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复习问题提纲与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优秀5篇)

中考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优秀5篇)

中考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优秀5篇)初二物理复习提纲篇一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写作: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p="">(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W总×100%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八年级物理提纲

八年级物理提纲

以下是一个八年级物理的提纲:
一、运动学
1.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a)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b) 运动图像的分析和绘制
2.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a)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3. 牛顿运动定律
a)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和应用
b)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状态和力的关系
c)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的相互作用
二、能量和功
1. 功的定义和计算
a) 动能、势能和功的概念
b) 功的计算方式和单位
2. 机械能和能量守恒
a) 机械能的概念和种类
b) 能量守恒原理的应用
3. 能量转化和利用
a) 能量转化的过程和方式
b) 能量利用的途径和影响
三、热力学
1. 温度和热量
a) 温度的定义、测量和计量单位
b) 热量的定义、计算和传递方式
2. 物质的状态变化
a) 相变的概念和特征
b) 水的三态图和相变过程的描述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a)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表述
b) 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
四、声学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a) 声波和声源的特征和种类
b)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
2. 声音的性质和应用
a) 声音的频率、振幅、强度等特性
b) 声音的应用和影响
以上是一个八年级物理的提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纲要一、运动的描绘1、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地点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色: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广泛的现象。

2、参照物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设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状况时,往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不可以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一样的参照物来察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一样。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同样,行程长则运动快⑵行程同样,时间短则运动快(3)比较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

2、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 s=vt ,t=s/v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运输中单位 km/h,两单位中 m/s 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 。

3、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均匀速度: =总行程 / 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均匀快慢第一章《声现象》复习纲要一、声音的发生与流传1、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喊声源。

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流传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 15℃空气中的流传速度是 340m/s。

4、回声是因为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如何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流传门路: 外界传来的声音惹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余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 :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 : 声音的传导不只是能够用耳朵,还能够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惹起听觉。

这类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掉听力的人能够用这类方法听到声音。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2.力的分类和单位3.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4.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5.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大小和运动的关系6.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原理7.摩擦力和其特点8.弹力和胡克定律9.重力和万有引力10.平衡和不平衡力二、运动和速度1.运动的描述和运动的参照系2.位移、路径和位移与距离的关系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加速度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5.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6.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作用7.斜抛运动和斜抛的特点8.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绘制和分析9.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10.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比较和联系三、力与压强1.压力的概念和计算2.压强的概念和计算3.浮力和浮力的大小和方向4.大气压强和水压力5.水压力的应用6.飞机飞行和水下潜水的原理四、能量和功1.能量的概念和分类2.功的概念和计算3.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动能和势能5.机械能守恒定律和机械能的转化6.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7.能源与能量的关系8.能源的分类和利用9.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五、电和电路1.电荷和电荷的性质2.电流和电流的计算3.电路和电路中的元件4.电压和电压的计算5.电阻和电阻的计算6.电阻和导体的关系7.先导体和半导体的特点8.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9.电阻的等效和电流的分配10.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六、磁和电磁1.磁铁和磁场2.磁场的表示和磁感线3.磁场的性质和磁场的产生4.磁力线和磁力线的特点5.动生电和感应电6.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7.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8.电磁感应和电流方向的关系9.核能和核反应的原理10.核能的利用和核能的安全七、光和光学1.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3.光的色散和光的组成4.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波长5.镜子和镜子的成像6.透镜和透镜的成像7.目标、眼睛和眼镜的调节8.可见光和光的传播路径9.光的自然界应用和光的人工开发10.光的消光和光的传播方式以上是初二物理复习提纲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物理复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单位是用来比较物理量的标准量。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制,称为国际单位制(SI)。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需要注意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以及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不同,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永远存在且无法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

一、物理测量:
1.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
2.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常用仪器和测量误差的处理
二、力和压力:
1.力的概念和种类
2.力的合成与分解
3.力的大小的测量
4.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
1.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力的关系
3.牛顿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四、机械能与能量转化:
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动能的计算和能量公式
3.功的概念和计算
4.动能和功的转化
五、固体压缩和浮力:
1.固体压缩的原理和计算
2.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3.浮力和物体浸没的条件
六、声和光的传播:
1.声的产生和传播
2.光的产生和传播
3.声和光的速度和传播介质的关系
七、镜子和透镜:
1.平面镜和曲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3.成像的应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
八、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概念和计算
2.电阻和电阻率的概念和计算
3.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九、电流效应和电磁铁:
1.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电流效应的应用,如电灯、电磁炉等。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一、力和速度1. 描述力的作用以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讲解力和质量对速度的影响。

3. 解释惯性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4. 探讨一维运动与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介绍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概念。

2. 解释平行力与合力之间的关系。

3. 讨论平面情况下的力的合成与分解。

三、力的平衡1. 了解物体的平衡与力的平衡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平衡条件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力的平衡中的应用。

3. 解释静止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四、浮力和压力1. 解释浮力的概念,探讨浮力与物体浸没或浮起的关系。

2. 讲解物体所受压力与压强的概念。

3. 探讨不同形状的物体所受压力和压强的差异。

五、简单机械1. 讲解杠杆、轮轴和滑轮这三种简单机械的概念。

2. 探究简单机械在力的传递和工作中的应用。

3. 解释简单机械的力比和货比。

六、能量与功1. 探讨能量的概念、种类和转化过程。

2. 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解释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七、电流与电路1. 讲解电流的概念和方向。

2. 了解电路的组成要素以及并联与串联电路的特点。

3. 探讨电源、电阻和导线在电路中的作用。

八、电阻与电阻率1. 解释电阻的概念,了解电阻的计量单位。

2. 讲解电阻与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3. 了解电阻与导体材料的电阻率之间的关系。

九、宇宙中的天体1. 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点。

2. 解释月球的运动和人类登月的历史事件。

3.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球的形状和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

以上是八年级物理复习的提纲,通过系统学习和回顾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基础。

(完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完整)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第一章:物理学:是研究自解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环节: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一个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休的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另一物体即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选取是任意的,参照物不一样,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一样。

3、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1Km=103 m 1m=10dm=102cm=103mm=106µm=109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④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 :精确值+估计值(1位)+单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平均值应和测量值小数点后位数一致),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三、速度1、比较快慢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2、速度定义、单位与计算(a m/s = 3.6a km/h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及时间均无关,只等于二者比值②平均速度不能将速度简单求平均值,只能用某段路程除以该段路程的时间。

第三章、声现象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v s t vt s t s v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及温度有关,但于音调、响度、音色均无关,比如超声波与次声波的速度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复习十问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证明?
答: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击鼓时,我们可听见鼓声同时看到鼓面振动,而当我们用手按住鼓面时,振动停止的同时,鼓声也随之消失,这说明声音是与振动相伴相随的,即声音由于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如何证明?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怎样?
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把手机悬挂在密封真空瓶内,拨通手机,无法听见铃声;而当把手机取出真空瓶,再次拨通时却能听见铃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约为340m/s。
7、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哪六个步骤?
答: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8、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摆球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实验用到了什么方法?
答:实验结论必须能够解决问题,即对“提出问题”的回应。【猜想】摆球摆动快慢可能与摆球的轻重有关,也可能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实验设计】第一组:保持摆线的长度相等,使摆球一个较轻,一个较重,观察哪个摆球摆动一次所需时间更长些(摆动一次所需时间越长,即摆动越慢,反之越快)?还是一样长?仅仅观察并不足够精确,因而更重要的是记录数据,记录轻重不一的两个摆球,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分析比较得出第一个分结论。第二组:保持摆球的轻重一样,使摆球的摆线一个较长,一个较短,分别记录两个摆球摆动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结合前提条件,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第二个分结论。【结论】摆球摆动的快慢与摆球的轻重(材料)无关,与摆球摆线的长短有关,且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控制变量法。
6、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一段曲线的长度呢?如何测出一个子弹头的体积?
答: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根本无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可以先测出100张纸的总厚度,再除以100,就能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显然,用手上仅有的刻度尺也无法测出一段曲线的长度,可以用一根细线与被测曲线重合,剪出与曲线重合的那部分细线,然后把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子弹头既非正方体亦非圆柱体等规则的物体,无法通过测出一些数值再用公式求得。可先在量筒加入10mL的水,再把子弹头轻轻投入量筒内,再次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则多出的水的体积即为子弹头的体积。【累积法、转换法和间接法】
6、一般而言,儿童的音调比成人高还是低?女孩与男孩相比呢?人所能接收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怎样的?
答:一般而言,儿童的音调比成人高;女孩的音调比男孩高。人所能接收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7、什么是声音的响度?响度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具体是怎样的关系?
5、什么是测量误差?误差能否消除?
答: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误差无可避免、不能消除,但可以尽量减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和使用更为精密的测量工具均可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测量值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物体的长度,但永远无法确切的知道一个物体的真实长度,知道物体长度的真实值既无必要又无意义】
答:1m=103mm=106μm=109nm;1h=601min=602s;对于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换算,先明确两个待换算单位之间的进率,若是大单位换位小单位则直接乘以进率,若是小单位换大单位则乘以进率的负指数幂;对于面积和体积不同单位的换算,可以把面积构造成“长×宽”,把体积构造成“长×宽×高”,将之转换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然后数字相乘,单位也相乘,即可得出转换单位后的面积和体积。【化繁为简】
3、什么是声速?根据这个定义它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你会运用这道公式来分析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
答: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声速【比值定义法】。v=s/t,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即声音在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明确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中的哪些?它们分别是多少?然后带入公式即可求出。
2、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对物理学做出巨大的贡献,请说出这三位人物并说明其主要贡献。
答: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原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发现并提出“相对论”。
3、长度的一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时间的一些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呢?面积和体积的不同单位之间又该怎样转换呢?
4、什么是声音的音调?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具体是怎样的关系?
答: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音的高低(即音调)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5、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单位是什么?你能用另外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一个物体的频率大”吗?
答: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一个物体的频率大”=物体振动快=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振动次数/振动所需的时间【比值定义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何为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答:刻度尺的测量范围是指刻度尺上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数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指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所表示的量值,它是测量精确程度的决定因素,分度值是多少就说明刻度尺所能精确的程度是多少;(1)刻度尺要紧靠被测量的物体,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2)视线要正对刻度线;(3)对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补充:使用刻度尺时要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及“零刻度线”;若测得一个物体的长度是7.95cm,则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05cm是估计值,7.9cm是准确值】
八年级物理(上)复习问题提纲与答案/刘政传
以下问与答逐条理解记忆;当你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答案,说明你真正理解了问题;当你学会了提出准确、合适、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你学会了如何学习。——提问学习法
第一章复习八问
1、你觉得物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是否喜欢物理?
答: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