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特殊人群中的合理应用
中药合理使用指导原则

中药合理使用指导原则中药合理使用指导原则导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方式和文化遗产,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合理使用中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中药合理使用的指导原则,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药的使用和效果。
一、了解中药的性质和功效1. 不同中药的性质和功效各异,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
中药可以起到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等作用,但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2. 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如口服、外用、煎煮等。
对于不同剂型的中药,使用方法和用量也有所差异。
二、个体化用药1. 中药的使用需要个体化,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使用方案。
各人体质不同,对中药的反应也有所差异。
在使用中药时,需要考虑患者的芳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并进行个体化的调配。
2.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中药,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三、遵循适应症和禁忌症1. 对于不同的疾病,中药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使用中药前,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并结合医生的指导来选择合适的中药。
2. 患者应该对自身存在的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进行充分了解,并及时告知医生。
遇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用中药,并寻求医疗意见。
四、合理配伍和用药时间1. 中药的配伍是中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中药配伍的原则,可以达到协同作用、减轻毒性副作用等效果,提高治疗效果。
2. 在用药时间上,需要根据病情和具体药物来决定。
有些中药需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有效,而有些中药则需要间断使用。
五、合理存放和饮用1. 中药在存放和饮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的卫生和药材的质量。
中药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2. 在饮用中药时,应注意正确的煎煮方法和用量。
中药的煎煮过程中,需要控制火候和时间,以提取有效成分,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语: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疗方式,其合理使用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药的日常应用

中药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预防保健:中药常被用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和调节身体功能。
例如,人参、黄芪等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改善体力疲劳、提高抵抗力和增强健康。
2.疾病治疗:中药在某些疾病治疗中被用作辅助疗法。
例如,黄连、连翘等中药被用于治疗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黄连含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
3.慢性病管理:中药在慢性疾病的管理中也发挥作用。
例如,中药可以用于改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4.外用治疗:许多中药制剂可以外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如湿疹、疮疖等。
例如,板蓝根、蒲公英等中药可以制成药膏或药水用于局部患处。
5.中药饮品:中药还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饮品的制作中,如绿豆汤、菊花茶等。
这些中药饮品常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降血压、消肿等功效。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药有广泛的应用,但对于某些严重疾病和急性疾病,还是应该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此外,购买和使用中药时,应选用合法渠道的正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使用。
浅谈特殊人群中药的合理应用

浅谈特殊人群中药的合理应用发表时间:2016-08-10T14:09:46.7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7期作者:王琰[导读] 老年人因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因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王琰(宁夏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宁夏石嘴山 753000)【关键词】特殊人群;中药;合理【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240-02老年人因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因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主要表现为细胞数减少、总蛋白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量减少等“四少”现象。
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均较成年人减少1/3~1/2,致使血液内药物浓度较一般成年人为高,药物半衰期亦较一般人明显延长。
这都使得药物的安全范围变小、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增大,因此老年人用药的合理性应给予更大重视。
1.老年人的中药应用1.1 辩证论证,严格掌握适应症老年人体虚多病,病情往往复杂多变,若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病情急转直下,甚至无法挽救,故首先应明确是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对有些病症可以不用药物治疗的就不用,更不要滥用。
不辩证就无法选择中药,掌握了辩证之后,还需要知道哪些中药是治疗此证型的。
辩证有误则药不对症,会使机体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致病情更趋严重。
1.2 熟悉药品,恰当选择应用由于老年人的靶器官或细胞的敏感性增强,使他们对药物的反应比年轻人强烈,特别是对中枢神经抑制药物、降血糖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在正常剂量下的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出现药源性疾病,因此在联合用药时应高度重视。
1.3 正确用法用量老年人肝肾功能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合并多器官严重疾病。
因此,用药要因人而异,一般从“最小剂量”开始。
尤其对体质较弱,病情较重的患者切不可随意加药。
老年人使用某些中药要酌情减量,如阿胶、熟地、等汁厚滋腻,易滞胃膈;甘草、大枣、甘味过重,使人气雍中满;黄芩、黄连、苦寒燥剂,易伤脾阳。
11特殊人群的中药运用

第十一章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读书笔记】本章主要是背“药”1.老年人的中药应用老年人的中药应用原则①辨证论治,严格掌握适应证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四少”现象1)细胞数减少2)细胞内水分减少3)组织局部血液灌流量减少4)总蛋白减少肝肾功能及免疫系统功能较成年人减低1/3~1/2,使得血药浓度高,药物半衰期延长②恰当选择用药疮疡日久、大失血患者,即使有表证者慎用解表药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禁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实热证、津血亏虚者忌用温里药③恰当选择剂量须选择合适用药剂量举例甘草1~3g 调和药性5~15g 益气养心大量、或少量长期服用低血钾、高血压,水肿大黄1~5g 泻下0.05~0.3g 收敛而便秘苏木小量活血大量破血需要酌情减量的中药举例阿胶、熟地、玄参----汁厚滋腻----易滞胃膈甘草、大枣、炙黄芪----甘味过重----使人气壅中满黄芩、黄连、黄柏----苦寒燥剂----易伤脾阳川芎----其性温散----耗气红花----其性温散----破血六神丸、牛黄解毒丸----处方中雄黄含有硫化砷牛黄清心丸、磁朱丸----处方中朱砂含有硫化汞舟车丸----处方中轻粉含氯化亚汞疏风定痛丸、跌打丸----处方中马钱子含有番木鳖碱三物备急丸、三物白散、九龙丹----处方中巴豆含有巴豆毒素老年人合理使用滋补药举例春暖平补,夏暑清补,秋燥润补,冬寒大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日久,见肺阴虚的南沙参,西洋参养阴清热体虚阴虚生脉饮阳虚龟灵集肾阴虚六味地黄丸心虚人参补脾丸2.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中药应用妊娠期用药注意孕妇出现发热,体温上升1.5摄氏度可致畸胎舒筋活络酒乙醇含量50~57% 《中国药典》著名慎用,临床可直接禁用藿香正气水乙醇40~50%柏子养心丸朱砂含量3.8%哺乳期注意复方甘草口服液含可待因虽然在乳汁中含量很少,但新生儿对其极敏感,尽量不用3.婴幼儿患者中药应用婴幼儿患者合理使用中药原则①用药及时,用量宜轻②宜用轻清之品银翘散、桑菊饮③以佐健脾和胃之品④宜佐凉肝定惊之品⑤不宜滥用滋补之品⑥重视剂型选择糖浆剂合理服用补益药不合理应用现象过早服用含激素的食品或补品,可引发性早熟合理应用举例体虚夹湿应先用藿香、黄芩、黄连、薏苡仁、陈皮等清除湿热,在服用调补中药易感冒、多汗,属于气虚儿童补气固表药黄芪、太子参、白术消瘦、面色萎黄、厌食、大便糖稀,属于脾虚患者健脾和胃消食药山药、茯苓、白术、白扁豆、稻牙面色苍白,神情疲惫,夜寐不安,舌质淡,属气血两虚的儿童益气养血药黄芪、党参、当归、黄精、首乌、大枣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尿频、面色苍白、舌胖,属于肾虚补肾药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熟地4、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药应用肾脏功能①排泄②调节(酸碱平衡,维持血压)③内分泌功能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①明确疾病诊断盒治疗目标②忌用有肾毒性药物③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产生新的肾损害④坚持少而精的用药原则⑤定期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内生肌酐清除率是测定肾功能的可靠方法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①植物类中药1)含生物碱雷公藤、草乌、益母草、蓖麻子、麻黄、北豆根2)含马兜铃酸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3)含蛋白类巴豆4)含挥发油类土荆芥5)含皂苷类土牛膝6)含蒽酰苷类芦荟7)含其他苷类苍耳子近年报道,茴香桔梗丸、云南白药、葛根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中成药也可致急性肾衰竭。
特殊人群中药合理应用

1、中药应用中的特殊人群不包括()A 老人B 病人C 儿童D 孕妇2、“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用于形容一下哪一类人群()A 儿童B 老人C 恢复中的病人D 青年人3、“纯阳之体”是用于形容几岁以下的小孩()A 6岁B 5岁C 4岁D 3岁4、以下哪类药物禁用于儿童()A 知母、柴胡B 甘草、葛根C 大戟、芫花D 黄芪、远志5、“妊娠恶阻,忌破气、升散、燥热、苦寒、滑肠、腻膈。
”这句话的出处来源于()A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B 《产经》C 《神农本草经疏》D 《本草纲目》6、妊娠禁忌药分为禁用与慎用两类,以下哪类药物属于慎用类别()A 牛膝B 大戟C 商陆D 斑蝥7、受孕后的()左右,是胚胎、胎儿各器官处于高度分化、迅速发育阶段,药物影响此过程,可能导致某些系统和器官畸形。
A 1-2周B 3-12周C 9-16周D 16-25周8、在影响老年病发生发展的诸多病邪之中,()的作用最不容忽视。
A 食积B 风邪C 痰饮D 瘀血9、老年人常见的各脏虚中夹实病理不包括以下哪项()A 心阴虚,心阳虚,心气虚,心血虚与心脉瘀阻,心火亢盛同在;B 肺气虚,肺阴虚与风寒犯肺,热邪壅肺或痰浊阻肺同见;C 肝气虚,肝阳虚与内寒凝滞,痰湿凝滞与脾胃虚寒同见;D 脾气虚,脾阳虚与寒湿困脾或湿热壅脾相兼;10、老年人中药适用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补肾固本B 扶正祛邪,攻补兼施C 补中护胃D 补火壮阳。
谈特殊人群使用中药注意事项

总之 , 儿 童 用药 的选 择 应 特别 慎 重 , 避 免 使 用能 引起 儿 童 的 影 响幼 儿 牙齿 、 骨 骼 的 发育 、 能 引起 儿 童 血尿 的药 物 , 物 还可 通 过胎 盘 进 入胎 儿体 内 , 损 害胎 儿 的 生长 发 育 。 如 病情 确 肾脏 损 伤 、 需 用药 , 一 定 要 充 分 听取 医务 人 员 的 意见 , 认 真选 择 , 严 格遵 守 3 老年 人用 药 注 意事项
中图分 类号 : R 2 8 5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1 8 — 0 0 7 6 一 O 1
特殊 人 群是 指 婴幼 儿 、 妊 娠妇 女 、 哺乳 妇 女 和老 年 人 。在 临 1 / 2 成人量, 1 0岁 以 上与 成 人量 相差 不 大 即可 。 . 3 含有 较 大 的 毒副 作 用 成分 的 中成 药 ,或 者 含 有:  ̄ ! J - d , J L 有 特 床 中这 些人 群 的 用药 占了相 当 的 比重 , 尤 其是 婴 幼 儿和 老 年 人 , 2 殊 毒副 作 用成 分 的 中 成药 , 应 允 分 衡 量其 风 险 / 收 益 , 除没 有 其 由于 免 疫 功能 低 下或 其他 脏 器 功能 不 全 , 患病 几 率增 高 : 孕 妇 和
3 . 2心 血管 系 统 用药 : 通 心络 胶 囊 益气 活 血 、 通络 止痛 , 可 于 治
J . 3可 能 导 致 妊娠期 妇 女 流产 等 副 怍用 , 属 于 妊娠 慎用 药 物 。 这 疗 冠心 病 心绞 痛 。个 别患 者 服后 可 出现 胃部 不适 或 胃痛, 如遇 这
类 药 物多 数 含 有通 经 祛瘀 类 的桃 仁 、 红花 、 牛膝 、 蒲黄、 五灵 脂 、 种 情况 , 可 改 为饭 后 服用 。
中药饮食文化对特殊人群的适用性研究

中药饮食文化对特殊人群的适用性研究中药饮食文化作为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往往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
因此,研究中药饮食文化对于特殊人群的适用性,对于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孕妇孕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阶段,对于母婴的健康影响深远。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许多食材具有调理功效,例如红枣、山药、桂圆等可以滋补血气;枸杞、枳实等可以滋养肝肾;莲子、龙眼等可以补益脾胃。
这些中药材对孕妇的身体恢复和胎儿的发育都有积极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饮食应以温和为主,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注意合理搭配,避免食物过量。
二、儿童中药饮食文化对于儿童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提升。
中药饮食文化强调滋补和调理,如海带、绿豆、莲子等食材对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十分有益。
此外,中药饮食文化还有相应的食谱和烹饪方法,可以改善儿童的食欲,并增加他们对于膳食的兴趣。
当然,在给儿童选择中药食材时,需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和体质特点,避免选择过于刺激的药材。
三、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出现一系列衰老相关的问题。
中药饮食文化中许多食材具有抗衰老和改善身体功能的功效。
例如,枸杞、黄芪、人参等,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延缓衰老过程。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养生方法也适合老年人,如药膳、炖品等方式可以让养分更好地被吸收,并且更容易被身体所接受。
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的体质较为虚弱,对于中药的选择和用量需要谨慎。
四、慢性病患者中药饮食文化对于慢性病患者的适用性主要在于辅助治疗和调理。
许多慢性病患者的疾病发展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中药饮食文化中的一些食材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例如,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苦瓜、黑豆、山药等食材,帮助降低血糖;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芹菜、大蒜、葱等食材,帮助降低血压。
然而,慢性病患者在选择中药食材时需要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避免与药物相互作用,而且用量需要注意控制。
谈中药的合理使用

()《 国药典 》 (0 5 出版 , 部) 1 中 20年 一 中有 不宜 同用药 的规 定 , “ 八 反 ” 、 “ 九 畏 ” 的 药 物 , 属 配伍 禁 忌 , 则 上 是 禁止 十 十 应 原 使 用 的 。所 以 , 只有 熟 悉 中 成 药 制 剂 的 处方 组 成 , 能 避 免 发生 才
I 关键 词 】 中药 合 理 使 用 【 图分 类 号 】R91 中 7
【 献标识码】A 文
【 文章编 号 】 1 7 — 7 22 0 )3a一0 7 一 1 6 4 0 4 ( 0 9 0 () 0 7 O
其 他 西 药联 用要 注 意 药物 的相 互 作 用 , 免 降 低 药物 疗 效 , 生 以 发 药物不 良反应 。
临床 上 使 用 中成药 , 于病 情 单 纯的 , 用一 种 即可 。但 由于 对 仅
3 特 殊人 群 中药 的 使 用 人 体是 一 个极 其 复 杂 的有 机 体 , 体 间 存在 着很 大 的 差异 , 个 故 对 中药 的 耐 受 性 也 有 不 同 , 要 表 现 在 对 药物 成 分 的 转化 或 ( ) 主 和 中和、排泄以及敏感性 。 () 1 老年 人 处 在 身 体衰 老阶 段 , 体 衰 老 、 气虚 血 亏 , 体各 形 机
随 着 社 会 的发 展 , 们对 预 防 、医 疗 、康 复 、保 健 、养 生 方 人
面 服务 的需 求不 断 增 长 , 中药 的应 用 受 到前 所 未 有 的关 注 , 目前 , 我 国临 床应 用 的 中药种 类 繁 多 , 量 巨大 , 种 中 药又 含有 许 多成 数 每 分, 作用 机 制 复 杂 , 治疗 中如果 药 物 使 用不 合 理 , 不但 达 不 到 治疗 效果 , 可能 引起 药 源性 疾 病 , 还 甚至 危 及 患者 生命 。 1 中成 药 的联合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