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

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

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们是故事的灵魂,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并沉浸于故事的世界中。

通过精细塑造人物形象,作家可以让读者对其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并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作者注重细节描写、情感描绘和行动展示等方面,本文将从这些角度来探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一、细节描写:人物形象的独特特点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法,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等细节,可以让读者对人物有更加直观而深入的认识。

例如,在描述一个男主角时,可以描绘他的长相、体型、眼神、表情等特征,以及他所佩戴的特殊饰物或独特的打扮风格。

同时,还可以通过描写他的举止动作,如行走的姿态、手势的细微变化等来展现他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这些细节描写可以为读者构建真实而立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对角色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情感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除了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方式。

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情感变化和思维活动等,可以向读者传达人物的情绪体验、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例如,在描述一个年轻女孩时,可以描写她内心的恐惧、渴望和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

这样的情感描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并产生情感共鸣。

同时,情感描绘也需要注意不过度展示,避免让读者产生疲劳和审美疲劳。

三、行动展示: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的行动展示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可以展示人物的品质、才华和性格特点。

例如,在描述一个勇敢而坚定的英雄时,可以展示他在危机时刻的果敢行动和机智应对,以及他在与他人交流时的自信和锐利的思考。

这样的行动展示不仅能够丰富人物形象,还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四、角色关系对比:对比揭示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还可以通过角色关系的对比来展现。

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角色进行对比,可以更加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等。

其中,肖像、神态和动作描写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和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可以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可以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它可以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它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四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把握故事情节的方法在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可以通过三种题型来概括故事情节。

第一种是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第二种是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第三种是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在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活动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

分析小说情节的目的在于理解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因此在分析情节时要注意它对人物性格和主题的作用。

鉴赏故事情节的题目主要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可以通过总结情节的作用来回答题目。

情节的作用包括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为后续情节发展作铺垫、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等。

小说写作中的人物塑造技巧与方法

小说写作中的人物塑造技巧与方法

小说写作中的人物塑造技巧与方法在小说写作中,人物塑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秀的人物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本文将探讨小说写作中人物塑造的技巧和方法。

一、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塑造其形象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展示人物的内心想法、情感和矛盾冲突,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在塑造人物时,作者应该思考人物的背景、成长经历和价值观,创造出与之相符合的内心独白或者行为动作,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

二、多角度展示人物形象不同的人物在小说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作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展现人物形象。

可以通过人物对话、他人眼中的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等方式来揭示人物形象。

例如,通过人物对话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他人眼中的描述可以突显人物的形象特点,通过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加形象地认识人物。

三、合理设置人物角色关系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作者可以利用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冲突关系等来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展现人物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矛盾,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同时,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为情节的发展提供推动力,使故事更加紧凑有趣。

四、注重人物的变化与成长好的小说人物应该是有变化和成长的。

作者可以通过让人物经历一系列的事件和挑战,引起其内心的变化和成长。

这样不仅能够使人物更加立体,也能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读者会对人物的成长和变化产生共鸣,获得满足感。

五、塑造独特的人物特点每个人物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个性。

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令人难以忘怀。

作者可以通过创造人物的个性特征、口头禅、举止行为等来构建人物形象。

同时,特定的身份、职业或者爱好也可以成为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段之一。

六、借助比喻和象征手法在小说写作中,比喻和象征手法是常用的修辞手段。

作者可以借助比喻和象征来透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特点。

通过将人物与某种动物、物品或者场景进行类比,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并给人物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一个成功的小说往往离不开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作家能够向读者传达各种情感、思想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并分析其中的一些经典案例。

一、外貌描写和服装在小说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是最常见的塑造手法之一。

作家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揭示人物的相貌特点和气质特征。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的丰富多彩的外貌特点为人物形象的丰满描绘了一笔。

同样,对人物的服装描写也是一种常用手法,通过人物所穿的衣物来展现他们的社会地位、性格特点和个性风格。

二、言行举止和语言表达一个人物的言行举止和语言表达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

通过人物的言语和行为,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和个性特点。

例如,英国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就以她聪明机智、敢爱敢恨的性格特点而闻名,而这些都是通过她的言行举止和语言表达来展现出来的。

三、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是通过作家的叙述和人物的自我反思展现出来的。

通过深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变化和思想感悟,作家能够更加逼真地呈现人物形象。

例如,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中常常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想法和情感状态。

四、与其他人物的互动一个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也能够很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争执、合作等方式,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性格和关系的特点。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牛魔王之间的决斗,通过他们的互动展示了孙悟空机智勇敢的一面。

五、符号象征和隐喻手法符号象征和隐喻手法是一种较为抽象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

通过将人物与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相联系,作家能够进一步表达人物的意义和价值观。

例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老人和大海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他们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人与自然、生与死之间的纠葛。

如何塑造生动且立体的小说人物形象

如何塑造生动且立体的小说人物形象

如何塑造生动且立体的小说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的灵魂,能否成功塑造一个生动且立体的人物形象,直接关系到读者能否对故事情节产生共鸣。

本文将探讨如何塑造生动且立体的小说人物形象。

一、形象描写在小说中,形象描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举止、行为习惯等细节的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生动。

比如,可以描述人物的身高、长相、着装等外貌特征,并结合人物的动作、说话方式等来展现其独特性格。

这样的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形象化人物,与其产生情感共鸣。

二、内心世界的呈现一个好的人物形象不仅仅要有生动的外在形象,还需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对人物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进行深入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内心体验。

可以运用心理描写、内心独白等手法,展现人物的矛盾、挣扎和成长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三、言行一致性一个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也体现在言行一致性上。

人物的行为举止、言语表达应与其角色定位和性格特点相符。

比如,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物在言语和行动中应该有积极向上的表现,而一个冷酷无情的人物则应该在行为举止中体现出这一特点。

只有在人物的言行一致性方面做到刻画到位,才能使人物形象更具可信度。

四、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一个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塑造其形象的重要因素。

通过人物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交流互动、冲突和共同经历等,可以展现人物性格,描绘出他们不同侧面的形象。

例如,人物之间的对话、争吵、友谊、爱情等情感关系,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并对其与其他角色的关系产生共鸣。

五、语言风格每个人物都应该有独特的语言风格,通过书写人物的独特语言习惯和用词特点,可以进一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比如,某个角色可能讲话直接、幽默风趣,而另一个角色可能善于隐喻、喜欢运用修辞手法。

这样的运用语言风格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生动。

六、情感共鸣与反思塑造生动且立体的小说人物形象,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读者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并对人物的成长与经历进行深思。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技巧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技巧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技巧在创作小说时,人物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塑造人物,作者能够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说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技巧。

一、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说明人物的身高、体型、面部特征等方面的特点,读者可以更好地想象出人物的形象。

例如,有的小说会通过描写主人公高大挺拔,五官英俊,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的阳刚之气,增强其英雄形象。

二、言行举止人物的言行举止可以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特点。

例如,一个细心周到的人会在细节上表现出来,一个自信的人会自信从容地说话。

通过刻画人物的言谈举止,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情感。

三、内心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塑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思想、愿望、痛苦等。

比如,当主人公面临抉择时,作者可以详细地描写其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使读者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四、与他人互动人物与他人的关系可以展现其性格特点和社交方式。

通过刻画人物与他人的互动方式,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一个善良友好的人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则会对他人漠不关心。

五、背景环境人物的成长背景和所处环境也会对其性格和形象产生影响。

通过描述人物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可以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使读者对其更加深入地了解。

例如,一个在贫困家庭长大的人可能会努力拼搏,积极向上;而一个生活在富裕环境中的人可能会变得任性傲慢。

以上是小说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技巧。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作者能够形象生动地塑造出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中,产生共鸣。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可以根据情节需要灵活运用这些技巧,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既是一项艺术,也是一项技巧。

通过合理运用外貌描写、言行举止、内心描写、与他人互动以及背景环境等手段,作者能够创造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更加投入和感受故事情节。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描述与塑造人物形象来展现故事的魅力和情感共鸣。

通过巧妙运用各种手法,作家能够为读者创造出栩栩如生、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常用的几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并以具体案例来说明。

一、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基础手法。

通过对人物外貌的生动描绘,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形象。

例如,在《红与黑》中,作家司汤达通过对主人公尤利安·索雷尔的身材、面庞、眼睛等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傲然和聪明。

二、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法。

通过揭示人物内心的想法、情感和思考过程,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动机。

例如,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通过对伊丽莎白·班内特内心的矛盾和成长的描写,展现了她坚强独立、聪明机智的个性。

三、对话描写对话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生动手法。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读者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和社会背景。

例如,在《哈利·波特》系列中,J·K·罗琳通过哈利与赫敏等角色之间的对话,传递出他们的勇敢、聪明和友善。

四、行为描写行为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直观手法。

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动作表演等,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情感状态。

例如,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通过盖茨比的豪华派对、精心布置的庄园等行为描写,展现了他的神秘与孤独。

五、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间接手法。

通过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中,读者可以通过环境与人物的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通过叙述古巴海岛的孤独与艰苦环境,进一步凸显了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坚韧和乐观。

六、人物间的关系描写人物间的关系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关键手法。

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读者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文学创作:如何塑造鲜活的小说人物形象

文学创作:如何塑造鲜活的小说人物形象

文学创作:如何塑造鲜活的小说人物形象简介在文学创作中,塑造鲜活的小说人物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生动而立体的角色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并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作者塑造出具有对话力和吸引力的小说人物形象。

1.深入研究角色在创作角色时,必须了解他们的背景、性格、个性特点等。

作者应该为每个主要角色定义以下方面:- 外貌描述:身高、体型、面容、着装等。

- 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

- 性格特点:喜好、习惯行为、情感状态等。

- 内心世界:目标与愿望、恐惧与矛盾、思考方式等。

2.刻画细节通过描写细节来展现人物特征和行为习惯。

以下是一些示例方法:- 外貌描写:使用生动而富有图像感的语言描述外貌特征,以便让读者可以直观地理解人物形象。

- 动作描写:通过角色的动作和姿态展示他们的性格和情感,例如,快速走动的人可以表现出急躁和紧张的特点。

- 对话方式: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说话风格,这可以通过用词、语音特点和语调来体现。

3.使用对比通过对比不同性格和特点的角色,使其更加鲜明。

创作者可以利用以下方法:- 相似对比:将两个或多个具有相似性格但又存在明显区别之处的角色放在一起,凸显他们之间的差异。

- 沟通失败:描述不同性格的角色在交流时可能出现的障碍,从而增加戏剧冲突和故事张力。

4.内心独白通过让读者了解角色内心世界,可以增加角色形象的深度和复杂度。

例如,使用独白、回忆或思考过程等方式来揭示角色真实感受。

5.人物发展与变化好的小说人物在故事中应该经历成长、变化和困境。

作者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冲突与挑战:为角色设置各种困难和障碍,以检验他们的能力和性格。

- 成长与反思:描述角色在面对挑战时的成长和变化,使读者可以共情并对其产生认同感。

结论通过深入研究、刻画细节和使用合适的技巧,作者可以塑造出鲜活而有吸引力的小说人物形象。

这样的角色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投入故事情节,并带来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内容提要本文对小说塑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它从小说塑造人物方法的多样性,对故事情节的依赖性,还有通过具体描绘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与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分析得尤为详细,并引用了古今中外小说名着中大量的实例,从道理和事例两方面进行了论证。

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命脉。

“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

”本文对进一步提高小说的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综合运用描写正文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小说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

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

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就肖像描写的特征、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1、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

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含情目。

态生两靥,娇柔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柔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肖像描写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2、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

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表现性格特征。

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极为成功。

作者通过她眼睛的变化,反映她精神的变化,表现她被害的过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压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3、常见的肖像描写方法。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

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所谓整体式的描绘,是作家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

即并不局限于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

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绘,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没系裙带,两脚张开,像圆规。

所谓局部性的描绘,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

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绘。

所谓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

4、中外小说家进行肖像描写采用不同的写法。

我国小说家对人物肖像描写的技艺表现在:描绘肖像时,不仅能抓住其主要特征,毫无铺陈,极其精炼地加以勾勒,而且还能与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联系起来,使人物跃然纸上。

在对比中写人物的肖像,只写人物肖像中最传神的一面,留下大量的艺术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填补。

而在一些现代派小说中,作品常常不是很呆板地进行肖像描写,而是在人物的各种情态下,很自然地着笔,让零散的肖像描绘给读者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感觉。

西方传统的小说技法,则在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时,一则侧重细描,常以多种修辞手法,使之高度形象化;另一则便是夹以议论,使读者不仅为作家的生动描绘所感化,也为作家的机智分析所折服。

(二)、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对话的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

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知、生动化;语言描写则易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

总而言之,行动和语言两种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行动描写指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动作,它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跑跳坐卧。

小说家描写人物动作,主要从下列角度进行加工描绘。

第一,要善于抓住表现人物个性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

如叶圣陶在《潘先生在难》中能过描绘潘先生稍闻风险就张慌失措,携妻率子逃难过程中在车站及车上一系列富有特征性的动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形象。

第二,描写人物系列动作。

为了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展示各种不同人物的风貌,小说家经常描写人物的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我国在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凡是在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的,都和他们的行动有关。

《水浒》中一讲到武松,人们便会想到武松打老虎的行动。

他到酒店如何三碗又三碗再三碗喝酒,如何看告示,如何上岗,如何哨棒打,哨棒断后如何用拳头等等,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武松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

对人物心态动作的描写。

一个人的内心所想,除了借助语言来表达,也常常借助某些行动加以表达。

表现人物的内心、动作,既可以是幅度很大的举手投足,也可以是下意识的轻微一动。

小说家常常细腻地表现笔下人物这种反映内心思绪的举止动态。

如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绘:“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象是受到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而且很胆怯,不单怕黑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犹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象是一个木偶人。

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至常常忘却了淘米,这诸种心态动作表现了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精神受到摧残后胆怯、卑微、麻木的心理。

语言描写。

小说中语言,即对话。

语言描写对揭示人物思想,体现人物品德是十分重要的。

语言对话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反映。

语言对话要求个性化、精彩。

语言对话能使读者从中看出说话者的性格特征即言为心声。

小说家写人物对话时,常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对话要求个性化,人物间的对话要写出人物的深层性格。

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与喝酒的人的对话。

孔乙己一到酒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是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段对话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而至死不悟,迂腐可笑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复杂性格。

第二,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特征。

不同性格的人,对同一事情的看法、态度不同,所说的话也不一样。

如鲁迅的《阿Q正传》是,描写了不少骂阿Q的话,同是骂阿人,由于各人的身份、地位、性格不同,骂法也不一样。

如当阿Q声称姓赵时,赵太爷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赵太爷是未庄的老财主,这骂法充满了霸气、老气和土气。

当阿Q向吴妈求婚不成,吴妈又哭又闹,秀才用大竹杠对阿Q边打边骂道:“你反了……!”这骂法与赵太爷大不相同,因为他是个正往上爬的年轻地主,俨然以官场人物自居,所以用的是“官话”,当阿Q自愧不如王胡抓的虱子多,咬得响,而不服气骂了一声,王胡抬起眼轻蔑地骂道:“癞皮狗,你骂谁?”接着又站起来骂道:“你的骨头痒痒了吗?”这是因为王胡自恃力大身粗,不把对方放在眼是的骂法。

当阿Q和小D来了场不分胜负的“龙虎半”之后,小D因自己与阿Q的力气是“旗鼓相当”的,所以只是骂:“妈妈的,你记着罢……”,当阿Q拧了小尼姑的脸,小尼姑带着哭,骂了一声:“这断子绝孙的阿Q!”小尼姑是个弱女子,没有地位,只能用她认为是刻毒的话来骂。

这些语言都充分体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也体现了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

第三,描写人物语言要善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口语、俗语、歇后语等,使人物对话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

(三)、心理描写小说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

描写人物不但要表现其外部特征,如肖像、行动和语言对话,还要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触及内心的奥秘。

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确而深刻地刻划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态与内心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多种多样,可分为直接剖析和间接心理描写。

直接剖析,是心理描写最常见的方法,由作者直接进行提示、分析、披露人物的思想,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到人物在想什么和怎么想。

通常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自我倾吐。

其特点是直接倾述内心世界,感情真挚强烈、亲切感人。

如《陈奂生上城》中,高晓声写陈奂生住了一夜招待所,交了五块钱住宿费,心里很不好受的复杂心理,细腻,逼真。

第二,心理独白。

它通过人物自言自语,或是借用日记,书信的形式加以表达,这也是直接袒露人物内心世界常用的方法。

它的特点是往往能显示出人物内心最强烈的思绪或最隐秘的心情。

第三,梦境幻觉。

梦幻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会有的生活现象的形象化表现。

如叶圣陶的《倪焕之》中有一段写到倪焕之的心理,是这样写的:(新人的轿子来了),绷!绷!绷!三声炮响,焕之突然感觉身体轻起来,不但轻,又象渐渐化开来,有如一朵出岫的云。

他看四周的人宛如坐在上海电车里所见两旁的人一样,而且只是一团一团白里带黄的痕迹,被什么东西激荡着似的往后面流去。

他一毫思想也没有,脑子是空洞洞的只有一颗心脏孤独的亢奋地跳动着。

这幻觉描写体现了倪焕之空虚、孤独、对现实不满的心理。

间接心理描写,是通过一些外在的形式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如《故乡》开头对现实目睹的故乡萧条景色的描绘,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中间作为少年闰土活动背景的神异图画,创造了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了“我”对闰土的爱。

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画面,表现了我对新生活的憧憬。

(四)、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人物、环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细节是构成场面的基本单位,是刻画形象的重要因素。

细节描写要求真实、典型、细微、传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