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说新语”——重读《敬宜笔记》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摘抄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摘抄最近读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穿越到了那个魏晋时期,看到了一群有趣的灵魂在尽情展现他们的风采。
这书中的人物啊,那真是各有各的特色。
就说王戎吧,这个家伙小时候就聪明得很。
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路边玩耍,看到一棵李子树,上面结满了果子,那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伙伴们一拥而上,都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别人问他为啥不去,他说:“这树在路边,果子还这么多,肯定是苦的。
”结果呢,那些小伙伴摘下来一尝,果真苦得不行。
你瞧瞧,这小小的王戎,多有脑子!还有那个阮籍,也是个有意思的人。
他听说有个兵家的女儿长得漂亮,还没出嫁就死了。
阮籍根本不认识这家人,却跑去大哭了一场。
别人都觉得他莫名其妙,可他自己心里清楚,就是为这美好的生命消逝而感到悲哀。
这种真性情,在当时那个礼教森严的社会,可真是够大胆的。
再说那个王羲之,他坦腹东床的故事更是让人忍俊不禁。
有个大官想给自己的女儿挑女婿,派人去王家看那些年轻公子。
其他人都正襟危坐,努力表现得好一点,只有王羲之,袒露着肚子在东边的床上躺着,毫不在乎。
结果呢,这反而让那大官看中了他,觉得他洒脱自然,就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这王羲之,还真是因“懒”得福啊!书中还有很多这样有趣的小故事,每一个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独特的风貌。
比如说,有个人去拜访朋友,朋友不在家,他就直接进了朋友家的院子,看到朋友家的李子长得好,就摘了几个吃。
朋友回来看到了,不仅不生气,还跟他一起坐下聊天。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随意和真诚,现在可不多见啦。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个人特别喜欢马。
他养的马死了,他就抱着马大哭,别人都笑话他,可他却说:“我和这马感情深啊,它死了我能不伤心?”这让我想到,现在我们很多人对宠物也有很深的感情,它们不仅仅是动物,更是我们的伙伴和家人。
读《世说新语》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这些古人怎么能这么有意思呢?他们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古板、严肃,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智慧。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22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22篇)《世说新语》是非常具有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书籍,大家在阅读过后都有什么启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仅供大家阅读参考!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
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
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
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
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
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
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
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三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三篇世说新语是一本经典的作品,通过对许多经典小故事的描述,展示古代文化和精神面貌,下面是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当时以为美事。
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之后由于戎卫北境有功,赐爵为关内候。
那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他赎了出来,不久后又任命他为从事中郎。
当时人们将这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有了深刻的感受。
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这种做法。
首先,他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来,能够说是对刘宝有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我做事。
即便将来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个人情。
这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
司马骏做这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
他的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们也切不可因为他人曾有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向对他心存不满。
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
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有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
我们应有的是用心向上、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2】初中时听说刘庆义的《世说新语》,直到大学才通读了一遍,读之不忍释卷,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一桩桩小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荫道上姹紫嫣红令人目不暇接。
此刻又重新从市图书馆借了本来看,如同老友相见,分外亲切。
孔子说:述而不作,这述又何尝不是作?王夫之主张“六经注我”,也就是用自我的话语体系去阐释六经,旧瓶装新酒,经典著作就是一张皮,每个人都在上方衍生出许多毛毛来,西方有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023年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世说新语读后感

2023年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世说新语读后感读《世说新语》,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代历史与文化,也让我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以下是我在阅读《世说新语》中的一些摘抄以及对于这些故事的感悟。
1. 摘抄:“同袍之谊,近如骨肉。
”感悟:朋友间的友谊应该像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一样,纵使时光已逝,距离已远,但真正的友谊却能够经久不衰。
无论是共同经历的风雨,还是互相帮助和支持,都能够让友谊更加紧密和牢固。
2. 摘抄:“礼乐之道,可以舒情养性,除恶务好。
”感悟:礼乐之道是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让人们舒展情绪,养成良好的性格,还有助于消除恶习,追求美好和善良。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修炼,来培养自己的素养和修养,追求优雅、美好的生活态度。
3. 摘抄:“礼之用,和为贵。
”感悟:礼仪是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和谐是实现礼仪之用的关键。
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友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注重礼貌和和睦,以和为贵,以温暖和彼此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
4. 摘抄:“安知物之情,未必达于目乎?”感悟:这句话提醒我们认识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能仅仅凭借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品性和内涵。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感情,并不是通过肌肤和外表来感知和理解的,而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会。
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善于从内在去审视和理解别人,以真诚和善意对待他人。
5. 摘抄:“居家有守犬之私,幽室有纳履之义。
”感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家庭中,我们要有守犬之私,即要有负责任的态度。
我们要照顾家人,关心家庭的事务,并且时刻守护家庭的安稳和幸福。
同时,在个人空间中,我们也要有纳履之义,即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保持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不仅学到了古代文化和人生智慧,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真挚的情谊。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言行举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通用1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当时以为美事。
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后由于戎卫北境侑功,赐爵为关内候。
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
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赎了出,不久后又任命为从事中郎。
当时人将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侑了深刻的感受。
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种做法。
首先,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可以说是对刘宝侑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己做事。
即便将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人情。
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
司马骏做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
的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也切不可因为人曾侑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直对心存不满。
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人身的闪光点。
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侑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
我应侑的是积极向、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2《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志人小说,分为36门,如《德行》《言语》《政事》等。
我觉得最富有哲理的是《言语》,寥寥数语的小故事却诉说着发人深思的大道理。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因此名利面前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性。
举例来说,管宁与华歆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共同在菜园里种菜,劳作中他们翻出了一块金子。
世说新语每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每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魏晋风流的时代,见识了一群有趣又特别的人。
书里的人物形形色色,有聪明机智的,有任性洒脱的,有深情厚谊的,也有呆萌可爱的。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关于王徽之的“雪夜访戴”。
话说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王徽之突然来了兴致,想出门溜达溜达。
他望着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心里莫名地激动起来。
于是,他让仆人准备好小船,自己一个人就这么晃晃悠悠地出发了。
也没个明确的目的地,就是顺着水流随意飘荡。
一路上,他看着两岸被雪覆盖的树木,那景象简直美极了。
树枝上挂满了雪花,像是一个个穿着白色披风的士兵,威风凛凛。
河水也变得安静了许多,不再像平日里那样奔腾喧嚣,而是静静地流淌着,仿佛也在欣赏这美丽的雪景。
王徽之坐在船上,听着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心里别提多惬意了。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
想着这么美的雪景,要是能和戴逵一起欣赏该多好啊!于是,他就让仆人加快速度,朝着戴逵家的方向驶去。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到了戴逵家门口。
可这时候,王徽之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让仆人掉头回去。
仆人都懵了,忍不住问他:“咱好不容易到了,为啥不进去见见戴先生呢?”王徽之哈哈一笑,说道:“我本是趁着一时兴致而来,如今兴致已尽,自然就回去啦,何必非要见到戴逵呢!”你瞧瞧,这王徽之多随性啊!他不在乎结果,只享受过程中的那份心情和乐趣。
这种洒脱劲儿,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还有一个故事也特别有意思,说的是顾恺之吃甘蔗。
别人吃甘蔗都是从最甜的那头开始吃,可顾恺之不一样,他偏偏从甘蔗的末梢开始吃。
有人就问他为啥呀?他慢悠悠地说:“这样吃,越吃越甜,感觉就像生活,先苦后甜才有滋味嘛!”你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吃甘蔗的举动,都能被他说出一番人生哲理来。
《世说新语》里的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13篇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13篇《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1这只几天我在看一本古书——《世说新语》这本书,内容精彩有趣,用漫画的形式将书里的内容表达的活灵活现,很好理解。
你也和我一起在这本书里畅游一番吧!《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一本记录自汉末到南朝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的笔记小说。
成书时间为我国南朝宋时期,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世说新语》按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治、文学等三十六类,共有一千二百余故事。
故事一:其中德行类的一个“荀巨伯探友”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荀巨伯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没想到外族敌寇正在攻打朋友住的城,朋友说:“我快病死了,你来干什么?快走吧!”荀巨伯坚持还要照顾病友,敌军攻进城了,他对敌军说情愿用自己的性命换病友的命,敌军被他们的友情感动了,最后撤出了城,全城的生命和财产都给保住了。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荀巨伯是一个重友情的人,把朋友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人,让我看出来荀巨伯与朋友的深厚友谊,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让人赞叹和羡慕……故事二:从前有一个叫杨修的人,曹操任丞相时,命杨修为主簿,他聪慧过人,善于揣测他人的内心。
一次他带人修好了相国的大门,曹操见了不说话,让人拿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甩袖离开。
众人都很担心,怕活不成了。
杨修让人把门拆了,说道:“门中写一个‘活’字,合起来看“不就是一个‘阔’字吗?丞相嫌门太大了啊!”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杨修用自己的智慧很多次猜测出曹操的心思,还有许多关于他思维敏捷的小故事。
从这些故事中让我知道了,杨修是那么的聪明,真是一位人才啊!我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古代时的经典故事,还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你也来看看《世说新语》这本书吧!《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2这几天,我看了《世说新语》,这本书里的一篇篇小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其中,两篇讲孝的__尤其令我映象深刻。
第一篇讲的是王祥的故事。
王祥对待后母朱夫人十分恭敬。
有一回他后母半夜暗杀他,刚好赶上王祥起夜,只空砍着被子。
2023年《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

2023年《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1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1《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必须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
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资料和形式了。
也能够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
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述。
综观全书,能够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透过这些人物形象,能够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透过与华歆的比较,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情绪好时大家没事,情绪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我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齐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我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
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
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必须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我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生动而著称 , 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 。而《 把 敬宜
气箫声喜共鸣 ” 的刻 画。
本 刊主编 的《 传媒方程式》 由红旗 出版社 出版 将
本刊讯 由本刊主编的《 传媒方程式——关
《 传媒方程式 》 的鲜 明特 点是注重选题 的前 沿性 、 视野的前 瞻眭、 观点 的前卫性 , 紧扣传媒事 件、 传媒现象 , 口不大 , 切 挖掘却深 , 有的放矢 , 关 乎痛 痒 , 文风犀 利 , 议论风声 , 出传媒批 评 、 突 传
蟊将潞 o 1 1_ 1
书 话 茶 镀
当今“ 世说新语 "
— —
重读《 宜笔记 》 敬
口成 放
人 民 1报 原 总 编 、 名 报 人 范敬 宜 8 不 到 3 著 O岁 就 突 然 走 了 。 妒英 才 , 天 令人 愕 然 , 息不 已 。 悼 叹 追 会 上 悬 挂 的 一 幅 挽 联 :先 忧 后 乐 采 编 评 凝 心 香 一 “
录, 是不是借 了“ 范总” 的光, 或者是他提 出的问题之 普遍性 , 但不管什么, 这也算是一段“ 文字缘 ” ! 吧
典不妥”一群记者 同时参观桐庐严子 陵钓 台, ; 他可 以在斑驳残缺 的碑 文中认出有一块 《 先生祠 堂 严
记 》 石 碑 , 来 果 然 在 上 山 的途 中 , 的 后 突然 在农 家 的
几年前 , 范敬宜随领导参加一次世界性的首脑
盈将潞 0 11 1-
书话茶馆 囊
大会和千年议长大会 , 规定每个代表发言不超过五
分钟。 他原 以为是说说的 , 未料毫不含糊动了真格 。 他为此写了一篇《 五分钟发言” 为“ 鼓掌》他说 :对 , “ 比之下 , 我们许多会议发 言实在太长了。由于对发
谓 学 会 说 话 ,并 非 说 自己说 的话 让 人 听 不 懂 , 是 “ 而 说 把 光 阴 花 在 学 套 话 、 话 、 话 上 太 多 , 群 众 要 官 空 而
画 而 言 , 辈大 师 曾如是 评 说 ‘ 矣 范 君 ’ 前 卓 。” 当然 , 种 学 养 的形 成 , 这 决非 一 日之 功 。 良好 的
兼容, 展现了传媒创新思与行的融合 , 耐人咀嚼,
引 人深 思 ,为 观 照 我 国传 媒 业 提 供 了新 的视 角 、
新 的切 口 , 为学 界 研 究 新 时 期 新 闻学 展 示 了鲜 活 的样 本 。
《 传媒方程式》 由人 民 1报 原副总编辑梁衡 3 作序 。该 书为 l 6开 , 5 万 字 , 约 6 为红旗 出版社
笔记 》 是小 说 , 不 而许多 特色 与功 能 , 《 说新 与 世 语》 十分相似 , 异曲同工之妙 。季先生说 :书中 有 “
的 文章 都 是 非 常 短 , 内容 则 比较 多 样 。有 的讲 世 界
瓣哀社稷骤失大笔 ;掖幼领新诗 书画继翰墨三绝
恸 江 山 长忆 斯 人 ”是 对 他 新 闻人 生 的最 好概 括 。 ,
听的、 听的 、 愿 爱听的话却越来越说不利落……” 笔 者从《 新民晚报》 读到这篇文章后 , 也颇有同感 , 于是 用《 了“ 脱 官袍” 学说话》 的题 目写 了一篇杂文 , 发表 在《 杂文报》 , 上 这就是我获得《 敬宜笔记》 的缘由。 想
不 到 的是 , 年 获悉 拙 作 被 收 进 了 《 国新 文 学 大 去 中 系— — 17 _ 2 0 》 文 卷 , 不11此 文 的被 收 9 6 _0 0 杂 我1 _ 辩蟊将潞 说 :从 我 五 十 年 的新 闻生 敬 “
么急急忙忙呢?” 范敬宜感慨道 :中国人 中的语言 “
天 才 太 多 了 , 是 , 什 么反 映 在 纸 上 的 往 往 是 那 但 为
么呆板 、 干涩 ? ”
涯中 ,我深感丰厚的学养对 于新 闻工作者来说 , 实
大事 , 的讲 国家大事 , 多 的则是 市井小事 , 有 更 个 人感受 。 没有半句假话 、 大话 、 空话 、 废话和套话。 ” 它 的文风 “ 每一 篇都如行 云流水 , 舒卷 自如 , 不加 雕饰 , 秀色天成 。” 季老还在文章最后风趣地写 了
一
记不 起那 位学 者 说过 : 纪念 和 怀念 一位 名 “ 人, 最好 的办法是读他 的书。” 笔者对 这位 曾是 中 国第一大报的总编辑 , 乃属仰视 范围 , 只是读 了他
天 寒地 冻 的冬 日去 人 民大会 堂参 加 会 议 , 到 交 通 遭
为文精神。敬宜笔记》 《 给他的写作机会, 他是欣慰 的,
了 。 虽然 写 得 并 不 轻 松 , 他 以 此 为 乐 , 但 他说 :真 “
行走在 平 民百姓 之 中
“ 离基 层越 近 , 真 理 越 近 ” 是 范 敬 宜 的 座 右 离 , 铭 。他 担任 全 国人 大 常 委 的工 作 后 , 感 一 些 地 方 痛
的, 笔记》 我晚年的一大乐 , 种难 以言传 的 写《 是 一
国人 大 常 委会 任 职 5年 后 , 又转 任 清 华 大 学传 播 学 院 院长 。 有 人认 为他 写 这 些 “ 腐 干 ” 章 , 轻 而 豆 文 是 易 举 的事 , 实 , 说 : 自从 ‘ 宜 笔 记 ’ 栏 以 后 , 其 他 “ 敬 开
套话连篇 , 言之无物 , 听之无 味 , 本来一天可 以开完
家庭文化熏 陶, 本人 的智 商和后天的努力 , 都是不
可或缺的。 你想 , 他在《 敬宜笔记》 , 中 提到外婆给他
唱的摇篮 曲, 已是 七 老 八 十 的 他 , 可 以 一 字 不 漏 还 写 下 来 ; 次 他 回上 海 与 母 亲 相 聚 , 亲 问 他 还 记 一 母
得 当 年 吴 瞿 安 先 生 的 4首 贺 诗 否 ,他 答 “ 当然 记 得 ” 背 诵 一 遍 , 句 不 错 , 母 亲也 赞 叹 说 :你 倒 , 一 连 “ 记 得 蛮 清 爽 , 过 你 外 公 对 ‘ 楼 ’ 意 见 , 是 用 不 眉 有 说
话 的 泛 滥 , 有 地看 到您 的愤 慨 。 ” 少
我就 自觉地把 午休免 了, 因为午 间是我一天中唯一 基本上属于 自己的时间 。这说明 , ” 他任职的任务还 不轻 , 同时他为文非常认真 , 既然 已经承诺下来 , 就 要拿 出够质量 的文章 , 就不是 “ 这 轻而易举 ” 的事
小 说 经 典 , 以不 加 雕 饰 , 它 曲折 风趣 , 言 简练 , 语 文
衡如此感 叹。他说 :人民 日报十多位总编 , “ 白邓拓
之后 , 其才学堪 与其 比者 , 老范一人 。” 唯 梁衡还对 邓、 范二人 作了 比较分 析 , 邓写 《 山夜话》 范写 燕 , 《 宜笔记》 离 任时 , 敬 ; 邓有 “ 笔走 龙蛇 二十年 … 文 ‘
这样舒缓 , 你没想过这和现代社会 的快节奏太不协
调 了吗 ? ” 太 太 不 紧 不 慢 地 回答 :每 个 人 生 下来 老 “ 就 每 时 每 刻 走 向 死 亡 , 然 这 样 , 什 么 要 走 得 那 既 为
碑; 清华 大学传 播学院 的学生 为了扩大视野 , 请范 院长讲 《 文心雕龙》 ,他照样重拾五十年前 的 “ 旧 活” ,应付裕如 ,没有想到 ,磕磕碰碰地 讲了三节 “ 课, 竟然还博得一 阵掌声 ” ……这样 的故事 , 书中数
言 时 间 缺乏 真 正 严 格 的控 制 ,大 量 发 言 空 话连 篇 ,
不 是题 外 的“ 外话 ” 题
《 敬宜笔记》 两集 , 收录文章 10篇 , 2 从他《 民 人
日报》卸任开始为 《 民晚报》 夜光杯 ”撰写 , 新 “ 至
20 07年收笔 , 差不多用 了 l O年时间。 间, 其 他在全
句“ 广告 词” “ :我还想 奉劝《 夜光杯 》 的读者们 :
在《 民晚报》 夜光杯 ” 新 “ 副刊上连续 发表 的《 宜 敬 笔 记》 甚是 喜爱 , , 感触颇 深 , 才通过 北京友人 “ 牵
线 ”蒙他赐赠亲笔签 名书。如今 , , 我把他上下两册 《 敬宜笔记》 连贯通读 , 仰视” 由“ 到细细品味 , 能 不 不佩服他 的学养 之深厚 ,思维之奇妙 ,文字之清
媒创新的研究特色。
乎中国媒体成长 的前沿 自选题 》 将由红旗 出版社
于 2 1 年 1 出版 发 行 。《 媒 方 程 式 》 编 了 01 月 传 选 本 刊 近 两年 来 “ 多棱 聚焦 ” 目的 2 个 专 题 研 讨 栏 3 文 稿 , 开 生 面地 反 映 了 当今 新 闻研 究 学 与 术 的 别
灵 。不 止 是 新 闻 工作 者 , 凡有 志于 写 作 者 都 能从 中 汲取营养。
见 了范敬宜的 ‘ 笔记 ’千万不要放过。” , 请注意 : 季 老 的文章不是范敬宜请他 写的序言 ,而是季先生 读 了他 的书后 , 主动写给《 民晚报 》 这就更为 新 的,
难得了。
“ 大新 闻人 必是大 文化 人”
《 一样话 , “ 千样说 ” 一文 , 者借一位外 国旅 》 作
游 者 与 丽 江一 位农 村 老 太 太 的对 话 , 抒 发 语 言 的 来 多 样 性 、 动 性 。外 国旅 游 者 问 :你 们 的生 活 节 奏 生 “
猪 圈里 , 现 了 布满 污 泥 猪 粪 的 这块 拦腰 断裂 的石 发
的 会 , 要 抻 到 两 天 、 天 , 浪 费 了 时 间 , 浪 费 非 三 既 又 了金 钱 , 鲁 迅 的话 说 , 于 ‘ 财 害命 ’ ” 这 次 用 属 谋 。 在
悼念他 逝世 的博客里 ,一位他 的属下说 :两年前 , “ 在医院病房 , 刚刚动过 眼睛手术的您 , 空话 、 说起 套
久读不厌 ; 以书 而 言 , 夫 深 厚 , 功 出笔 就 见 法 度 ;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