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上语文综合复习之《马说》

合集下载

14《马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14《马说》-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篇目考点链接+对比拓展

14《马说》1.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 说说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

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2.在作者笔下,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①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作者列举了“千里马”的哪些遭遇?[答案]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文章开头将“伯乐”和“千里马”对举,说明了两者之间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开头,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没有伯乐那样善于相马的人,千里马往往不可能被发掘出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二者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一个“常有”,一个“不常有”。

这两种关系必然导致这样一个结论: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1.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也”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①“不以千里称也”,流露出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②“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而这句话中的“也”字,不仅凝聚着作者这种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

③“不知马也”,抒发作者的痛切之感,以及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

2.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只有遇到伯乐,才能才会施展出来。

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答案]示例1: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

你如果有才能,总会有机会施展,得到别人的肯定。

正如“是金子,不论在哪儿都会发光”。

示例2:千里马遇到伯乐,其才能才有机会施展出来。

如果你很有才能,但身边没有慧眼识才的人,你也只能被埋没。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①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①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①策.之不以其道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B.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C.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可诬一世之人D.弗食,不知其.旨也/其.真无马邪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①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4.(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5.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说出举荐理由。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语文版语文九上第28课《马说》ppt课件

语文版语文九上第28课《马说》ppt课件
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
《马说》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1、本文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无知的谴责和讽刺。
分析文段三:
3、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
“其真不知马也。”
4、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斥责了那些不识马的人,表达了作者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不满之情
1、本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没有千里马,而是 “不知马”
理解分析: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本文用“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样的人?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 韩愈早年,怀才不遇,三次上书宰相而志不得通,尔后入朝为官, “有见辄言” ,为除弊政又两次遭贬。深感当时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能。出于愤世不遇之情,遂有《马说》一文面世。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写作背景
分析文段一:
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2、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样的遭遇?

精品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马说ppt课件可编辑

精品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马说ppt课件可编辑
安求其.能千里也(它,代指千里马) (3)其其.真无马邪(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大概)
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标两处) (2)安求/其能千里也(标一处) 5.按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 其真不知马也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食__不__饱__,__力__不__足__,__才__美__不__外__见__,__且__欲__与__常__马__等__不__可__得___________。 (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__辱__于__奴__隶__人__之__手__,__骈__死__于__槽__枥__之__间_。 (4)表现“食马者”以“不知马者”身份叹息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 知的句子是:执__策__而__临__之__,__曰__:___“__天__下__无__马__!__”__。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dàn)
食.马者(sì)
骈.死(pián)
才美不外见.(xiàn) 其真无马邪.(yé) 祗.辱于(zh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的多义词在句中的含义。 (1)食一食.食不.饱或尽,粟力一不石足(,顿才美,不餐外)见( 吃 ) (2)策策执.之策.不而以临其之道((马鞭鞭打)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 才能。

语文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马说》复习课件

语文版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马说》复习课件

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词语解释
(1)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或:有时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3)虽有千里之能 (4)才美不外见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马者不辨人才,不能发现千里马的不凡之处,反而使千 里马被埋没;而祁奚则能够知人善任,而且举贤不避亲、 不避仇,使人尽其用,物尽其才。
【参考译文】【乙】晋国大夫祈奚老了,晋悼公问他: “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祁奚回答:“解狐可以。” 晋悼公问:“他不是你的仇人吗?”(祈奚) 回答说: “大王问的是谁可以接任,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晋悼公就任命解狐为XXX尉。后来晋悼公又问他:“谁 可以当国尉?”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晋悼公问 祁奚:“他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回答说:“大王问 的是谁可以担负,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
祗:同“祇”,只是 辱[F]:屈辱、埋没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不以千里称也
骈:两马并驾 称:称呼
2.句子翻译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只是屈辱于卑贱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
死在马厩里,不用“千里(马)”的称号称呼(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部分 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或“食马者”不知马)。
二、(’14张家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12分) 【甲】《马说》全文 【乙】晋大夫祁奚①老,晋君②问曰:“孰可使嗣?”祁奚 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 可,非问仇也。”遂举解孤。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④?” 祁奚对曰:“午⑤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 曰:“君问可,非问子也。”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马说》课文复习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马说》课文复习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马说》课文复习内容预览:28.马说【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祗:只是。

一食:吃一顿。

虽:即使。

且:尚且,况且。

等:等同,一样。

道:规律,方法。

安:哪里。

材:才华,现在写作“才”。

通:通晓。

外见:表现在外面。

策之:鞭打它。

策,马鞭,这里是“鞭打”的意思。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

贞元八年(七九二)进士。

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着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

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

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

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

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

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

《师说》、《原毁》、《争臣记》是代表作。

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杂说四·马说》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

《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

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3.背景链接《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马说》写作背景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马说》写作背景

《马说》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

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韩愈青年时代就颇有抱负和才干。

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闲居京城,得不到官职。

只得“奔走伺候公卿”,“日求于人,以度时月”(《与李翱书》)。

直到十年后,他35岁时,才被召回朝廷正式任职。

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

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这种坎坷遭遇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思想基础。

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昏暗,体会到统治者对待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公,也深刻了解了下层知识分子遭受的冤屈和折磨。

于是,作者在“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的思想指导下,联系当时统治集团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大材小用、屈居下位的处境,写了这篇文章。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

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来源:学+科+网Z+X+X+K] “说”,古代一种文体,与现代杂文相似。

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中的《杂说》。

《杂说》共四篇,这是第四篇,题目是后人所加。

1 / 1。

语文版28.《马说》

语文版28.《马说》

• 归纳本文写作特点: 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 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 ,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 背诵课文并翻译全文
考考你:
分 1、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麽观点?突出强调
了什麽问题?
析 简析:
摆明的观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
课 里马”。突出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如果没
3、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 千里的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 与常马等不可得”
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三段
1、结合课文注释,翻译第三段 2、第三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讽 3刺、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
薄愚妄?
马 说
韩 愈
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 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 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 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 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 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 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 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 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临:面对 不知马也。
呜乎:表示惊叹 的语气词,相当 于“唉”。
其:表 推测、 反问,“ 难道”
其:表推测, “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 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 握 着 马 鞭 面 对 着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综合复习之《马说》一、给加点字注音戏谑.( ) 冗.长( ) 伶仃.( ) 虐.杀( ) 揶.揄( ) 憧.憬( )蓦.地( ) 濡.湿( ) 发窘.( ) 颀.长( ) 横亘.( ) 熹.微( )二、下列词语有四个书写错误,请改正过来。

猝不急防兴致勃勃寥寥可数人情事故滔滔不决赅人听闻头晕目眩名符其实改改改改三、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

B.昨天下午的活动中,来自各班的同学推波助澜....,使毕业联欢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C.刚建成的三峡大坝真令人叹为观止....。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四、下面的语段有两处语病,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①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

②足球是巴西的国魂,输球的意外使得球员们分外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

③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

④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⑤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

⑥4年后,巴西队耿耿于怀,终于赢得了世界冠军。

⑦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五、请将下列语句正确排序(只写序号)①“江津号”停泊时,天已微明。

②朦胧中听见广播说,到了奉节。

③启碇续行,我来到休息室里。

④起来看了一下,峰峦刚刚从黑夜里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⑤只见前边四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窄的江面,船已进入瞿塘峡了。

正确语序六、仿照下面两个例句,用恰当的词语完成句子,要求前后语意关联。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

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___。

七、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选自冰心的《春水》。

这首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诚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王勃,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C.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D.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有《刘梦得集》。

八、完成下列名著试题1.《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小说家。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__ _ ___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_________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____.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____。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_。

4.猪八戒又叫_________,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__________,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_________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_。

5.沙僧法名________,人称_______ ,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_________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________。

6.白龙马原是___________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___________。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柱子上。

7.冰心原名________,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_________、童真、_________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__________”。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九、文言诗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一联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真理。

2. ,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憧憬的句子,。

(《夜雨寄北》)4.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寓豁达于心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哲理性诗句是:“”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6.,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千里马被埋没、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才美不外见的原因是。

(《马说》)8.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口语交际某报“视听阅读”版开设了一个新栏目“读书访谈录”。

首期活动围绕“读名著”展开,将邀请诗人、作家作为嘉宾。

假如你作为中学生代表主持本次访谈,请你围绕这个话题设计两个问题向嘉宾提问。

要求紧扣话题,表述简明扼要。

十一、综合性学习桅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1)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2)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活动目的(紧扣班级活动主题):活动方式:(3)学校的文化长廊里有以下几位文化名人的雕像,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用一句简练的话对他作介绍。

(不能只引用名人的原话)孔子屈原李白苏轼曹雪芹安徒生高尔基人物:介绍:十二、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答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泣玉》)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和氏》②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③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④奚:何,为什么。

⑤薨:读hōng哄。

周代诸侯死叫薨。

⑥理:加工雕琢玉石。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祇.:②骈.死③一食.④或.尽粟一石⑤食.马者⑥外见..⑦常马等.不可得⑧策.之不以.其道.⑨尽其材.⑩厉王使玉人相.之。

①泣.尽。

②奉.而献。

③诳.:④题.之。

⑤故.: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④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⑤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⑥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4.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5.《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参考答案:一、xuè rǒng dīng nüèyé chōngmòrújiǒng qígèn xī二、骇人听闻人情世故滔滔不绝猝不及防三、B四、②中“输球的意外”调整为“意外的输球”;⑥“耿耿于怀”使用不当,可以改为“不负众望”或“一鼓作气”、“一路过关斩将”等。

五、解析:按时间先后变化,应是:朦胧呻微明斗露出阳光;,桉我的活动先后,应是:起来看斗来到休息室;按船的航行,应是:停泊斗启碇斗进入瞿塘峡。

运用线索法,轻易排出语序为②①④③⑤。

六、略七、C八、1、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

大闹天宫、唐僧、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2、浪漫主义、“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3、五指山孙行者斗战胜佛4、猪悟能天篷元帅高老庄净坛使者5、悟净,沙和尚,流沙河金身罗汉。

6、西海龙王八部天龙。

7、谢婉莹、繁星格、春水体、8、、母爱、自然、爱的哲学9、内容简介: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

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九、1、深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我寄愁心与明月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无为在歧路7、千里马被埋没、摧残的根本原因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才美不外见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8、困于心,衡于虑十、示例:⑴哪些名著最适合中学生阅读?⑵中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名著怎么办?⑶如果请你们为中学生推荐名著,你们会推荐哪些书目?十一、(1)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②让花香伴着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可引用名言,也可自拟,符合活动主题)(2)阅读名著,陶冶情操通过阅读名著,提高文化品位。

①请作家到班上举办主题讲座。

②举行“我爱文学”主题班会。

③举办“阅读名著”手抄报比赛。

(3)能抓住名人特点,与名人生平事迹相吻合,语言简练即可。

十二、第一题:1、同“祗”,只是2、两马并驾3、吃4、有时5、喂,现在写作“饲”6、表现在外面7、等同,一样8、马鞭这里是“鞭打”的意思按照规律、方法9、才华现在写作“才”10、鉴别11、眼泪12、读pěng,同“捧”13、欺骗。

14、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