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古诗词教学漫谈
六年级下册语文3课古诗三首跨学科教学

古诗三首跨学科教学古诗三首是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对这些古诗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古代诗词的了解和欣赏,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来跨学科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从语文与历史、地理、哲学等多个学科的视角,探讨如何结合古诗三首展开跨学科教学。
一、古诗三首1.古诗三首的内容概述古诗三首分别是《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江雪》,这三首诗分别描述了登高远眺、草原送别和江雪等不同的景观和情感。
通过对这些古诗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风景的壮美和诗人的志向情怀。
2. 古诗三首的学习方法在进行跨学科教学前,首先要对古诗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和探讨诗中的意境、用词、修辞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背诵、朗诵等方式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二、语文与历史的跨学科教学1. 古诗与历史的通联古诗作为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也是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重要见证。
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文化、政治风貌等方面的内容,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2. 古诗与历史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语文与历史的跨学科教学时,老师可以结合古诗的内容,介绍古代社会特点、历史事件等背景知识,让学生在了解古诗的也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
三、语文与地理的跨学科教学1. 古诗与地理的通联古诗中描述的风景和自然环境,也可以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气候环境等内容。
2. 古诗与地理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语文与地理的跨学科教学时,老师可以从古诗中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进行解读和讨论。
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形式,了解古诗中描述的风景所对应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四、语文与哲学的跨学科教学1. 古诗与哲学的通联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情感体验等哲学内容。
2. 古诗与哲学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语文与哲学的跨学科教学时,老师可以针对古诗中的哲学意蕴,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引导学生思考。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带你感悟诗词魅力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教育是我们最主要的职责之一,我们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如何欣赏和理解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包括诗词。
对于我们来说,教学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是一份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工作,需要我们对每个孩子都充满爱和耐心,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的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帮助更多的语文教师带领孩子们感悟诗词魅力。
一、课时设计在教授诗词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音韵格律在教授古诗词时,重点需要关注的就是音韵格律,学生在欣赏诗词时,会感受到相应的音律节奏,我们需要通过一些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音韵格律。
2.文化内涵沉浸在诗词的氛围中,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心情,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时代,是课程设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故事,让学生能够感悟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情感体验学习诗词不仅是理性的认识和感受,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体验。
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相应的气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去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诗词,进行朗读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写一篇感悟文章,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华诗词的内涵和魅力。
二、教学方法诗词学习需要开发学生的感官,促进其语感的形成,更需要学生在诵读中领会、品味和感受韵律、美感。
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音律体验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音韵格律,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韵律划分,朗读出对应的韵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领悟诗词的音律和韵律。
2.文化背景法在教学诗词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时代,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故事和资料来引导学生了解。
例如,可以教授《离骚》,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和背景,了解楚国当时的情况。
3.情感体验法学习诗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摘要】古诗词在小学六年级的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赏析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对美的理解能力。
背诵古诗词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在表达中体会语言之美。
解析古诗词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展他们对文学之美的认识。
写作古诗词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通过比较古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在于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在古诗词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小学六年级, 审美情趣, 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素养, 创造力, 批判思维, 传统文化1. 引言1.1 介绍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出对优美文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其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
古诗词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背诵古诗词,学生可以提升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培养语言表达的自信心和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并提高其文字表达的水平。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六年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六年级的意义在小学六年级阶段,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瑰宝中感受到审美的乐趣和人文情怀。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逐渐向网络文学等现代文化倾斜,而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情感表达,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诗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六年级(下册)诗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根据“课标”要求,本册教科书选编了两首古诗、两首词和一首现代诗歌,古今贯通,体裁异样,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多元性、继承性和时代性。
一、教材分析本册的第一篇课文《长江之歌》为现代诗歌,是大型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
全诗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将长江作为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风采”“气概”和“情怀”。
全诗大气磅礴,豪情万丈,它既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又道出了她在中华儿女心中的特殊地位。
全诗语言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
本册教材安排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和张志和的《渔歌子》这两首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这首小令只选取了几个片段,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这首词用词简练,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渔歌子》一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水乡二月桃花汛期之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空中白鹭,两岸桃花,色泽鲜明而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澹泊、悠然脱俗的情趣。
所选两首古诗借物言志,以物喻志,看似咏物,实则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与崇高清白的人格。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策略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教学策略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
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
1. 介绍背景:为学生提供每首诗的背景信息,包括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这首诗的具体情境。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2. 逐字逐句讲解:对每句诗进行详细解释,包括每个字的意思、整句的含义以及它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语言特点。
3. 感受诗歌意境: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描述,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比如《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让学生想象春天城市花开的美景;《迢迢牵牛星》中的“皎皎河汉女”,可以让学生感受星空的浩渺和牛郎织女相会的深情。
4. 比较阅读:选择一些与所学古诗相似或相关联的诗篇,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特点和风格。
5.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模仿所学古诗,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 朗诵与背诵: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并背诵这些古诗。
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会诗的韵味和情感。
7.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8.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帮助,让你的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古诗词欣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古诗词欣赏引言:在小学课程中,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语文课程中,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定义、意义、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小学六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教案:古诗词欣赏。
一、古诗词的定义和意义古诗词是指具有古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珍贵遗产,是中国文学的精髓。
古诗词的表达方式优美、文化内涵深刻,可以启迪人们的智慧和启迪人们的情感。
阅读古诗词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能够促进人们的心灵交流和情感沟通,是提高人文素质和培养良好情感的重要手段。
二、教学目的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察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方法1.演讲授课法演讲授课法是指通过讲故事、讲解诗词内涵、分析诗句表达方式等方式,将古诗词的意义和美妙之处展现给学生。
教师需要通过熟练的口才和适当的表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词的内涵,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喜爱。
2.拍板法拍板法是指通过节奏鲜明的声音和手势,比如敲笛子、折纸花等方式来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古诗词配以不同的拍板节奏,让学生体验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3.诵读法古诗词具有优美的语言和韵律节奏,因此可以通过诵读法来学习和欣赏。
教师可以先朗诵一遍古诗词,然后让学生模仿诵读,注重语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通过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古诗词的意义和美妙之处。
4.比喻和化用法比喻和化用法是指将古诗词中的隐喻、比喻和象征意义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图画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比喻和化用法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口语交际《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教案教学设计2

口语交际《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教案教学设计2导读:《在古诗里飞扬——古诗漫谈》教学设计⊙总体构思通过古诗漫谈,创设宽松环境,使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走进古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诗的深邃意境,认识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过程设计【教法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自由的气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体方法用启发式、讨论式、演讲式等,通过集体吟咏、小组漫谈、推荐上台演讲、采访学校教师或家长等多种方式,进行口语实践,提高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让学生在韵味飘香的诗海里吟咏咀嚼,互相合作,探究古典诗歌的香醇与芳美。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
1.教师有选择性地刻录几首古诗制作幻灯片;录制歌曲《水调歌头》(苏轼词),《虞美人》(李煜词)。
2.师生共同准备印象中最深的一首或几首古诗,并简要讲讲喜欢的原因,如催人奋进、富有哲理、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等。
3.学生收集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古诗,并深入地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等。
4.选定要采访的教师或家长、周围的长辈。
5.事先布置学生小组讨论古诗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古诗在语言交际、现代歌词中的使用情况。
(二)导入。
教师:老一辈的读者中,不少人在孩童时代,就在吟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以及“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名句;我们还知道苏州有一座寒山寺,武汉有一座黄鹤楼。
我们的祖国到处有名胜古迹,一经诗人写入诗中,就会广为人知。
这些名句都来自古诗词中。
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今天,老师将和你们遨游诗海,在古诗中飞扬,张扬我们的个性。
多积累一些古诗,除了可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加文化底蕴外,还可提高思想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新课标》要求同学们小学阶段要积累70首古诗,初中要背诵积累50首古诗。
六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六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
嘿,朋友们!咱们来聊聊六年级古诗词教学这回事儿。
想想看,古诗词就像一扇神秘的大门,藏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那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怎么才能打开这扇门,走进去领略其中的美
妙呢?
首先,得让孩子们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吧!比如说,讲李白的,就
可以问问孩子们:“你们在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心里都在想啥?李白啊,在这样的夜晚就想起了家乡,难道你们不想知道他是怎么表达这
份思念的吗?”这样一来,孩子们不就好奇啦?
再说说教学方法,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讲意思。
可以让孩子们分组,
像演小话剧一样,把诗词里的情景演出来。
比如王维的,一组孩子演
王维,一组孩子演元二,那场面得多有趣啊!“这难道不比死记硬背强
多啦?”
还有啊,老师得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创作诗词。
别觉得他们小做不到,说不定会给咱们大大的惊喜呢!就像一颗小种子,你给它阳光和雨露,它就能发芽开花。
“难道不是吗?”
我觉得啊,六年级古诗词教学就得有趣、多样、能激发孩子们的主
动性,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爱上古诗词,你们说对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词意:山脚下兰草嫩芽 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 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 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即 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 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词意: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 山好像是眉峰 攒聚。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有 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方才送春 天归去了, 又送君(鲍浩然)回去 了。 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 春天 ,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写景诗── 《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 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 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 吗?
(三)梳理拓展
1. 梳理归类。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 梳理归类,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
咏物言志诗── 《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武康英溪小学 沈晓鸿
一、古诗词教学的常态
模式一:知诗人、解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模式二: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教师释疑、感悟升华。
1 .初读诗词,领悟大意。 2 .细读探究,激发情趣。 3 .循诗想象,进入诗境。 4 .深读品味,形成积累。 5 .感悟升华,迁移拓展。
二、六下古诗词背诵单元 内容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剑门关 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 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 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 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 吭高歌必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 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 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 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己亥杂诗》诗意:只有风雪激荡 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 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 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 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 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 “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 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 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 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 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 带有“白日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亮 时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到了 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 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 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 等世情的玷污 。
《江畔独步寻花》诗意:黄四娘家的小 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 的黄莺啼鸣恰恰。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石灰吟》的诗意:经过千锤万凿 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 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清 白留在人世上,自己就是粉身碎骨 也一点都不怕。
《竹石》的诗意:竹子牢牢地咬定 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 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 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 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 不能让它屈服。
2.趣味练习
填颜色: (1) _毛浮_水,_掌拨清波。
(2) _日依山尽,_河人海流。 (3) 日暮_山远,天寒_屋贫。
(4) 两个_鹂鸣_柳,一行_鹭上_天。 (5)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_桔_时。
填数字: (1) 不知细叶谁裁出,_月春风似剪刀。
(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_月下扬州。 (3) 飞流直下_尺,疑是银河落_天。
《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 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 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 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 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 这样紧紧逼迫呢?
《鸟鸣涧》诗意:寂静的山谷中,人 迹罕至,只有春桂在无声地飘落;夜 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由 于山中太幽静了,因此,当一轮明月 突然升起,皎洁银辉洒向这夜幕笼罩 的空谷时,竟然惊动了山中的鸟儿, 于是在幽谷溪边鸣叫起来。这叫声似 乎一时打破了山中的宁静,但它又让 人感到空旷的山中更加幽静沉寂。
三、六下古诗词背诵单元 教学建议
(一)提前自学 1.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 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2.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背诵 10首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展示背诵 2.交流感悟 3.质疑品析 4.介绍逸闻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 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 是什么时候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