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教材生词对译的编写原则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法2019-10-22作者简介:安晓翠,四川⼤学⽂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摘要:词汇是三⼤语⾔要素之⼀,对外汉语中词汇教学⾃然是很重要的部分,关于词汇教学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从词汇教学⼊⼿,阐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难点,并根据实践经验和前⼈研究成果,总结了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法以及实践中应注意的⽅⾯。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原则;⽅法语⾳、词汇、语法是语⾔的三⼤要素。
从语⾔的本质看,语⾔的第⼀功能是交际。
⾔语交际是通过语⾔的基本表述单位——句⼦完成的,⽽词⼜是组成句⼦的基本结构单位。
⼀位语⾔学家说过“没有语法,⼈们还能进⾏⼀些⾔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们就根本⽆法说话了。
”中介语理论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第⼆语⾔学习者可能⼀辈⼦都在使⽤带有偏误的中介语进⾏交际,然⽽⼤部分交际是成功的或基本成功的。
对于⽐较难的语法点,学习者可以采⽤回避策略,对于语⾳⽅⾯的“洋腔洋调”,听者也可以容忍。
这是因为,并⾮所有的偏误都会阻碍交际中信息的传达。
如果是语法错误我们还能猜测对⽅要表达的意思,但如果词汇量不⾜,则通常不能表达观点。
从第⼆语⾔学习的⾓度看,词汇学习是语⾔学习的难点与核⼼,是第⼆语⾔学习者最重要的任务。
学习者的难点即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词汇教学的难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汉语词汇数量庞⼤,系统复杂,从内容上来看,词汇教学的难点主要存在于以下⽅⾯:(⼀)词汇量难以控制。
词汇的控制就是解决教什么词和教多少词的问题。
课程不同对词汇量的要求不同。
读写课、听⼒课、⼝语课、阅读课等,各个课程共同承担了词汇教学的任务,但从各门课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及学⽣习得的实际情况看,词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阅读课上。
同⼀阶段的各门课程之间的词汇教学要相互呼应和补充。
⽽且每堂课学⽣学习多少单词为佳也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这涉及到记忆的规律。
学习量过⼤,学⽣掌握不了,容易打击学⽣的积极性;过少,则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遵循的原则和步骤-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遵循的原则和步骤-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什么是教材提起教材,我们一般会认为教材就是课本。
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材应指广义的教材,包括文字教材和电教材料。
其中文字材料主要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刊、各类辅导材料,还包括挂图、图标等印刷形式的教学资料。
电教教材包括教学用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录像片、录音带、CAI 课件和各类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因此,一本好的教材除了应包括文字内容之外,还应有一定的电教材料。
我们考察了一些对外汉语教材,可喜的是,现在的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做到了这一点,在课本之外,还有配套的CD、VCD等电教材料。
二、对一本对外汉语教材的分析下面,我们将结合对对外汉语教材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探讨对外汉语教材应遵循的编写原则和步骤,也试着对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选的教材是学界公认的集大成之作,是国内外影响最大、使用最广,也是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本教材《实用汉语课本》。
《实用汉语课本》是专为国外汉语教学编着的一套对外汉语教材。
该教材共分五册,由语言大学刘珣等人编写。
该书是国内第一套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材,也是我国第一套获国外大奖的对外汉语教材。
我们选取了第三十六课的内容作为具体的分析材料:《第三十六课》这套茶具比那套便宜帕兰卡:古波,我们去百货大楼,好吗?我要买茶具。
古波:学校旁边有个商店,为什么去百货大楼呢?帕兰卡:这个商店我去过了,东西不太多。
百货大楼比这个商店大,东西也比这多。
古波:好吧,我也想去买自行车。
(在百货大楼)帕兰卡:同志,我要买一套瓷器茶具。
售货员:好,您看看这套,这是江西景德镇的。
古波:景德镇的瓷器非常有名。
售货员:对了。
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历史很长,质量非常好。
有人说那儿的瓷器比玉白,比纸薄。
帕兰卡:是啊,做得真漂亮!这种茶具一套多少钱?售货员:这套六个茶碗,一共四十二块二毛八(分)。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原则: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学习者的特点,不同国别、
不同年龄、不同目的的学习者,教材的编写应该有所区别。
2.实用性原则:教材的内容应该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选取实
用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让学习者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科学性原则:教材的编写应该遵循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
律,词语、语法结构的安排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4.趣味性原则:教材的编写应该考虑学习者的接受情况,教材的
形式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学习者的特点。
5.文化性原则:教材应该介绍中国文化,让学习者了解中国传统
文化和现代文化,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规范性原则:教材的编写应该遵循语言规范,确保语言的正确
性和准确性。
7.发性原则:教材应该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索和学习,设置有趣的
任务和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应该遵循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文化性、规范性和发性原则,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词语汉译英的原则和方法

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词语汉译英的原则和方法(原作者:卢伟Email: 提交:xuyanfei ) 点击:3727 票数:233等级:近年来国内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尤其是供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学生自学以及在入门和初级阶段作课堂教学之用的汉语教科次出现的词语通常在生词表中附有英文释义或对应词语。
把这类现代汉语中词频较高的常用词语译成英文似乎只是举手之劳,翻典找出对应词语便大功告成。
然而,事实上词语英译并不都是如此简单。
由于汉英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错综复杂,因词语英译不际负迁移”的事例,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屡见不鲜。
因此,有必要从外语学习或第二语言学习的角度出发,考察以英语为母语习汉语的实际情况,探讨汉语作为外语的教科书中课文词语的汉译英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词语的汉译英不但具有一般情况下词语英译的共性,而且还具有它独特的个性。
英时也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原则。
首先,对于外国人学习汉语而言,汉语是一种外语,所以对外汉语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外语教学或第二语言教学。
成年的外国学生前,母语的语言系统和本族文化系统早已在头脑里根深蒂固。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母语系统和本族文化系统中与汉语和汉文化相的因素必然干扰和阻碍汉语学习,造成所谓的“语际负迁移”和“文化负迁移”。
我们把对外汉语教材中课文的词语译成英文,实际为母语的学生提·供了汉英词汇语义对比转换的基础。
学生根据所给的某个词语的英文对应词或释义所蕴含的语义信息,从自己词汇”(mentall exicon)中去检索和提取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词语,并建立起汉英词语之间的语义联英词语的语义完全对应时,就可能产生“语际正迁移”,促进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词语;语的语义不完全对应时、则可能导致“语际负迁移”,妨碍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词语。
因汉译英时,如果能够先在研究学生母语和本族文化的基础上来进行汉语语义解释和汉英词语语义析,然后再动笔翻译、无疑将有助于学生防止和克服母语和本族文化的干扰。
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

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来说,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和支柱。
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重要原则:寓教于乐和量身定制,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效果提供一些启示。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寓教于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原则。
它主张在词汇教学中,通过引入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词汇。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汉字拼图游戏,将一些常见的汉字拆分成不同的部件,然后让学生通过组合拼图的方式来学习这些汉字。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汉字的形状和发音,还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和乐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词语接龙、成语猜谜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激烈的角逐中增加词汇量,提高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另一方面,量身定制也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它强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学习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对于母语为拼音文字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汉字的形状和结构,因此教师可以重点帮助他们掌握汉字的书写和发音;对于学习目标为商务汉语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引入与商务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商务场合的交流。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选择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材料和活动,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讲解中国美食等,让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掌握相关的汉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寓教于乐和量身定制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重要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案,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挑战。
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资源,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技巧-精选教育文档

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技巧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储备,才有可能顺利地进行语言交流和运用。
因此,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不容忽视。
只有科学的词汇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词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尽快掌握。
一、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在词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讲清楚词语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讲清楚词语的用法,即词与词的搭配以及搭配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词语的用法。
只有从汉语词汇的本身特点和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的特点出发,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确立词汇教学原则。
近年来,在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四个教学原则。
第一,结合汉字特点进行词汇教学。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教学可以根据汉字的构造法进行词汇教学。
因此,我们可以意识地引导学生以此去理解字义、识别词义。
对部分有传统象形字演变而来的现代汉字,我们可以借助古文字字形,来了解该字的本意。
如车:甲骨文的形体是一辆车的轮廓;首:甲骨文的形体像人头。
对部分会意字,可以通过分析构字部件之间的关系,借以说明整字的意义。
如林:从两木,表示树木成片。
对形声字,我们可以通过对表义部件的分析,提示整字的意义。
“打”、“拎”、“捶”的包含表义的提手旁,它们的意义都与手有关。
第二,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进行教学。
汉语词的构造单位是语素,许多单音节语素可以单独成词,而语素与语素又可以自由组合为合成词。
因此,学生只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语素和构词法,就可以迅速扩大词汇量。
我们词汇教学应重视词汇的这些特点进行教学。
如利用语素解释词义,例如“无声”就是没有声音。
同时,还可以巩固所学词语并扩大词汇量。
通过构词法系统地学习同类型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合成词为主,而“偏正式是现代汉语中最能产的构词方式,同一个语素加上不同的修饰性语素,就可以构成大量同族词。
”1如在语素“笔”前加修饰性语素可构成“钢笔”、“毛笔”,表示不同类型的“笔”。
附加式的合成词是由词根加上词缀构成,构词能力也很强。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原则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方法和原则
1.语境导入法:通过给学生提供词汇的实际使用语境来引导学生理解
和记忆词汇。
例如,教师可使用图片、视频、文章等资源来呈现词汇的真
实应用场景,使学生能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词汇。
3.个性化学习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
趣爱好等因素,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4.循序渐进法:将词汇分为易、难、超纲等级,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教学,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词汇。
例如,从基础的常用词汇开始,逐
步引入更高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5.多媒体教学法:结合多种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
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例如,教师可通过播放录音、展示图片等
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可理解性原则: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所学词汇的意义和用法,避免机
械记忆。
2.灵活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
策略,确保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词汇。
3.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4.系统性原则:将词汇纳入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中,使学生能够系
统地学习和掌握词汇。
5.循序渐进原则:将词汇分为易、难、超纲等级,逐步引入新的词汇,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词汇水平。
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展望再谈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展望再谈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汉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学习需求日益旺盛。
对外汉语教材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基石,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因此,对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展望和编写原则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现状与不足,结合二语习得理论、教育心理学以及跨文化交际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提出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和建议。
本文首先将对当前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进行概述,分析其在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包括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以及教材结构的系统性、科学性、灵活性等。
本文还将关注教材在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对外汉语教材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满足全球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繁荣做出贡献。
二、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特点随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现代语言教学的理念,也体现了对学习者个体差异和多元学习需求的尊重。
新一代教材注重实用性和交际性。
教材内容紧密贴合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强调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通过大量的对话、情景模拟等活动,使学习者能在实践中掌握汉语的基本交际技能。
新一代教材强调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
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教材也融入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元素,帮助学习者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
这种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新一代教材还注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学习需求。
教材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速度和兴趣爱好等因素,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外汉语教材生词对译的编写原则作者:远征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07期生词对译指的是生词表中直接给出汉语词的英文翻译或相关解注。
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词的意义及用法,提高学习效率。
因为词义的理解是词语运用的基础,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生词的对译质量直接关系到外语教学的效果。
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生词的对译非常重要,是教材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材圈定了所学词语范围,虽然教师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增生词,选择重点,以不同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但最终教材的生词表对学生的词语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学生最直接的语言学习工具。
学生所学所用的词语大部分从教材中得来,因而,从语言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生词在课文中的具体意义,吸取本体研究成果,成为提高教材词语表编写质量的重要依据。
本文选择最近几年在北美被广泛使用并得到好评的两套对外汉语基础教材,特别是它们的初级册作为研究对象,即《中文听说读写》的前两册和《新实用汉语》的前四册,针对它们生词表的英文对译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描述它的对译方式,总结可借鉴的优点,指出其中的问题,并就进一步的改进提出意见。
①一、所选教材生词英文对译的方式与国内的基础汉语教材相应部分的不同之处(一)对部分生词进行了语素分析电视:n. TV(中4)电:n. electricity视:n. vision电影:n. movie(中4)影:n. shadow把相同语素的词语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复习和巩固,在词义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来说,TV和movie是两个在拼写和发音上完全不同的词,但是在学汉语时,他们可以从语素义相似的一组词中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再如:上午:N. morning(新9)上:N. above; last 上星期,上星期二,上个月上课:VO to go to class(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新11)上:V. to ascend; to go to 上汉语课,上文化课卧室:N. bedroom(新21)卧:V. to lie on one’s back跑步:vo to jog(中20)跑:v. to run一组生词包含相同的语素但并非相同的语素义,这个语素有一个以上的意义,如“上午”的“上”和“上课”的“上”,这些意义之间没有一定的联系。
学生在没有查阅工具书或生词表的情况下很难对词义做出准确的判断。
而生词对译得当则会帮助学生辨别语素义的差别,找到方便记忆的方法。
(二)多义词作为多个生词来安排要:v. to want ;to have a desire for (中5)课文中的句子是:我要一杯可乐,可以吗?要:adv. will; be going to(中6)课文中的句子是:我下个星期要考中文。
要:adv. have a desire for (中9)课文中的句子是:您要买什么衣服?因为“要”在这几课中词义不同,编者也把它们当作不同的词来处理,列为生词,一一对译,以避免学生发生理解和使用的偏误。
一词多译问题一直是汉语教材编写的硬伤,这是诸多学者早就注意到但始终没有处理好的问题。
《中文听说读写》和《新实用汉语课本》对一个词多个义项的对译就处理得比较好。
请:v. please(polite form of request)(中1)请:v. to treat (somebody);to invite(中3)“请问”的“请”和“请朋友吃饭”的“请”是一个生词的两个不同的义项,教材中的英文对译给出了不同的英文单词。
②再如:念:v. to read aloud (中7)念书:v0 to study(中21)“念”第一次出现时的意思和第二次出现时在词组中的义项不同,所以编者把“念书”作为生词又对译一次。
再如:多少:Qpr how many, how much(新8)多:Adj. many, much少:Adj. few less多大:IE how old (新9)多:Adv. how大:Adj. old《新实用汉语课本》不仅对“多少”的“多”和“多大”的“多”进行了语素分析,而且注释出了它在不同词中不同的义项。
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而言,每一个义项都有新的意义,这样的对译比较细致、准确,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词义。
胡明扬(1999)先生早就指出,在对词语表的编写上,应以义项为准,有的多义词的不同义项中国人觉得有关系,但外国学生没有这个语感,对他们来说,不同义项是两个不同的词。
但是在有的编者看来,只出现一次就不算生词了。
赵金铭(2004)曾指出,一词多义是汉语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现象。
应对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分别注出,以便学习者掌握。
国内对外汉语基础教材的生词对译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
《中文听说读写》和《新实用汉语课本》这两套教材生词的对译比较合理,词语表根据该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对译,当这个词语再以不同义项出现时还当作生词列出,这样学生更明白词语的多种用法,不至于造出离奇的句子。
(三)用英文标注词性《中文听说读写》的词性标注是小写的英文缩略词,《新实用汉语课本》的词性标注是大写的英文缩略词,并标注出词的用法。
这两套教材都另外给出了语法术语表,列出词性的缩写、词性的英文翻译及各个词性的汉语名称。
在每课的生词表中,先给出汉语生词,然后列出拼音、英文词性缩写和英文对译。
查:V. to check ,to look up.(新16)网球:n. tennis (中20)通常同类教材的处理方法是用中文标注词性,如名词、动词等。
笔者认为,用英文做词性标注,有助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更快明白该词的用法。
有的汉语词语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如汉语的介词、量词等,两套教材中通常注释出它的用法,给予了学生更具体的帮助。
如:被:prep. used to introduce the agent (中40)被:PR. by(used to indicate the passive voice)(新25)比:prep. a comparison marker(中10)比:PR. than(indicate comparison)(新17)口:m. a measure word for people(中2)辆:M. a measure word for vehicles(新24)在生词对译中加上用法说明,介绍词的使用范围,达到了注释的效果。
国内有的基础汉语教材只提供词性,并没有提供用法的相关信息,如“支、颗、只”都译为a measure word,这使学生在理解和使用词语的时候感到迷茫。
(四)《新实用汉语课本》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生词编译特点,就是在英文注释词后用汉语例子说明生词的常用搭配。
这样更便于学生掌握词的用法,使学生有样本可以进行词语扩展,而不至于泛化规则。
这两套教材都另外给出了语法术语表,列出词性的缩写,词性的英文翻译及各个词性的汉语名称。
在每课的生词表中,先给出汉语生词,然后列出拼音、英文词性缩写和英文对译。
如:等:V to wait 等人,等他们,等一下(新6)这样的处理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该词语的常用搭配。
学生见了“等”的英文对译及“等人,等他们,等一下”的例子后,就会较少地避免受到母语的干扰,诸如“我等为他”之类的病句出现的概率也会降低。
总之,对生词进行语素分析,把多义词当作新的生词安排并对多义词进行对译,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译词去限制词义,以及标注英文词性、生词的用法等,都是两套教材在生词对译上做的成功之处。
二、生词对译存在的问题在生词对译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汉语词语的特点,同时,也要依据词语在课文中的具体意义,与教材语境协调一致,还要反复推敲教材中的英文注释词。
在这所选的两套教材的初级册中,比较好地注意到了这些方面,但还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没有充分考虑汉语词语的构词特征将“生词”等同于“生字”,对不含有生字的词就不再看作是生词,对固定词语逐字或逐词翻译。
汉语中语素有自由语素(或称成词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或称黏着语素)之分,一个字可能独立成为一个词,也可能必须与其他字组合成为一个词;或者一个字单独成词时有语义上的完整性,但与其他字组合成词时语义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果只是逐字翻译,不顾及整个词的意思,不仅对词语学习没有帮助,还会引起词语意义的理解和使用上的更大困难。
如:普通话:N the common speech (mandarin) (新15)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如果把“普通话”这个词拆成两部分:普通的(common)和讲话(speech),并认为这个词的词义是这两部分词义的相加,则不妥。
我们认为,以Mandarin作为“普通话”的英译词最为准确,同时注意当Mandarin表示一种语言时,M应为大写。
(二)生词对译忽视语用规则生词英文对译,不能简单地标出英译词,只释“义”,而应关注它所用之处,去释“用”。
本文所说的语用规则主要从语境、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对生词的英文对译的不当之处进行分析。
1.生词的对译脱离语境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一个词的任何一个义项都是根据上下文语境确立的。
所选的英译词的义项就应该是该词在课文语境中的意义。
然而,生词表给出的义项与该词在课文中的意思不符的现象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却时有出现,这两套教材也不例外。
如:送:v. to take someone somewhere. (中11)生词对译只给出在第11课中“送”的意思:送某人到某地,但在《中文听说读写》第15课的课文中“送”是这样出现的: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我们认为,在这里“送”应该作为生词出现,并给出英译词:送v to give (sb a present)。
再如:坐:V. to sit (新5)在第5课中出现的句子是:请坐!但是在第18课中出现了不同的义项,课文中的句子是:我们坐错车了。
这里的“坐”应该是to take (vehicle)意思。
2.对译中给出的义项偏多,但有些义项与课文无关。
提供多个义项的初衷也许是想让学生知道这个词的多种意思和用法。
然而在汉语中不同的义项又各自有不同的搭配、用法。
要想让学生了解一个词的多个义项,而这些义项本身并不与课文内容产生直接联系。
如:随便:ADJ. casual,informal,random“随便”是这样出现在课文中的:守岁的时候你做什么呢?——我随便。
(新42)informal、casual和random意为“非正式的”“不拘礼的”“胡乱的”,但课文中的“随便”意为不在数量、范围、方式等方面加以限制,做什么都是自由的,所以最好译出“随便”在课文中的英译词:whatever,without definite pur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