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拗陷泥盆_石炭系海相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等温吸附性能
湘中、湘东南拗陷泥页岩层系储层特征

2 0 1 4年 2月
成 都理 工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学版 )
J O U R N AL O F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 )
良好 的页 岩 气 储 集 条 件 。
[ 关 键 词 ]湘 中拗 陷 ; 湘东南拗陷 ; 页岩 气 ; 储集 空间; 储 层特 征 [ 分 类 号 ]TE l 2 2 . 2 3 [ 文 献 标 志 码 ]A
沉 积盆 地 中 , 各 地 质 时期 泥 页 岩 沉 积 约 占总
沉 积物 的 8 0 , 页 岩储层 主 要 由暗色 富 有 机质 页
蚀 形 成 的溶蚀 孔 、 生 物体 的粒 内孔 、 矿物 颗粒 的粒
内孔 和微裂 缝 等 ] 。为 了更 好地 评 价页岩 的储 气
能力 , 对 泥页岩 储层 的微 孔 隙 、 微 裂缝 的类 型和结 构 的研究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1 . 1 工 区 概 况
Vo l _ 4 1 No . 1
Fe b .2 O1 4
[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9 7 2 7 ( 2 0 1 4 ) 0 1 — 0 0 4 5 — 1 0
湘中 、 湘东南拗 陷泥 页岩层 系储层特征
梁 家 驹 ,马若 龙 ,步 少 峰 ,刘 文 俊 ,杨 成
加, 使 得储 层脆 性 提高 , 在外 力作 用下 易形 成 天然
裂缝 和诱 导 裂 缝 , 形 成树 状 或 网状 结 构 缝 。黏 土 矿物 含量 高 的页岩 塑性 强 , 以形 成平 面裂 缝为 主 ,
湖南涟源凹陷中、上泥盆统烃源岩综合评价

・ 8 ・ l1
湖 南涟 源 凹 陷 中 、上 泥盆 统 烃 源岩 综 合 评 价
享 岭 ( 地质大学 ( B 中国 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8) 0 0 3
李 l ( B 晕 西安石油大学油 气资源学院, 陕西 西安 706) 10 5
[ 摘要]涟源凹陷 中、上泥盆统烃源岩厚度 一般在 5 0 以上 ,厚度 大,分布广 。根据 野外露 头烃源 岩的 0m
有 机 质 类 型 以 工、 Ⅱ型 为 主 ;涟 源 凹 陷 内有 机 质 总 体 热 演 化 程度 较 高 , 但 不 同 的 层 段 或 地 区热 演 化 程 度 不 同 ; 中、 上 泥 盆 统 有 机 质 处 于 以 甲 烷 气 为 主 的 过 成 熟 阶段 。
[ 关键词]涟源 凹陷;烃源 岩;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成 熟度 [ 中图分类号]T l 2 1 5 E 2. 1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9 5 (0 8 6 1 1 0 0 0— 7 2 2 0 )0 —0 8 — 5
在整个 地质发 展过 程 中 ,基 本上 没 有经 过强 烈 的构造 变 动 ,在 构 造 上继 承 了加 里东 运 动 所 造就 的结果 , 表现 了构造 的稳定性 。在沉 积上 表 现为一 套 海退旋 回的碳酸 盐岩 地层 ,分 布 面积广 ,沉 积 厚度大 ,相带 发 育齐 全 ,有 利于有 机 质 的埋 藏 、保 存 、演化 以至 于油 气 的形成 。本 文在前 人 研 究 的基 础 上[ ,结合 1 叫] 本 次采样 测试 分析数 据 ,对涟 源 凹 陷 中、上泥 盆统 烃源 岩进行 了综 合评 价 。
石油天然气学报 ( 江汉石 油学 院源 岩分 布 特 征
涟源 凹陷上 古生界 至下 三叠 统沉 积 总厚度超 过 5 0 m,这些 地层 都是地 壳 相对 宁静 阶段 ~海 西期 的 00
湘东南拗陷二叠系—泥盆系泥页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

湘东南拗陷二叠系—泥盆系泥页岩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王大伟;罗小平;吴昌荣;徐国盛【摘要】湘东南拗陷泥页岩主要发育层系为二叠系龙潭组、大隆组,石炭系大塘阶测水组,泥盆系佘田桥组、棋梓桥组.作者从泥页岩厚度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研究了主要泥页岩发育层位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龙潭组、大隆组和测水组泥页岩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高;二叠系泥页岩有机质以Ⅱ1型为主,部分为Ⅱ2型;石炭系泥页岩以Ⅱ1型为主;二叠系、石炭系泥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均已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湘东南拗陷龙潭组、大隆组、测水组泥页岩具备页岩气富集的地质条件,是页岩气勘探的目标层系,有一定的资源潜力.【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41)001【总页数】9页(P78-86)【关键词】湘东南拗陷;二叠系—泥盆系;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作者】王大伟;罗小平;吴昌荣;徐国盛【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2;TE12页岩气是指以吸附、游离或溶解状态赋存于泥页岩中的天然气,它与常规天然气藏最显著的区别是:它是一个自给的系统,泥页岩既是气源岩,又是储层和封盖层[1]。
页岩气分布广泛,不完全受构造控制,页岩气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都极低,因此单井产量低,开采寿命长,一旦形成规模产能,对中国油气资源格局有重要影响。
据2011年国土资源部全国页岩气资源调查项目的评价,中国页岩气远景可采资源量约为26×1012 m3,与美国大致相当[2,3],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华北及塔里木海相盆地,以及北方陆相盆地[4]。
湘中和湘东南拗陷上古生界泥页岩含气性及其影响因素

[ 作 者 简 介 ]徐 国  ̄ ( 1 9 6 2 一) , 男, 博士 , 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 从 事储 层 评 价 与 油 气 成 藏研 究 , E - ma i l : x g s @c d u te d u.C n 湘 中和 湘 东南 拗 陷上古 生界 泥 页岩含 气性 及其 影响 因素
V o 1 . 4 O N o . 5
Oc t . 2 013
2 0 1 3年 1 O月
[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 9 7 2 7 ( 2 0 1 3 ) 0 5 — 0 5 7 7 — 1 1
湘 中和湘东南拗 陷上古 生界泥 页岩含气性 及其影 响 因素
徐 国盛 ,张 震 ,罗小 平 ,张 武 ,步少 峰
层系2 4个泥 页岩样 品进 行矿物 x射线衍射定量分析 、 场发射 电子显微镜 扫描、 等温 吸附模 拟
实验 , 重 点 分 析 了有 机地 化 参 数 、 矿 物 组 分 及 微 观 孔 喉 结 构 对 含 气 性 的 影 响 程 度 。结 果 表 明 : 湘 中、 湘 东 南拗 胳上 古 生 界 泥 页 岩 的 页岩 气赋 存 和 吸 附 的 主 要 空 间 为 格 架 孔 、 溶蚀孔 、 有 机 质 孔、 生 物 体 腔 孔 和 微 裂缝 等 , 吸附含 气量平 均在 1 . 5 1 ~1 . 6 0 a m 。 / g 。 该 区 吸 附含 气 量 的 主 要 影 响 因 素包 括 有 机 碳 含 量 、 黏土矿物含量 、 有机质成熟度 、 孔 径 与 比表 面 积 等 。 [ 关 键 词 ]含 气 性 ; 影响 因 素 ; 泥 页岩 f 泥 盆 系 一二 叠 系 ; 湘 中; 湘 东 南
第 4 O卷
第 5 期
湘中、湘东南及湘东北地区泥页岩层系地质特征与页岩气勘探潜力

湘中、湘东南及湘东北地区泥页岩层系地质特征与页岩气勘探潜力页岩气是在富含有机质的页岩中形成的天然气的富集,以游离相存在于天然裂缝与粒间孔隙中,吸附在干酪根或粘土颗粒表面,溶解于干酪根和沥青里。
以热成熟作用或连续的生物作用为主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生成的聚集在烃源岩中的天然气,已逐渐成为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展示出了诱人的前景,它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而且也将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页岩气一旦勘探突破形成产能,必将对缓解中国油气资源接替的压力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沉积盆地中,各地质时期的沉积物中泥页岩沉积约占80%,页岩储层包括暗色富有机质页岩及以薄的夹层状态存在的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地层。
页岩储层组合形式多样,不同类型页岩储层组合有明显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深水海相缺氧沉积环境页岩发育较好,有机质丰度高的炭质页岩附近常有煤层出现。
通常与常规油气藏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页岩气储集层具渗透率低,开采难度较大,开发潜力巨大,开采寿命长的优点。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都十分发育,层系多且分布范围广,是页岩气的主要富集地区,大量分布在向斜区、隆起区的低部位。
研究区是以下古生界浅变质岩系为基底发展起来的晚古生代沉积坳陷区,发育有机质丰度高的页岩层系,有机质热演化进入高成熟生气阶段,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泥页岩储层的地质特征、成藏的主控因素与富集条件及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等还处在探索中。
本论文旨在以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以湘中、湘东南、湘东北地区页岩层系为例,分析页岩层系沉积环境,恢复页岩层系的岩相古地理,确定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发育层段。
探索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体系,从厚度、地化指标、脆性矿物含量、物性等方面确定页岩储层评价标准。
阐述了非常规页岩气资源潜力体积法评价所涉及的参数选取确定原则,研究获得页岩气资源潜力,预测页岩气富集区带。
湘中地区涟源凹陷下石炭统页岩气藏形成条件

湘中地区涟源凹陷下石炭统页岩气藏形成条件张琳婷;郭建华;焦鹏;张振【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45)007【摘要】在观察野外地质露头和综合分析样品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对湘中地区涟源凹陷下石炭统暗色泥页岩的厚度与区域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以及储层矿物学特征、烃源岩热演化史等页岩气藏形成条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美国主要盆地的页岩气产区相比,该区暗色泥页岩的厚度较大且区域分布广泛,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具有成熟高、脆性矿物丰富、物性较好、储渗空间相对较好等特点;采用地质类比法预测出涟源凹陷3个层位的页岩气总资源量为(0.223~0.460)×1012 m3;涟源凹陷的新化—冷水江一带是页岩气发育的最有利区.【总页数】10页(P2268-2277)【作者】张琳婷;郭建华;焦鹏;张振【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公司,山东东营,257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相关文献】1.湘中涟源凹陷杨家山地区下石炭统天然气成藏条件 [J], 郭建华;旷理雄;朱锐;周小康;罗小平;祁开令2.湘中地区涟源凹陷石炭系测水组泥页岩储层特征 [J], 苗凤彬;王强;白云山;谭慧3.湖南涟源凹陷下石炭统测水组泥页岩矿物组分与脆性特征研究 [J], 王强;白云山;苗凤彬4.涟源凹陷下石炭统测水组页岩有利层段优选 [J], 刘力;唐书恒;郗兆栋5.湘中涟源凹陷下石炭统天鹅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J], 田巍;陈孝红;李旭兵;岳勇;李海;刘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中涟源凹陷杨家佬石炭系天然气成藏规律

湘中涟源凹陷杨家佬石炭系天然气成藏规律赵芸;李波;龚文平;朱锐;董晶晶【期刊名称】《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年(卷),期】2022(41)2【摘要】湘中涟源凹陷是目前扬子板块页岩气和页岩油的热点地区。
该地区经历多期构造抬升,地层剥蚀严重,构造极为复杂,为油气藏的预测带来了极大困难。
杨家佬地区是涟源凹陷中优质的含气区块,通过对该地区的天然气特征、储盖条件及成藏期次进行分析,总结其成藏规律,为该地区乃至涟源凹陷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明确的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甲烷为主,氮气次之,系天然气单独成藏;研究区主要储层为下石炭统的生屑灰岩、云质灰岩、含泥质较少的微—细晶灰岩以及薄层状含砂泥页岩,储集空间为次生的溶蚀孔隙和构造破裂缝;研究区石炭系发育的测水段煤层区域分布完整,可作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与储集层之间形成良好的组合关系,形成了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2种主要圈闭类型,但圈闭形成后多次的构造运动对本区盖层造成了较大影响,从而破坏了天然气保存;本区的气藏成藏包括近源富集成藏、后期改造二次成藏以及晚期成藏3种天然气富集成藏模式。
【总页数】10页(P26-35)【关键词】成藏模式;储层;成藏条件;石炭系;涟源凹陷【作者】赵芸;李波;龚文平;朱锐;董晶晶【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开发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湘中涟源凹陷杨家山地区下石炭统天然气成藏条件2.湘中涟源凹陷油气成藏与保存条件3.湘中涟源凹陷海相油气成藏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4.湘中涟源凹陷下石炭统天鹅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5.湘中涟源凹陷上古界油气成藏期次与聚集规律的初步探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湘中坳陷泥盆系页岩气生储特征及勘探潜力研究

Ab s t r a c t :Th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De v o n i a n — Ca r b o n i f e r o u s wa s g e n e r a l l y g a s — b e a r i n g b u t t h e f o r ma — t i o n p r e s s u r e wa s l o w a n d t h e o u t p u t wa s d e c r e a s i n g r a p i d l y . Th i s p a p e r ma i n l y f o c u s e d o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l c h a r —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ma t e r i a l s o u r c e r o c k,Pa l a e o g e o g r a p h y,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r a t i g r a p h y,h y d r o c a r b o n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h y — d r o c a r b o n g e n e r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o t h e r a s p e c t s o f t h e s t u d y .I t wa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s e d i me n t a r y e n v i r o n me n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 第2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9No.2 2012年4月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cience &Technology Edition)Apr.2012 [文章编号]1671-9727(2012)02-0206-09[收稿日期]2011-11-30[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2009GYXQ15)[作者简介]罗小平(1965-),男,博士,教授,从事石油地质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luoxiaoping07@cdut.cn。
湘中拗陷泥盆-石炭系海相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等温吸附性能罗小平 刘 军 徐国盛 马若龙 鲜志尧 徐 猛(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摘要]利用湘中地区泥盆-石炭系野外剖面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及泥页岩等温吸附特征参数,评价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地质参数特征。
海相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表明,其有机碳含量高,泥盆系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石炭系大塘阶测水段为Ⅱ1—Ⅲ型;泥盆—石炭系有机质的成熟度高,基本都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泥页岩等温吸附曲线表明,泥页岩吸附容量较大。
这些参数表明,湘中拗陷页岩气的基础地质条件好,具备页岩气富集成藏的地化条件,泥盆系棋梓桥组、佘田桥组及石炭系大塘阶测水段3套海相泥页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高。
[关键词]页岩气;海相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等温吸附;湘中拗陷[分类号]TE132.2[文献标志码]A 页岩气是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同时存在于泥页岩地层中的天然气[1-5]。
页岩中的天然气赋存相态具有多样性变化特点,主体上包括了游离态(大量存在于页岩孔隙和裂缝中)、吸附态(大量存在于黏土矿物颗粒、有机质颗粒、干酪根颗粒及孔隙表面上)及溶解态(少量存在于干酪根、沥青质、残留水以及液态原油中),包含了天然气存在的几乎所有可能的相态。
其中,吸附相态存在的天然气可占天然气赋存总量的20%~85%[1,2,6]。
页岩气分布具有地质影响因素多样性特点,其分布的变化特点受生气作用、吸附特点及赋存条件等多因素影响,如构造背景与沉积条件、泥页岩厚度与体积、有机质丰度与类型、热历史与有机质成熟度、孔隙度与渗透率、断裂与裂缝以及构造运动与现今埋藏深度等因素,它们均是影响页岩气分布并决定其是否具有工业勘探开发价值的重要因素,这些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导致页岩气具有隐蔽性特点。
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7,8],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
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研究中心组织全国页岩气资源大调查,摸清中国页岩气资源及分布,为页岩气选区评价及页岩气商业突破打下基础。
本文是在湘中拗陷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海相泥页岩层的有机地化分析资料及泥页岩等温吸附测定,对泥盆-石炭系海相泥页岩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及泥页岩的吸附性能等关键指标进行研究,初步探讨湘中地区海相页岩气的勘探前景。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湘中地区开展油气勘探,经历了早期以地表油气苗调查为主的基础地质工作阶段、石油地质普查阶段到现今的煤成气及浅层天然气勘探阶段[9-13]。
分别在涟源凹陷8口井见天然气或天然气显示,天然气层主要分布于下石炭统大塘阶石蹬子段(C1d1)和岩关阶刘家塘段(C1y3),均为低产气层,未达到商业气层标准,常规天然气勘探未获得突破[10];2011年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在涟源凹陷车田江向斜中部钻探的湘页1井,在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见多套深灰—灰黑色含灰质页岩,加砂压裂后,对井深为600~620m的泥页岩地层测试,累计产气1 245.4m3,首次在湘中拗陷页岩气勘探成功[14]。
表明该地区页岩气具有一定的资源规模,有望获得非常规天然气的商业产能。
1 区域地质特征湘中地区是以下古生界浅变质岩系为基底发展起来的晚古生代—中生代准地台型陆表海沉积拗陷区,在长期稳定的沉降过程中,经历了4次较大规模的海进-海退沉积旋回。
湘中拗陷自印支运动后,强烈褶皱隆起,长期处于隆升剥蚀状态,仅在局部向斜盆地沉积陆相含煤碎屑岩。
中侏罗世后,受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的影响,沿雪峰山—江南隆起发生陆内造山,遭受强烈褶皱冲断并伴随火山作用[15];喜马拉雅运动再次抬升隆起,致使中-新生界遭受强烈剥蚀,仅局部地区残存。
湘中拗陷是由涟源凹陷、邵阳凹陷、零陵凹陷、龙山凸起和关帝庙凸起构成的“三凹两凸”的构造格局(图1)。
该区泥盆-石炭系主要有中泥盆统跳马涧组图1 湘中拗陷构造分区及剖面位置图Fig.1 Structural division and profile location ofthe Xiangzhong depression(D2t)与棋梓桥组(D2q)、上泥盆统佘田桥组(D3s)与锡矿山组(D3x)及下石炭统岩关阶与大塘阶、中上石炭统壶天群。
其中岩关阶分为3段,分别为邵东段(C1y1)、孟公坳段(C1y2)、刘家塘段(C1y3),大塘阶分为石磴子段(C1d1)、测水段(C1d2)、梓门桥段(C1d3)。
其中海相泥页岩主要分布在中上泥盆统的棋梓桥组、佘田桥组及大塘阶测水段(表1)。
在湘中拗陷观察的野外剖面主要位于龙山凸起与关帝庙凸起及凹陷边缘和凹陷内残留背斜的表1 湘中地区泥盆—石炭系地层简表[13]Table 1 Stratigraphic division of Devonian-Carboniferou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Hunan地层系统代号厚度/m岩性特征石炭系中上统下统壶天群大塘阶梓门桥段测水段石磴子段岩关阶刘家塘段孟公坳段邵东段C2+3308.9~939.8上部:灰白色厚层灰岩夹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
下部:浅灰色巨厚层块状白云岩或云灰岩夹灰岩C1d3 12.5~342灰—浅灰色白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部分地区含石膏矿层C1d2 10~200灰白—黄灰色砂岩、粉砂岩、含砾砂岩,夹页岩、煤层C1d1 11.8~362.8浅灰—灰黑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夹泥灰岩,钙质页岩C1y3 141~390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夹泥灰岩,钙质页岩C1y2 84~237.5深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夹砂质页岩或砂岩C1y1 11.2~153.2灰—黄灰色灰岩、泥灰岩、砂岩、粉砂岩,钙质页岩泥盆系上统中统锡矿山组上段下段佘田桥组棋梓桥组跳马涧组半山组D3x 155.5~570.5上段:黄灰—黄褐色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与深灰色泥灰岩互层或夹层。
下段:灰—黄灰—深灰色泥灰岩、泥质灰岩、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鲕状赤铁矿D3s 110~1575.8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云灰岩,局部可相变为泥灰岩或碎屑岩夹灰云岩D2q 91~766.1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云灰岩,局部可相变为泥灰岩D2t 95.5~491紫红—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页岩,含赤铁矿,底部皆为含砾砂岩或砾岩D2b 0~198.0灰—灰绿色、黄灰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底部为砂砾岩前泥盆系·702·第2期罗小平等:湘中拗陷泥盆-石炭系海相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等温吸附性能剥蚀区,以及正在施工的高速公路及高铁的隧道内,共观察野外剖面20条。
剖面位置及分布见图1。
2 海相泥页岩特征及分布一般而言,在海相沉积体系中,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形成于盆地相、大陆斜坡、台地凹陷等水体相对稳定的环境,这些沉积相带空间展布范围较大。
湘中拗陷主要的沉积相带为陆棚浅海盆地的一部分。
根据野外剖面与钻井资料,湘中拗陷泥盆—石炭系泥页岩地层主要分布于下石炭统大塘阶测水段、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中泥盆统棋梓桥组,其他地层也有零星分布,单层厚度及整体规模都比较小。
大塘阶测水段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主要岩性为碳质泥页岩、深灰色泥页岩、灰白色石英砂岩及1~2m煤层。
泥页岩单层厚度一般6~7m,最大厚度可达22.7m(金竹山剖面);以涟源凹陷最发育,泥页岩发育区厚度可达150m;邵阳凹陷至零陵凹陷,泥页岩厚度减薄。
佘田桥组上部地层主要为灰岩及泥灰岩,下部地层为泥页岩及泥灰岩夹灰岩透镜体。
在西北部及中部地区主要为陆棚环境的洼槽台地,为页岩发育区,地层岩性以泥页岩、泥灰岩为主,夹泥晶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
泥页岩中均含有灰质,少见纯的泥页岩,泥页岩的累计厚度可达400m。
工区东南部为局限—开阔台地,主要为灰岩发育区,泥页岩多为薄层,规模较小。
棋梓桥组主要沉积相为陆棚环境洼槽台地及局限台地—开阔台地,页岩主要发育在洼槽台地,分布在金凤、四都、坪上、涟源等地区;地层岩性具有两分性,下段以页岩及泥灰岩为主,夹少量的泥灰岩及灰岩透镜体;上段为灰黑色泥灰岩及灰岩互层。
泥页岩最大厚度可达400m。
湘中拗陷棋梓桥组、佘田桥组的泥页岩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陆棚环境的洼槽台地为页岩发育区,局限—开阔台地为灰岩发育区,泥页岩累计厚度可达400多米。
西北部厚度比较大,而东南部的厚度则较小。
其中以涟源凹陷有效泥页岩的累计厚度最大,其次为邵阳凹陷,零陵凹陷厚度最小。
大塘阶测水段为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以涟源凹陷分布最厚,最大厚度可达150m。
3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泥页岩的有机碳是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决定页岩的生烃强度,也是页岩气吸附的重要载体[9]。
泥页岩有机碳含量越高,泥页岩吸附气含量也越高;有机碳还是页岩孔隙空间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着页岩中游离气的多少。
在相同的地质条件及演化阶段下,页岩生烃强度、吸附气量多少及新增游离气能力与页岩中有机碳含量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有机碳含量是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参数[2,5]。
3.1 地表泥页岩的风化作用及有机碳的恢复湘中拗陷泥盆—石炭系海相地层因为印支期以来长期处于抬升剥蚀状态,泥页岩地层长期暴露于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氧化及淋滤作用,露头区的岩石风化程度较高。
野外剖面观察,长期暴露地表的纯泥页岩已经完全风化,变为浅黄色或褐黄色的黏土层;而含灰质的泥页岩为部分风化或半风化,纯的灰岩或砂岩风化程度低或未被风化。
因此,地表剖面观察到深灰色或黑色泥页岩往往是含有灰质的泥页岩,地层中有机质含量高的纯泥页岩往往经历高热演化及风化、淋滤,变为浅黄色或褐黄色的黏土,黏土层中基本不含有机质。
暴露地表的棋梓桥组—佘田桥组泥页岩风化程度高,大塘阶测水段泥页岩风化程度低(图2-C)。
泥页岩抗风化的强弱与泥页岩的沉积环境相关,大塘阶测水段的泥页岩形成于滨海沼泽及潮坪环境,为弱氧化条件,岩石中还原硫含量低,抗风化能力强;而泥盆系沉积于还原条件下的海相陆棚环境,岩石中还原硫含量高,极易被风化,其中有机质易被氧化分解。
据野外剖面观察,棋梓桥组与佘田桥组地表泥页岩层完全风化层厚4m左右,部分风化层厚度为5m左右,风化层厚度在8~9m(图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