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0 三黑和土地(1) 类文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三黑和土地 课后作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三黑和土地 课后作业

21.三黑和土地一、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温.暖(sh ī w ēn) 疙.瘩(g ā ɡē) 松.散(sh ōng s ōn ɡ) 软.床(yu ǎn ru ǎn) 白霎.霎(xi à sh à) 翻.身(f ēn f ān) 二、看拼音,写词语。

xi ào x ī x ī( ) gu ī n ü( )ɡōn ɡ li án ɡ( ) zhu ān ɡ jia ( )d ǎ su àn ( ) ái m à ( )三、区别字组词。

{咸( )减( ) {尝( )常( ){温( )湿( ) {躺( )倘( ){荞( )桥( ) {闺( )闰(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 投入了土地。

2.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3.小时候因为 ,常常挨骂,爹娘骂: 。

五、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1.活像旱天的鹅,( )见了水( )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三黑( )耙地,( )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六、课内阅读。

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睡上。

这么好的床,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已经开花,的像一片雪。

1.把下面的词语填在诗中恰当的位置。

麦籽儿白霎霎麦籽儿荞麦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准备——赶紧——3.从选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三黑之前的生活很困难。

4.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第21课一、画去:shīgāshōng yuǎn xiàfēn二、笑嘻嘻闺女公粮庄稼打算挨骂三、咸菜减法品尝经常温暖湿漉漉躺下倘若荞麦大桥闺女闰月四、1.整个生命 2.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3.逮蝈蝈儿不好好拾柴火五、1.一就 2.一边一边六、1.麦籽儿麦籽儿荞麦白霎霎 2.打算赶快 3.从“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可以看出三黑之前的生活特别困难。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六单元第20课三黑和土地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教参电子书第六单元第20课三黑和土地

第20课三黑和土地教材解析《三黑和土地》是诗人苏金伞于1948年9月创作的诗歌。

这首诗讲土地改革运动后,做了土地主人的农民大众那种翻身的喜悦和高涨的劳动热情。

诗人把这一主题思想通过三黑在翻耙土地时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表现出来。

诗歌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就有了无边的幸福感,土地就是农民的命,甚至比命还重要。

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感情,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状态。

全诗十五节,采用写实的创作笔法,写出了农民三黑翻地、耙地,累了在地头歇息这些农村的劳动生活场景。

全诗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3节,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了“农民一有了土地”之后那种极度喜悦的心情,恨不得尝尝土地的滋味,甚至想变成一粒种子试试土地的温暖。

第二部分为第4~15节,写三黑有了土地后的喜悦心情,从四个方面来表现:第4~9节,写三黑把地耙得细致平整,想象着麦籽儿躺在里面的舒适,以及在地里茁壮成长的情景;第10~12节,写三黑回忆起逮蝈蛔儿的情景;第13~14节,表达了三黑对未来的展望;第15节,写三黑内心感到的幸福——“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这首诗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语言朴实无华,却丝毫不减诗意。

整首诗,诗人所用的字词几乎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甚至是常出现在农民口中的口语化词汇,通俗易懂。

虽然语言直白,但大体押韵,节与节之间换韵,读来很有节奏感,且富于变化。

在这首诗里,语言的朴素并不妨碍诗意的表达。

如诗歌的开篇:“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早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虽略显抽象,却因一个极通俗的比喻使情感形象化了;对鹅的描写则使用“连头带尾巴”这种口语化的语言,十分接地气。

两个简单的“….就……”一箭双雕,内容上写出了农民和旱天的鹅同样的急迫心情,形式上赋予了诗歌韵律感。

全诗几乎没有直抒胸臆式的情感呼告,却能让人在诗句中感受到浓烈的喜悦、珍视和热爱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黑和土地》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黑和土地》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三黑和土地》原文及教案【原文】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他又在打算: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着老伴儿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__________本诗作者苏金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提供衣食所需。

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继日。

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不仅满怀喜悦,而且憧憬着未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写字词语预习和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

第20课《三黑和土地》知识点课文原文+写字表+词语表+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同步练习目录课文朗诵下载 (2)课文写字表 (2)课文词语表 (2)课文原文文字版 (2)课文原文电子版 (5)课文知识点梳理 (8)同步练习及答案 (17)课后习题答案 (21)课文朗诵下载https:///s/1Knh_l_p77KG8Jtul_lyT6Q 提取码: 74c2 课文写字表课文词语表课文原文文字版课本内容《三黑和土地》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看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已地里叫,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他又在打算: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着老伴儿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课文知识点梳理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了解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感受土地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20三黑和土地(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20三黑和土地(含答案)

20.三黑和土地一、读拼音,写汉字.shū fú yǔ lù jiào huàn gōng liáng二、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咸.味(xián)耙.地(pá) B.荞.麦(jiāo) 蝈.蝈(ɡuō)C.蹚.坏(tānɡ) 闺.女(ɡuī) D.雨露.(lù) 松散.(sǎn)三、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咸.甜疙.瘩耙.地荞.麦蝈.蝈趟.坏闺.女四、选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义项.招呼:①呼唤;②用语言和动作表示问候;③吩咐,关照;④照料.1.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2.前段时间外婆生病住院,是妈妈请了假去招呼..的. ( )3.你跟朋友们出去踢球之前,别忘了跟妈妈打声招呼... ( )4.请张工程师招呼..工人们加快进度,争取早日完工. ( ) 五、仿写词语.尝一尝:_______、 _______、_______白霎霎: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浇得肥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打“√”,不是比喻句的打“×”.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 )2.地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3.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 ( )4.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七、品读句子,完成练习.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这是一个________句,写出了土地在农民心中的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三黑以前过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三黑把土地耙得很____________,是________生长的好地方.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着老伴儿看闺女,上东庄.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1.笑嘻嘻笑______ 笑______2.联系上下文内容,选文第一个小节写的是获得土地的三黑_____________.3.从“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你体会到了三黑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得到土地的三黑,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请简要地写出来.九、阅读理解.农民一有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钻进水里.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来尝一尝.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2在节选段中,有一个比喻句,找出来画上“____”这个比喻句中,把______比作_______.3通过全诗,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舒服雨露叫唤公粮二、B三、xián gē pá qiáo guō tāng guī四、1.① 2.④ 3.② 4.③五、试一试躺一躺歇一歇笑嘻嘻痒抓抓金灿灿养得胖胖的听得美美的六、1.× 2.√ 3.√ 4.√七、1.夸张非常重要 2.很艰苦平整松软庄稼八、1.眯眯呵呵2.对未来的设想3.这句话表现了三黑激动、喜悦的心情.4.示例:我为地主种了一辈子的地,盼了一辈子,现在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了.九、1.苏金伞2.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钻进水里;农民;旱天的鸭3.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之后无边的幸福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9课《三黑和土地》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9课《三黑和土地》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

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

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作者介绍】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他是中国“五四”以来杰出诗人之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

他从1925年就开始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

谨以此文共同缅怀这位在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商丘诗人。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控诉太阳五点二十分,这残暴的时间,从世界上拉走了我们的闻一多先生!擦干眼泪我要提起控诉。

——但控诉谁呢?呵,太阳,我选定了你!五点二十分,正是你,太阳,辉煌照耀的时刻,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卑鄙的谋杀,在大街上公开地进行!你怎么不早点落下去,或者索性不出来!让那些暴徒们把中国的人民杀光,你都可以不作见证。

也或者,七月十五日又是下雨的日子,跟李公朴先生死的那一天一样?——哎哎,霪雨的昆明霪雨的中国呵!然而五点二十分,究竟还是白天,是应该由你管束的。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20三黑和土地(课后作业练习)

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20三黑和土地(课后作业练习)
本课后作业பைடு நூலகம்习针对《三黑和土地》一课,设计了多项练习任务。首先,正音部分要求学生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以纠正发音。其次,解词部分结合诗歌内容,通过查词典理解顺溜、松散、翻身等词语的含义,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在感知课文环节,学生需默读诗歌,理解诗歌主要写了三黑获得土地后生活和心理的巨大变化,以及农民们拥有土地时的喜悦心情。理解内容部分则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三黑对土地的态度和感情,以及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敬畏和感恩之心。最后,根据诗歌内容完成填空和选择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这些练习,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三黑和土地》一课的知识点和情感表达。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三黑和土地》课文原文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他又在打算: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着老伴儿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__________本诗作者苏金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三黑和土地》知识点多音字溜:liū(溜冰)liù(大溜)散:sǎn(散漫)sàn(散步)钻:zuàn(钻石)zuān(钻孔)近义词温暖——暖和合适——符合顿溜——顺当松散——疏松舒服——舒适赶紧——赶快准备——筹备叫唤——鸣叫招呼——呼唤反义词温暖——寒冷松散——紧密舒服——难受喜欢——讨厌笑嘻嘻——哭啼啼理解词语恨不得:急切希望(实现某事);巴不得。

土疙瘩:土结成的块状物。

耙: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

顺溜:通畅顺当;没有阻拦。

松散:①(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

②关系不密切。

③(制度、纪律等)执行不严格。

本文指土壤疏松。

荞麦:一种草本植物,籽实磨成粉供食用。

白霎霎:形容很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三黑和土地-类文阅读
泥土最珍贵
两个欧洲人来到埃塞俄比亚。

他们到处奔波,绘制地图。

皇帝知道后,就派了一个向导去帮忙。

欧洲人结束工作后,向导回到首都,报告皇帝说:“陛下,欧洲人把见到的一切都画到地图上。

他们到过尼罗河发源地塔那湖,然后顺流而下;他们找到了金银矿,把矿产、森林、大大小小的河流都记了下来。

”皇帝对欧洲人的意图思考了很久,决定接见欧洲人。

欧洲人到了皇宫,皇帝亲自接见并宴请他们,还赠送了贵重的礼物。

最后皇帝派了几个人送欧洲人上船。

欧洲人到了河边,正要上船时,送行的埃塞俄比亚人请他们停下来,并脱下鞋子。

欧洲人脱了鞋子,送行的主人就仔细抖着他们的鞋子,还刮下粘在鞋底上的泥土,然后把鞋子还给欧洲人。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欧洲人问。

主人回答:“皇帝要我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还要我转告你们:你们来自远方的强国,亲眼看到了埃塞俄比亚美丽富饶的土地。

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

她的泥土是我们最为珍惜的。

我们在泥土里下种□埋葬死者□我们干活累了后就在泥土上休息□我们在它的草地上放牧□你们翻山越岭□过草地□穿森林□所走过的路都是我们祖先□孩子的脚在泥土上踩出来的□埃塞俄比亚的泥土是我们的父母、亲兄弟。

我们款待了你们,赠送了贵重礼物。

但是泥土是埃塞俄比亚最珍贵、最神圣的东西。

我们不能给你们,一粒也不给。


(选自《离太阳最近的树》)
1.在文中方框里填上标点符号。

2.欧洲人的意图是。

3.埃塞俄比亚人在为欧洲人送行时做了一件什么事?用“”在文中画出。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

4.你是怎样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
【参考答案】
1.,;;。

,、,、。

2.想拥有这片土地
3.送行的埃塞俄比亚人请他们停下来,并脱下鞋子。

欧洲人脱了鞋子,送行的主人就仔细抖着他们的鞋子,还刮下粘在鞋底上的泥土,然后把鞋子还给欧洲人。

让欧洲人明白,泥土、土地是埃塞俄比亚最珍贵的东西。

4.说明了泥土的珍贵,从而体现出国家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美丽的家园(节选)
在地球上,陆地的面积很小,只占不到1/3的地球总面积,然而它的形式却是复杂多变的:一望无际的平原,连绵起伏的丘陵;茂密的森林,茫茫的草原;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也有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有赤道热带的绮丽旖旎,也有南北两极的银装素裹;有刺破青天的喜马拉雅山,也有令人惊心动魄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在我们的家园里,繁衍生息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在内。

这里是一个植物的世界,地球上的生命,是以植物的存在为基础的。

植物供给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氧气。

我们餐桌上丰盛的佳肴,身上穿的衣服,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植物。

科学家们从植物中提取各种成分来制药,像治疗疟疾的奎宁、治疗感冒的板蓝根冲剂等。

当然,地球并不仅仅只是植物的世界,它也是一个动物的王国。

相信很多人一定很喜欢《动物世界》这个电视栏目。

看到那些可爱的野生动物,让我们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有种久违了的回归自然的感觉。

性情温驯、身材矫健的瞪羚在非洲大草原上漫步,高高的长颈鹿从容地俯下头在水边饮水,相互追逐嬉戏的小猎豹,在泥泽中尽情地沐浴的大象。

上万头牛羚随着季节和环境的变化,成群结队,浩浩荡荡长途迁徙的情景,更让人惊心动魄。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美丽的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绿色有你,地球更精彩》)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平原()的丘陵()的戈壁
()的森林()的草原()的佳肴
2.地球的陆地的形式复杂多变体现在哪?用“”在文中画出。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它的作用是。

4.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更加美丽呢?
【参考答案】
1.一望无际连绵起伏人迹罕至茂密茫茫丰盛
2.一望无际的平原,连绵起伏的丘陵;茂密的森林,茫茫的草原;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也有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有赤道热带的绮丽旖旎,也有南北两极的银装素裹;有刺破青天的喜马拉雅山,也有令人惊心动魄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3.当然,地球并不仅仅只是植物的世界,它也是一个动物的王国。

承上启下
4.多植树;不伤害动物;节约用水用电;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低碳出行,减少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