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摔跤运动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运动竞赛规则
竞赛的性质: 个人竞赛、团体赛、个人和团体竞赛 年龄分组: 青年组:15~18周岁 成年组:18周岁以上
体重级别
青年组 46kg以下级 49kg级 52kg级 56kg级 61kg级 66kg级 72kg级 80kg级 90kg级 90kg以上级
成年组
52kg级 57kg级 62kg级 68kg级 74kg级 82kg级 90kg级 100kg级 100kg以上级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反蒙古的风俗,力 图恢复唐宋旧制,大力提倡相扑,相扑在 宫廷和民间又有所恢复。但拳术在当时有 了很大发展,削弱了相扑在搏斗运动中的 地位。
清代,顺治、康熙皇帝等看到采取民族隔 离政策的局限性,于是主动学习并吸收汉 文化,在本民族原有的“布库”基础上, 吸收蒙汉各民族的技艺大力提倡相扑。所 以,清代的摔跤活动,较唐宋更为盛行, 风靡全国。 清廷侍卫府专设有“相扑营”,后称之为 “善扑营,是清朝皇家摔跤队。
互不得分
双方同时倒地,分不出先后上下者,判互 不得分。
பைடு நூலகம்
进攻有效与无效
在比赛区内使用方法将对手摔倒在保护区,判进攻有效。 在比赛区内将对手摔倒后,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判进 攻有效;对方着地与进攻者踏入保护区同时发生,判进攻 有效;把对手摔倒着地以前,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判 失1分 两名运动员有一只脚踏入保护区,裁判员及时喊“停”, 判出界者失分,双方运动员回到场地中央重新开始。在使 用方法过程中,进攻者在比赛区,双方在保护区而被摔倒, 判进攻有效。 踩着对方的脚进攻,或松开对手的脚后即刻进攻,判进攻 无效。 抓着对方的裤子使用动作,判进攻无效。 场上裁判员发出“停”的口令后,在进攻无效 将对手摔倒着地与计时员鸣哨与鸣锣同时发生,判进攻有 效。

摔跤 课文内容

摔跤 课文内容

摔跤课文内容
摘要:
一、摔跤的起源与发展
1.摔跤的起源
2.摔跤在我国的发展
二、摔跤的分类与技巧
1.摔跤的分类
2.摔跤技巧概述
三、摔跤在我国的地位与影响
1.摔跤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地位
2.摔跤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影响
四、摔跤的现代发展
1.现代摔跤运动的普及
2.我国在现代摔跤运动中的成就
正文:
摔跤是一种古老的格斗运动,起源于远古时期的人类社会。

它的发展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是摔跤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摔跤历史和深厚的摔跤文化。

摔跤的分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按体重分,有轻重两种;按年龄分,有成年、青年、少年等多种;按比赛形式分,有自由式、古典式、女子摔跤等多种。

各种摔跤技巧丰富多样,如抓摔、抱摔、滚摔、压摔
等。

这些技巧在实际比赛中灵活运用,使摔跤比赛更具观赏性和竞技性。

在我国,摔跤运动具有很高的地位。

自古以来,摔跤就被列为武术四大门类之一,被视为一种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

在封建社会,摔跤更是一种选拔武将的重要途径。

摔跤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摔跤运动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现代摔跤运动越来越普及,不仅成为了奥运会的重要比赛项目,还在各类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我国在现代摔跤运动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总之,摔跤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摔角简史

中国摔角简史

秦汉时期,摔跤不仅作为重要的一种军事训练手段,也是节日和宫廷内表演项目。秦统一六国后,进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时也统一了摔跤的名称为“角抵”,由于禁止民间私藏兵器,作为徒手相搏斗的角抵因此兴盛起来。《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二世在甘泉宫“方作角抵徘优之观”,说明这时的角抵是包括各种技艺的综合性竞技表演,但其格斗特征尚未丧失。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凤凰山一座秦墓中出土的木蓖上的漆画《摔跤图》。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公元 前208年)的有关古代摔跤的史料。图案上三名男子,他们在进行摔跤比赛,气氛紧张热烈。左边立者为裁判。上边悬 挂的帷幕,表示在舞台上进行的比赛。一按画面的排场看,似在宫廷内举行的。由此可见,秦统一六国后,把掉跤列为宫廷的一种娱乐项目,并在民间也有一定的开展。 从秦末到汉景帝的半个世纪中,摔跤活动曾处于低潮。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宏为天兰禅僧跋陀在高山五乳蜂之麓创建了少林寺。据《太平广记》转载唐人编的《纪闻》和《朝野金载》两部书所著,跋陀剃度的小和尚,多数是爱好体育活动的。其中一位叫稠禅师的和尚,“初落发为沙弥时,辈甚众,每休暇常角力,腾踔(音chuo)为戏,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给侮殴击者相继。”后来稠禅师练得“筋骨强劲,拳捷挠武”,和尚们不但不敢再欺侮他,反而向他习武。稠禅师的拳法惊人,可能就是他苦练的结果。这说明,包括少林拳法在内的中国拳术,在这时已开始昭名于世。尤其是隋末少林武僧助唐王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后,名声大振,天下的英武豪杰、武林高手,从五湖四海慕名而来,以武会友,交流武艺,使少林武艺汇集了四面八方的武技精萃,而其中的拳术亦由此更为发扬光大。
公元1638年,明朝官员陈元斌,为了复兴明朝的天下,东渡日本,求援兵于德川幕府,结果求援未遂,留居日本,这样陈元斌就把中国武术和摔跤传到了日本,后经日本改革和发展,成为日本现在的相扑和柔道。

中国式摔跤的起源

中国式摔跤的起源

中国式摔跤的起源中国式摔跤是以摔的技术为主体的,起源于徒手武术中的一门专门技术。

它是中国武术中的踢、打、摔、拿四大主技之一。

后来它和踢、打、拿分开了,集武术各个门派择取的精华徒手动作,自成一门。

但现在和拳术仍有联系,只是各自发展了。

小编带你了解中国式摔跤的起源吧,欢迎阅读。

据史书记载:最早在战果时期“以为戏乐,用相胯示”秦汉称“角抵”,晋代又称相搏、手搏、相扑。

三国时期魏主曹操将摔跤引入兵营,作为练兵的科目,唐代敬宗、庄宗、文宗都喜欢摔跤,致使摔跤猛发展到轻盈、敏捷相当的水平。

公元960年宋代,1110-1127年北宋末期《水浒传》中的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燕青打擂争跤王,已将“摔”的技艺描述的淋漓尽致。

书中所述动作就是现在中国式的散手跤,穿裆掼。

书中所记“太原相扑擎天柱任原教师爷教着二三百个上足徒弟,二三十个相扑(摔跤)高手”。

“当日燕青与宋江禀到:小乙自幼跟着卢员外学得这身相扑,好歹上台攧一跤,输了,攧死用无怨心。

倘或赢时,也与哥哥增些光彩。

”所说宋代已将摔跤技艺升华及推向普及阶段。

南宋岳飞据守雁门关抗金御敌,全军上下以跤健魄。

至今遗有“雁门跤风”四字,也就是在这个朝代年间开始、摔跤竞技已形成,单独分门立派奠基者,笔者认为,按史书所记应推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卢俊义(卢员外)为跤祖。

中国式摔跤经历代演练,容纳各族及各个省份地区的摔法,于清朝已为朝廷所垄断并职业化。

清代皇室从大漠草原步来,偏爱摔跤竞技,跤技高手经层层选拔,与宫廷武术大内高手精英,珠联璧合,进一步挖掘、研究、整理、演练、锤炼,使这一摔技,铸成、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所纳高手组成“善扑营”,也就是保护皇帝不挂刀的职业贴身御林军。

“善扑营”的武士跤技高手称谓“布库”,摔跤技术定义形成并为鼎盛时期。

中国式摔跤从清代开始到现代在燕召河北最为流行,目前我国各地的中国式摔跤技术都是从京、津、保流传出去的,所以大家都知道河北是中国式摔跤的摇篮。

摔跤知识点总结

摔跤知识点总结

摔跤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摔跤运动的起源和发展1. 摔跤运动的起源摔跤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

在希腊,摔跤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运动项目,并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部分。

在罗马,摔跤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训练和战争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摔跤逐渐传播到其他国家,如印度、中国等,并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摔跤风格和规则。

2. 摔跤运动的发展摔跤运动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摔跤运动开始在欧洲和美国兴起,并逐渐形成了现代摔跤的基本规则和体系。

在1920年,摔跤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进一步推动了摔跤运动的发展。

如今,摔跤已经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并在各个国家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第二部分:摔跤比赛的规则和裁判1. 摔跤比赛的规则摔跤比赛的规则会根据比赛的级别和不同的摔跤风格而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规则包括以下几点:(1)比赛分为立式摔跤和地面摔跤两种形式;(2)比赛分为不同的级别和体重组别;(3)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一般为3分钟或5分钟;(4)比赛的胜负由裁判员根据得分情况决定,得分多者胜出。

2. 摔跤比赛的裁判摔跤比赛通常由多名裁判组成。

裁判员有权利解释和执行比赛规则,并对比赛中出现的争议情况做出裁决。

裁判员还要对比赛中运动员的行为和动作进行评分,并及时宣布得分情况。

第三部分:摔跤的技术和训练方法1. 立式摔跤的基本技术立式摔跤是摔跤运动中最基本的形式,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1)拉扯和控制技术,包括抓腿、抱头、拉扭等动作;(2)出台和推挤技术,包括护腰、转角、挤肘等动作;(3)摔跤技术,包括曳带、输势、扫腿等动作;(4)攻防转换技术,包括防守反击的技术思路和动作。

2. 地面摔跤的基本技术地面摔跤是另一种重要的摔跤形式,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1)摔跤擒制技术,包括腰部控制、肩部控制等动作;(2)转身和翻滚技术,包括翻滚、推挤等动作;(3)逃脱和翻身技术,包括倒下及站起、翻滚逃脱等动作;(4)进攻技术,包括抓头擒制、足攻等动作。

摔跤比赛的起源与发展

摔跤比赛的起源与发展

摔跤比赛的起源与发展摔跤是一项非常古老的竞技运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摔跤主要是为了训练战士的技巧和力量,同时也是展示勇气和决心的一种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摔跤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竞技运动,成为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的体育项目。

摔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

在这些古代文明中,摔跤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活动和娱乐形式。

古希腊是摔跤的发源地之一,他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摔跤比赛场地,称为“皮斯肯”。

古罗马时期,摔跤成为一项非常流行的竞技活动。

在罗马帝国时期,摔跤被视为一种勇敢和荣誉的象征。

古罗马的摔跤比赛往往是公众演出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观众和参赛者。

在亚洲,摔跤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印度的摔跤被称为“卡拉迪亚猴子战斗术”,在印度宗教和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摔跤在印度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并且在印度的传统婚礼和节庆活动中经常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摔跤在欧洲和美洲的各个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在欧洲,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摔跤传统和规则。

例如,英国的摔跤受到了古代维京人的影响,并且有类似摔角的技巧。

在美国,摔跤被广泛运用于学校体育项目中,并且成为了一项受欢迎的职业运动,产生了众多知名的摔跤明星。

20世纪初,国际摔跤联合会(FILA)成立,这标志着摔跤运动的国际化和统一化。

国际摔跤联合会为摔跤制定了统一的规则和比赛规范,并且每年举办各种国际比赛和锦标赛。

同时,摔跤也成为了奥运会的正式项目,使得更多的人熟悉和关注这项运动。

近年来,摔跤遇到了一些挑战,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对于这项运动的兴趣逐渐下降。

然而,摔跤仍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较高的声誉和关注度。

许多国家继续培养年轻的摔跤选手,并且为他们提供扎实的训练和支持。

同时,一些新兴的国家也开始重视和发展摔跤运动,希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总的来说,摔跤作为一项古老而具有悠久历史的竞技运动,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

文化本位视角下中国式摔跤运动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本位视角下中国式摔跤运动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本位视角下中国式摔跤运动的传承与发展1. 引言1.1 中国式摔跤运动的起源中国式摔跤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摔跤运动主要是在军事训练中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也被用于士兵之间的格斗技能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摔跤逐渐演变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到民间文化生活中。

古代中国的摔跤运动主要侧重于技击和战术,强调力量和技巧的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摔跤运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规则。

在清朝时期,摔跤开始在皇家宫廷和民间广泛传播,并成为一种受人民喜爱的体育活动。

中国式摔跤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统拳术和武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力量、技巧、和谐的理念。

在现代,中国式摔跤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的体育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和关注。

通过对中国式摔跤运动的起源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体育文化。

1.2 中国式摔跤运动的特点和意义中国式摔跤运动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特点包括技法简练、力量平衡、身法灵活、力道准确等,强调对抗性和实用性。

中国式摔跤运动注重“防身用技”、“技强用智”,既可强身健体,又可有效自卫。

中国式摔跤运动还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如“以柔克刚”、“化敌为友”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中国式摔跤运动在文化本位视角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中国式摔跤运动是中国体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锻炼和提高人民群众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中国式摔跤运动的推广和传承,可以加强国际体育交流与文化交流,提升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声誉和影响力。

关注中国式摔跤运动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弘扬国粹、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 正文2.1 中国式摔跤运动的传统技艺中国式摔跤运动的传统技艺源于民间传统摔跤,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摔跤技法。

浅析民族式摔跤运动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式摔跤运动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民族式摔跤运动的传承与发展民族式摔跤运动是一项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体育项目,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作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体育项目之一,民族式摔跤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参与群体。

本文将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浅析民族式摔跤运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规则和发展现状。

一、传承1. 亚洲传统:在亚洲地区,民族式摔跤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摔跤运动被视为传统体育项目,是国家和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蒙古国,每年的那达慕大会是最具代表性的摔跤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的选手和观众前来参与和观赏,成为了国家民族文化的一张名片。

2. 欧洲传统:在东欧国家如俄罗斯、土耳其等,摔跤运动也有着悠久的传统。

在俄罗斯,格雷科-罗曼式摔跤是一项备受重视的传统体育项目,备受人们喜爱。

而土耳其的柔道摔跤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传统文化而著称,也吸引了许多人投身其中。

3. 非洲传统:在非洲地区,摔跤运动也有着浓厚的文化传统。

在塞内加尔,摔跤运动是一种与宗教和仪式密切相关的体育项目。

在塞内加尔的传统摔跤比赛中,选手们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宗教仪式和祈祷,才能获得比赛的胜利。

二、规则民族式摔跤运动的比赛规则相对简单,但也有着一定的技术和策略性要求。

一般而言,比赛分为拼搏和摔跤两个阶段。

在拼搏阶段,选手们需要通过拳击、肘击等方式来争夺优势地位;而在摔跤阶段,选手们则需要通过将对手摔倒在地或倒地摔对手等方式来取得比赛的胜利。

三、发展1. 比赛体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民族式摔跤运动也逐渐走向了国际化的道路。

国际摔跤联合会成立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并且,该组织每年都会举办世界摔跤锦标赛等国际性比赛,为各国选手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竞技的平台。

2. 项目拓展:随着体育项目的多元化发展,民族式摔跤运动在国际舞台上也不断拓展着新的项目。

除了传统的格雷科-罗曼式摔跤和柔道摔跤外,自由式摔跤、女子摔跤等新项目也逐渐受到国际关注和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
作者简介:
王士虎(1988.9-),男,汉族,湖北荆州人,武汉体育学院,助教,研究生毕业,硕士生,研究方向:摔跤,柔道教学。

民族摔跤运动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王士虎 武汉体育学院
摘要:民族摔跤运动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中的瑰宝。

摔跤运动的生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是在人们生活、生产、文化相融合下生成的,的我国宝贵的文化内容。

对此,本文分析民族摔跤运动的起源,论述民族摔跤运动的发展历程,提出民族摔跤运动的发展策略,旨在促进摔跤运动进一步弘扬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摔跤运动;起源
一、民族摔跤运动的起源
摔跤运动是一项古老而且又引人入胜的竞技性项目,对人们的身心发展十分有利。

摔跤运动的生成在远古时期,而那时候被称之为角力,其生成、发展与人们劳动、生活息息相关。

相比较项目运动球类,诸如足球、篮球等生成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而摔跤运动生成于世界民族之中,因远古时期,世界各族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采取多样化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与自然界进行斗争,其中摔跤运动是其中手段之一。

由此可见,摔跤运动具有世界民族性,其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值得人们去研究与探索,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十分重要。

二、民族摔跤运动的发展历程
在不同的时代下,摔跤运动被传承下来,随之也受到时代、民族、地域习惯的影响,形成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的运动项目形式,并且得到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在此发展历程中,摔跤运动在人们实践过程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构建了多样性的摔跤运动技术、比赛规则以及理论知识。

根据文献记载,摔跤运动始于我国皇帝时期,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摔跤这项运动。

调露子《角力记》中认为,角力是一种自然生产与人类中的一种简单格斗性。

摔跤运动从最初人们本能生存需求,上升到一种维护部落之间利益的斗争,并且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形成具有原始活动状态。

由此可见,摔跤运动
来源于生活,是一种生活常态。

摔跤运动发展到我国秦汉时期,不仅作为一项重要的军事训练手段,而且渗透到民族各大节日活动中,为人们生活锦上添花。

随着摔跤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到明代时期,为摔跤运动创新发展提供契机,摔跤运动在此时期发展中,形成针对性训练形式,在运动战术上做到细化,这为摔跤运动训练、战术做出一定的贡献。

到来清朝时期,摔跤运动被大力推广与提倡。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倡导摔跤运动的益处。

摔跤运动以一种文化传承、强身健体、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形式,受到人们的青睐,至今流传到今天。

三、民族摔跤运动的发展策略
(一)提升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摔跤运动在发展历程中,与人们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相融合,已经形成具有自身魅力的一种文化特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承、发展、弘扬摔跤运动文化,是对摔跤运动文化的一种保护形式,使摔跤运动能够为后人造福。

因此,要提升民族摔跤运动文化的保护意识,通过挖掘、拓展、整理摔跤运动,加强摔跤运动的宣传力度,让人们知晓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加入到摔跤运动训练中。

同时,树立摔跤运动保护意识,增强人们保护意识,进而促进摔跤运动的传承。

(二)促进现代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从哲学视角分析,任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只有其具有时代特性,才能被这个时代认可以及发展。

同理,摔跤运动的发展亦是如此,需要与现代化文化相融合,实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合,使其符合人们的审美、运动需要,进而才能够受到人们的青睐。

同时,实现现代文化与摔跤运动文化的相融合,也是对摔跤运动的一种创新形式。

(三)借助新媒体弘扬文化
摔跤运动发展发展历程中,形成一种文化,为了增强人们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感,应加强宣传力度。

新媒体的生成,为摔跤运动文化传承提供契机,借助新媒体传承与弘扬摔跤运动,使摔跤运动被大众熟知,进而促进大众参与到摔跤运动中。

例如:定期开展社会性摔跤运动比赛,将比赛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记录下来,通过整合制作成视频形式,在互联网平台中构建摔跤运动板块,将视频发送到摔跤运动板块中,让热爱摔跤运动的人们通过网站能够观看摔跤运动、了解摔跤运动。

(四)加强理论知识研究摔跤运动的发展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理论知识是引领摔跤运动开展的依据。

在摔跤运动发展历程中,重视摔跤运动理论知识的研究,构建全方位、系统性的摔跤运动理论知识体系,进而促进摔跤运动进一步发展。

同时,研究摔跤运动理论知识,为相关教育领域课程开展提供契机,使教育领域将摔跤运动内容到体育项目中,不仅丰富体育教育形式与内容,还能够促进摔跤运动文化的弘扬。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追溯民族摔跤运动的起源、发展历程,知晓民族摔跤运动的文化价值,以及对人们身心发展的益处。

因此,在传承、发扬摔跤运动文化,从提升民族文化保护意识、促进现代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借助新媒体传承文化、加强理论知识研究四个维度,促进民族摔跤运动的传承,进而促进摔跤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亮,
叶伟,李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摔跤发展历程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 (09):136-145.
[2]顾文清,郭新全.中国式摔跤进入我国高校体育的机遇、挑战与策略[J].武术研究,2018,3 (06):117-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