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山地的形成(公开课)

合集下载

山地的形成 公开课课件

山地的形成   公开课课件

4 3 2 1 岩层分布:层理结构 新老关系:自下而上,岩层由老到新
褶皱的基本单 位——褶曲
易受到侵蚀
挤压
张裂
向斜山
背斜谷
• 由以上可知,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 谷地或盆地。但是,也有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情形。 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断裂,岩石比较破碎, 更容易受到外力的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形成山谷。 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比较坚实,不易被侵蚀 , 反而成为山岭。所以,在野外判断背斜、向斜只凭地表 形态是不可靠的。
• 根据岩层来判断背斜和向斜呢




褶皱山:喜马拉雅山
褶皱山:阿尔卑斯山
褶皱山:安第斯山脉
阿尔卑斯—喜 玛拉雅山系
褶皱山
•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美洲 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____板 非洲 亚欧 太平洋 块、____板块、____板块、____ 板块、____板块、____板块。 印度洋 南极洲 2、板块边界类型有哪几种?含义是什么? • 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两种。 • 生长边界的含义是: • 边界两侧板块向两边运动,即板块张裂。 • 消亡边界的含义是: • 边界两侧板块作相向运动,即板块碰撞。
不可行。因为C处是断层地带,易诱 发地震、滑坡、渗漏等灾害。
A
1 1 2 2 3 3 4 4
c
B
1、喜马拉雅山是():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B、两个大洋板块碰撞形成 C、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作业
地质构造
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褶皱 断层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31张PPT)

高三一轮复习-山地的形成(31张PPT)

)或气温的高低(内流河);含沙量多少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状况和地势状况;结冰期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纬度的高低。)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科技、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基本无害的一部分。?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地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与水面之间、裸地与绿地之间的
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A
A.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B.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
C.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
D.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3.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 A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砂岩
D.黏土
16
解析:1.C 2.A 3.A 第 1 题,由同一沉积岩层在甲处的埋深判断,在甲地中部埋
(1深)从地大壳运,动和两地质侧构造埋的角深度解小释该,岛屿所的成以因。岩层中部向下凹陷,属于向斜构造;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向斜
火山
管下成 道,因 喷沿: 出着岩 。地浆
壳在 的巨 中大 央的 喷压 出力 口作 或用
火山
火山示意图
活火山:至今仍然活跃
线状喷出:形成宽广的岩熔高原
状 态
休眠火山:很久没有喷发了 死火山:完全不会再喷发了
地 形
点状喷出:往往形成锥状火山 火山口:容易积水形成湖泊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3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ppt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3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ppt

形成高大的
⑲褶__皱__山__系___和
巨大的高原
喜马拉雅山 脉、青藏高原
形成⑳海__沟_、 海岸山脉、岛 弧等
马里亚纳海 沟、美洲西岸 的山脉、亚洲 东部的岛弧
返回目录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2.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
理 受能力时,岩体就会___破__裂_。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
____对__外__联_系__和__运_输_____。
(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________农__副_产_。品
返回目录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2.聚落选择的地点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首先要考虑洪水的威胁。


返回目录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2)题,由上题解析可知,③处发育有断层,接
近地表的沉积岩下缘;⑤处比左侧下缘低,说明该处岩
层相对下降。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返回目录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 ► 探究点二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
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
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

部为风化壳,则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名师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4.2山地的形成名师课件

典例导悟 【例1】 (2014·浙江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 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 读图,完成下题。
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沉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典例剖析 (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 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 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1)~(2)题。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解答流程] 第(1)题,由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可绘出同一沉积岩层 剖面线,由此可判断①④两处所对应的沉积岩层向上凸出明显, 为背斜构造。由地形剖面线图可知,①②③④均为谷地,故①④ 为背斜谷。第(2)题,⑤处沉积岩层发生错位,且相对左侧岩层 发生相对下移,说明⑤处岩层断裂下降,故C项正确。如果是褶 曲,则岩层不用断开,故排除A、B项。如果发生断裂上升,则 ⑤处右侧的岩层应相对上移,故D项错误。
4.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 ①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②处的岩层表现出中间老 两侧新,为背斜构造;③④两处均为断层构造。②处上覆岩层被 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图中②处缺失c、b、a层,说 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发生沉积作用,或者说明该年代地 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 掉了。
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 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 靠上(接近地表),如图例d→a。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 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 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山地的形成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山地的形成

风沙作用与风蚀地貌
风沙作用
指风力对地表松散物质的吹扬和搬运作用,以及风力在地面或岩石表面产生的磨 蚀作用。风沙作用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为显著。
风蚀地貌
由风沙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和风蚀谷等。这些地貌 具有独特的风蚀形态,如风蚀柱常呈孤立的柱状,风蚀蘑菇则呈现出上大下小的 形态。此外,风蚀地貌还常与雅丹地貌相伴生,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
地质意义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研究火山活动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结构和能量状态。
04
气候因素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的刨蚀、磨蚀和拔蚀等作用,是塑造地貌 的重要外力之一。
冰蚀地貌
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如冰斗、角峰、刃脊和U型谷等。这些地貌具有明显的 冰川侵蚀特征,如冰斗底部常有冰蚀湖,角峰和刃脊则呈现出尖锐和陡峭的形 态。
主要集中于农业、林业和 矿业,对山地环境造成一 定破坏。
近代山地开发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山 地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利用 ,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现代山地开发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 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等绿 色产业发展。
当前山地利用现状及问题
山地资源过度开发
部分地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山 地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
地质意义
断层是地壳上最普遍的地质构造之一,是研究地 壳运动和地质历史的重要依据。
火山活动与火山地貌
火山概念
地下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或侵入地 壳上部,冷却凝固后形成的特殊地貌。
火山地貌
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各种地貌。如火山锥、火山口 、熔岩高原等。
火山基本类型
死火山、活火山和休眠火山。死火山是史前曾发 生过喷发,但在人类历史时期从来没有活动过的 火山;活火山是人类历史记载中经常或周期性喷 发的火山;休眠火山是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 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 图完成7~8题
8.受侵蚀作用影 响最强的地区及其 作用,对应正确的 是 A.甲—风力侵蚀 B.乙—流水侵蚀 C.丙—冰川侵蚀 D.丁—人类活动

28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完成第1题。
1.关于该地的叙述,正 确的是 A.该区域只发生过水平 方向的地壳运动 B.图中的地貌都是内力 作用形成的 C.甲处山地的形成是地 壳抬升的结果 D.乙处附近不宜修建大 型水库
18
研究地质构造有何地理意义?
19
背斜是良好的储石油、天然气构造、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褶皱的 地理意 义
隧道适合修建在背斜处
采石场适合选择在背斜处 大坝的坝址适合选择在向斜处
20
断裂面易发育成河流
断裂处往往有泉水的出露
断层的 地理意 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适合开发旅游 义
修建水库、公路、隧道等工程, 要避开断层
12
4.岩层的新老关系
13Βιβλιοθήκη 怎么判断背斜和向斜呢?1.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判断(背斜一 般 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 下弯曲)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本质)
但不能根据地形来判断
14
(二)断块山
1.什么是断层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 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 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 移,就形成了断层。 15
17
地质构造、地质作用与 地形的区别:
易混概 念精析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 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 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 、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最基本最常见的是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各样形态, 主要有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等
21
22
地形倒置
向斜成 山
背 斜 成 谷
23
24
判断A、B处褶皱的形态
A—向斜 B—背斜
25
判断A、B处褶皱的形态
A—向斜 B—背斜
26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 图完成7~8题
7.有关图示地区 地质、地貌的叙述, 正确的是 A.地质构造为褶 皱 B.乙地背斜成 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 断 层
安溪八中地理组 苏春火
2
3
4
5
6
7
一、山地的类型(按成因分类)
褶皱山 断块山
火山
8
(一)褶皱山
思考:1.什么是褶皱 2.褶皱的基本形态 3.褶皱与地貌的关系 4. 岩层的新老关系
9
1.什么是褶皱
10
2.褶皱的基本形态
11
3.褶皱与地貌的关 系 形成 初期
形成 后期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断层的基本形式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如:庐山、华山、泰山
下沉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 地
16
活动: 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 考察不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 与断块山呢? 从外观上看:最大的差异是山坡的陡缓 从地质构造上看: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 的,断块山的岩层是不连续的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