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合集下载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一、本专题的主要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上出现了工业无产阶级与工业资产阶级两个对立阶级,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逐渐成为无产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

列宁领导着俄国人民建立了苏维埃工兵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此诞生。

苏联经过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的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戈尔巴乔夫改革等等改革最终解体,其他苏联阵营的国家则走上了一条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

社会主义的产生一、英国宪章运动时间:1836年~1858年政治纲领:《人民宪章》地位:英国宪章运动是欧洲规模最大的工人运动。

英国宪章运动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的统治,但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并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新社会来代替目前这个不合理的社会。

二、科学社会主义时间:1848年2月人物:马克思恩格斯文件:《共产党宣言》影响: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社会主义的革命一、无产阶级的初次实践(一)巴黎公社时间:1871年3月28日代表阶级:工人阶级利益,即无产阶级利益地位: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失败:1871年5月21日~5月28日“五月流血周”(拉雪兹神甫公墓)(二)国际歌五月流血周后不久,《国际歌》诞生,词作者为欧仁•鲍狄埃,曲作者为狄盖特,它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一、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结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影响:①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②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③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④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苏联及东欧部分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课件2: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高中历史选修4精品课件2: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 设进行过大量的探索,列宁主义在探索中创新和发 展,这些探索的经验教训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
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探索 现代化 民族问题的探索 政权、政党建设的探索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革命思想。 (3)阅读《资本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民主革命者→马克思主义者)
2.形成:
大学研究革命理论,参加早期革命活动。
一个党是不是真正的工人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 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是谁领导它以及它的行动和 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 党是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列宁
思考:列宁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怎样的准备? 俄国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哪年建立的? 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二)组建无产阶级政党
1.建党的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创建“圣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2)理论准备: 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
2.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1903年)
(1)成立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背景: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2)内容:余粮征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强制劳动 (3)作用:集中力量,争取战争胜利
2.新经济政策(1921.3)
(1)背景:经济政治危机,农民对余粮征集制极为不满 (2)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开放市场、
允许自由贸易、实行租让制和租赁制等
(3)作用:经济恢复,政权巩固(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创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2、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 3、制定党纲, 创建布尔什维克党 三、领导十月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欧洲资本 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地理环境等具体状况,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 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应当指出,马克思、 恩格斯“同时发生”的观点决不意味着革命将在某一天某一时刻同 时发生,它指的是一个历史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中 包含“同时胜利”的意思;无产阶级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 发生、同时胜利是他们一生都坚持的理论观点。 “一国理论” 其理论要点有: 第一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首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逐步走 向社会主义。 第三,俄国一国可以首先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 制度的基础上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理论创新: 列宁地一国胜利理论,集中体现与时俱进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 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
理论准备:1900年,在德国创办《火星报》 第一份全俄国马克思主义报纸
一个政党
诞生: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开幕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陈旧仓库, 1、地点: 后转移到英国伦敦的一个俱乐部
2、内容: ①制定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革命纲领 ②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关 (形成布尔什维克)
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3、意义:
“一国胜 利”理论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理 论指导
为夺权和建 二月革 设提供理论 命后 “和平过渡” 七月事变 理论 指导 十月 武装夺权理论;十月革命; 建立历史上第一个 革命前 《国家与革命》建立工农苏 社会主义国家 维埃政权
一个主义
1924年斯大林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是很丰富的。构 成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①帝国主义理论。 ②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③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 ④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⑤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⑥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列宁主义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指引俄国人民建立了世 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它鼓舞 和推动了全世界一切被压迫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 它至今仍然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2.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ppt文档)

2.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ppt文档)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阅读单元导语P27,了解第二单元涉及到 哪些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课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找出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国内形势和 国际背景。 2、结合图册P20,说一说十月革命的经过。 3、通过以上学习得出十月革命对俄国和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2019/11/25
第三篇章:十月的日子(过程)
时 间: 1917年11月7日 领导者: 列宁 指挥部: 斯莫尔尼宫 任 务: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结 果: 1、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性 质: 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2019/11/25
第三篇章:十月的日子(过程)
1、起义前获得了人民和军队的普遍支持和拥护 2、列宁亲自领导起义,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 的方针政策; 3、起义者手中掌握着武装力量,与临时政府的力量 对比悬殊。 4、而重现该现场的电影拍摄现场比起义现场更复杂, 受伤人员更多。
2、俄国工农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 坚决的方法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 不赔款的和平。——《和平法令》 新生苏维埃政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上材料中,苏维埃政府将明显改善哪些人的生活状况?
2019/11/25
第四篇章:感悟的时刻(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对俄国来说: 十月革命后,成立代表工人、士兵 和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宣布退出第 一次世界大战,颁布《土地法令》。 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 方向。
资料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工人和农民的愿望,宣 布继续进行世界大战。 资料三、《四月提纲》中,列宁的口号是:“ 结束战争,土地 归农民,权力归苏维埃,工作归失业
结合资料二、三,说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为什么会 得到人民的拥护?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 提出的纲领和口号充分考虑人民的需求; 夺取政权后权力的归属,符合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旨在消除阶级剥削和社会不平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社会主义的起源社会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出现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家如圣西门、傅立叶等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构想,主张通过社会改革来解决社会的不平等问题。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1.早期社会主义: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必然会导致无产阶级的革命,并最终建立无阶级社会。

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苏联社会主义: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以国有制为基础,实行计划经济,通过集体化和工业化推动国家的发展。

3.中国社会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开始。

中国采取了以农村为重点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实行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化,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后,中国进行了工业化进程,建立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4.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在20世纪广泛传播,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如古巴、朝鲜、越南等。

这些国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根据本国国情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行了国有制和计划经济。

三、社会主义的特点1.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国家或集体拥有生产资料,实行计划经济,通过国家调控来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2.阶级斗争:社会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消灭剥削阶级和推动无产阶级的解放,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倡导人民民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主制度来保障人民的权益。

4.社会福利:社会主义追求人民共同富裕,注重社会福利的提供,如教育、医疗、养老等,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理论,旨在实现财富、机会和权力的公平分配,并推动社会进步。

在世界各地,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曾经历过风云变幻的历程。

本文将概述社会主义的发展简史。

19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开启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先河。

第一个成功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国家是苏联。

1917年,苏联爆发了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政党掌握了政权。

1922年,苏联成立并开始实行社会主义经济。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早期有许多成就,包括工业化、文化教育、土地改革等。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苏联经济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如生产效率低下、科技水平不足、官僚主义等。

1985年,戈尔巴乔夫登上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宝座,开始推行变革政策,试图挽救苏联社会主义。

然而,这些改革最终未能取得理想效果,导致苏联崩溃,社会主义的旗帜也随之倒下。

苏联的崩溃打击了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者,但并没有彻底扼杀社会主义思想。

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小范围内得到了保留和发展。

例如,古巴、朝鲜、越南、中国等国家在同一时期实现了社会主义化。

尽管受到了苏联的经济支持,但这些国家仍然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第一次五年计划期间,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创造了高速增长和工业化的奇迹。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遭受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动荡,导致了社会主义的混乱。

1980年代后期,中国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试图推动经济转型并实行市场化改革。

这些措施引入了私有制和外资,以激励企业家和外国投资者,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中国今天依然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但社会主义的意义和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除苏联、中国等国家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也曾试图实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治理,如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在二战后的共产主义政府时期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强调社会财富的公有化和资源的平等分配,以实现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为目的。

社会主义始于19世纪末,经历了数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最终在20世纪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将概述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一、早期社会主义早期社会主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社会主义思想运动。

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包括欧文、圣西蒙、柏格森等人,他们都强调社会财富的公有化和资源的平等分配,致力于寻求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方式。

然而,这些社会主义者的主张一度被压制,导致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19世纪50年代,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因此应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化和资源平等分配。

这种思想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广泛传播,成为当时的主流社会主义理论。

三、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1917年,俄国爆发了著名的十月革命,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苏联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在斯大林时期采取“计划经济”政策,实现了国有化和公共财富的平等分配。

苏联社会主义引领了时代潮流,引发了很多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革命。

四、中国社会主义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实行中国式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经历了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的多个阶段,政策的变幻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上下波动。

尽管如此,中国社会主义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国家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不断迎来新的进步。

五、社会主义在其他国家的发展除了苏联和中国,其他一些国家也试图采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课件3: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课件3: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2.《四月提纲》 (1)背景:1917 年_二__月__革__命___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发表:1917 年 4 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指出目前俄国 革 命 必 须 由 资 产 阶 级 _民__主__革__命___ 向 无 产 阶 级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过 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意义:《四月提纲》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_马__克__思__主__义___理论解 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四、巩固新生政权 1.退出一战:列宁领导俄国同_德__国___、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 一战。 2.国内战争:1918~1920 年,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苏俄人 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 叛乱的斗争中,并最终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特别提醒:苏俄国内战争是在苏俄力图摆脱帝国主义战争、
2.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 几国内取得胜利,并提到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3.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找到了在落后国 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4.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列宁丰富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指出 无产阶级专政是其精髓,其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思维启迪] “战时共产主义”……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在小 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政策是要用农民 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粮食。只有这样的粮食政策才能适应无产 阶级的任务,只有这样的粮食政策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基础, 才能使社会主义取得完全的胜利。 (1)苏俄实行粮食税具有什么重要作用? (2)苏俄为什么要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年轻的反叛者 1.主张:从根本上推翻旧制度,建设平等的新社会。 2.走上革命道路 (1)参加反对_专__制__政__府___的学生运动。 (2)1893 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动工人罢工。 (3)1895 年会见劳动解放社领导人_普__列__汉__诺__夫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 和平法令》 争,并呼吁各交战国立即签订不割地不赔款 的停战协定; 的停战协定; 土地法令》宣布立即无偿没收地主、 《土地法令》宣布立即无偿没收地主、 皇室和寺院的土地, 皇室和寺院的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 劳:
1.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 1.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 2.俄国:摆脱 束缚、统治、建立 新专政、开辟 新道路 2.俄国 俄国: 束缚、统治、 新专政、 3.国际:一条崭新的解放之路! 3.国际 一条崭新的解放之路! 国际: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917年11月)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917年11月 标志: 标志: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决议 措施: 措施:
避免创伤、巩固政权、 避免创伤、巩固政权、顺应民意
宣布一切权利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使得工农联盟更为巩固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选举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选举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