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澳大利亚)
区域地理课件-澳大利亚(课件比赛一等奖,精美细致超大气)

这两面国旗分别是哪个国家的? 它们的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澳大利亚的居民以什么人种为主?
三、经济概况 澳大利亚的人口
1、年轻的国家
安徽桐城余双红
思 考
澳大利亚人口分 布的特点? 分布极不平衡
东南沿海部分地 区人口稠密
三、经济概况
1、年轻的国家
安徽桐城余双红
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三、经济概况
东北部沿海
高温多雨,原始热带雨林,尚未开发。
日落下的墨尔本夜景 墨尔本皇家展览馆 安徽桐城余双红 悉尼歌剧院
黄金海岸 堪培拉
悉 尼 塔
悉尼海港大桥
三、经济概况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安徽桐城余双红
18世纪后期引进29只
当今约1.6-1.7亿只
享誉世界的澳毛
澳大利亚羊毛的产量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29%。而对服装用 的羊毛纤维而言,澳毛的产量则高达80% 。澳大利亚羊毛以 优质美利努细毛羊为主,这种羊不仅出毛率高,而且毛质细 长匀称,柔韧光泽,“澳毛”以超群的品质享誉全球。
一、位置地形
2、南北三纵列
安徽桐城余双红 东部山地区 大分水岭,古褶皱 山;沿海平原狭窄
中部平原区 大自流盆地
西部高原区
广阔低矮的高原, 中部遍布荒漠,有 大盐湖
一、位置地形
2、南北三纵列
安徽桐城余双红
沿23°26´S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剖面图
大分水岭 印 度 洋 大沙沙漠
大盆地
大 堡 礁
一、位置地形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 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副热带高压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 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 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 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受西风影响 北部:西北季风和东南信风影响; 东南内陆:背风坡,降水逐渐减少
(完整版)高中区域地理-大洋洲和澳大利亚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图4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例2】读“澳大利亚大陆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解答下列内 容:
③
澳大利亚大陆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
1、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名称①
②
③
④。
世界上仅有的三种生蛋的哺乳动物之一 (另两种是刺猬,针鼹)
澳大利亚生物古老性的原因?
①6500万年前与大陆分离,是一种孤立、隔绝的海陆 位置,阻隔了生物的传播,无大型的肉食动物,致使 大陆上没有其它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
② 人类开发较晚,古老动物得以存活下来。
③长期以来,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 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生物进化速度缓慢。
发展条件
地势平坦,草原广阔
地下水丰富
无野生肉食动物 羊群无天敌
气候干燥,冬季温和
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2.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的 东南部和西南 部的草原地区 往往采用同时 种植小麦和牧 羊的混合经营 方式。其中东 南部的墨累— —达令盆地是 主要的小麦— —牧羊带。
农场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先进。
【答案】1 印度洋 太平洋 大自流盆地 大分水岭
例题3:澳大利亚的平 均海拔约350米。人口
约2000万(2007
年),绝大部分分布在
东南沿海一带、广大内
陆地区人口稀少。读
“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带
示意图”(图2—2),
完成1—3题。
1.Ⅰ地带面积广阔的自然原因是( A )
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起伏小 ②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区域地理之澳大利亚练习

区域地理之澳大利亚练习一、单选题澳大利亚的金伯利高原,总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
大部地区夏雨冬旱,每年湿润西北风为高原中的奥德河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使该地成为农业试验区。
高原西部和西北部濒临海洋,南部邻大沙沙漠。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金伯利高原应位于图中的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3.4.形成金伯利高原奥德河地区湿润西北风的主要成因是A. 冷暖气团的相遇,造成锋面的移动B. 热带气旋的移动C. 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D.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5.6.下列气候类型图中,最能体现金伯利高原地区气候特征的是A. B. C. D.塔斯马尼亚岛是澳大利亚优质乳品生产基地。
该岛乳产品主要供应本土及海外市场。
下图为塔斯马尼亚岛主要乳品区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7.该岛生产优质乳品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 气候适宜,草场面积广B. 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C. 经济落后,地价较低D. 科技发达,交通便利8.该岛乳品生产集中于北部地区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①土地租金低②海运便利③距本土市场近④工资水平低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读甲、乙、丙、丁四图,回答下面小题。
9.在图乙所示的日期时,图甲中M、N、P、Q处于多雨季节的是()A. MB. NC. 只有P点D. P、Q10.当日期为图丁反映的日期时,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丹顶鹤活跃于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B. 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C. 北太平洋等温线向北弯曲D. 长江流域有梅雨天气上海绿化部门计划从与上海气候相似的澳大利亚某气候区引进园林植物。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1.澳大利亚与上海最相似的气候区是( )A. ①B. ②C. ③D. ④12.引种的园林植物在上海生长的不利因素是 ( )A. 寒潮B. 干旱C. 太阳辐射弱D. 土壤贫瘠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3.关于四国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最大港口所临海域都受暖流影响B. 首都都是最大城市C. 最大城市都是国际金融中心D. 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14.关于四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国最长河流为内流河B. 乙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C. 丙国河流径流量稳定D. 丁国河流航运价值大读“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高考区域地理澳大利亚

3.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在英 美,家 庭包括 他和他 的妻以 及未成 年的孩 子。而 在我们 中国“ 家里的 ”可以 指自己 的太太 一个人 ,“家 门”可 以指叔 伯侄子 一大批 ,“自 家人” 可以包 罗任何 要拉入 自己的 圈子, 表示亲 热的人 物。
4.这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 洋的不 同,我 们的格 局不是 一捆一 捆扎清 楚的柴 ,而是 好像把 一块石 头丢在 水面上 所发生 的一圈 圈推出 去的波 纹,愈 推愈远 ,愈推 愈薄。 每个人 都是他 社会影 响所推 出去的 圈子的 中心。 被圈子 的波纹 所推及 的就发 生联系 。
地广人稀
主要是英国 移民的后裔
白种人为主 通用英语
人口分布不平衡
人口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
高考区域地理澳大利亚
东南沿海人口稠密的原因?
气候条件 交通条件 历史和经济
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 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里,开发时间早, 经济较发达。
其它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
广大内陆、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多为荒漠。
大分水岭以东为迎风坡,降水丰沛;分水岭 以西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 想一想,水为何可自动流出?
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在平原中部地 势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可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 井。自流井盐度高,不宜灌溉,一般可作牲畜饮水。
(三)古老的生物 袋鼠
鸸鹋
考拉
鸭 嘴 兽
高考区域地理澳大利亚
高考区域地理澳大利亚
(七)城市和铁路: 堪培拉(首都); 悉尼(最大城市、港口); 墨尔本(第二大城市)珀斯 (重要城市)
高考区域地理澳大利亚
高考区域地理澳大利亚
区域地理导学课件——澳大利亚

汤加群岛
三、国家和居民
历史上,大洋洲 曾是英国等国家的殖 民地。20世纪初,澳 大利亚、新西兰两国 先后独立。二战后, 又有十多个国家独立。 现在还有一些岛屿被 英、美、法等国占领 着。大洋洲现在的居 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白 种人移民的后裔,少数 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 黑种人。
巴布亚 新几内亚
瑙鲁 斐济 汤加
1.人口城市集中在东南沿海
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沿海人口稠密 •气候条件 •交通条件 •历史和经济 其他地区人口稀少
•广大内陆、西部地区
•东北部沿海
试比较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在人口分布、 城市分布方面的特征及其成因: 国家
人口和城市分布 特征
形成原因
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 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农 澳大利亚 地区,中西部人口、 牧、工矿业发达。中西部 城市均少 气候干旱、多沙漠、草原
区域地理
大洋洲和澳大利亚
学习目标
• 1、掌握大洋洲的位置与范围 • 2、掌握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 气候、水文、植被、资源) • 3、掌握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
自学指导一
• 阅读地图册P141,读图大洋洲政区图及图 下文字,完成下列内容: • 1、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组成 • 2、大洋洲的岛屿按成因分类 • 3、在地图中找到下列地理事物:密克罗尼 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波利尼西亚 群岛、新几内亚岛、南岛、北岛、塔斯马 尼亚岛、大澳大利亚湾、卡奔塔利亚湾等。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建国时间: 1788年1月26日
自学指导二
• 阅读教材P123及地图册P141~142,完成下 列问题: • 1、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 • 2、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 • 3、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及类型 • 4、澳大利亚的河流和湖泊 • 5、澳大利亚的资源
2-10澳大利亚 极地地区

考纲展示
第二单元
第十讲
成才之路 的分布与成因。 2.澳大利亚农牧业、工矿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地区分布。 3.两极地区的范围、气候、生物、资源。 4.我国极地科考活动和建立的科学考察站。
第二单元
第十讲
成才之路 ·地理 ·新课标· 区域地理
考纲解读
第二单元
第十讲
成才之路 ·地理 ·新课标· 区域地理
2.地形与河流 (1)地形特点:澳大利亚大陆________,是世界上地势起 伏最和缓的大陆,共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
第二单元
第十讲
成才之路 ·地理 ·新课标· 区域地理
(2)河湖分布:________为全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 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________,为地势最低处。 3.气候与植被 (1)热带气候面积广大,分布呈半环状。________气候, 亚热带湿润气候, ________气候, 地中海气候, ________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2)植被:以________为主。
第二单元
第十讲
成才之路 ·地理 ·新课标· 区域地理
(1)图甲中,孔子学院(堂)集中分布在 A 国的________地 区。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2)A 国孔子学院(堂)拟在图乙所示区域的某条河流举办 活动以弘扬中国文化,概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第二单元
第十讲
成才之路 ·地理 ·新课标· 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特 征
我国的科考 站 环境问题
黄河站(北极圈内) 臭氧空洞
第二单元
第十讲
成才之路 ·地理 ·新课标· 区域地理
2.图解南极洲的典型地理特征与成因
第二单元
第十讲
成才之路 ·地理 ·新课标· 区域地理
高中区域地理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 6.能够从纬度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澳 大利亚气候成因。
一、大洋洲的范围、位置
1、范围:
夏威夷群岛
①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几内
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
②三大群岛: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
玻利尼西亚群岛
120°E 140°E 160°E 180° 160°w
北半球 0°
南半球
东
西
交通条件
历史和 经济
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 通便利。
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里, 开发时间早,经济较发达。
其他地区人口稀少
广大内陆、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多为荒漠。
东北部沿海 气候湿热,原始热带雨林。
(二)、农牧业
试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的原因。
自然因素: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提示1:.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生产; 2.农业生产的高度机械化;
堪 培拉
塔 斯马 尼 亚岛
太 20° S
平 23° 26′ S
洋 30°S
悉尼
40° S
世界唯一 独占一 个大陆 的国家
二、自然地理特征
1、三大纵列分布的地形
高原
地形:
分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山地; 中部平原; 西部高原。
地势:
东西两侧高,中部低, 地势起伏不大。东北部 分布着著名的大堡礁
10°S
澳大利亚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 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故动物进化缓 慢。
艾尔湖
河累墨
位置及其重要性
概 范围 一块大陆、三大群岛、四大岛屿
述 面积 890多万平方千米,世界最小洲
大
人种 白种人为主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包括其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3、了解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其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4、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和形成原因。
5、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其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大洋洲概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澳大利亚概述: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3、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基本地理特征,并完成相应的学案。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交流:让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全班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和地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地理特征的理解。
6、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和难点。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互动情况等。
2、学习成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学案完成情况、小组展示情况等。
3、作业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包括完成情况、正确率等。
掌握东亚地区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分析能力,以及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了解情况,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知识梳理:通过多媒体展示东亚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东亚和日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区域地理《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练习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
读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澳大利亚沿海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
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洋流B.纬度、降水
C.地形、洋流D.降水、地形
2.影响澳大利亚铁路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是()
A.城市、地形B.纬度、城市
C.地形、纬度D.资源、城市
下图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
东水西调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甲、乙两区域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有()
A.年径流量大
B.径流季节变化不明显
C.含沙量高
D.无结冰期
4.东水西调对甲区域的影响
主要有()
①缓解了供水紧张状况
②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③减轻了土壤盐碱化
④加重了环境污染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读“澳大利亚农业区分布图”,回答5--6题。
5. 图中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现代混合农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季风水田农业
D.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6.图中阴影区农业生产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 水稻种植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B. 种植与休耕交替利于保持土地肥力
C.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 气候干燥,水源充足
读世界某区域地理要素图,回答下面10--11题。
10.甲地6、7月份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A. 受西风影响
B. 地形抬升C.赤道低压控制D.暖流增湿11.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荒地、谷类种植、混合农业、粗放牧业四类,下列地点最适于发展混合农业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下图,回答12--14题。
12.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13.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A.T B.Q C.R D.S
14.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回答15--16题。
15.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
A.西部沿海地区B.东南部沿海地区C.中部地区D.南部地区16.决定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海陆位置C.气候因素D.矿产分布
下图所示岛屿面积约为15万km2。
读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该岛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②终年受西南风控制,
降水丰富③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水力丰富④西南部冰川地貌发育显著⑤位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④⑤
21.该岛屿西侧以畜牧业为主,东侧以种植业为主,形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日照时数与地貌B.地面物质与土壤C.坡度与人口分布D.地面坡度与交通
下图中甲、乙分别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局部地区农业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22---23题。
22.图甲中,A地的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
①A地东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②B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③A地沿岸有寒流流经④B地多地形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23.关于乙图中“种麦养羊业”的正确叙述是()
①耕作业与畜牧业的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市场②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区
③该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规模很大④每年6、7月份是种麦的忙季、养羊的闲季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
芬瑟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630平方千米(如下图所示)。
岛上分布的沙漠在世界最古老沙漠中面积最大,现在仍然保留着3万年前的风貌;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
读图完成24〜25题。
24.关于芬瑟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
的是()
A.是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作用而形成的
B.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C.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而形成的
D.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的
25.芬瑟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的雨林植被,
原因可能有()
①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传播到此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③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④沿岸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