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论文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模型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计量经济学分析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计量经济学分析出必要开支后剩余的可支配资金,包括工资、利息、股息、租金等收入。
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支配收入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1.2利率因素利率是影响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利率越高,储蓄越多;利率越低,储蓄越少。
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很小,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的储蓄文化根深蒂固,居民储蓄惯不易改变。
1.3物价水平因素物价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物价水平上涨,居民购买力下降,储蓄率上升;物价水平下降,居民购买力增加,储蓄率下降。
但是,本文的研究并未考虑物价水平因素,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1.4收入分配因素收入分配是影响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
收入分配不均会导致储蓄分配不均,影响整个社会的储蓄水平。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基尼系数对城镇居民的储蓄影响是相当大的,收入分配越不均,储蓄率越高。
4结论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可支配收入率对储蓄率的影响不大,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很小,而基尼系数对城镇居民的储蓄影响是相当大的。
因此,为了降低我国的储蓄率,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收入分配的均衡,避免贫富差距过大,同时也需要适当调整利率政策,鼓励居民增加消费,降低储蓄率。
这对于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收入因素对于居民储蓄率的影响。
在计算收入时,我们从个人所得税后的实际现金收入入手,并选用当年的收入增长率作为考察指标。
具体数据来源见上表。
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利率和储蓄成正比。
因为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到存款的收益,所以西方国家能够轻松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居民储蓄。
然而,在我国的利率政策中,我们发现居民储蓄与利率存在弱化现象,即利率的下降并不一定能降低居民的储蓄存款。
这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市场经济,居民的消费还不够理性。
其次,我们也需要考虑到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在我国,储蓄被视为一种美德,而消费则往往被视为一种浪费。
我国居民储蓄情况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作者黄礼康学籍批次1003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深圳学习中心层次专升本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李雪内容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放款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存贷倒挂形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黑洞”。
我国居民的储蓄虽经过7次降惠,仍持续较快增长。
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基础,运用统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相关因素,最后为抑制储蓄过快增长找到对策:净化股市环境,加快储蓄分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保等复盖面;放宽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审批制度等。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居民储蓄分流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且从推动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的崭新视角,提出了解决我国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本文对我国储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居民储蓄;储蓄问题;经济政策目录一、储蓄和居民储蓄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储蓄率的决定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储蓄率的成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有关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工商101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中国储蓄率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
高储蓄率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充裕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
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利用我国1982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
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可以得出可支配收入率对储蓄率的影响不大,还有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很小,值得注意的是,模型中的基尼系数对城镇居民的储蓄影响是相当大的。
引言(提出问题)自1949年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虽然高储蓄率总是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并非储蓄率越高越好,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而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即(MPK-δ),约为0.9%。
我国的资本收益(MPK-δ)=每年0.9%,大大低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n+g=9%)。
可见,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则偏低。
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达到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那应该如何降低我国的储蓄率呢?下面我们将以城镇居民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1、我国城镇居民储蓄模型各个解释变量及被解释变量的分析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受很多因数的影响,根据经典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储蓄水平主要受收入因数、利息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等因数的影响:1.1收入因数收入是决定储蓄的重要因数,收入的变化会直接决定着储蓄的变化。
中国居民储蓄函数模型的实证分析

毛 肖雯 李默 洁 山 东大学威 海 分校 商 学院
【 摘 要】 改革 开放 三 十 余年 来 ,随 着 国民 收入 水平 的 持 续增 加 ,居 民储 蓄存 款 更是 出现 了持 续 上升 的 长期 态 势 。“ 储蓄 ,低 消 费 ” 高 的结 构 性 矛盾 下 ,分 析影 响我 国居 民储蓄 的诸 因素 及其 作 用 比例 显得 尤 为必 要 。 文章 基 于 1992至 2009年 统 计数据 ,运 用计量 经 济 学研 究 方 法 , 得 到 我 国 居 民 储 蓄 函 数 模 型 , 并 对 各 因 素 作 用 原 因 做 现 实 分 析 。 【 键 词 】 居 民 储 蓄 函 数 计 量 经 济 学 实 证 分 析 关 中图分 类号 :F8 2 2 3 . 2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9 40 ( 0 ) 6 21 . — 67 2 1 o - 01 00 o 2
Y=c +c { +c } +c . +c X4 5 X5 0 l Xl 2 X2 3 X3 4. +c . 。
[】 1 孙波 . 国居 民储蓄 倾 向实 证研 究[J商业研 究 ,04 中 J. 20. [】 定祥 . 国居 民储蓄 函数及 其误 差修 正模 型[ . 2毛 我 J 运筹 与 管理 ,03 j 20 ,
源的现值 、 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等, 对于高成本引进的重要人才, 应单独分
析其成本与其创造的收益 , 以确定投资收益率 。
参考 文献 :
企业还可以编制专门的人力资源报告一 人力资源投资报告和人力资 源变动报告。 前者反映企业在本期人力资产取得成本和人力资产开发成本, 该 项投 资通 常是与 企业 利润 的增 长成 正 比的 。 后者通 过 比较人力 资 源在 期初
中国居民储蓄余额主要影响要素及对策析本科毕业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核中国居民储蓄余额主要影响要素及对策析专业: 11经管会计学号:姓名:时间:2013年12月摘要根据近二十年来国内多项经济指标!运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民用汽车拥有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和检验利用该模型可以对今后的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理论预测!为发展规划提供有依据的理论指导关键词: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线性回归,相关回归模型,评价Abstact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economic indicators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econometric model of civil automobile ownership. And evaluate the model and test the model can be used to the civil car ownership of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for the future! Provide a basis for development plan of theoretical guidanceKey words:CarownershipLinear,regressionThe,regression modeevaluation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摘要 0Abstact (2)引言 (4)一、中国居民储蓄的关联度双变量分析 (5)(一)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与中国职工平均工资关联度分析 (5)(二)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与中国财政收入关联度分析 (9)二、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主要要素的关联度分析 (13)(一)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中国职工平均工资与中国财政收入的关联度分析 (13)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构稳定性检验 (18)四、模型多重共线性诊断及补救 (27)五、模型自相关诊断 (30)六、模型异方差诊断及补救 (34)七、预测模型选择 (35)八﹑小结与建议 (36)引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发展战略首先应该是推动内需!用内需来带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以国内市场为主这就需要对国内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国内汽车市场发展状况做出科学判断本文试图选取一系列变量!建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的计量分析

财政金融《B《》2009 年第6 期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的计量分析刘竹林葛玲李琴(安徽工业大学,安徽马鞍山243002)摘要:文章建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回归模型,分析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和储蓄存款正相关,名义利率对储蓄存款有显著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负影响,不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股市上涨对储蓄存款有负影响;随着社保体系的完善,居民储蓄存款将逐渐减少。
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分析;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中图分类号:F83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0547(2009)06-0027-03众所周知,居民储蓄额的高低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投资、以及居民的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中,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居民储蓄是其中数额最大、来源最稳定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年均增长速度接近20%,远远高于GDP 的增长速度。
偏高的居民储蓄存款虽然为我国的高资本形成奠定了基础,但由于金融部门对居民储蓄存款的运用效益不高,消化不良,以及居民投资渠道不多,投资效益不稳,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储蓄存款过剩、消费不足和资本形成不足同时并存的局面。
因此,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便寻求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国内研究综述我国学者对储蓄理论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和模型建立两个方面。
(一)储蓄理论中影响因素的观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1999)利用1978 到1997 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国民储蓄和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居民银行储蓄率主要受居民收入水平、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和名义利率对居民银行储蓄率有显著的正的影响,通货膨胀率对居民储蓄率有显著的负的影响。
厉以宁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很多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储蓄和投资。
他认为在储蓄方面,个人储蓄率等于个人储蓄在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期实际利率对个人储蓄存款的影响不显著。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的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迅速,本文选取1981-2007年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居民储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利率一、变量的选择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是居民的收入、利率和制度因素。
1.储蓄增量(y)由于居民储蓄年末余额是一个存量,变化趋势稳定,所以本文采用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年末增加额作为被解释变量。
2.居民的收入(x1)收入是影响储蓄的第一位的因素,由于对城乡居民储蓄真正有影响的是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所以模型中使用可支配收入的概念。
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名义利率(x2)考虑到居民的货币幻觉,这里使用的是名义利率。
而且考虑的是一年期储蓄存款名义利率。
4.制度因素(d1)居民储蓄不仅受到收入、利率等的影响,也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典型的是制度因素。
因此,本文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将制度因素引入模型当中。
在对影响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各个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后,建立模型如下:lny=b0+b1lnx1+b2x2+a0d1+a1d1lnx1+a2d1x2+εt回归方程f检验的p值<0.01,说明回归方程十分显著,但d1、d1lnx1和d1x2的系数未通过显著性t检验,所以考虑剔出d1、d1lnx1和d1x2,重新进行回归。
通过多次尝试,最终确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lny=b0+b1lnx1+b2x2+εt二、模型的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从前面的参数来看,可支配收入的系数为正数,与储蓄增量成同方向变化,利率的系数也为正数,与储蓄增量的关系是正相关的,通过以上的检验,证明该模型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理论,该模型能通过经济意义检验。
2. 统计检验判定系数r2=0.948531,调整后的r2=0.941512,说明该回归方程比较显著。
回归方程f检验的p值<0.01,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储蓄的增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论文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论文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论文关键词: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居民储蓄存款增长情况的变化2004年第3季度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5458.7亿元,增加额从2003年第3季度以来出现了连续下降的势头(2004年第1季度除外),由2003年第3季度的3214.03亿元持续下降到2004年第3季度的1666.27亿元;同比增长率也由2003年第3季度的19.22%连续下降到2004年第3季度的14.44%。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4年10月公布上调存款利率,虽然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同比增长率在2004年第4季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如果这种势头继续保持下去,2004年将是维系了近10年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的拐点。
本文利用了1999年1季度至2004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做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居民储蓄-[飞诺网]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储蓄率表现出几乎完全一致的走势,即1999年第3季度至2002年第2季度一直稳定上升,2002年第3季度略有下降后又恢复上升,2003年3季度2004年第3季度以较大速度下滑;各年1季度数据相比较,储蓄存款增加额和储蓄率从2000年至2004年均稳步上升。
根据储蓄率的定义(储蓄率等于储蓄存款增加额与可支配总收入的比),当收入不变时,储蓄率随储蓄存款增加额的变化而变化,即两者同步变化并表现出一致的走势;但实际情况是,我国居民收入是不断提高的,只有当存款增加额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加速增加时,储蓄率才会表现出与储蓄存款增加额一致的走势,所以我国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是不断上升的。
每年1季度的储蓄率远大于其他3个季度,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加速增加,平均储蓄倾向是不断上升的。
这一期间,1998年12月、1999年6月和2002年2月,三次降低存款利率,但上述两个指标并没有因利率下调而下降;相反,2004年10月上调利率时,两个指标均大幅度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