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曰
论语卫灵公十五有一段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2021精选PPT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是: 别人有没有强求你干你不喜欢的事?举例说明并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爱是······ 假设你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一刻钟,你将会做些什么呢?
基本意思: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别人有没有强求你干你不喜欢的事?举例说明并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爱是什么?
爱是责任、是奉献、是帮助;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 我一瞧,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爱是理解、是尊重、是宽容; 爱是责任、是奉献、是帮助;
我们该不该强求他人干他所不喜欢的事?为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是: 爱是关怀、是牵挂、是叮咛;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故事:
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 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 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我一 瞧,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 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 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 上······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基本意思: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假设你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一 刻钟,你将会做些什么呢?
开车几十年的巴士司机黄志金,在行车途 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最后一分钟里他做 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 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阀;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
他做完这三件事后,便安详地趴在方向盘 上停止了呼吸。
《孔孟论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孔孟论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孔孟论学》阅读理解卷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孔子,是(时期),著名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2、《孟子》,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
孟子,时著名的家、家、家,有“”之称。
3、选文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能使人。
4、选文第二则,强调了。
5、选文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
6、选文第四则,以“”和“”两个比喻,意在劝人。
7、选编《孟子》中的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必须;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
8、选编《孟子》中的第二则,孟子的“”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精神。
答案: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八则原文和翻译

论语八则原文和翻译导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论语八则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的学习习惯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谦虚。
论语公治长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公治长篇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论语公治长篇简介
- 公治长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主要探讨了仁德、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二、公治长篇原文及翻译
-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正文:
论语公治长篇原文及翻译
公治长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在这一篇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探讨了仁德、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翻译:孔子评价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虽然公冶长曾被关进监狱,但孔子认为他并非有罪之人。
后来,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翻译:子贡向孔子请教: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循的原则?
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孔子回答: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去做给别人。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那些擅长花言巧语、讨好他人的人,往往难以成为真正的仁者。
4.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翻译:孔子说:听到一些事情就到处传播,这样的行为是道德的败坏。
通过以上原文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公治长篇主要探讨了仁德、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孔子观水

孔子观水【原文】: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修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
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白话易解】:孔子看着滚滚东流的河水。
子贡向孔子问道:“君子为什么看到大水就要看看,这是什么道理呢?”孔子说:“水流那么浩大,普遍地对待各种生物却不有意去做什么,好象是得道的样子;在它流淌的时候,有低洼的地方就向低洼的地方流,到该拐弯的地方就拐弯,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似乎很合乎道义;它汹涌流淌却从不枯竭,似乎很符合大道;如果一旦决口而能出,它就会自然而迅速地做出反应,奔赴极深的山谷也毫不畏惧,好象是非常勇猛;把它倒进器具里面,必然很平,好象非常有法度;一旦装满了器具就不再贪求,似乎很公正;柔顺而无所不到,好象非常明察;万物从其中一出一入,就能变得新鲜而干净,好象非常善于教化;它哪怕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曲折也要向东流,好象非常有志向。
这就是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看看的原因吧。
”(《荀子•宥坐》)深信因果“水流那么浩大,普遍地对待各种生物却不有意去做什么,好象是得道的样子”——这是不着众生相,于无功用间转大法轮;“在它流淌的时候,有低洼的地方就向低洼的地方流,到该拐弯的地方就拐弯,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似乎很合乎道义”——这是随缘自在;“它汹涌流淌却从不枯竭”——这是法藏无尽;“把它倒进器具里面,必然很平,好象非常有法度;一旦装满了器具就不再贪求,似乎很公正;柔顺而无所不到,好象非常明察”——这是智慧无碍,无有法执;“奔赴极深的山谷也毫不畏惧,好象是非常勇猛”——这是无所畏惧;“它哪怕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曲折也要向东流,好象非常有志向”——这是不退转;所以噶玛巴说要修到自相续如大江大河才有资格做上师!“万物从其中一出一入,就能变得新鲜而干净,好象非常善于教化”——上善若水,能成就水的德性,菩萨道已经成了!天台子达照娑婆苦,身世一浮萍。
孔子观水

孔子观水【原文】: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修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嵠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絜,此似善化也。
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
」孔子的心情很不平静,就像他眼前的泗水波澜起伏。
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
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
子路问道:“老师在看什么呢?”孔子说:“我在看水呀。
”“看水?”弟子们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老师。
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能不能讲给我们听听?”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弟子们听了老师的一番宏论,无不惊讶,谁能料想,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老师竟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可见子路志在“义气”二字,愿意与朋友祸福与共,但求问心无愧。
足见其心地单纯且光明磊落。
可见颜回对时下对善人的诋毁冷漠和对穷苦人的压迫深为痛心,志在匡正宇内,重振善良重德之风。
足见颜渊心怀众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美德。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原文翻译及赏析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曲礼子贡问》是《孔子家语》中的一篇文言文。
《论语》原文附翻译

《论语》翻译学而篇第一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鲜(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yú)?”【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 子曰:巧言令色(1),鲜xiǎn)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úan)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
6.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伥.”子曰:“伥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悦,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醢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也已。
”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
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
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