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干部犯错误重点

合集下载

改革创新中干部容错纠错长效机制的边界、清单和流程初探

改革创新中干部容错纠错长效机制的边界、清单和流程初探

改革创新中干部容错纠错长效机制的边界、清单和流程初探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不愿为、不敢为”等问题,需要加强对改革创新中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边界、清单及流程的系统化研究,增强实施容错纠错机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切实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直面干部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的慵政懒政现象,为广大干部提供一个干事创业、大胆作为、勇于探索的空间,为全面深化改革释放能量。

关键词:改革创新;容错纠错;边界;清单;流程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改革创新中实施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边界、清单和流程研究”(项目编号:17CDJ 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9-09-11作者简介:张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四川成都,610072)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9(2019)05-0052-05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即“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论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强调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加强对改革创新中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边界、清单及流程的系统化研究,增强实施容错纠错机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切实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直面干部不敢为、不愿为、不作为的慵政懒政现象,为广大干部提供一个干事创业、大胆作为、勇于探索的空间,为全面深化改革释放能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2020年最新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2020年最新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2020年最新容错纠错机制是政治领域新生的话语体系,并在实践中为政治机构所悦纳并积极推行。

下面WTT小雅分享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心得体会篇1党的xx届六中全会指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党的以来,多次强调,正确区分和对待干部在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的性质,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

这释放出一个鲜明的信号,那就是改革发展过程中要宽容“探索性失误”,为那些敢于改革、敢于创新的干部解除后顾之忧。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明晰容错纠错的内容一是明确容错纠错的原则。

容错纠错要以支持实干、鼓励创新为原则,树立和强化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鲜明导向,其保护的对象是作风正派、敢作敢为的好干部。

不违反党纪国法的禁止性规定,符合中央大政方针、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出于公心、善意履职、积极担当的作为等,应成为各地确定免责的一致原则。

二是明确容错纠错的界限。

对干部容错免责,核心是要划清因乱作为而犯错与因敢作为而失误的界限,区分干部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行为的界限,关键是要严格区分“主观无意”与“明知故犯”、“大胆改革”与“无视规矩”的界限,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政治生态。

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多次强调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即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

“三个区分开来”清楚地划分容错机制的适用范围,明确了哪些错误和失误是可以纳入容错机制的,哪些错误和失误是要接受处罚的,为我们提升容错机制的科学性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是制定完备的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

在坚持容错机制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各地各部门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厘清哪些错误能容、哪些不能容。

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如何用好“容错纠错免责”的领导方法

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如何用好“容错纠错免责”的领导方法

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如何用好“容错纠错免责”的领导方法作者:施惠燕来源:《祖国》2017年第05期摘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容错与纠错的机制,对于领导干部或党员在工作中与特改革创新中出现的失误或错误,应该予以一定程度上的宽容。

改革创新难免出错,“容错纠错免责”是一种鼓励创新、允许试错的领导方法。

把握这个领导方法,要注意“三区分”,厘清允许“容错免责”的若干种情形,严格遵循请求、受理、调查、认定四个基本程序。

当然,“容错免责”的领导方法存在着某些局限性,怎样把既成的“错误”进行纠正,需要构建补救机制。

关键词:从严治党容错免责方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这是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干部激励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举措。

早在2016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21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说:“各级党委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在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要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改革创新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复杂事情的运行难免会发生错误,因此,对于改革创新,我们必须具备容忍一定错误的能力。

显然,“容错免责”是一种在新形势下出现的领导艺术,需要领导者在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把握。

否则,“容错免责”可能导致意外的错误。

一、推行“容错纠错免责”领导方法的必要性任何领导方法都是应用而生的。

当前,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规矩多了、要求严了、盯得紧了,一些原本“善做能为”的干部畏首畏尾,怕稍有不慎就犯错触规而被问责,更有甚者把纪律规矩当成从政风险,怕“万一”出事。

于是,就尽可能少做甚至不做事来防“万一”。

在基层,尽管许多工作口号还是喊得很响,但进展就脱节了。

招商做不了,项目上不了,改革停顿了。

中央看到了这种情况,及时地提出了“容错免责”的领导方法,主要是为了激励领导干部敢干事、干成事。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填空题: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要建立,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答案:容错纠错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正确运用好容错纠错机制,对于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郁氛围,为敢担责、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激励广大干部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伟大进程中新担当新作为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帮助其认识和改正错误。

不得混淆干部所犯错误性质或夸大错误程度对干部作出不适当的处理,不得利用干部所犯错误泄私愤、打击报复。

干的越多,错的越多,如何让干部做事不怕犯错误?

干的越多,错的越多,如何让干部做事不怕犯错误?

干的越多,错的越多,如何让干部做事不怕犯错误?干的越多,错的越多,如何让干部做事不怕犯错误?标签:“十三五”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口。

这是向第一个百年目标全力冲刺,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五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交棒,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坚实基础的五年。

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全体人民,尤其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敢作敢为,善做善成,切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然而,在现实中,有部分干部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上瞻前顾后,顾虑重重,行动迟缓,甚至存有少作为、不作为的现象。

一些这样的干部,一旦中央有重要精神和决定,表态都很积极,无不坚决拥护,可嘴上说得热热闹闹,头头是道,行动上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甚而下焉者,则是有的干部自己不作为不说,反倒是眼光时刻盯着戮力作为的干部,对勇于任事的干部背后闲言碎语、指指点点、评头品足、说三道四,如果干事的干部工作中出了一点点差池,则是鼓噪而攻之,大加挞伐,横挑鼻子竖挑眼。

“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群众对一些长期尸位素餐者反映强烈。

细究那些不作为的干部类型,大抵有三类:一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不会为一是因为意志消沉而不愿为一是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为对于那些由于能力欠缺而不能为的干部来说,当务之急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对于那些因意志消沉而不愿为的干部,则需当头棒喝,猛击一掌,让他们幡然醒悟,迅速振作精神,以坚定的意志和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之中。

对于那些想作为而又怕犯错误的干部,则要切实为他们卸下思想包袱。

怕犯错误并不丢人。

心有敬畏,行止才会有所节制。

但是,如果过分害怕犯错误,干部就会成为“溜肩膀”,遇事绕着走,该拿的主意不敢拿,该承担的任务不敢承担,该推进的改革不敢推进,该解决的矛盾不敢解决,什么责任都一卸了之,什么事情都一拖了之。

贯彻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暂行办法心得体会4篇

贯彻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暂行办法心得体会4篇

贯彻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暂行办法心得体会4篇读了《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暂行办法》,我不禁为容错机制的出台叫好,下面店铺分享了贯彻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暂行办法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贯彻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暂行办法心得体会篇1容错纠错机制解除了广大想干事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只要是愿意为群众办事,能够为群众办好事的干部,因客观条件导致改革创新失败的,可以免予追责。

必须肯定,容错纠错机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也有人担心,这一机制在执行中是否会出现错误的标准因人而异?是否会成为某些人逃避责任的“保护伞”?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好容错纠错机制的作用,重点应该做到三点。

第一,容错纠错机制的内容要明。

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首先要明晰内容。

一是明确“错误”内容。

要明确规定可以免予追责的错误是哪些,把因独断专行、违背程序和规律、违背科学而作出的决策排除在免责范围之外。

“错误”内容要细化,可操作。

二是明确“错误”界限。

要明确“错误”级别,不能把重大错误、政治错误等也包容进去。

三是明确容错对象,避免一些干部钻制度的漏洞。

第二,容错纠错机制的执行要严。

容错纠错机制是为了给勇于改革创新的干部提供保障,不能沦为部分党员干部犯了错误就躲进去的“保护伞”。

在执行容错纠错机制时,应该先由干部个人申请,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出具调查报告,进行认定,并向上级部门报告,同级部门备案。

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在调查时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查清错误原因、不良影响,只有查明行为确属可免予追责的范畴才下定论。

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在调查时不能卖人情、讲关系,要以公平的心态来调查处理。

第三,容错纠错机制要敢于公开。

政府举措要敢于公开,努力打造“阳光政务”。

一是公开制定。

容错纠错机制虽然是针对干部的,但是在制定具体细则和操作准则时,要邀请专家和群众参与,听听他们的心声,看看在他们心中哪些错误可以被包容,提高机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励新时代新担当

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励新时代新担当

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励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 提出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查处,确保容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内进行。

换言之,就是要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善于干事者撑腰,就是要解决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问题,就是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广泛更有效地激励干部队伍挑起新时代的新担当,实现新时代的新作为。

俗话说“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一句浅显粗俗的话,道出了为官的本质——为民服务。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少数领导干部还抱有“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错误思想,这无疑与人民期盼的好干部标准相去甚远。

《意见》提出采取有效的机制将党员干部的考核标准与平时结合起来,有效的监督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用一颗“青春”的心,积极的态度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同时,敢于提拔“办实事、敢担当”的干部,允许广大党员干部在允许的范围内“犯错误”,有效的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放开手脚,大显收手,更好的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拿出舍我其谁的勇气、顽强拼搏的精神、敢于担当的锐气、勇于负责的态度来干事创业。

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点小失误、小过错,情有可原、在所难免,但只要是为了工作、为了改革、为了发展出现的失误或过错,《意见》都将是干部的“保护伞”和“安全区”,不能因为怕出错、怕失误而不敢干、不敢试,那其实就是更大的失误,也就等同于“不作为”,对于“不作为”的干部,惩戒将会更加严厉。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任何人在工作中都会出现一些小过失,特别是在一些未知领域、改革发展先行先试过程中,容易会犯错误。

《意见》中明确规定了“三个区分开来”,也就将敢闯敢干与莽闯蛮干区分开来,这就给那些敢闯敢干、勇往直前、担当负责、不谋私利的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只要是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出现的失误错误或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都将不予以追责问责,但也要及时改正、立即补救,要将损失降低了最小程度。

市、县关于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解决干部后顾之忧

市、县关于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解决干部后顾之忧

市、县关于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
法+解决干部后顾之忧
某开发区关于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
为有效整治“为官不为”行为,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大力营造鼓励和支持党员干部认真履职、开拓创新、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定位更高成效开发建设,进一步推进示范区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落实,更利开放发展,更好地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如下办法。

一、申请免予追责的条件
对改革创新未达到预期效果或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除外),属于不可抗力导致或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免予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
2、符合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的;
3、经过集体民主决策并有书证的;
4、有利于改革创新、有利于发展大局的;
5、没有为自己、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的;
6、主动采取措施,尽力挽救的;
7、为加快行政审批,采取先审批后补材料的。

二、认定免予追责的程序
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工作实施前,或因改革创新出现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允许干部犯错误不允许说假话
求真务实,紧密联系群众,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重庆围绕科学发展抓基层、打基础,创新“六个三”举措,做深做实基层党建工作,并在全国首创了“三项制度”、“三进三同”等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形式,坚持把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小事”,当作基层的“国家大事”,放到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拉近了干群关系。

人民群众深深感受到“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优良的作风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干”字。

重庆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扎实开展20万党员干部“大下访”、“大接访”、“三项制度”、“三进三同”等活动,使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的“油水”型干群关系回归到“鱼水”关系,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的目标。

重庆经济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就在前段时间,重庆发生的一件事情引起了社会广泛热议——重庆市巫山县在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深入开展“结穷亲”活动中,有两名乡镇领导干部虚报走访“穷亲”名单,其中一名领导干部根本没到“穷亲”家中去,另一名领导干部结识的“穷亲”已在外地居住多年,最近根本没回来过。

这种上骗组织、下骗群众的行为绝不只是一个人的性格问题、品德问题,还是严肃的政治问题、根本原则问题,这既严重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又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能不能说真话,敢不敢说真话,绝不是小事情、小问题!是当官做人最基本的素质,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质,不讲真话就不能得到真实的情况,就会失信于民。

但从目前来看,少数地方和少数部门,不愿或不敢讲真话的现象依然存在。

因此,党员干部要转变作风,就必须从说真话开始。

如果一名干部连说真话都做不到,如何指望他们为群众办事?
怎样才能从源头上、制度上保障党员干部说真话?一是强化学习培训,让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进一步树立说真话的意识。

2009年,巫山县通过党校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培训各类干部1200余人次,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显著提升。

二是深入基层。

巫山县规定,县级领导干部每年必须安排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乡镇干部每周至少保证3天以上的时间“转田坎”,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切实了解、掌握了实情,才能让干部有“真话可说”。

三是创新方式强化监督。

对说假话的党员干部,一经查实,予以重处,从体制上让说假话的党员干部没有市场。

值得欣慰的是,巫山县对说假话的基层干部不姑息,不手软,通过暗访方式,对在“结穷亲”活动中说假话的两名乡镇领导干部予以免职,并将“秘拍”视频在全县性会议上播放。

这种方式尽管损失了几张干部满意票,但得到了更多的群众满意票。

允许干部犯错误,但绝不允许干部说假话!在领导干部中,要大力倡导“一要干净,二要干活”,“要有开拓精神‘想干事’,要有科学态度‘会干事’,要有操作能力‘能干事’”,以先进模范为楷模,不断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唯其如此,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坚强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