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百佳中国茗村】“亘古茶源”冰岛村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合集下载

茶文化发源地

茶文化发源地

茶文化发源地茶文化发源地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佛、道、老、庄、墨诸家的优秀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茶文化发源地在哪里?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发源地,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发源地1、云南古茶树王中国事最早发明和利用茶叶的国度,茶的种植和利用历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社会现象形成了中华文明中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古茶树是中华茶文化的根,研究中国茶文化应该从古茶树谈起。

何谓古茶树?2005年3月在云南省召开的古茶山国际研讨会上通过的《云南省古茶树掩护条例》发起稿指出:古茶树是指漫衍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

据统计,全世界的山茶科植物共23属,计380余种,而中国就有15属260种,其中大部漫衍在西南。

有古茶树王国之称的云南所拥有的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树、古茶园,在中国和世界具有唯一性,是重要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科学代价、文化代价和经济代价。

古茶树是茶树起源的实物依据茶起源于中国,这是自古以来为世界所公认的。

唐代茶圣陆羽曾明确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据专家们研究考证,云南西南部勐海、镇源、澜沧等县都有古茶树的发明。

勐海县内有两株古茶树王,证实了西双版纳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是人类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这可以从两株古茶王得到证实。

其中最老的一棵在巴达区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树身高34米,树围3.3米,直径一米多,预计树龄1700多年,也就是从三国时代活到现在,并且生长良好。

这株茶树的茶叶含简单儿茶素达46.05%,比我国栽培型茶叶含量要高得多,这对高血压等现代型疾病具有很高疗效,对癌症具有预防作用。

另一株在盛产普洱茶六大山茶之一的南糯山,树高5.4米,树幅10.9米×9.8米,主树干直径为1.38米,树龄约800年,是宋代人种的。

这株茶树,形状奇特,简单儿茶素含量达30%,比一般栽培型茶树含量要高,直至现在都仍然可以采摘茶叶。

中国十大名茶的来历和传说

中国十大名茶的来历和传说

中国十大名茶的来历和传说中国十大名茶的来历和传说中国人爱喝茶,这地球人都知道。

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基本上每个国人都能说上一两个名茶的品牌来。

那现在来调查下,中国十大名茶背后的传说故事,有多少人知道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十大名茶的来历和传说,一起赶紧来学习下吧!十、冻顶乌龙茶的传说据说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一位叫林凤池的台湾人从福建武夷山把茶苗带到台湾种植而发展起来的。

林凤池祖籍福建。

一年,他听说福建要举行科举,心想去参加,可是家穷没路费。

乡亲们纷纷捐款。

临行时,乡亲们对他说:“你到了福建,可要向咱祖家的乡亲们问好呀,说咱们台湾乡亲十分怀念他们。

”林凤池考中了举人,几年后,决定要回台湾探亲,顺便带了36棵乌龙茶苗回台湾,种在了南投鹿谷乡的冻顶山上。

经过精心培育繁殖,建成了一片茶园,所采制之茶清香可口。

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他把这种茶献给了道光皇帝,皇帝饮后称赞好茶。

因这茶是台湾冻顶山采制的,就叫作冻顶茶。

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乌龙茶”。

九、碧螺春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东洞庭山上住着的一个名叫阿祥小伙子。

两人心里深深相爱着。

有一年,太湖中出现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扬言要碧螺姑娘,阿祥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渔叉,潜到西洞庭山同恶龙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双方都筋疲力尽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

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救命恩,她亲自照料阿祥。

可是阿祥的伤势一天天恶化。

一天,姑娘找草药来到了阿祥与恶龙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树长得特别好,心想:这可是阿祥与恶龙博斗的见证,应该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树长出了嫩绿的芽叶,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给阿祥喝。

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来了。

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头也落了地。

就在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时,碧螺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她倒在阿祥怀里,再也睁不开双眼了。

阿祥悲痛欲绝,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

普洱茶山之墨江宁洱思茅江城古树茶分布

普洱茶山之墨江宁洱思茅江城古树茶分布

普洱茶山之墨江宁洱思茅(区)江城古树茶分布须立贡茶古茶山、龙坝古茶山、通关古茶山、坝溜古茶山、迷帝贡茶古茶山、景星豪门古茶山、困鹿山古茶山、国庆古茶山须立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1323-1435mm。

土壤为赤红壤、红壤。

茶山历史: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着名驿站。

主要产地:菜园、班中、碧胜、勇溪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

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的管理比须立贡茶所在的碧胜村要好一些,长势更强。

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龙坝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通关龙坝乡,海拔1300-1700米,常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1350mm。

土壤为红壤和黄红壤。

主要产地:竜宾、勐里、大乜多、竜场、打洞、石头、曼婆古树现状:现有古茶山面积287公顷,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通关古茶山茶山地理:位于墨江县永平镇,海拔1520-182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391mm。

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永平、新武、景坝、毕库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87公顷,呈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永平村大叶绿茶和新武村大叶绿茶,茶园管理一般,长势中等。

坝溜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坝溜乡。

海拔1630-1885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2197mm。

土壤为红壤。

主要产地:老朱、联珠、老彭、骂尼古树现状:古茶山面积247公顷,呈零星和块状分布。

代表品种有老朱寨玛玉茶和联珠村羊八寨玛玉茶。

茶树分布密度较小,管理中等,长势强。

迷帝贡茶古茶山茶山地理:主要分布在墨江县新抚乡。

海拔1300-1940米,常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293mm,土壤为红壤和黄棕壤。

主要产地:界碑、新塘、班包、那宪茶山历史:明神宗时期已开始种茶,清代进一步发展,成为茶马古道驿站之一。

原称米地茶,因为成为清代贡茶受皇帝喜爱,故称“迷帝”茶。

碣滩茶的来历及其演变

碣滩茶的来历及其演变
,
并从那时起

恢复 了 褐滩 这座 茶 园 的生 产
“ ”
我 和我 的 同 行在抵 达 玩 陵 的 第 二 天
褐滩
,
,
便 乘 坐小客轮 沿玩 水 顺 江而

行不 到 三 个 小 时 就到 了褐滩
。 , , ,

原 因 滩 中礁 石 竖 立如碑 而 故名
,
褐滩 茶
,
则 又因
产 于 褐 滩北 面 山 坡而 得名 当 我 们 一行弃 舟 登岸 来到褐 滩 茶 场 时 只见 那 气势磅 礴 的 古 茶 园 一 株 株 一行 行 一层层 宛如 一 团 团 绿 色 绣球 的茶 树 枝 繁 叶茂 青 翠 欲滴 从 山 脚 铺 展 到 山 顶 采 摘 新茶 的小 伙 子 姑 娘们 穿 红着 绿 男 女相 间 雀跃般 地采摘 不 停 正 是
,

为 保持 竭 滩 茶 原 有 质 地

他 们对 场 内

外 原 来 留存 下 来 的 一 颗 颗 东 零 西 散 的古茶 树 内一千 零 七十 八亩新 茶 级 褐 滩毛 尖
,
采用插枝
埋芽 办 法
,
,
进 行 无性 繁 殖

,
现在 场 每年 采
均 已 正 式 采摘
在 继 续蓄树 养蓬


扩 大 采茶 面 的原 则下
, , , 。 、 , , , ,
一 派宜 人 的 茶 乡 风光

在 场 主 事 人 卢光 荣 的 陪 同下
,
我 们 参观 游 历 了这 座 占地 一 十 五 座 小 山 峰
,
一十 八 条 沟 谷
.
3 15

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

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

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是什么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介绍1、起源介绍中国茶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神农氏,在古籍文献中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说法,而且将茶叶作为饮品使用,出现在鲁周公时期,进入唐朝后,饮茶的习惯逐渐流行,到了宋朝进入兴盛期。

2、发展现状我国最初的茶叶是作为药用的,因为其味道偏苦,且对于毒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鲁周公时期,人们逐渐将茶叶作为日常饮品使用,从而诞生了现代的饮茶习惯。

3、主要分类茶叶按照焙火程度,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六种,按照历史可以分为传统名茶、历史名茶、新创名茶三种,如果将茶叶按照季节分类,则有春茶、夏茶、秋茶、冬茶四种。

茶叶的文化中国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茶道是烹茶饮茶的艺术。

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古茶公社

古茶公社

茶马古道上的绿色明珠----------记凤庆县古茶公社探寻古茶资源库“千秋明月洗嘉木,茶祖故里;百年老井煮花乳,滇红凤庆”,滚滚澜沧江穿越其间,山峦起伏,层峦叠嶂,原始森林茫茫苍苍,野生型、栽培型古茶树成林成片,凤庆是中国及世界古茶树的发源地,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这里生长着沧桑斑驳的野生古茶树林。

丰富的古茶资源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古老茶乡人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滇红”茶人。

过去,人们从凤庆(旧称顺宁)出发,赶着马帮沿着茶马古道走过青龙桥、跨过黒惠江将凤庆茶叶驮出去,给人们留下了厚重的茶马文化和古道文化。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各样先进的机械设备不断更新,那些古茶资源、茶马文化、古道文化逐渐被人们忘却。

为了把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古茶资源、封尘的茶马古道保留下来,把茶马文化、古道文化传承延续,凤庆县古茶公社实业有限公司又掀起了保护古茶资源、还原古道原貌、再现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热潮,从2012年9月30起,古茶公社实业有限公司先后深入到凤庆山山水水,徒步探寻古茶资源,建立古茶保护档案,为“古茶公社”的开发建设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凤庆境内的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小湾镇的绵秀村香竹箐、箐中村、大黒龙塘,腰街乡的星源、函关至大寺乡路山、清水、岔河、平河,勐佑镇的新林、甲山至诗礼乡的古黙,鲁史镇的团结、龙竹山,三岔河镇的柏木山和雪山镇的黄竹岭山、新文、新平等地。

凤庆古茶树资源十分丰富,据2006年凤庆古茶树资源普查资料记载,凤庆拥有古茶树群落31600亩,野生古茶树12.6万株;栽培型古茶树群落3100亩,茶树2.66万株。

经过实地探寻,凤庆县古茶公社实业有限公司在大寺乡平河村周家组,鲁史镇新塘村、沿河村、团结村、诗礼乡古墨村、郭大寨乡大松林村山头田小组建立了6个古茶基地,签订《古茶开发合作协议》44份,保护认养古茶树636棵,确立了15户古茶示范户,2013年试制“锦秀澜沧江古树茶”样品3000多公斤。

茶友茗堂简介(1)

茶友茗堂简介(1)

茶友茗堂简介
茶友~茗堂!原来就系出名门,乃云南临沧市沧源(北纬N23°11′53.61″东经E99°24′35.43″,海拔3000~3500米的山顶的茶友名庄),临沧的西南部,古老崖画著称于世,距今已3000多年历史,画有采茶情景,古茶树树龄在300~700年的甚多,其制茶历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茶友名庄早在公元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就创建了“茶庄”,被誉为云南古树茶第一村。

1742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到此云南古树茶第一村,茶艺大师张凤忠将古树红茶极品茶献给乾隆饮之,大赞其味香色美。

并赐其名“古树红茶”列为贡茶,此村庄四面环绕茶山茶树,古树甚多,美如仙境,此地聚友盛佳,则为“茶友名庄”之称,自此其美名传扬民间。

张凤忠其后十三代传人代代专注古树原生态红茶,并坚持传承家族秘制手工制茶工序,只为保存原味茶香,鼎诚原生态、有机茶、养生茶的使命!一生只做健康茶的理念。

以茶会友相聚茗堂的平台正迈向全茶类全渠道发展道路,矢志百年匠心做健康品牌茶,让天下人享受茶的健康与快乐!。

云南普洱茶城文化遗产作文

云南普洱茶城文化遗产作文

云南普洱茶城文化遗产作文
在云南民族文化襁褓里经过千百年孕育而成的普洱茶,再次以强劲的势头风靡海内外。

普洱茶入口微苦,但又感到丝丝甘甜。

普洱茶长饮可以消脂肪、美白、抗衰老、抗癌等,是非常好的保健品。

因此,普洱茶名扬天下,成为人人皆知的名茶,是茶中之王。

普洱茶分两种:熟普和生普。

制作熟普洱茶前,要先把青茶叶子放在大锅里不停地揉,直到叶子“杀青”变成褐色的茶叶,然后一次装在木筒里拿去蒸熟,再根据不同的要求,压成不同的形状、包装、风干之后就可以上市售卖了,而生普洱茶是不“杀青”的。

熟普发酵只要二至三年就可以泡饮,而生普发酵就要很长的时间,普通的还要七、八年,但是生普发酵后味浓、香、甘都要比熟普好很多,这是熟普比不上的。

普洱压茶大多数呈大饼状,例如七子茶庄出的普洱压茶就是大饼状的。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金瓜贡茶,金瓜贡茶是瓜状的,放在凉爽、干燥的地方里慢慢变成金黄色,因而得名,金瓜贡茶还可是古代进贡给皇上的茶。

我刚刚介绍的压茶都是古法制茶,用的是老树的叶子,现在已经很少了,所以古法制茶的价格可以说是非凡的。

我们日常喝的是工业大量制的茶,是散状的,味道可没有古法制茶香浓。

洱茶不愧是茶中之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百佳“中国茗村”】
“亘古茶源”冰岛村
——2014“中国茗村”百佳榜选评之三
本文发表于《中国村庄》杂志2015年第三期
作者:乔惠民

一生爬过很多古茶山,最神奇的是攀登世界第一古茶源——冰岛村紧紧依偎的云南勐库邦马大雪山;
一生去过不少小县,最难记而最迷人的是冰岛村所在的“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走遍天下,您见过一个县有这么长的名字吗?
一生到过许多村庄,特别眷念的是勐库邦马大雪山山腰美丽的冰岛村,此冰岛非彼冰岛,地球上有两个著名的地名叫“冰岛”,一个是北大西洋的小岛之国,一个是中国茶马古道启程中心带的古茶小村,傣语意即“长青苔的水塘”。

一生品过许多茶,品过冰岛茶一定一生忘不了,真正的冰岛古树茶,不使用化肥、农药等无机物,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老树新芽,品质特优,条索肥壮匀整显毫,汤色金黄明亮剔透,轻轻的香,柔柔的浓,细细的味,二十多泡仍然唇齿留香,空杯留香,故被誉为云南普洱茶的“皇后”。

勐库邦马大雪山,在当地简称勐库山,主峰海拔3233.5米,年均温度低于11℃-21℃左右,年降雨2000毫米左右,全年基本是微风天气,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使得冰岛村及其山域范围四季舒适度很高,避暑避寒特征很突出,是“中国恒春之都”临沧市优越旅游气候的重要代表地之一。

其山顶常积雪,原始森林密布,多处于云岚雾罩之间,正在申报农业文化遗产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就位于山间海拔约2200-2750米的地方。

据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多次组织专家实地调研的数据显示,这里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国内外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

而按不同海拔,这里分布着古茶树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全部历史发展样本,因此被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ICGA 认定为“世界古茶树原乡第一标志地”,意思说,澜沧江畔的临沧一带是世界古茶树种质资源起源地带,则是世界茶源的源中之源、最具“标志地”意义的地方。

冰岛村下辖冰岛、南迫、糯伍、坝歪、地界等5个村民小组,如五星散落山上,寨寨有人工栽培古树茶。

冰岛古茶树是著名的勐库大叶种茶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产茶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为明朝(1485年前后),实际上早于明代就开始种茶了,最早的栽培型老冰岛茶树已有上千年历史。

这里采茶一般在春、夏、秋三个季节进行,日出半小时后到中午十二点左右,是一天中冰岛茶鲜叶采摘最佳时间。

这样可以避免由于鲜叶水分含量过高,不利萎凋与杀青的问题。

旱季春茶因未受到雨水的影响,茶气比较充足,是制作普洱茶的最佳时机。

当地史籍记载,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双江的傣族十一代土司罕木庄发的女儿嫁给顺宁(凤庆县)土司,陪嫁用的就是勐库茶籽数百斤,后来繁衍形成凤庆长叶茶种,成为制作“滇红”茶的优质原料;勐库大叶种传入缅宁(临沧城周边)邦东后,也逐步形成邦东
黑大叶茶种“昔归茶”。

50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冰岛古茶园的后代品种直接和间接向澜沧江沿岸一带乃至省内外、国内外大叶种茶区传播,仅临沧市就形成60多万亩的种植规模。

勐库大叶种茶由于条索肥厚、芽峰显豪、叶底柔润,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高,茶香清扬,滋味浓郁、回甘悠远、最为耐泡,二十世纪六十、八十年代两次被全国茶树良种委员会评定为中国传统茶树良种,被中国茶叶界权威赞为“云南大叶茶正宗”、“云南大叶茶的英豪”。

冰岛茶是勐库山的自然娇子,堪称古茶之魁,天下茶尊。

为什么上苍会将茶树这样一个最古老的物种首先降临在冰岛村所在的勐库山?京城收藏界奇人鞠肖男曾屡次千里迢迢到澜沧江一带寻茶问宝,他认为:买翡翠看坑口,喝茶看山头。

茶叶本底品质好不好,先看生长在什么地方。

几年来,他泡在临沧各茶山,领养濒危古茶树,悟出了茶叶环境生态学的“9大标准”。

不久前,以冰岛茶为代表的临沧双江勐库古茶树及茶文化揭开了申报农业文化遗产的序幕。

课题组有关专家与当地各级政府和茶产业部门、科研部门一起,对澜沧江流域及临沧茶叶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做了深入调查研究,认为,这里申报中国重要农业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主要有两大特色:
一是澜沧江流域中下游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临沧县县出好茶,双江勐库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缩影,其所具有更为突出的差异性、特色性在于,这里正好地处北回归线“太阳转身”、印度洋太平洋“两洋分水”相交叉的十字路口,正好处于澜沧江流域低纬度、高海拔古茶树资源区域高密度分布的中心。

由于这里占据了具有全球唯一性的优越气候环境与生态地理位置,因而成为云南四季如春宜茶、宜农、宜居、宜游好气候的一个重要策源地、涵养地,也成为澜沧江流域以古茶树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起源地、庇护地。

为此,保护临沧茶文化遗产,首先要保护好这里古茶树种质资源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优越气候环境保育空间。

二是在这样一个优越气候环境空间范围,临沧八县区形成了45万亩野生茶树群落,有世界上最粗最古老的栽培古茶树,有物种最多的栽培古茶园,有蓬勃发展的当代茶产业园区和基地,有23个民族互相影响和交融的传统茶农文化习俗,以双江勐库山为核心标志地,呈现了最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茶叶物种起源型、人类利用过渡型、种植产业发展型复合交叉的完整生态系统,构成了开展茶树与茶文化起源、演化、传播研究和当代茶产业发展不可多得的宝地,确实是为我们的子孙留下了一份最宝贵的茶文化遗产。

因此,临沧被誉为“天下茶尊”、“世界古茶树原乡”,是当之无愧的,申报中国和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也是非常必要的。

有关专家近期进一步考察临沧勐库山“十字路口”生态效应后更加认为,由于太阳在这儿转身,两洋在这儿分水,加之整个临沧整个坐落在横断山系怒山山脉纵谷区的高原与亚高原斜坡地带,高出海平面450米到3000多米,兼具山地气候、低纬气候、季风气候的特点,立体气候明显,印度洋、太平洋大气环流在此交汇错落,夏季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的蒸气和云雨,减弱了太阳辐射,丰沛降水的蒸发也带走了不少热量,所以地面恒温不高不低,起伏平稳,夏季清凉爽适。

即使到了冬季,由于这里处于纬度较低的北回归线,有比较充分的太阳辐射,而且有来自亚洲大陆西南部的西南暖流,如同向这里输送不收费的暖气,因此,它在略干而湿的西南暖流影响下,在周边高原大山对北方袭来冷空气的重重阻隔下,形成多晴少雨、阳光充沛、气候温和的冬季。

因此,虽然这里靠近地理学意义的热带,但它的地势梯级高度的作用抵消了它的纬度较低的影响,是形成四季比较“温暖”、“舒适”、“凉爽”小气候的主要原因。

由于特殊地理环境,这里形成不可多得的四季“恒春”舒适性气候条件,好气候养人、养生、养心、养颜、养天年,同时也养土、养林、养茶、养农、养环境。

勐库山古茶源、茶文化申遗工作,对于保护澜沧江流域重要茶文化遗产,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保障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生物多样性安全,促进临沧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紧迫
而深远的意义。

因此,临沧双江勐库山下勐库镇,被评为“2014中国避暑小镇”,赋予形象锦言为“茶山之望,万绿之门”,冰岛茶在2014“中国茗村”百佳榜排名第三,赋予金榜锦言“亘古茶源”,当之无愧。

(作者为亚太环境保护协会执行会长、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14中国茗村百佳榜首席公信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