考察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课。

如工程材料、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工艺、叶片泵原理及设计等。

第一章概述一、设计内容⑴设计参数:流量:Q =3170m3/h扬程:H = 76 m转速:n = 990 r/min输送介质:常温清水⑵结构要求A 基本结构参考参照图B 采用轴向力平衡采取措施C 弹性联轴器D 采用机械密封结构二.设计思路1.调研工作:尽管对双吸泵的设计已有一定的了解,可是我们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调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吸离心泵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陈乐东学号:20121698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动力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800S26型双吸泵的设计
指导教师:杨辉
2016年2月15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按照如“2002年4月26日”方式填写。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15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包括研究进展,选题依据、目的、意义)
文献综述
800S26型双吸泵的型号意义是,入口直径为800mm,设计点扬程为26m的单极双吸水平中开式离心清水泵。

要想了解此泵,首先要了解双吸离心泵。

双吸离心泵是从叶轮两面进水的双吸离心泵,因泵盖和泵体是采用水平接缝进行装配的,又称为水平中开式离心泵。

与单级单吸离心泵相比,效率高、流量大、扬程较高。

但体积大,比较笨重,一般用于固定作业。

适用于丘陵、高原中等面积的灌区,也适用于工厂、矿山、城市给排水等方面。

S型单极双吸离心泵也被称为为中开式离心泵,供抽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他液体之用。

S系列单级双吸离心泵主要适用于自来水厂、空调循环用水、建筑供水、灌溉、排水泵站、电站、工业供水系统、消防系统、船舶工业等输送液体的场合。

S型中开泵与其他同类型泵相比较具有寿命长、效率高、结构合理,运行成本低、安装及维修方便等特点,是消防、空调、化工、水处理及其他行业的理想用泵。

泵体设计压力为1.6MPa和2.0MPa。

泵体的进出口法兰均位于下泵体,这样可以在不拆卸系统管路的情况下取出转子,维修方便。

部分泵体采用双流道设计,以减少径向力,从而延长机封和轴承的寿命。

叶轮叶轮的水力设计采用了最先进的 CFD 技术,因此提高了S泵的水力效率。

对叶轮进行动平衡, 确保S泵的运行平稳。

轴轴径较粗,轴承间距较短,从而减小了轴的挠度,延长了机械密封和轴承的寿命。

轴套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材料,以防止轴被腐蚀和磨损,轴套可更换。

磨损环泵体与叶轮间采用可更换的磨损环,防止泵体和叶轮的磨损,更换方便,维修费用低,同时保证运行间隙和较高的工作效率。

既可以使用填料也可以使用机械密封,可以在不拆卸泵盖的情况下更换密封装置。

轴承独特的轴承体设计使轴承可采用油脂或稀油润滑,轴承的设计寿命10万小时以上,也可使用双列推力轴承和封闭轴承。

材料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S型中开泵的材料可为铜、铸铁、球铁、316不锈钢、416;7锈钢、双向钢、哈氏合金、蒙耐合金,钛合金及20号合金等材料。

我国水泵技术的现状
1、我国泵产品图样的来源可分为联合设计、引进、自行开发等几种,引进的这些
泵产品,技术比较成熟,性能比较先进,对推动我国泵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泵产品的主体,至今仍大量生产。

其中有的产品在结构或性能方面也存在问题,应进一步改进。

因为这些产品的质量大都比国内产品好,尽管价格高,但销售情况很好。

2、关键水泵产品从部分进口到现在基本全部国化
由于引进产品和国际水泵著名制造企业的进入,我国泵的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国民经济部门的主要关键用泵基本上都可以生产。

3、以CAD为主的新技术广泛应用
近年计算流体动力学,简称CFD问世,为流体机械流场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优化设计方法为了提高泵的性能,许多学者进行了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但是CFD 等先进技术的问世,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对优化设计的兴趣,近两年研究优化设计方法的学者逐渐减少。

国内国外离心泵技术现状
近十年来,由于归口技术研究所的不景气, 离心泵产品的技术研究工作基本停止,没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国内外产品的技术水平是有差异的。

有对国内外双吸离心泵技术水平对比分析,国内双吸清水离心泵的技术水平并不是十分理想,效率、汽蚀余量均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大多数产品之所以合格,都是执行国家标准规定允许偏差下限, 按着标准要求的上限进行判定, 大多数将被判定为
不合格产品。

效率、汽蚀余量在低比转速的范围内合格率分布值相对高一些, 主要集中在比转速20~100 范围内,从理论上分析,对于低比转速离心泵的内部流动状态是较复
杂的(相对高比转速的离心泵),设计的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许多国内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因此产生许多科研成果,而对于高比
转速离心泵的科研投入相对少一些。

国外产品效率合格率为64.6%,总体平均水平与国家标准规定值相比高1.4%(样本上的数据), 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合格率主要分布在比转速50~ 110 之间。

汽蚀余量的合格率仅为 4.23%,总体平均水平与国家标准标准规定值相比低1.40m,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合格率主要分布在比转速110~170 之间。

总体来说,效率、汽蚀余量合格率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情况是相一致的, 在低比转速处
合格品分布率相对好一些。

还有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之余,参考研究国外的离心泵的先进运行管理标准,借鉴并加强我国的标准修订工作,以提高我国离心泵的运行管理标准水平也同样重要。

离心泵在运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机械密封失效、轴瓦温度超高、泵轴震动超标、电机过热、泵效偏低等问题。

基于离心泵的技术工作原理和历史运行经验,建立高质量、科学可靠、适用于生产实际的离心泵运行维护标准,可有效地减少离心泵故障,降低维护成本。

国内外生产离心泵厂家
在德国和欧洲等地,KSB在离心泵市场领域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该集团在全球有33家独资或合作工厂。

美国Flowserve也是离心泵专业生产商之一,在20个国家拥有制造工厂,泵制造厂有12个。

目前,在国内,中德合资的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是国内水泵行业中技术水平最高,产品覆盖广,生产规模大的合资企业。

我国其他生产s型水泵的厂家也很多,大型的公司有南方泵业以及利欧集团等。

其中佛山肯富来水泵公司的kps型泵也处在领先水平。

KPS系列肯富来开发设计的新一代多级泵产品。

其优秀的水力性能和结构特点保证了用户在各种应用场合都能有效地降低泵的运行成本。

kps泵与传统s型中开泵性能对比水力模型效率高,kps最高效率可达93%(比s型泵平均高5%),也是泵行业首批获得国家节能认证产品。

参考文献:
1、沈阳水泵研究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主编. 叶片泵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张克危主编流体机械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
3、查森编叶片泵原理及水力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4、(波兰)A.T.特罗斯科兰斯基S.拉扎尔基维茨著叶片泵计算与结构机械工业出版社
5、(德国)C.普弗莱德芮尔著叶片泵与透平压缩机机械工业出版社
6、(苏)A.A.洛马金著离心泵与轴流泵机械工业出版社
7、关醒凡姚兆生编译泵零件强度计算机械工业出版社
8、郭立君何川主编泵与风机(第三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9、上海电力学院杨诗成沈阳工程学院王喜魁编泵与风机(第三版)中国电力
出版社
10、刘家春白桦杨鹏志编著水泵与水泵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颜锦文主编水泵及水泵站机械工业出版社
12、郑梦海编泵测试实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13、李建威主编水力机械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14、储训陈履编著大型泵站建设和更新改造对策海河大学出版社
15、丘传忻主编泵站节能技术水利电力出版社
16、曹胜玉王笑奕国内外双吸离心泵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17、周彬蔡亮李斌王洪刚赵磊陈喆国内外离心泵运行管理标准差异分析
18、丁俊刚国外离心泵技术标准先进性研究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通过完成本次毕业设计,达到熟悉双吸离心泵叶轮水力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水平中开式单级双吸泵整体结构的设计方法等目的;进而掌握泵设计的基本流程,熟悉此类泵的结构。

采用的研究手段
1、采用速度系数法进行叶轮和进出水流道的水力设计。

2、绘出完整的装配图,图中标注主要配合尺寸,泵与外围系统的接口尺寸,装配技术要求,零件明细表。

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包括叶轮的水力设计说明、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和轴承寿命计算等。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月日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