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宗教等基本概况。

2、知道大河源头和保护三江源地区珍稀野生动物的紧迫性。

3、了解“高”、“寒”为特色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青藏地区丰富的矿产及本区主要的公路线、铁路线和主要城市。

5、通过对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及人为景观的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青藏地区“高”、“寒”为特色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交通及资源。

教学难点:青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高”、“寒”为特色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准备:师课前搜集有关青藏地区的歌曲《天路》,青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反映青藏地区交通变化的视频资料,并制作成精美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韩红《天路》,并幻灯播放大量青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片、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五周年的相关图片。

(如下图)(屏幕中描述的是我国哪个地区?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这条铁路线。

)这节课就让我们乘上通往青藏地区的列车,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的青藏地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感知青藏地区。

1、自主学习:结合P87的活动题,读图4-21并阅读教材P88-90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回答:你知道了青藏地区的哪些地理知识?(主要是青藏地区的概况、三江源地区的珍稀动物和环境保护状况、农牧业、自然资源。

或直接采用以下提纲。

)〈一、〉概述1、位置:以西,以北,、、以南。

2、范围:自治区、省、省西部3、地形:以为主,位于我国的第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号称“”。

4、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5、人口:仅占全国的6、民族:大部分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是族,多信奉教,著名的藏传佛教的圣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请全班学生阅读古诗,学生举手进行回答。
全体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请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学生读图并回答。
学生读图并回答。
学生读图并回答。
学生合作完成活动并阐述自然景观变化的原因。阅读教材找出干旱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学生读图并作出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西北地区图说出并指出。
学生归纳整理。
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优势。
2.精讲点拨: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3.过渡:(拓张延伸)干旱自然环境的优势。
三、西北地区的资源
1.自主学习:西北地区有哪些矿产资源?指出主要的矿产地及名称。“西气东输”工程简单介绍。
2.合作探究:“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的意义。
四、西北地区的交通
1.拓展延伸:
⑴金昔对比说变化。
⑵西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铁路干线。
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阅读课本P13-16教材内容,结合图5-25,能够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掌握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⑵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西北地域的人口、城市、资源的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
⑴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自然景观的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幻灯片展示《使至塞上》等古诗。诗人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我国哪个地区苍凉壮阔的景色?
板书:西北地区
出示学习目标。一、自然概况源自1.出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简单介绍西北地区的大致方位。
2.自主学习: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
3.自主学习:与西北地区接壤的国家有哪些?

春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春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过程【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X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指图)。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一、基本概况【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X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指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某某自治区、某某维吾尔自治区、某某回族自治区和某某省北部。

【展示投影片】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对比表【提问】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看,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北方地区面积约占20%,人口约占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

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

——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

而西北地区相反,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人口却少得多。

说明本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

【提问】请同学说说:西北地区有哪些民族?【回答】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

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某某、某某、某某。

【量算】请同学们用地图册上“中国地形图”的比例尺,量算某某呼和浩特、某某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各约558千米和3510千米)【读图】读地图册上“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看一看呼和浩特、喀什的年降水量大约各是多少?(两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400多毫米和50多毫米)【提问】两地降水量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差异原因是: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五章第三节主要介绍了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的深入和拓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地理特征和地域差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的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地理特征、地理分区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细节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直观地感受这两个地区的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各地地理环境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

2.难点: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的事例,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材料。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人文特点。

3.准备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地理分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然后,展示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深入理解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2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教案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活动1:(第14页活动1)教师点拨,最后提问、总结。

(1)两地年平均气温
℃左右某某:15℃左右
(2)两地气温差异及原因
某某地势高,则年平均气温低。

活动2:(第14页活动第2题)学生思考后,提问,教师点评总结。

大屏幕显示:
播放录像片:三江源
板书: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本区地势高,除影响其气温外,对降水有影响吗?有,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有相似的一面,是什么?(缺水)由于水分的制约,这两个地区不能像北方、南方地区那样以耕作业为主,而是以畜牧业为主。

读图5.2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1.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

2.找出:某某的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某某的畜种——滩羊
某某的畜种——伊犁马、细毛羊青藏的畜种——牦牛、藏绵羊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

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不是。

分布面积小,分散分布。

②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西北地区的农业区:灌溉水源丰富。

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

活动3:(第16页活动1)
总结差异:某某温带草场草质较好。

青藏地区高寒草场草质较差。

成因: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活动4:(第16页活动2)
牧区→放牧→流动性强生活习俗:喝奶茶、穿靴子、赛马比赛……
[课堂小结]西北地区:去
青藏
地区: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课时作业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板书
课后记。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教案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教案第五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指图)。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一、基本概况1.位置和范围2.人口和民族【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指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提问】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看,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有何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完善。

【讲述】北方地区面积约占20%,人口约占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

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

——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

而西北地区相反,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人口却少得多。

说明本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

【提问】请同学说说:西北地区有哪些民族?【回答】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

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3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精品教案 (20)

最新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5第3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精品教案 (20)

第三节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一、教学目标1、掌握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主要牲畜及两地区的人文地理状况。

2、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立志成才,投身到西部大开发中去。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在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以及主要物产和人文地理。

2、难点:在青藏地区高寒缺氧的严酷高原条件下,便于发展什么农牧业。

3、难点:归纳四个地区的地理差异。

三、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五、教学过程:(一)青藏地区1、情境导入前两节我们学习了麦浪如金的华北田野,稻花飘香的南方大地,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步入寒气袭人的青藏地区,让我们走进青藏、热爱青藏吧。

2、课前热身悬挂青藏地区图,可播放青藏地区录像,让学生从视听上感受青藏。

3、合作探究整体感知阅读教材,从文字上整体感受青藏地区。

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一阅读图4-21指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找出湟水谷地、青海湖、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和西藏、青海两个省区的行政中心。

互动1阅读教材,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归纳青藏地区的地理特点。

出示表格: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珍稀动物代表牲畜主要作物佛教圣地主要河流(教师明确上表内容)。

互动2 为什么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生答明确: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储量十分丰富,其中钾盐储量居世界前列。

互动3 建国以后,青藏地区的交通建设有了哪些巨变?生答明确:建国经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网,目前,青藏铁路南段工程正在兴建中。

实践探索修建青藏铁路将遇到哪些难题?(二)北方地区1、情景导入当代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诗写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两位诗人用凝练笔墨,描绘了西北苍凉壮阔之景,请你从诗中归纳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一课时西北地区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气候、河流等地理事物;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③培养学生从网络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教材和网络查询等手段,自主探究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2、学情分析首先,经过三个学期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读图方法和地理分析能力。

其次,通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所以,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已经具备,学习西北地区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拓展、探究。

再者,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较为感性,教学过程中,应多用直观图片进行知识的传递与讲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气候、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4、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学生】喜欢!【教师】为什么喜欢旅游?【预设】旅游可以看美景、吃美食!【教师】我也喜欢旅游。

但是我每天都在发愁暑假去哪里呀!【追问】你们喜欢玩微信吗?【学生】喜欢。

【教师】我喜欢通过微信看朋友们去了哪里,作为参考。

有一天,我看到朋友小明的微信里发了这样一组极其美丽的照片。

【展示】胡杨林、草原、葡萄、西北美食、沙漠图片。

【提问】照片美不美?【学生】美!【教师】所以我决定暑假就去这些地方啦,但他们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动手帮我查询一下,好吗?【学生】内蒙古、宁夏、新疆等(西北地区)。

【教师】可我没去过西北地区,你们去过吗?【学生】没有/有。

【教师】但我的朋友小明去过,而且他在旅途中用微信发了很多照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小明一起来游西北,做好旅行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精讲点拨:归纳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3.过渡:(拓张延伸)干旱自然环境的优势。
三、西北地区的资源
1.自主学习:西北地区有哪些矿产资源?指出主要的矿产地及名称。“西气东输”工程简单介绍。
2.合作探究:“西气东输”对东西部的意义。
四、西北地区的交通
1.拓展延伸:
⑴金昔对比说变化。
⑵西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铁路干线。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幻灯片展示《使至塞上》等古诗。诗人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我国哪个地区苍凉壮阔的景色?
板书:西北地区
出示学习目标。
一、自然概况
1.出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简单介绍西北地区的大致方位。
2.自主学习: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
3.自主学习:与西北地区接壤的国家有哪些?
4.自主学习:西北地区主要的地形区及主要地形类型。
5.自主学习:西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种。
6.合作探究:为什么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干旱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7.合作探究: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变化的原因
二、西北地区的农牧业
1.自主学习:⑴说出西北地区主要的畜牧基地。⑵说出西北地区的农业类型及分布地区。
第三节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教学设计
教师情况
教师:地理教龄:10年职称:
课题名称
《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
本节课最有学习价值的核心知识及学科统领性观点
本节核心知识及统领性观点:用科学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
本节课特定学习内容间的横纵联系
学生对于本节特定学习内容易理解和易误解之处
学生学习分析:主观上学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读图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学习地理的能力(形成收集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基本形成;客观上表现为现代信息传播的快速、便捷和广泛性。为学习本课知识提供了支持。
⑵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祖国各地地理环境的丰富多样性,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⑴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
⑵独特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地理景观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将特定学习内容呈现给不同学生的策略
教学
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阅读课本P13-16教材内容,结合图5-25,能够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掌握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⑵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西北地域的人口、城市、资源的分布特点。
2.能力目标:
⑴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自然景观的变化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请全班学生阅读古诗,学生举手进行回答。
全体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请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学生读图并回答。
学生读图并回答。
学生读图并回答。
学生合作完成活动并阐述自然景观变化的原因。阅读教材找出干旱的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学生读图并作出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西北地区图说出并指出。
学生归纳整理。
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优势。
学生阅读地图教材后回答。了解“西气东输”工程。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并回答。
学生谈我们身边的变化。找出西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铁路干线。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复习回顾。
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和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意识。
四、课堂
反馈
出示练习。
学生思考后回答。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概括能力。
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综合分析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三、课堂
小结
总结本节课收获。
学生梳理本课知识脉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