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鹧鸪天_

合集下载

李清照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这是李清照在金兵入侵大宋,百姓流离失所,作者寓居南方的后期作品,词风哀婉,情调感伤,从下文中可以切身感受。

其原文如下: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字词解释:萧萧:凄清冷落的样子。

酒阑:酒尽,酒酣。

阑:残,尽,晚。

瑞脑:即龙涎香,一名龙脑香。

仲宣:王粲,字仲宣,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其《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之思,驰名文坛。

随分:随便,随意。

尊前:指宴席上。

尊:同“樽”。

东篱菊蕊黄:化用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采菊东篱下”句。

鹧鸪天李清照翻译: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

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

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

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鹧鸪天作品背景: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应是李清照晚期作品。

依词中“仲宣怀远”和“莫负东篱”两句,这首词大概作于李清照南渡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公元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那时赵明诚正在江宁任知府。

此词写作时间尚有争议,有人认为是李清照“晚年流寓越中所作”,当时赵明诚已去世,“茶苦”和“梦断”二语是暗寓作者的亡夫之痛。

鹧鸪天中心思想:。

全词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成的抒情形象,抒发了作者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立意奇巧,跌宕有致。

鹧鸪天李清照赏析: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作者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十首《鹧鸪天》唯美宋词

十首《鹧鸪天》唯美宋词

十首《鹧鸪天》唯美宋词1、《鹧鸪天:桂花》李清照(宋)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

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2、《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3、《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宋祁(宋)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4、《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宋)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5、《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晏几道(宋)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6、《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宋)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7、《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庭坚(宋)黄菊枝头生晓寒。

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

舞裙歌板尽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8、《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刘著(宋)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

倒流河汉入杯盘。

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9、《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宋)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0、《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陆游(宋)懒向青门学种瓜。

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古诗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翻译赏析

古诗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翻译赏析

古诗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翻译赏析《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前言】《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作品。

此词写词人与一个女子久别重逢的情景,以相逢抒别恨。

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浓彩重笔渲染,足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足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

艺术手法是上片以彩色文字描述当年欢聚盛况,似实而却虚;下片写以白描手法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似梦却真。

全词不过五十余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虚实交错,空灵深婉,意象清丽,声韵谐美,足见作者词艺之高妙。

【注释】(1)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五十五字。

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

(2)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3)玉钟:古时指珍贵的酒杯,是对酒杯的美称。

(4)拚却:甘愿,不顾惜。

却:语气助词。

(5)“舞低”二句: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

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

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

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

“低”字为使动用法,使······低。

[2](6)同:聚在一起。

(7)剩把:剩:通“尽”,只管。

把:持,握。

(8)银釭:银质的灯台,代指灯。

【翻译】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

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

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

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鹧鸪天》辛弃疾

《鹧鸪天》辛弃疾

《鹧鸪天》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全诗如下: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陌上柔桑破嫩芽-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陌:田野小路。

东邻蚕种已生些-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冈细草鸣黄犊-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

斜日寒林点暮鸦-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青旗沽酒有人家-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

青旗:卖酒的招牌。

愁风雨-害怕风雨吹打。

春在溪头荠菜花-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赏析《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

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

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

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

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

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

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

“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

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

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

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鹧鸪天·送人》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上阕述离别之情,饱含惜别之意;下阕为临别赠言,由离情别恨引出世路艰难之叹。

全词运用景物烘托、比拟和对照等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感慨,思路开阔,托意深刻。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辛弃疾《鹧鸪天》全词翻译及赏析篇1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译文] 倒不如将那洋洋万言的抗金方策,去换一本邻家种树的书来得有用啊![出自]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革+录(左革右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释:题小序:慨然,情绪激昂。

追念,回忆。

少年时事,青年时代在山东一带率领义军与金兵作战的事。

按辛弃疾聚众起义时,年二十二岁,已是青年时代了。

古人对青年、少年的概念并不严格。

词的第一句又用“壮岁”可证。

壮岁旌旗拥万夫句:青年时代,高举着帅旗,率领着万人大军。

作者在《进美芹十论剳子》中说:“粤辛已岁,逆亮南寇,中原之民,屯聚蠭起,臣尝鸠众二千,隶耿京,为掌书记,与图恢复,共籍兵二十五万,纳款于朝。

”旌旗,古时军队用以指挥或开道用的旗子。

旌旗是总称。

杜甫《北征》诗:“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万夫,形容军队之多。

锦襜突骑渡江初:襜(chān音禅),衣服遮前体的叫襜。

锦襜,好看的衣服。

突骑,骑兵中的突击队。

渡江初的初字,应作以前解。

即作者是回忆渡江以前的战斗生活,不是指渡江时与敌人作战的情形,也不是说某一个具体战斗。

燕兵夜娖银句:在燕地一带的义军,夜里整理好了弓箭,准备明天向金兵发起战斗。

娖(zhuo音捉)整理或准备。

银,银白色的箭袋。

汉箭朝发金仆姑:宋军早晨向金人发起攻击,用金仆姑箭射向敌人。

金仆姑,箭名。

《左传·庄公十一年》:“鲁庄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鹧鸪天》原文及翻译赏析 1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宋朝姜夔京洛风流绝代人。

因何风絮落溪津。

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

与谁同度可怜春。

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译文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有着高超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

你为何像风中的飞絮飘落到苕溪呢?从笼鞋露出的鸦头袜可以看出她是风流绝代佳人。

轻启朱唇,露出浅浅的笑,青黛色的眉毛紧蹙在一起,面对这美好的春景,有谁与她共同度过呢?只剩下孤零零一人怎么会习惯呢,只能饱受这相思之苦。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注释京洛:本指河南洛阳,此处借指临安。

风流:品格超逸。

津:码头。

笼鞋:指鞋面较宽的鞋子。

鸦头袜:古代妇女穿的分开足趾的袜子。

红:此处指朱红色的嘴唇。

绿:青黛色的眉毛。

乍:表示时间短暂。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赏析姜夔多次举进士而不第,布衣终身,过着飘泊江湖、寄人篱下的生活,这种十坷的身世使他对遭逢不幸的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宋孝宗淳熙十年(1189),姜夔在苕溪(今浙江湖州)为一位不幸女子的身世所感动,写下了这首词。

而且,里于他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合肥情事,他不知不觉中将这位不幸女子与其合肥情侣联系起来。

故通皆是对不幸女子的深深怜悯和同情,而毫无轻薄浮浪之语,格调高雅,意境醇正。

京洛,河南洛阳。

周平王开始建都于此,后来东汉的首都也在这里,所以又称京洛。

后人使用此词包括洛阳或京都两种含义。

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风流,指品格超逸。

开即写这个妇女出处不凡,她来自南宋的都城临安;她既有超逸的品格,又有举世无双的美貌。

【精】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精】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鹧鸪天原文翻译及赏析1只近浮名不近情。

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

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翻译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我喝了三杯后,渐渐地就觉得远离了尘世;喝光了一斗,更觉得把心头的不平都给浇没了!我酒醒了又喝醉,喝醉了却又醒。

屈原说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可真让人觉得憔悴可怜!他的《离骚》,读来读去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像爱酒的诗人阮籍那样痛饮美酒图一醉,才算是最好!注释情:人情,指好饮乃人之常情。

纷华:纷扰的尘世浮华。

块磊:即城垒,胸中的抑郁不平。

灵均:屈原的字。

读杀:读完。

阮步兵:魏晋之间的著名诗人。

赏析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

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

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词的上片四句,表述了两层意思。

前两句以议论起笔,为一层,是说只近浮名而不饮酒,也未必有其成就。

“浮名”即虚名,多指功名荣禄。

元好问在金亡前后,忧国忧民,悲愤填膺,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乃尽弃“浮名”,沉湎面于醉乡。

其《饮酒诗》说:“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

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

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

”《后饮酒》诗又说:“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

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因而称酒为“天生至神物”。

此词上片第二层意思,便是对酒的功效的赞颂:“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纷华”,指世俗红尘。

词人说,三杯之后,便觉远离尘世。

然后再用“一斗”句递进一层,强表现酒的作用和自己对酒的需要。

“块磊”,指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愁闷。

词人说,用这种特大的酒杯盛酒,全部“浇”入胸中,才能使胸中的郁愤平复,也就是说,在大醉之后,才能暂时忘忧,而求得解脱。

词人就是要在这种“醒复醉,醉还醒”即不断浇着酒的情况下,才能在那个世上生存。

《鹧鸪天》古诗词

《鹧鸪天》古诗词

《鹧鸪天》古诗词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代表作有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等。

鹧鸪天宋代:李朝卿九凤箫低彩雾高。

鸾车鹤驭下层霄。

天教来辅长生帝,宝殿千秋侍赭袍。

飞急召,促归朝。

沙路稳为马蹄娇。

功成并画兰台上,奎画重看御赞褒。

鹧鸪天代人赋宋代: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杖屦寻春苦未迟宋代:陆游杖屦寻春苦未迟。

洛城樱笋正当时。

三千界外归初到,五百年前事总知。

吹玉笛,渡清伊。

相逢休问姓名谁。

小车处士深衣叟,曾是天津共赋诗。

鹧鸪天·山色初晴翠拂云宋代:管鉴山色初晴翠拂云。

画桥流水碧粼粼。

一尊不尽登临兴,归及西湖二月春。

班缀旧,诏除新。

稳看腾踏上星辰。

回头却望尘凡处,应记尘凡有故人。

鹧鸪天·玉宇无尘露气清未知:姚述尧2玉宇无尘露气清。

凭高极目万山横。

霜前白雁初传信,篱下黄花独有情。

乌帽侧,紫萸馨。

尊前醉舞拥飞琼。

明年此会知何处,不是鄱江是帝城。

鹧鸪天·我昔蓬莱侍列仙宋代:曹冠我昔蓬莱侍列仙。

梦游方悟绊尘缘。

青春放浪迷诗酒,黄卷优游对圣贤。

嘲水石,咏云烟。

乘风欲往思泠然。

要知昨夜方壶景,只在芸斋杖屦前。

鹧鸪天·绰约娇波二八春宋代:赵彦端绰约娇波二八春。

几时飘谪下红尘。

桃源寂寂啼春鸟,蓬岛沈沈锁暮云。

丹脸嫩,黛眉新。

肯将朱粉污天真。

杨妃不似才卿貌,也得君王宠爱勤。

鹧鸪天·山绕江城腊又残宋代:韩元吉山绕江城腊又残。

朔风垂地雪成团。

莫将带雨梨花认,且作临风柳絮看。

烟杳渺,路弥漫。

千林犹待月争寒。

凭君细酌羔儿酒,倚遍琼楼十二阑。

鹧鸪天·不学真空不学仙宋代:杨无咎不学真空不学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拄着藜杖。

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简析正宜从身披斜阳,杖藜徐步于村舍古城间的迁谪之客心上体会。

远处有明丽的山峦,耸立在夕照如火的林巅;近处则秀竹丛丛,遮隐了村舍院墙。

移步间秋草衰黄、蝉声喧乱,然后欣喜地发现一片清亮的池塘,看翻飞水天的白鸟之影,闻映照绿涟的红荷幽香……浓淡相衬的着色,动静相对的勾勒,给画面带来了何其支人的韵致!流连在其中的词人,那心境想必也格外旷闲。

赏析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

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

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

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

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

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

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

在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

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
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

在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在飞上飞下,自由翱翔。

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

芙蕖是荷花的别名。

“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

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过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

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

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

“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

“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

这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喜情。

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抒发自己雨后得新凉的喜悦。

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