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方》消风散治疗脾虚湿盛风邪外犯型荨麻疹42例

合集下载

消风散治疗皮肤过敏症(医方荟萃)

消风散治疗皮肤过敏症(医方荟萃)

消风散治疗皮肤过敏症(医方荟萃)皮肤过敏症的诱因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方面,前者常见如花粉引起;后者常见的如蛔虫病。

近几年来,皮肤过敏症患者日益增多,这与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失衡以及滥用药物有关。

由于这些原因,致使人体的防护能力差,抗病能力减弱。

皮肤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损害的形式各异,临床上常见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有丘疹型、疱疹型、斑块型(即团块型);无形的有过敏症,只表现全身性奇痒,而无皮肤损害。

它们共有的症状是发痒;伴随的症状可能有心烦、怕热或怕冷畏寒、头痛等症。

现代医学多采用对症、抗过敏治疗,也有良好的效果,但不易阻止复发。

中医理论认为,引起皮肤过敏症的主要病因是风邪,故人们称其为“鬼风疙瘩”。

风邪常常伴随温热燥邪气,或伴随寒湿邪气干犯皮肌腠理。

如是风气强盛,皮肌之疹斑必是奇痒难忍;若是斑疹发红发痒,多是风温/热邪气致病;若是丘疹发痒无红斑显现,多是风寒或风燥邪气致病;如是疱疹发痒,多是风湿邪气相合致病,可见,皮肤过敏疾患类型多,变化多,宜应详细问病史及仔细检查。

笔者研究多年发现,这种“鬼风疙瘩”皮肤损害病变,在诸多致敏因子中,对健康危害最严重的则是病毒毒性致敏,除引起皮肤病变外,则能侵犯心肌,从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这种病例的发生率约千分之一。

其主要表现有心悸、气短、气喘、心动过缓等症。

对于这类皮肤过敏症,笔者拟用“消风止痒散” (简称消风散)治之,有良好的疗效。

消风散方药组成:蛇床子、五加皮、当归各25 克,蝉衣、葛根、钩藤、黄芪各15克,丹皮、升麻、柴胡各10克,木贼草、忍冬藤各20克,车前子(包煎)、茯神、麦冬、天麻各15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姜、枣为引。

水煎服2次,日1剂。

功效与主治:调整营卫,安心神,平寒热,消风止痒。

主要用于皮肤过敏症的皮肤损害病患。

根据临床观察和随访调查资料表明,本方有控制复发的作用,而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也有显著效果。

(健康99)。

消风散的临床运用

消风散的临床运用

消风散的临床运用消风散出自于《外科正宗》,由荆芥防风蝉蜕胡麻苦参知母石膏大力木通生地当归苍术甘草组成,为疏风养血,清热除湿之方,用于治疗风疹、湿疹。

原书谓治:“大人小儿隐疹,遍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并效”。

笔者用本方加味治疗多种皮肤疾病,特别是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老年皮肤瘙痒症等等,临床病机以湿热为主,或兼风、兼毒、兼血虚,见皮肤疹出舌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数有力者。

笔者常于本方加地肤子白癣皮薄荷,多去掉胡麻,若血虚风燥者,去木通、苍术,加首乌、白芍,若风热甚,加银花,血热甚加赤芍。

现就笔者运用此方的一点经验记录于此,不当之处望高贤指正。

1.急性荨麻疹记得几年前,内弟之妻从新疆回来,正值春暖花开之际,我们老家是柑橘盛产之地,橘花香气逼人,颜色鲜美,小两口对橘花很是喜爱。

次日,其妻满脸、胸腹部、四肢皆为风团伴剧烈瘙痒,风团为红色,可见抓痕,无呼吸困难,余无不适。

遂给予输液治疗(葡萄糖酸钙1.0、维生素C2.0,地塞米松10mg)3天,并口服扑尔敏4mg,每天3次,经上述治疗3天后,症状无任何缓解。

作为医生加姐夫的身份,我很是苦恼与尬尴,最后只有一法,劝其喝中药治疗。

舌脉已经记不清了。

遂处方:荆芥15 防风15 蝉蜕15 苦参15 知母10 石膏30 大力15 木通10 生地20 当归15 苍术15 地肤子15 白癣皮30 薄荷10 甘草10 ,服药1副,即两天后,风团明显减少,颜色变为正常皮肤颜色,瘙痒减轻,嘱继续服药2副,病愈。

至离开老家时未再复发。

急性荨麻疹属于祖国医学的瘾疹范畴,《诸病源候论》云:“邪客于皮肤,每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

此病人为感受花粉(风热湿邪)邪毒,藴于肌肤,而至诸症,故选荆芥防风蝉蜕大力白癣皮薄荷以祛风止痒,苦参知母石膏地肤子木通生地当归苍术以清热除湿,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获痊愈。

2.慢性湿疹某女,28岁,患湿疹数十年,曾服药无数,时有效,时无效,尤以春夏发作为甚,发作时多以激素治疗,因患者经常用激素,有满月脸、水牛背之形,患者颇为苦恼。

方剂歌诀详解——消风散

方剂歌诀详解——消风散

消风散 《外科正宗》 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归地膏知蒡通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歌诀总括】 消风散治疗风疹、湿疹,对由风邪引起的红疹、风团或红斑、瘙痒均有治疗作用。

全方药物由荆芥、防风、蝉蜕、胡麻仁、苦参、苍术、石膏、知母、牛蒡子、木通、当归、生地、甘草组成。

【歌诀详解】 本方是陈实功针对风湿热邪入侵肌肤引起的皮肤病制订的专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消风散加减变化而成,病证中要抓住风、湿、热三邪合病的特点。

风邪、湿邪和热邪侵袭人体,浸淫血脉,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病。

“风性善行而数变”,“痒自风来”,故见皮肤瘙痒难忍、皮疹时隐时现;由热邪为患,故见疹出色红;夹有湿邪则见皮肤抓破后津水流溢等。

针对上述病证,本方从疏风、清热、除湿三个角度立法。

方中以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为主,辛散透达,疏风散邪,祛散在表之风邪,使风去痒自止。

配伍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是专为湿邪所设;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是为热邪而用。

从功用看来,上述药物已经能够完成疏风清热除湿的立法要求,那么方中的当归、生地和胡麻仁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本方治疗病证因风湿热邪侵袭人体,浸淫血脉,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风热内郁,则易耗伤阴血。

另外方中配伍的祛风药和除湿药以温燥者偏多,或为渗利药,均易耗伤阴血,故以三药滋阴养血。

另外,三邪浸淫血脉易致血脉瘀阻,配伍当归还可以活血化瘀。

三药配伍也符合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所讲“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

甘草生用清热解毒,和中调药。

【应用点睛】 本方是治疗急性荨麻疹、湿疹等疾病的常用方,发病时症见皮肤瘙痒难忍,疹出色红或红斑成片,抓破后流出黄津水。

另外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见上述症状者,中医辨证属于风湿热邪引起者均可使用本方。

消风散 《外科正宗》【组成】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各6g)甘草木通各五分(各3g) 【用法】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
王永山,副主任医师,业务院长。

苏士举(山东省烟台东方医院)。

主治:慢性荨麻疹。

处方:当归10~15克,生地10~15克,石膏15~30克,知母10~15克,苦参5~10克,大胡麻5~10克,荆芥5~10克,防风5~10克,木通5~10克,蝉衣5~10克,牛蒡子5~10克,甘草3~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12天为1疗程。

疗效
全组37例。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连续3个月不复发者)26例;有效(服药1个疗程症状缓解而3个月内偶有复发者)9例;无效(1个疗程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停药后短期内复发者)2例。

总有效率为94.59%。

痊愈的26例中服药最短12天,最长36例,平均18天。

按语
荨麻疹由外受风邪,郁于肌表,使毛窍阻闭,不得宣泄,久则郁结不解,化火伤阴,血中火盛而发。

慢性者多属卫外失固,肌表不密,风寒外袭所致。

故方中用苍术祛风胜湿止痒;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衣入肺经,宣透腠理之风邪;当归、生地凉血活血,补益阴血。

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养血活血之功。

运用时方中苍术用量一般大于苦参,以免苦参苦寒攻伐胃气。

服药期间忌食鸡、鱼、羊肉、韭菜、酒、辛辣等食品。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消风散治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8种病效果好

消风散治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8种病效果好

消风散治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等8种病效果好消风散,是治疗皮肤瘙痒的一个著名方剂。

可以消除皮肤之风邪,效果较好,而得名。

风邪是外感六淫之一。

风为百病之长,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

比如风疹块,即有皮肤瘙痒,位置不固定,起落无常。

消风散就是针对风邪的特性,起到一个治疗作用。

消风散,最早出现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

由荆芥、防风、川芎、羌活,僵蚕、蝉蜕、藿香,茯苓、人参、厚朴、陈皮、甘草组成。

原方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胶体烦痛,肌肉蠕动,目眩旋晕,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瘙痒隐疹;妇人血风,头皮肿痒,眉棱骨痛,旋晕欲倒,痰逆恶心,及急慢惊风。

原方所治的病症比较多。

治疗因为风、湿之邪上攻,或因为风、湿之邪流窜经络,或因为风、湿之邪外侵肌肤,引起的内、外(皮)、妇、儿各科的疾病。

现在常用的方剂,是陈实功《外科正宗》的消风散。

陈实功前辈的消风散,针对风湿热邪侵袭肌肤的特点,在局方的疏风除湿基础上,再兼以清热养血,制订出专治皮肤病的消风散。

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现在临床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广泛用于各种皮肤病。

消风散药物组成: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甘草、木通。

荆芥味辛,性微温。

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之功效。

防风味辛、甘,性温。

有解表、祛风除湿之功效。

牛蒡子辛、苦,寒。

具有疏散风热,宣肺,解毒透疹,消肿疗疮之功效。

蝉蜕味甘、咸,性凉。

具有疏散风热,透疹之功效。

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共为君药。

寒凉并用,散表之风邪,祛风以止痒。

一起针对风邪之本。

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是通是针对湿邪,用来除湿以止痒。

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是针对热邪的,清热以止痒。

苍术、苦参、木通、石膏、知母,这5种药物针对湿、热之邪,通过对湿、热之邪的清理,达到止痒的效果。

消风散治疗荨麻疹效果怎么样

消风散治疗荨麻疹效果怎么样

消风散治疗荨麻疹效果怎么样消风散其实就是一种中成药物,主要的组成有当归、苦参、苍等药物。

荨麻疹也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的,比如湿疹、慢性荨麻疹、药疹等等,特别是婴儿时期的孩子,是非常容易出现荨麻疹这个疾病的,因为孩子的皮肤抵抗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所以家长们要做好时刻的准备。

荨麻疹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皮肤会出现不规则的红斑块,或者会有红色小丘疹的出现,这都是较为明显的表现。

消风散由当归、生地、防风等中药组成,以祛风除湿,清热养血为主,主治风疹,湿疹。

★应用1.湿痰用本方加减:荆芥5g,防风7.5g,当归10g,生地15g,苦参10g,蝉衣5g,苍术5g,厚朴2.5g,白僵蚕5g,藿香5g,知母10g,牛蒡子7.5g,木通2.5g,甘草2.5g,石膏30g,薄荷1.5g。

日1剂水煎服。

2.慢性荨麻疹用本方加减:当归10-15g,生地10-15g,石膏15-30g,知母10-15g,苦参5-10g,胡麻5-10g,荆芥5-10g,防风5-10g,木通5-10g,蝉衣5-10g,牛蒡5-10g,甘草3-5g。

日1剂水煎服。

3.药疹用本方:当归、生地、胡麻仁、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煅石膏、知母各9g,生甘草、木通各4g。

风热加连翘6g;湿热去苍术加车前子6g;血热加赤芍9g;火毒盛加生大黄6g。

日1剂水煎服。

4.急性肾炎用本方:荆芥、防风、大力子、当归、苍术各10g,蝉衣、生甘草、木通各5g,苦参、生地、茺蔚子各10-20g,知母5-10g,石膏20-30g。

水肿明显加茯苓皮、车前子;疮疡加紫花地丁、蒲公英。

水煎服,15日为1疗程。

★加减1.本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剂。

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证治要点。

2.若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者,加银花、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以清热利湿;血分热甚,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

消风散治疗风热犯表型瘾疹(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体外实验研究

消风散治疗风热犯表型瘾疹(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体外实验研究

消风散治疗风热犯表型瘾疹(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体外实验研究消风散治疗风热犯表型瘾疹(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体外实验研究患有急性荨麻疹的病人通常会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肿胀和水疱等症状。

这种疾病常常是由于体内的风热犯表所致。

因此,寻找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一种名为消风散的中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体外实验。

消风散是一种由苍术、黄芩、荆芥、羌活、薄荷和细辛等中草药配制而成的中药方剂。

根据中医理论,消风散具有清热解表、祛风止痒的作用。

因此,我们假设消风散可有效治疗风热犯表型瘾疹。

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我们使用了人类真皮纤维母细胞(HDF)作为体外实验模型。

HDF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皮肤生物学研究的细胞系。

在实验中,我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细胞在培养基中生长,而实验组细胞暴露在白介素-31(IL-31)处理和消风散处理下。

首先,我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了HDF中两种与炎症相关的基因,即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

IL-6和IL-8是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介质。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L-31处理组的IL-6和IL-8 mRNA 水平显著上调,而消风散处理组的IL-6和IL-8 mRNA水平显著下调。

说明消风散可以有效抑制IL-31引起的炎症反应。

接下来,我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了HDF中两种与炎症相关的蛋白质,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的分泌水平。

IL-4和IL-13是促炎性细胞因子,它们参与过敏反应的发生。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L-31处理组的IL-4和IL-13分泌水平显著增加,而消风散处理组的IL-4和IL-13分泌水平显著减少。

说明消风散可以有效抑制IL-31引起的细胞因子释放。

最后,我们使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评估了消风散对HDF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显示,消风散处理组的细胞增殖显著低于IL-31处理组和对照组。

疗效神奇——消风散

疗效神奇——消风散

疗效神奇——消风散导读:消风散为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的方子。

消风散,《外科正宗》卷四方。

当归、生地黄、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甘草、木通各五分。

水煎,食远服。

功能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治风湿浸淫血脉而致的疮疥瘙痒,或风热隐疹,遍身云片癍点,时隐时现。

近代常用治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风湿热邪为患者。

该方临床多用于荨麻疹、急慢性湿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急性肾炎等伴见以下方证者:消风散1.皮肤瘙痒、或发疹块、搔之渗液、久发难愈;2.发热感、烦躁、口渴;3.浮肿倾向或小便不利。

消风散治疗荨麻疹案例:患者,女,35岁,2006年7月15日初诊。

10天前,后背部反复出现大片鲜红色风团,瘙痒难忍,搔抓后即成大片风团,逐渐扩大,1周后躯干、四肢陆续出现相同皮损,自觉瘙痒,夜间加剧。

刻诊:躯干、四肢近端弥漫分布椭圆形鲜红或淡红斑,面颊、臀部、双臂散布蚕豆大小鲜红色风团,舌胖嫩有齿痕,背部可见淡褐色母斑,咽赤,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诊断:荨麻疹。

辨证:素体血热,复感风热,郁于肌肤。

治宜清热凉血、散风止痒。

消风散加减方用消风散加减:荆芥15g,蝉蜕15g,防风15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当归10g,白鲜皮10g,蒲公英10g,苍术10g,薏苡仁30g,栀子6g,紫草、地肤子各10g,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3剂后,上述症状有所减轻,原方加减再服用4剂后,痒止而愈。

按: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

本病多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喜食膏粱厚味、辛辣之物致内热蕴积,日久伤阴耗气,血热动风;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感受风热之邪而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相搏而发病。

下面重点要讲的就是消风散加减的中药方:一、芩首消风散这个芩首消风散,其中芩就是指黄芩,黄芩的作用太多了,它可以解毒、可以镇静、可以降压、可以护肝、利胆、可以清肝胆、可以清上焦郁热,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它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何首乌滋阴强壮、补肝肾、益精血,也有抗过敏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方》消风散治疗脾虚湿盛风邪外犯型荨麻疹42例
【摘要】目的:观察《局方》消风散治疗脾虚湿盛风邪外犯型荨麻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2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风邪外犯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2例采用《局方》消风散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西替利嗪片治疗。

2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局方》消风散治疗脾虚湿盛风邪外犯型荨麻疹疗效确切。

【关键词】《局方》消风散;荨麻疹;中医药疗法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82例均为2007~2008年门诊患者,男29例,女53例;年龄11~67岁,平均33岁;病程2天~6年。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

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有慢性疾病及长期服药史者。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证见全身皮肤出现风团,色淡红或淡白,阵发性瘙痒,伴有食少纳呆、恶心、呕吐、便溏等胃肠症状,舌体胖大,质淡红,苔白腻,脉浮滑或缓滑。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予《局方》消风散治疗,药物组成:荆芥15g、防风15g、羌活10g、川芎10g、僵蚕15g、蝉衣15g、陈皮15g、藿香10g、党参15g、厚朴15g、茯苓15g、炙甘草10g,冷水浸泡20min,煮沸后文火煎20min,取汁200mL,分早、晚2次分服。

在服药期间,停用抗过敏药物。

2.2对照组仅服西替利嗪片(商品名:贝分,由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 mg,日一次口服。

2.3疗程2组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4疗效标准参照《实用中医皮肤病学》有关疗效标准判定疗效。

痊愈:风团消退,瘙痒消失,持续1年以上无反复者;显效:风团消退,瘙痒基本消失,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时间间隔延长,瘙痒也明显减轻,半年后仍有轻微发作;有效:风团减少,发作次数略有减少,间隔稍微延长,瘙痒也略有减轻;无效:与治疗前相比较,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变。

2.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3结果
2.1治疗结果见下表1、2。

2.2副作用治疗组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有2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嗜睡、头昏、乏力等,但不影响治疗。

4讨论
《局方》消风散的组成:羌活、防风、荆芥、僵蚕、蝉衣、川芎、茯苓、陈皮、厚朴、人参,具有疏风散邪,理气行津之功,正如《张氏医通》谓:“此方妙用,全在厚朴、人参。

当知肌表之疾,无不由胃而发,故用厚朴清理其内,即以人参助诸风药消解风邪于外,则羌防荆芥辈方始得力耳。

”脾虚湿盛风邪外犯型荨麻疹,病因多由脏腑功能失调,风邪侵袭或因脾虚生湿,复感风邪,风湿之邪壅滞而引起。

方中荆芥、防风、羌活、僵蚕、蝉蜕均为驱风解表药,能疏散风邪;川芎活血,能去血中之风;党参、茯苓、甘草补中益气,扶正祛邪;厚朴、藿香、陈皮、芳香化浊,调气醒脾而祛湿邪。

诸药配合,既可疏散风邪由表而出,又可调补中气扶正固本,标本兼顾,其效自显。

综上所述,《局方》消风散治疗脾虚湿盛风邪外犯型荨麻疹,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4:147-1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