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研究

合集下载

论孙犁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孙犁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On the female figures in SUN Li's short stories 作者: 任动[1]
作者机构: [1]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周口466001
出版物刊名: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44-46页
主题词: 孙犁;短篇小说;女性形象
摘要:善于塑造战争年代的先进农村青年妇女形象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

孙犁笔下的女性,既有外表美,又有内在美。

她们的美健康、朴实,没有丝毫的病态和造作。

这些女性对亲人温柔多情,对敌人横眉冷对,像一座座柔情与刚毅的合金塑像;这些女性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在成长的道路上,她们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受了革命斗争的考验,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为她们的成长提供了保证。

论孙犁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孙犁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孙犁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者:刘秋月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12期内容摘要:孙犁是位富有个性的的作家,他的小说尤以塑造女性人物形象见长。

在孙犁中短篇小说塑造的众多女性中,既有形象比较单一的“扁平”人物,又有形象较为复杂的“圆形”人物。

孙犁以诗化的笔墨将这两类女性刻画得多姿多彩,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女性形象扁平圆形孙犁是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里塑造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尤以其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得最为出色。

孙犁曾说:“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性比男性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我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

”他笔下的女性,或鲜活灵秀,或勤劳能干,或深明大义……她们共同筑成了孙犁小说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纵观孙犁的中短篇小说,这些女性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形象比较单一的“扁平”人物和形象较为复杂的“圆形”人物。

孙犁中短篇小说中塑造的多数女性都属于前者,后者则以中篇小说《铁木前传》中的小满儿为代表。

无论是“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孙犁都将她们塑造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一.“扁平”女性形象孙犁中短篇小说中塑造的大多数女性都属于“扁平”人物,她们的形象相对比较单一,要么是“美”的化身,要么是“丑”的化身。

“先进”女性形象基本上是“美”的化身,而“落后”女性形象就成了“丑”的化身。

这两类“扁平”人物在孙犁短篇小说中呈现出“二元对立”的关系。

1.“先进”女性孙犁小说中着墨最多、刻画最精彩的就是这些“先进”女性形象。

对于这些女性,作者极力赞扬、热情歌颂:她们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体;她们身上体现了人性美、人情美;她们不仅具有中国传统农村女性勤劳、善良、贤惠等美德,还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这些众多的“先进”女性形象,孙犁并不是把她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模子,而是丰富多姿,各有各出彩的地方。

建国以前的小说以《荷花淀》《嘱咐》中的水生嫂最具代表性,这位女性是坚忍不拔、深明大义、无私奉献,对丈夫、民族和国家都怀有深深的爱的农村妇女的代表。

孙犁小说女性形象研究述评

孙犁小说女性形象研究述评

2005年12月第17卷第6期中华女子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W omen’s UniversityDec.2005V ol.17.N o.6孙犁小说女性形象研究述评刘文娣(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 要:孙犁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中国新女性形象,她们独特的个性特征令人们常读常新,综观孙犁以往对其女性形象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文革”前、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至今。

每个阶段对女性形象的把握都有不同的表现,同时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孙犁;女性形象;审美;文学价值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98(2005)06-0077-05 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大师,他以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席位,他作品中浓郁的诗意给文坛吹来一股清新自然的淳朴之风,刻画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中国新女性形象,她们识大体、顾大局,勇敢乐观,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亮点。

自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创作至今,孙犁塑造的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令人们常读常新,综观以往对其女性形象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文革前”、80年代、90年代至今。

每个时期的研究都有不同的表现,取得了许多进展与突破。

现就这三个阶段对孙犁小说女性形象研究状况作一述评。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特别是“文革”前,研究者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孙犁是如何体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孙犁创作的审美追求、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诗意化等等感悟式的欣赏上,对女性形象的把握也往往局限于单篇作品的分析上,多从政治功利性角度分析,普遍性地认为她们是生长在新时代的新女性,识大体、顾大局,勇敢乐观坚强。

这类的研究文章数量不多,且多以附属的形式见于对孙犁作品其他领域的研究当中。

其中,冯健男、冉淮舟为其中的代表。

冯健男发表于1962年的《孙犁的艺术(上)———〈白洋淀纪事〉》《孙犁的艺术(中)———〈铁木前传〉》《孙犁的艺术(下)———〈风云初记〉》三篇文章从孙犁的单篇作品入手,以分析孙犁创作的艺术风格为起点,引出对其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的探讨。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谈孙犁小说创作特色【优选】.doc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谈孙犁小说创作特色【优选】.doc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谈孙犁小说创作特色从女性形象的塑造谈孙犁小说创作特色谈到孙犁的小说,我们不自觉地会想到作品中很多是以女性形象作为主人公的,他在女性形象的选择和塑造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最初读孙犁的小说时,我就是被这点所吸引。

基于个人的研究喜好,在这里我主要从女性形象的塑造出发,谈一下孙犁小说的创作特色。

总的来说,孙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女性形象是“美的象征”, 比如《荷花淀》、《嘱咐》中的水生妻、《光荣》里面的秀梅、《浇园》里的香菊等。

孙犁赋予了她们纯洁的心灵、崇高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

她们识大体、顾大局,将儿女情与爱国情融为一体,显示了新一代劳动妇女的精神风貌。

第二类女性形象较为复杂,她们虽然有缺点,甚至是严重的缺点,但也有可爱、可取之处,如《村歌》中的双眉、《铁木前传》里的小满儿等。

第三类女性形象是堕落、反动的人物,如《风云初记》中的俗儿,《光荣》里的原生媳妇等。

接下来,我们以《荷花淀》为例,从“美的象征”这一方面去谈孙犁的创作特色。

第一个特色:从平凡的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几乎孙犁的所有小说都是通过平凡的人物、普通的小事展开的,大多数是以年轻的女性为主人公,通过这些来反映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

比如《荷花淀》里说的就是白洋淀里人民的生活小事。

讲述了水生和村子里的年轻人参军去大部队,水生妻和其他妇女深明大义,不拖后腿,毅然送丈夫参军。

经过夫妻话别、结伴探夫、途中遇敌、水上伏击一系列经历使她们得到了战斗的锻炼和考验,并迅速地成长起来。

加上这个时期残酷的现实也激发了她们的自卫力量,妇女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射击,成为保家卫国的女战士,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的事业中去。

《荷花淀》就是通过这些劳动妇女的平常事的小侧面,表现出了白洋淀人民特别是妇女们的战斗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除了《荷花淀》外,其他的小说像《山地回忆》写的也是家常闲话、纺纺织织、帮助老乡搞运输等等,却体现了人民与战士们相依为命、同生共死的鱼水关系。

孙犁小说艺术特色

孙犁小说艺术特色

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从平凡的生活事件中开掘主题,立足于小人物描写来反映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

孙犁青年时代就参加了革命,半个多世纪中,他经历了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激烈动荡的时代。

虽然这样,在他的作品里,却很少见到叱咤风云的大场面,他主要描写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力图通过在我国革命进程中那些最普通、最常见的生活事件,表现出作家所经历的那个时代,表现出特定环境中人们的精神风貌。

我们透过他的小说,可以遥看到历史车轮辗过的痕迹。

二、着力于内心世界的刻画,塑造人物的心灵美。

孙犁是善于刻画人物的,尤其善于刻画农村妇女的形象。

青年妇女和少女的形象,更是被他描写的绘形绘声和生动活泼,体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聪明美丽多情勇敢的特点。

他的小说在塑造人物时,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三、叙述和抒情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美。

孙犁的小说创作,有着近似诗歌散文一样的艺术魅力,象诗歌散文那样的打动人心。

他在小说中,创造出的是如诗如画般的艺术境界。

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营造诗歌般的意境,是孙犁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的富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在我国现代作家中,孙犁可谓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巨匠。

读孙犁的作品,无人不赞赏他的语言魅力。

孙犁善于表现和歌颂美的事物,善于发现和抒发生活中的诗意,这就决定了他的小说语言具有一种诗的特质。

他的作品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诗情画意的场面,是与他那简洁传神、朴实自然、纯真而又新颖的语言分不开的。

在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时,虽着墨不多,却深入细致,善于捕捉人物心理瞬间活动,以极凝练的语言表现出来。

浅谈孙犁的小说创作

浅谈孙犁的小说创作

浅谈孙梨的抗日小说创作艺术之路和生活之路不同,它最忌讳在人们走惯了的的平坦大道上亦步亦趋,它需要独特的探索,需要另辟蹊径,需要种植奇花异草,创造出人迹罕到的幽胜的艺术境界。

孙梨就是一位坚持走自己艺术道路的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而经久不衰,就因为它具有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含蕴着其他作品不能代替的审美价值和强烈的艺术魅力。

孙梨的小说创作,就其写作时代、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抗日小说,包括《白洋淀纪事》中的大多数短篇小说和《风云初记》;二、土改前后农村变革的小说,包括《村歌》、《铁木前传》及部分短篇小说;三、芸斋小说。

这三类作品题材、体裁、内容、表现手法各有特点。

但是他的小说,以抗日题材最多。

抗日小说也最能体现他的个性和美学追求,因而在孙梨小说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臵。

关于抗日小说,孙梨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现在已经快七十岁,我经历了我们国家民族的重大变革,经历了战争、乱离、灾难、忧患。

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

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

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

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的作品,表现了这种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

这段话,概括地说明了他的创作的指导思想是表现“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具体说来,就是表现农民的爱国热情,作战的应用和高尚的品德,把他们的精神美的极致生动地再现出来。

孙梨的这一艺术追求,使他的作品和那种热衷于描写劳动人民精神创伤的作品区别开来,和那些以低沉的调子描绘阴暗面的作品区别开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旋律。

这一艺术旋律是和时代的步伐,和人民的心声非常谐和的。

那么,孙梨在作品中怎样实现这一艺术追求的呢?一般来说,表现战争时期人民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和美好的品德,最直接、最便当的方法是将人们放臵到严酷的战争中去,让他们在战争的烈火中经受考验,显示出思想光华。

硝烟中的人性灵光——评孙犁早期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硝烟中的人性灵光——评孙犁早期小说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面。
水生 嫂对 丈夫上前线是理解 的 、 支持 的 、 虽然 有各种理 由— —老人有 病 、 子小 、 孩 活计 多 , 但却 没有扯 丈夫 的后腿 。在 民 族利益 面前 , 水生嫂表现 出了比传统女性更为可贵的一面—— 识大体 、 明大义 、 大局。没有“ ” 顾 大 家的安定 和平 , 小家的 哪有 温馨 安逸 ? “ 寻夫” 路上她 目 睹了真枪实弹的战斗场面, 品尝到了胜利的喜悦, 回村后 , 觉悟起来的妇女们组织在一起 , 成立了游击 队, 自己的男人一样 , 在千白洋淀上 , 和 守护 这时的她们 , 已不再 是“ 一群 落后 的分子 ”而 是一批 武装起来 的 战士。这不仅 表 , 现 了几个 妇女 的成 长历程 , 更重要 的是反映 了革命战争在人 民精神上所引起的巨大变化。 战争使女人从 家庭走 向战场 , 舍小家 , 大家; 顾 战争使女人 成熟 : 不赶走 侵略者 , 就不会 有舒心 的 日子。男人 浴血奋战 , 女 人也扛枪 打仗 , 日本鬼子陷入了人 民战争的汪洋大 海。毛泽东 同志 曾说过 : 国妇女 起来 之 日, 全 就是 中国革命 胜利之 时。战 争使得人性 “ 的一面得到升华 。 善” 3 无产阶级 的审美 意识 、 四十年代解放 区文学创作 的主题是 : 弘扬爱 国主义 、 革命英 雄 主义及不屈 不挠 的民族精 神。在这个 大前提 下 , 小说创 作 要与时代需要相一致 , 出积极 向上 , 观健 康的时代精神 。 表现 乐 “ 夫妻话别 ” 一节 中, 生嫂 听说 丈夫 报名参军 , 当水 编席的“ 手指 震动了一下 , 叫苇眉子 划破 了手 , 把手 指放 到嘴里 想是 他 吮了一下 ” 表现 出人物 内心情绪的起伏 , , 既而又 表现出人 物开 明的一 面 :你总是很积极 的… 你干 的是光荣 的事 , “ 我不拦你 ” 。 虽有几分嗔怪 、 嘲讽 , 但更多 的是对丈夫的理解与支 持。夫妻话 别没有 表现儿女 情长 、 眼婆娑 , 泪 绵绵情话 , 品 自始 至终 洋 作 溢着清纯 、 的气 息 , 健康 给人一种 昂扬 向上 的力量 。 孙 犁是一位无产阶级的作家 , 的阶级立场 、 憎情感决定 了他与 一般文 人的 审美情趣 的不 同。同样是女 人 , 他 爱 一般 文人

孙梨笔下的女性形象(修改稿)

孙梨笔下的女性形象(修改稿)

浅析孙犁笔下的女性形象内容提要: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孙梨以其独特的视角,清新的文笔展示着生活,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拟从孙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方面来挖掘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孙犁短篇小说女性形象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孙梨的小说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别具一格,为当代小说的创作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园地。

在他的作品中,他把大部分的篇幅给了女性,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

孙梨认为这“是因为在中国,几千年来,妇女的苦难更深重,而今天他们的新生解放,也就更值得欢喜、表扬和拥护;而一切斗争,一切生活里都有她们参加的缘故①。

孙梨选择了他最熟悉的生活,最了解的人物,并赋予全部的感情,以纤丽的笔触和真诚的情感构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了真善美的极至。

孙梨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具有了哪些个性品质呢?我们通过欣赏他的小说,大体可以归纳为一下方面: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和求生向上的坚韧意志、含蓄、真挚、细腻的情感世界;崇高无私的灵魂;女性形象的特征性、丰富性。

当然以上特点不是孤立的体现在一个人物身上,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孙梨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②,以巧妙的艺术构思,精确的反映了时代的风貌。

一、孙犁的作品深刻地挖掘了农村女性的传统美德和求生向上的坚韧意志。

孙犁笔下的女性大多具有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具有难以摧折的求生向上的意志,以及坚韧的生命力。

她们个个都是那样坚贞美丽,活泼可爱,她们对自己的亲人是那样的温柔多情、体贴入微,对待敌人横眉冷对,英勇顽强。

《采蒲台》中的小红母女勤劳坚韧,又爽朗乐观,表现出中国劳动妇女不屈不挠的性格;《光荣》里的秀梅爱憎分明,大胆泼辣;《蒿儿梁》中的妇救会主任坚定沉着,积极热情,象对待自己的亲人那样爱护子弟兵。

她们都表现了已解放了的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一个个“象金子一样坚强,象水一样明澈”。

为了民族的解放甘愿忍受一切艰难困苦,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我们的民族曾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而妇女身受的灾难尤为深重,她们不光具有民族解放的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她们还具有一种强烈的解放自己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犁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研究作者:肖益坚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6期摘要: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文学巨匠,他所开创并发扬的“荷花淀派”写作风格对于我国文学的整体走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孙犁的笔触不仅能够描写出人物之间的共性,使得作品内外皆有共鸣,还能够十分恰当地描写出人物的个性,让读者感受到其作品中每一个人物的鲜活。

这种共性与个性结合的描写效果使得孙犁笔下的人物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本文中,笔者就自身的阅读经验来谈一谈孙犁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

关键词:孙犁;人物形象;塑造手法一、孙犁及作品简介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孙犁显然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一方面,孙犁是一位艺术生命力旺盛,且文学成就也很突出的作家,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堪称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劳模”。

在作品方面,他的笔锋涉及到了小说、散文、文艺理论甚至社评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在这些方面均有着不俗的建树。

更加传奇的是,由于身体原因,孙犁于1956年开始就因病住院,其后停笔十年。

然而即使如此,孙犁能够在第一时间再投入到创作中去,并且在其后依然创作了质量很高的作品,如《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等后被称为“耕堂文录十种”的散文集,期间竟然又持续了15年的创作期。

现如今,孙犁最为人所铭记的身份仍然是一名小说家,其最主要的创作仍然集中在1956年之前的小说作品上。

这其中,最为知名的作品有《铁木前传》《风云初记》《荷花淀》《芦花荡》《山地回忆》等。

其中,《荷花淀》当中对于乡土人情的细腻描写更是使得“荷花淀”写作一派得以定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二、孙犁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分析(一)典型形象与个性结合典型形象是文学作品当中常常会使用的一种创作元素。

所谓典型形象,是为体现某种观点、展现某种人物性格或者命运路径而创作出来的人物形象。

在典型人物的设置当中,作者通常会将所有的典型事件和典型性格集于某一个或某几个人身上,通过性格与命运、社会的冲突对抗,展现某种诉求。

孙犁生于1913年,成长于民国时期最为风起云涌的阶段,其接受的教育、阅读的作品都与五四启蒙及其后续息息相关,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为孙犁的文学启蒙提供了两个方向的重要参考,其一是其中的主角娜拉是一个典型社会中的典型人物,用以表达一种典型的社会悲剧的观点。

其二是,作为女性的娜拉为当时的文学表达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女性视角,让很多文学创作者感受到了女性主义的到来。

这两种影响都对孙犁后来的创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在其后的创作中,孙犁根据自身理解的典型形象、典型性格将这种手法广泛地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用来反抗当时中国社会中依然广泛存在的包办婚姻现象。

在这种思考之下,孙犁曾经有过一些十分直接的传承和创作,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出走之后》。

《出走之后》这部作品单从题目上来看就可以感受到其与《玩偶之家》之间的关联。

这是五四以后,在鲁迅“娜拉出走之后怎样”的追问下产出的众多作品中的一个。

孙犁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位女性角色王振中,父亲早逝,母亲无势,受尽了宗法社会笼罩的乡村的压迫。

王振中是一个善良、天真并勇敢,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生活中已经被磨灭了生活的希望的女孩,这种性格正是典型的“娜拉”性格,而其身上所存在的关于封建宗族家庭的压抑、对于封建包办婚姻的反抗等都是将娜拉式的故事迁移到中国土地上所做的本土化改变。

说到底,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孙犁在接受了西方作品思想之后在中国土地上的一种实践,因此无论是其中的典型形象还是人物身上的性格都展现得十分鲜明。

(二)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如果说《出走之后》算作孙犁根据当时鲁迅的“娜拉出走之后怎样”式追问所交上的一份“作业”,那么在之后的创作中,孙犁就开始真正将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及对于人物身上存在的命运思考融入进自己的创作思路当中了。

在《出走之后》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于王振中的描写还是十分具有典型人物的僵硬身影的:“她的脸更红、更圆,已经洗去了那层愁闷的阴暗:两个眉梢也不再那样神经质的跳动,两片嘴唇却微微张开,露出雪白的牙齿,睁着大眼望着台上讲话的程子华同志,那信赖更深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刚刚从封建伦理的枷锁中逃脱出来,迎来新生的人的女性的反应,虽不能说十分粗糙,但也并無新意。

可是在后期的逐渐成长过程中,孙犁对于人物的描写刻画就开始变得十分生动了。

例如,在《“藏”》里,孙犁是这样描写浅花的:“娶了媳妇,母亲脾气好,媳妇模样好,过的是好日子。

媳妇叫浅花,这个女人,好说好笑,说起话来,像小车轴上新抹了油,转的快叫的又好听。

这个女人,嘴快脚快手快,织织纺纺全能行,地里活赛过一个好长工。

她纺线,纺车像疯了似的转;她织布,挺拍乱响,梭飞的像流星;她做饭,切菜刀案板一齐响。

走起路来,两只手甩起,像扫过平原的一股小旋风”。

这段描写仍然是孙犁对于一个敢于走出社会压抑的女性的描写,但是从这些生动鲜活的动作描写中,一个俏丽、俏皮、能干且充满生命力的农村小媳妇形象就已经跃然纸上。

可以说,加入了这些描写之后,孙犁的人物塑造变得更加丰满了。

(三)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对于人物形象的心灵美雕琢一直是孙犁作品为学界所称道的重要内容,在旧社会、在战争中、在新时期,每一个人在特定时期所展现出的美丽心灵都是贴切且独特的。

在这些对于美丽心灵的描绘中,心理描写是最为突出的。

比如《山地回忆》中,女主人公妞儿在和身为八路军干部的“我”斗嘴后,看到“我”冬天没有袜子穿,双脚受冻,竟不计前嫌,倾尽家中布料,为我织袜,善良淳朴之心溢于言表;《风云初记》中,秋分与丈夫一起参加农民暴动,失败后丈夫不得不偷偷坐小船逃走,而秋分竟跟着小船跑了十里路。

之后,秋分又一直为杳无音信的丈夫苦等十多年,让人感动。

这些对于心理活动的描写不仅能够展现出孙犁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上的高超水平,更能够体现出孙犁对于人物纯洁内心的追求,对于善良人性的关照。

(四)典型环境与特性人物结合典型环境是体现人物性格的绝佳舞台,在特定的环境中,人物的性格会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孙犁的笔下,我们常见的是人物的美丽心灵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风云初记》当中的秋分。

秋分所在的环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阶段,其生活的地点也是当时最为动荡的一个地区。

当时秋分与丈夫一同参加农民暴动,这就能够十分充分地体现出秋分敢爱敢恨、勇敢正直的性格。

而在后来,农民暴动失败,秋分独送丈夫出逃,在岸上一直追着船走,这种人物内心的不舍与环境上对于二人生生分离的紧迫让其中的感情达到了最高潮,同时也十分直接地展现了秋分对丈夫深切的爱。

这种在不同环境中展现人物不同侧面,最终通过整个事件串起一个丰满人物的手法使得孙犁笔下的人物更加鲜活。

三、孙犁小说人物形象特点(一)突出女性人物,集三关于一身在孙犁的小说当中,女性人物是被突出的,这主要是与孙犁一贯以来的创作观念有关:孙犁认为女性身上保留了很多人类古老的美好传统。

因此,在孙犁的作品当中,女性往往成为了“美“的承担者。

这其中,孙犁主要通过“三美”来展现这种女性之美——结构美、形象美、语言美。

举例来说,在《荷花淀》中的水生嫂是孙犁笔下十分著名的人物。

在表现其美中,孙犁首先通过形象美——典型的中国好妻子来为其定位;然后通过结构美——在家处理家常理短,在外支持抗日杀敌来展现水生嫂坚韧不拔的美好性格;最后通过对其描写的优美语言来丰满水生嫂的形象。

使得一个又贤惠、又懂民族大义又惹人怜爱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二)强调女性解放,解构与结构一体孙犁处在一个思想极度动荡的年代,因此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是结构与解构一体的。

上文中提到,孙犁对于妇女解放的相关思想十分看重,然而这种解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孙犁往往通过人物的选择来展现其中的结构与解构。

比如《铁木前传》中的九儿,对于青梅竹马的六儿有着十分纯真的爱恋,这部分描写九儿的初恋是为了展现其纯真美。

然而后来因观念上的冲突,九儿与六儿分道扬镳,这里其实就是解构了之前带有幻想性质的封建社会中的青梅竹马的爱情,并且在其后又通过结构的方式展现了九儿对于爱情的理性思考——“爱情——它的结合和童年的伴侣不一样,只有在共同的革命目标上,在长期的协同的辛勤工作里结合起来的爱情,才经得住人生历程的万水千山的考验,才能真正巩固与永久”。

这种由结构到解构再到结构的过程,整体现出了孙犁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细致与深邃。

(三)赋予时代意义,彰显民族精髓作为一名解放区作家,孙犁在其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给予了很多的期待,通过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孙犁展现了时代思潮的缩影,也彰显了民族精神的精髓。

这其中,《风云初记》當中的李佩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首先,李佩钟是封建家庭出身,后来又嫁入一个封建家庭,但是她顺应了时代的动向,结束了不幸的婚姻,彰显了一个新时期自我解放的女性的勇敢。

同时,她还在离开封建家庭以后投身革命阵营,积极参加抗战,最后为国牺牲,彰显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在这里,李佩钟的心灵和命运都奏响了一曲悲壮的交响乐,令人叹息,也令人敬佩。

四、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孙犁确实是一位十分擅长处理人物形象的作家。

在孙犁漫长的创作史当中,其笔下涌现出的人物数不胜数,但是在每一个人物身上,我们都能够看到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主张、思想动态、艺术手法以及时代风貌和民族精神。

因此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更加细致的眼光去审视孙犁的作品,从中领悟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1]张龙福.植根于心灵深处的人性之花——《荷花淀》的心理分析兼及孙犁的小说风格[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03)[2]李中华周作人和孙犁文学观比较[J].名作欣赏,2008(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