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学习资料共21页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一、穿刺失败临床表现:针头未刺入静脉,或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

预防及处理:(1)熟悉静脉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

(2)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

(3)避免盲目进针,使血管充盈后再采用直刺法,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

(4)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饮热饮料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

(5)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局部按压止血。

二、药物外渗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

预防及处理:(1)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2)加强巡视,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

(3)推注药液不宜过快,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4)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三、血肿临床表现: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

2~3天后皮肤变青紫。

1~2周后血肿开始吸收。

预防及处理:(1)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2)重视拔针后对穿刺点的按压。

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3)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

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4)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

四、静脉炎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全身有畏寒、发热。

预防及治疗:(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2)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水胶体透明贴贴敷,可3~5天更换一次;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min;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等。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六)输液微粒污染


预防及处理 (1)采用密闭式一次性输液器,减少污染机会。 (2)净化治疗室的空气,若有条件可在超净工作台 进行输液前准备。以减少输液污染的机会和程度。 (3)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遵守操作规程。 (4)认真检查输入液体的质量。 (5)输入药液现配现用,避免污染。
谢谢大家!

(三)静脉炎
临床表现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 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静脉炎分级: (1)O级:只是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 (2)一级: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 (3)二级:穿刺点发红,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 (4)三级:穿刺点发红,并扩延5cm左右。 (5)四级:穿刺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突然减慢,穿刺 点皮肤发红扩展5cm以上。 (6)五级:除具有4级症状以外,在拔针时,针尖可见脓汁。 临床上一般以2~4级常见。
(五)液体外渗
原因 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滑出血 管外,使液体进入穿刺部位的血管外组织 引起。

(五)液体外渗
临床表现 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 如药物有刺激性或毒性,可引起严重的组 织坏死。

(五)液体外渗


预防及处理 (1)牢固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 动。 (2)经常检查输液管是否通畅,特别是在加药之前。 (3)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 和针头重新穿刺。 (4)抬高肢体以减轻水肿,局部热敷可促进静脉回 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三)静脉炎
原因 (1)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 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 性反应。 (2)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干扰血管 内膜的正常代谢功能而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3)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而引起局部静 脉感染。 (4)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有穿刺点进入或短时 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 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时间过长均可因机械刺激和损伤发 生静脉炎。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静脉炎1.发生原因.:(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 临床表现: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3. 静脉炎的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3)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4)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全麻术后24小时更换输液部位);(5)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6)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7)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体的pH 值;(8)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9)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10) 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11)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12)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4. 静脉炎的处理:(1)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2)将患肢抬高、制动;(3)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硫酸镁或95%酒精);(4)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5)中草药外敷;(6)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7)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二)药物渗漏药物渗漏包括渗出和外渗。

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药液外渗(1) 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少许,确保针头在血管内,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推(滴)注前确认针头在血管内。

(2)抬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

(3) 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注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有发生药液外渗,应终止,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外渗发生后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尽量回抽药物减少药物存留。

拔出针头后,避免加压于注射处,以防药液扩散。

太高患肢,局部冷敷(部分药液不可冷敷,详见药物说明书),持续24-48小时后,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或遵医嘱应用外用药膏。

(二) 血肿(1)选用合适的型号、无倒钩、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2) 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避免在关节部位和静脉窦的部位进行操作。

(3) 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

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4)要重视拔针后对血管的按压。

拔针后用消毒纱布覆盖穿刺口,用拇指按压,因按压面积大,不会因部位不对或移位引起血肿,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对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5)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

24小时后局部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两次,每次三十分钟,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6)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或切开取血块。

(三)静脉炎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严密或针头被污染。

加强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力争一次成功,穿刺后针头要固定好。

2.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

3.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4.根据所用溶液或药液的类型、PH、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疗程,选择适当的输注部位及途径。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应急处理(一)发热反应1、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

2、预防措施(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

(2)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

3、处理措施(1)反应轻者,立即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变化。

(2)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3)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以备查。

(4)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

(二)急性肺水肿1、临床表现(1)输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或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2)严重者稀痰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性啰音,心率变快或心律不齐。

2、预防措施(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对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应控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3、处理措施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如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2)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在湿化瓶内盛30%-50%的酒精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状态。

(3)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舒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4)安慰患者,解除紧张情绪。

(三)静脉炎1、临床表现(1)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发病后可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三)静脉炎 1.发生原因 (1)操作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刺激。 2.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条索状红线,伴肿、热、痛及功能障
碍。 (2)全身:表现有畏寒、发热、乏力等。 3.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以减少药物对血管
(3)合理应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液体要现用现配。
4.处理流程
(1)轻者→减慢输液速度→观察
(2)症状没有缓解者→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遵医嘱用药→高热 者给予物理降温→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送检→填写输液反应上报表→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五)急性肺水肿 1.发生原因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 (2)患者自身有心、肺功能不全,或年老体弱、小儿等。 2.临床表现 (1)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咳嗽、出冷汗、胸闷、心前区有压迫感或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四、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静脉穿刺失败 1.发生原因 (1)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 (2)患者本身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 (3)血管条件差。 (4)穿刺针选择不当,如患者血管较细,而穿刺针粗,刺破血管。 2.临床表现 (1)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
守候。 (3)输入液体要保持一定的温度,避免较低温度液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
产生气体。 4.处理流程 夹闭静脉通路→立即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通知医生→高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二)药液外渗 1.发生原因 (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 (2)患者躁动或不慎将针头从血管内拔出。 (3)患者病情较重,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 (4)反复穿刺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造成物理性损伤。 2.临床表现 (1)穿刺部位肿胀疼痛。 (2)皮肤温度降低。 (3)化疗药、高渗药以及强力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临床表现输液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硬结,有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脓肿、皮下积液、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二)预防与处理1.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避免在肢体曲折处或肌肉内注射。

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输液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3.输液前检查药液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药物。

4.注意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

5.输液后及时更换输液器具,避免滞留。

6.发现输液部位有红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或静脉通道,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发热反应是其中一种,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等症状。

为预防和处理此类症状,应注意药液质量、输液速度和无菌操作。

同时,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减慢输液速度、降温等处理措施。

急性肺水肿是另一种并发症,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为预防和处理此类症状,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输液滴速,同时协助病人取端坐位,进行四肢轮扎等处理措施。

同时,应给予高流量酒精湿化吸氧、药物治疗等措施。

静脉炎是另一种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输液部位红肿症状。

为预防和处理此类症状,应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药液质量、输液速度和更换输液器具等措施。

发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或静脉通道,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静脉输血后出现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升高超过38℃,持续时间不等。

二)预防与处理1.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血型和抗体匹配。

2.输血前仔细检查血袋和输血管路,确保无污染和漏气。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症状,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4.输血后及时记录病人体温和症状变化,如出现发热反应,立即给予退热药物和支持治疗。

并发症二:过敏反应一)临床表现静脉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症状。

二)预防与处理1.输血前询问病人过敏史和药物过敏情况,如有过敏史应避免输注相应的血制品。

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预防措施: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保持输液环境的清洁,定期更换输液器等
症状: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处理方法:停止输液,局部冷敷,使用抗炎药物等
过敏反应
症状: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
原因:药物过敏、输液器材过敏等
处理方法:停止输液、使用抗过敏药物材、避免使用易过敏药物等
演讲人
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输液并发症类型
处理方法
预防措施
输液并发症类型
空气栓塞
原因: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血管
症状: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
预防措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空气进入输液管路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液,保持患者平卧,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静脉炎
原因:输液过程中,药物刺激、细菌感染等
02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穿刺前应清洁穿刺部位,避免感染。
03
正确固定输液器:确保输液器固定牢固,避免输液过程中出现意外。
04
观察输液过程
定期检查输液管路,确保无漏液、无堵塞
观察输液速度,确保输液平稳、无波动
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发现输液反应
观察输液部位,确保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处理方法
空气栓塞处理
预防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1
操作前洗手,穿戴无菌手套和手术衣
2
使用无菌器械和耗材
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6
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无菌意识
5
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培训
4
定期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正确选择输液部位
选择合适的静脉:选择粗大、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
01
避免重复穿刺: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引起静脉炎等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学习资料Βιβλιοθήκη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