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6横突点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
锁骨骨折麻醉论文

浅谈锁骨骨折麻醉摘要:对于锁骨骨折的处理,以往常常采用复位绷带外固定就可以。
随着医学的发展,钛金内固定物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同要求,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已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同时就其麻醉的有关理论也逐步发展起来。
本院收集了自2010年以来84例锁骨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麻醉资料,就其麻醉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锁骨/损伤;锁骨/外科学;骨折/外科学;神经传导阻滞【中图分类号】r6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64-01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需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4例,男61例,女23例。
asaⅰ~ⅱ级,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其他疾病。
根据麻醉方法选择的不同我们选出了63例采用c5横突阻滞法为ⅰ组,21例采用改良c4横突一针法颈深颈浅丛同时阻滞法为ⅱ组。
两种方法均注入1.3%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
1.2 麻醉方法:ⅰ组患者均采用c5横突阻滞法[1],操作如下:患者仰卧,头偏向对侧,操作者应戴手套按常规皮肤消毒,然后于胸锁乳突肌及颈外静脉交叉点附近扪及c4横突,其下2cm处为c5横突记作皮丘。
用22g长3.5 cm穿刺针,连接5 ml注射器,从劲部侧面经皮丘垂直穿刺。
针尖沿前中斜角肌间沟往上移,在颈前筋膜前方寻找横突,若有坚实骨质感,而进针深度又在2~3 cm之间,表示已触及c5横突,此时患者有酸胀的异感,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即可注入1.3%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15 ml。
ⅱ组采用c4横突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颈深丛的阻滞与c5的横突阻滞相似,穿刺点选在c4横突,一次注入混合液4 ml,然后拔针到颈阔肌和皮下之间注入该混合液6ml阻滞颈浅丛。
1.3 观察项目:(1)观察两组麻醉后患者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变化。
(2)观察两组麻醉方法下患者于术中对手术刺激的反应,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
(3)记录局麻药、血管活性药、辅助药的用量,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第6颈椎横突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2 1 两 组 患 儿疗 效 比较 : 察组 17例 治 愈 8 . 观 0 1例 , 愈 率 治
10 , 0 % 疗程 l ; 重度新生儿红斑患儿 1 例 , d 9 治愈 l 例 , 9 治愈率
10 , 0 % 疗程 1 2d 新 生儿毒斑 7例 , 口服扑尔敏片 的同时 , ~ , 在 外 用百 多邦软膏 , 治愈 6例 , 治愈率 8 . 1 5 7 %。对 照组 7 , 4例 轻 症 患儿 5 2例 ,0例 自愈 , 4 病程 5d左右 ;2例发展 为重度新 生 1 儿 红斑 患儿 , 中重症患儿 3 4例 ( 括 1 包 2例未 自愈 的轻症新 生
[ ] 杨 国亮 . 代 皮 肤 病 学 [ . 1 现 M] 上海 : 海 医科 大 学 出版 社 , 上
1 6: 5. 99 41
[ ] 代素辉 , 锦芳 , 家莉 . 2 刘 鄢 婴儿 抚触 对 新 生儿 红斑 疗 效影 响 探 讨 [ ] 当代 护士 ( J. 学术版 ) 2 0 ,4 9 : 1 ,0 6 1 ( ) 3 . ( 收稿 日期 : 1 — 9— 9 2 1 0 2) 0
分为镇痛 差。
限, 年龄 l — 5岁 ,S 6 7 A A分级 A AI~Ⅱ级 , S 体重 4 — 5k , 5 7 g
中国实用 医刊 2 1 年 1 01 2月第 3 8卷第 2 4期
C ieeJ u n l fP ala dcn e. 0 l V 13 。 o2 hn s o r a rc cl o i Me i eD c2 1 , o.8 N .4 i
集 的红斑 。两组患儿 出生 时阿 氏评分 、 体重 、 病情 等 比较差 异
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处理

2 结 果
肌间沟 神经 阻滞 定位 容
易, 操作简便 , 用药不复杂 , 中管理容易 , 术 麻醉费用较低 , n, i 作用完 善 时间 1 4 高 , 5± 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中应用有 明显的优势 , 同时左布 比卡因 mn 肩部镇痛时间维持 5 9±18mn 所有患者无明显声 音嘶哑 长时间的感觉 阻滞有利于术后镇痛。 i, 8 2 i, 及霍纳综合征表现 , 2例 患者 麻醉后 5 mn自诉胸 闷气紧 , 有 i 但 3 3 局麻药 的剂 量、 . 浓度和毒性 反应 在 没有神经刺激 仪定位
例 , 前 3 i 规 肌 注 阿托 品 0 5m 术 0 mn常 。 g及 苯 巴 比妥 0 1g手 术 阻滞抗 焦虑, 。 , 减少术中知晓 , 提供适宜的镇静 。 时 间 约 4 ±2 i。 8 4mn 锁骨骨折 内固定术属于骨科小手术 , 手术范围小时间不长无
12 麻醉方法 .
有 效 的 麻 醉 方法 。
1 资料 与 方 法
四川 大 邑 6 13 ) 13 0
单纯的肌间沟神经阻滞麻 醉时病人清醒 , 手术部位又靠近头 面部 , 常由恐惧和 紧张造 成交感 神经 兴奋 和血液 中儿茶 酚胺增 加, 致使 心率增快 、 血压升高。所 以, 需要适 当辅 以充分的镇静镇
三种不同的神经阻滞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资料 与方 法
一
、 一
般资料
本组患 者 9 0例 , 全部 为锁 骨骨 折行 切开复 位 内固定 患
者。其 中男 5 6例 , 3 女 4例 ; 年龄 1 8~5 1岁 , 体重 6 3—8 k , 5 g
无高血压及 心脏病病史 。
二 、 法 方
1 操作 方法 .
A组 为 C 横 突阻滞组 : 选取 环状软 骨平
加用局麻 或镇 痛药 物 ; : 差 无效 , 需改变麻醉方法才能手术 。
( 收稿 1期 :0 8—1 —2 ) 3 20 1 3
结
果
( 文 编 辑 : 淑娟 ) 本 段
A组 : 2 优 2例 , 33 % ; : 2 例 , 0 ; 占7 . 3 B组 优 1 占7 % c组 :
.
2 6.
中国医学创新
20 0 8年 1 第 5卷第 3 2月 5期
Meia In vt no hn , ee b r20 ,o. o3 dcl n oai f i D cm e.0 8 V 15N . 5 o C a
・
临 床 研 究
・
三 种 不 同的神 经 阻滞 法 用 于锁 骨 骨 折 手 术 的麻 醉效 果 比较
作者单位 :3 40湖北省应城市 中医医院 420
通讯作者 : 田文 华
横突注药阻滞 +改 良的肌 间沟人路 法用 于锁骨 骨折 手术 的麻 醉 , 操作简单 , 并发症 少 , 锁骨骨 折手术 的效 麻醉 是
方法之一。 参 考 文 献
[ ]宋文阁, 1 傅志俭. 疼痛诊 断治疗 图解. 2版. 第 河南 : 河南 医科 杂
志 出 版社 ,00:5 . 20 14
颈浅丛联合颈椎横突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 1 淮安 市楚 州 区人 民 医院麻 醉科 , 苏 淮安 江 230 ; 2 2 0
2徐 州 医学 院附属 淮安 医院麻 醉科 , 苏 淮安 . 江
2 30 ) 2 0 2
【 摘要 】 目的 比较颈浅丛联合肌 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浅丛联合 C 或C 横突神经 阻滞 的效果 , 为锁骨骨 折手术寻找一种 简便 有效的麻醉方法 。方法 选取锁骨骨折 病人 6 例 ( 0 内侧 13 折和外侧 23 /骨 /骨折各 3 例) O ,
分为 A、 B两组 : A组采用 颈浅丛联 合肌间沟臂丛神经 阻滞 , 内侧 13 B组 /骨折采用 颈浅丛联合 C 横突神经阻滞 , s 外 侧23 /骨折采用颈浅丛联合 C 横突神经阻滞。每组含内侧 1 骨折和外 侧 23 6 / 3 / 骨折 各 l 例。结果 5 A组成 功率
为 6 . B组成功率为 8 -%, 00 %, 33 B组成功率 明显高 于A组 ( < .5 。结论 pO ) 0
定位简单 、 安全有效 的麻 醉方 法。
颈浅丛联 合 C 横突或 c 横 突是一种
【 关键词 】 颈浅丛 ; 颈椎横 突; 肌间沟 ; 锁骨骨折 ; 阻滞 神经 【 中图分类号】 R 8. 63 1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65 (002一O5 O 03 3O2 l)2 9— 2
e a / lv ce fa t r a e t we er n o y d v d d i t r u a dg o p B, i h ma e 1 d a / f a — r l 3c a i l cu ep t n s 2 r i r a d ml i i e o g o pA r u wh c d 5 me il13 o c n n r f
锁骨骨折手术中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的应用分析

锁骨骨折手术中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的应用分析作者:曾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目的分析锁骨骨折手术中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
方法为锁骨骨折待手术患者采用包括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在内的3种临床主流麻醉方案,比照不同方案的麻醉效果。
结果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组其麻醉显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麻醉方案。
结论锁骨骨折手术应用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效果确切。
【关键词】锁骨骨折;臂丛阻滞;麻醉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71-02在临床上,锁骨骨折作为创伤性疾病其发病率非常高。
锁骨及其神经支配关联皮肤范围由颈丛及臂丛神经这二者进行共同支配[1],因此,锁骨骨折患者在临床上进行麻醉时,其麻醉难度非常大。
若是给予其高位硬膜外麻醉,会大大地增加麻醉的风险[2]。
若是为其进行全麻处理,不但对患者机体生理有严重的损伤,而且麻醉经济成本非常高昂[3]。
若是为其经由颈丛或锁骨上臂丛进行神经阻滞麻醉,则发生阻滞不全的几率非常大。
为此,我院特开展了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麻醉专项研究,为锁骨骨折患者应用经颈路臂丛阻滞麻醉,临床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遴选病例样本均为我院2010年9月——2012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锁骨骨折亟待手术治疗患者,合计72人。
其中男性47人、女性25人。
患者的年龄在19-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3±41岁。
患者的体质量在48-77kg之间,按照美国麻醉协会(ASA)麻醉分级标准分类,所有患者其分级均为I-II级。
将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实验分组,其中28人编入A组,24人编入B组,20人编入C组。
以上3组其性别、年龄、体质量、骨折部位、ASA分级等比较来看,并无显著差异,故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术前半小时常规为其肌肉注射阿托品、剂量为05mg,而后给予其肌肉注射杜冷丁,剂量为50mg。
臂丛神经C_6横突水平阻滞加锁骨上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及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临床报道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d Hea lth D igestM edical Peri odical 臂丛神经C6横突水平阻滞加锁骨上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及肩部手术中的应用■吴顺军 陈 玲(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100039)【摘要】传统锁骨骨折及肩部手术的麻醉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由于该方法操作相对不便。
我科根椐颈部神经的解剖特点,从2005年3月至2008年6月对152例锁骨骨折与105例肩部手术,采用同一进针点臂丛神经C6横突水平阻滞加锁骨上神经阻滞对锁骨骨折及肩部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达100%,没有发生一例并发症。
【关键词】锁骨骨折;肩部手术;神经阻滞【中图分类号】R32312+4 【文献标识码】A1 操作方法术前30分钟常规使用术前药(药物及剂量根据病人情况而定),入室后常规监测BP、ECG、S P O2,鼻导管吸氧。
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健侧,患肢紧贴体旁,按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于环状软骨水平与肌间沟交点,一般为C6颈椎横突平面,全部采用沿肌间沟垂直进针直接触及C6横突,不找异感,进针深度根据患者年龄及肥胖情况而定,稍退针、离开骨面,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无空气等后,缓慢注入局麻药(药物浓度及剂量根据病人情况而定),留5-8m l局麻药退针至皮下沿进针点水平外下方作扇形浸润阻滞。
2 讨论锁骨上神经是颈丛皮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至浅筋膜后的分支,行向外下方、分散成内侧,中间及外侧三支;分布于颈下部、胸壁上部及肩部的皮肤。
使用该方法刚好能同时阻止臂丛神经和锁骨上神经;从而能满足锁骨骨折及肩部手术的麻醉需要。
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麻醉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上接79页)力和正常生理功能随之改变;(2)胃从腹腔提到胸腔,解剖位置的变化影响了胃十二指肠压力梯度,从而影响了胃的排空;(3)胃上提愈高则胃的腹腔部分容积愈小,胃窦部的功能愈受到影响;(4)膈肌裂孔狭窄;(5)胃上提至颈部时幽门可能处于部分被拉紧状态,从而影响了胃排空。
颈4·颈6两点法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11 一般资料 : . 锁骨骨折手术成年患者 10例, S —I级 , 8 AM I
其 中, 10例 , 8 , 男 0 女 0例 年龄 1 7 8— 0岁 , 体重 4 ~9 g 身 | 0k , D 高 15~15r。其 中采用克 氏针 内固定 7 4 8e a 0例 , 钢板 内固定 10例 。随机分成 A、 、 1 B C三组 , 每组 6 , 0例 A组为实 验组 , B 组和 C组 为对照组。A组采用 C C ・ 两点法神经 阻滞 , B组 采用颈深丛神经阻滞 , C组 采用臂 丛肌 间沟 法神经 阻滞。为 了便于三组麻醉方法效果 的 比较 , 三组采用 了同样的 局麻 药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结 论
颈丛神经阻滞或臂丛 神经阻滞 进行 锁骨骨折 手术 时 , 很
难阻滞完全 , 本文采用的 C C ・ 两点法神经阻滞 , 作简单 , 操 容易定位 , 无须 寻找异感 , 阻滞完 善 , 麻醉 效果确切 。即使 出
现少数病例阻滞不完全 , 有轻微的疼痛 , 只需辅 助少量的镇痛 药 即可完成手术 , 没有增加麻 醉的风 险。而颈 丛或臂丛 神经 阻滞 , 阻滞不全发生率 明显增加 , 经常 需要辅助 大量的镇 痛镇 静药 物 , 还有部分 病例 需要改换 麻醉 方法 , 既增加 了麻醉 风 险, 也增加 了患者的心理 负担 和经济负担 。C C ・ 两点 法阻
对锁 骨骨折患者手术 的麻醉 , 基层 医院 多采用神经 阻滞
辅助用药 ; : 差 患者感觉 明显疼痛 , 需改麻醉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 .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6横突点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
[摘要] 目的评价新的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阻滞方法的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60例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颈6(C6)横突点阻滞组和对照组(肌间沟阻滞+颈浅丛阻滞),每组30例。
两组神经阻滞均采用0.66%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25~30ml(内含1∶20万肾上腺素),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脉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麻醉满意率均为100%。
对照组有3例术中发生寒战,C6横突点阻滞组为1例;对照组2例发生Horner综合征,C6横突点阻滞组为1例。
结论C6横突点阻滞效果满意,安全性高,是锁骨骨折手术值得选择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颈6横突点阻滞;锁骨手术;麻醉方法
锁骨骨折手术常规选用臂丛肌间沟复合颈浅丛阻滞,但肌间沟臂丛阻滞时产生的异感有时难以寻找,且该方法潜在的不良反应较多(如Horner综合征等)[1]。
近年来我院将颈6(C6)横突点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复位内固定,不仅效果满意,而且操作简便,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至2008年选择60例锁骨骨折手术的患者,ASA Ⅰ~Ⅱ级,年龄16~75岁,身高152~184cm,其中男34例,女26例;急诊开放性骨折22例,择期手术38例。
1.2 方法
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0.1g,择期手术者术前禁食12h,禁饮4h。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健侧上肢外周静脉,并输注乳酸林格液(20ml·kg-1·h-1)。
常规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呼吸、脉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
将患者随机分为C6横突点阻滞组和对照组(肌间沟阻滞+颈浅丛阻滞),每组30例。
C6横突点阻滞组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上肢下垂并贴于躯干。
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患侧乳突和锁骨中点连线的交叉点[2]缓慢进针,直至有触及骨质感后退针少许,回抽无血液或脑脊液后,注入0.66%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的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20~30ml。
对照组先行患侧臂丛肌间沟阻滞,局麻药混合液用量为20~30ml,然后再行颈浅丛阻滞,局麻药混合液用量为6ml。
分别于麻醉前、术前、术中30min、术中60min和术毕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SpO2的变化;于麻醉后15min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麻醉效果评价
根据疼痛程度和肌松程度评价麻醉效果,优:阻滞完全,手术无痛;良:切皮时不痛,分离骨膜时出现疼痛,需加用局麻或镇痛药物;差:无效,需改变麻醉方法才能手术。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C6横突点阻滞组麻醉效果优27例,良3例;对照组麻醉效果优28例,良2例。
两组麻醉效果相当,均无一例失败,可安全有效地满足手术要求。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的变化
两组患者在手术不同时间点MAP、HR、呼吸和SpO2均无显著性改变,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3 两组间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寒战,1例发生声嘶,2例发生Horner综合征;C6横突点阻滞组中仅1例发生寒战,1例发生Horner综合征。
3 讨论
锁骨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锁骨及其皮肤、肌肉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由颈丛神经和臂丛神经组成[2]。
传统观点认为,靠单一的阻滞麻醉难以完善,因此临床麻醉常用的方法为颈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或全身麻醉。
但由于外伤局部肿胀,骨折后解剖发生变化,有时使肌间沟的解剖标志难以辨认[3],增加了穿刺难度,两点穿刺用药量增大、不良反应增多使麻醉风险增加。
作者采用的C6横突点阻滞,操作简单,容易定位,无须寻找异感,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不增加麻醉的风险。
但需注意C6横突点阻滞也有阻滞喉返神经和膈神经的可能性,故不宜行双侧同时阻滞。
以往曾有报道采用C5定位进行神经阻滞,我们采取的C6横突点阻滞方法位置更低,定位更加明确,操作更加简便易行。
我们的观察结果亦显示,C6横突点阻滞方法临床效果好,且并发症较少,可完全满足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需要,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信发,郑妈迎.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比较[J].实用医技
杂志,2005,12(4):1029-1031.
[2]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52-1054.
[3]于含清,杨建新.颈丛神经阻滞加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华医药杂志,2007,7(7):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