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地形图建库与出版工程配套软件开发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6.11.24•【文号】财建[2006]887号•【施行日期】2006.11.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测绘,专项资金管理,财务制度正文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6〕887号)国家测绘局:为了加强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土工程经费的管理,按照国家现行财政、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附件: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以下简称西部测图工程)专项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西部测图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国家预算管理要求和测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项目。
第三条西部测图工程专项经费(以下简称专项经费)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门用于开展西部测图工程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专项经费管理的基本原则:(一)科学论证原则。
对申报的年度专项经费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审核,科学合理地安排项目。
(二)专款专用原则。
专项经费按规定用于西部测图工程任务,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三)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
在项目承担单位的确定上要引入竞争机制,对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应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实施;对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应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四)合同制管理原则。
工程项目的实施应采用合同制进行管理。
(五)绩效评价原则。
财政部和国家测绘局对西部测图工程的实施过程及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评价。
1比5万地质填图要求

(3) 所有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系,重要地质构造, 或重要地质现象等均应有地质观测点控制,观测控制 点的记录务必详实,测量数据准确齐全,并附必要的 照片和素描图、或录像资料,采集必要的实物标本。
12.2.5 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简报。 12.2.6 其它类文件:半年和年度简报、阶段性总结, 各级质量检查记录资料。 12.2.7 上述全部资料经项目工作单位组织初审通过, 并提交了初审意见书。
13.2 地质图和专题图的编制
13.2.1 最终地质图件的编制,必须经过 野外验收后按验收意见完成有关补充工作 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编制地质图所用资料 必须与各项原始资料和基础图件吻合一致, 並正确处理好与周围邻幅的接图问题。
4.8
4.9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涉 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 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一个 单幅项目组应由4—5名地质技 术骨干组成。多幅联测的项目 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 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 相对稳定。
5.1 数字地形资料准备 5.1.1 1:50000地质图的地理底图采
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000地形图或 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000矢量 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 数据采集手图)原则上采用符合精度要 求的1:25000的(矢量化)地形图为工作 底图。
11 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
11.1 为保证各类样品测试与分析质量, 对 不同地质体的测试技术方法和测试数量, 应反映在设计书中,最终以上级主管部门 批复意见书为准。
11.4 调查中采集的古生物化石、同位素 年龄测定、电子探针、稀土元素、稳定同 位素、微量元素、古地磁测定等重要样品 应及时送交国家认证的权威机构或国家级、 省部级开放实验室进行测试或鉴定。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结构规程(最新整理)

A1.4杭州市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数据结构规程杭州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2002年9月目录第1章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第2章引用标准 (1)第3章总则 (1)第4章类型说明与缩写 (2)第5章各层属性表结构 (3)5.1 测量控制点 (3)5.2 控制点注记 (3)5.3 控制点辅助线 (3)5.4 居民地 (3)5.5 线状房屋附属设施 (4)5.6 点状房屋附属设施 (4)5.7 垣栅 (4)5.8 单位名称标记点 (4)5.9 居民地注记 (4)5.10 居民地辅助层 (5)5.11 居民地边线 (5)5.12 线状工矿建筑及附属设施 (5)5.13 点状工矿建筑及附属设施 (5)5.14 场馆设施 (5)5.15 工矿设施注记 (5)5.16 工矿类辅助层 (6)5.17 工矿类边线 (6)5.18 铁路 (6)5.19 线状铁路附属设施 (6)5.20 点状铁路附属设施 (6)5.21 道路中心线 (7)5.23 线状道路附属设施 (7)5.24 点状道路附属设施 (7)5.25 道路注记 (7)5.26 道路辅助线 (8)5.27 各类管线 (8)5.28 线状管线附属设施 (8)5.29 点状管线附属设施 (8)5.30 管线注记 (8)5.31 管线辅助线 (9)5.32 面状水体 (9)5.33 岛屿 (9)5.34 单线河流及沟渠 (9)5.35 线状水系附属设施 (9)5.36 点状水系附属设施 (9)5.37 水体注记 (10)5.38 水系辅助层 (10)5.39 水系及附属设施边线 (10)5.40 境界面 (10)5.41 境界线 (10)5.42 地名标记点 (11)5.43 境界边线 (11)5.44 地名注记 (11)5.45 等高线 (11)5.46 坡、坎 (11)5.47 高程点 (12)5.48 地貌(线状) (12)5.49 地貌(点状) (12)5.50 土质 (12)5.51 地貌与土质注记 (12)5.52 地貌辅助层 (13)5.53 地质地貌边线 (13)5.54 植被(面) (13)5.55 植被(线) (13)5.57 植被注记 (13)5.58 植被边线 (14)5.59 内图廓 (14)5.60 地图图廓整饰线状要素 (14)5.61 地图图廓整饰注记 (14)第1章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各层的属性表结构、属性项的中英文名称、数据类型及宽度。
谈驻马店市中心城区1:5000数字化地形图编绘

20 0 7年 1 0月刊 ( 总第 9 8期 )
大 众 科 技
DA ZHO NG KE J
20 1 0 7. O
( muaie o9 ) Cu lt l N 。8 vy
谈驻马店市 中心城 区 1: 0 0数字化地形图编绘 50
员 根 据 具 体情 况确 定 。
的平面位置 ,正确显示 出各种类 型居 民地 的特 点。
( )房 屋 毗连 成 片 ,按 一 定 街 道 ( 道 )形 式排 列 的房 1 通
屋建筑区称为街区 。街区的外轮廓在能显示其特征的前提下, 凸凹部分在 图上小于 lm的一股 可综 合表示 。 m ( )街区 内部可进行 较 大综合 。房屋 距 在 图上小于 2
向 正确 ;
街道 ,并用 0 8m 。 r1的街道表示 。当街 区中的街道线与房屋或 i
垣 栅 轮 廓 线 的 间距 在 图上 小 于 0 5 m 时 ,街 道 线 可 省 略 。市 。t i r 区的主要街道要加注名称 。
5 图幅问按规定要求接边,保持图形 、属性的一致性; .
6 数 据 格 式 正 确 ,满 足 建 库 要 求 ; . 7采 用 三 色 成 图 ,黑 ( 物 要 素 及 注 记 ) . 地 、棕 ( 貌 要 素 地 及 等 高线 注 记 ) 蓝 ( 系要 素 及 注 记 ) 、 水 。
() 4 菜窖、 温室 、 花房 图上长度 犬于 2m 宽度 大于 l5 m m、 。 m 的依 比例 尺 表 示 ,并 加 说 明注 记 ; 小 于 上 述 尺 寸 的 和 临 时 性
的可 合 去 。
( 四)驻马店市中心城区 1: 00数字化地形图制图综合 50
制图综合是在地图用途 、比例 尺和制图区域地理特 点等 条件 下,通过对地 图内容 的选取 、化简、概括和 关系 协调 , 建立起能反映区域地理规律和特 点的新的地 图模 型的一种制 图方法 。制 图综合的 目的是突 出制 图对 象的类型特征 ,抽 象 出基本规律 ,更好地运用地 图图形向读者传递信 息,并可 以 延 长 地 图 的 时效 性 ,避 免 地 图很 快 地 失 去 作 用 。 编绘驻马店市 中心城区 1: 0 0数字化地形 图时 ,严格 50
国家1_50000DLG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使用、生产技术、生产进度、数据成果交换等 方面进行合作。
1∶50 000 DLG 数据 质 量 检 查 的 技 术 复杂、工作量巨大, 采用常规的方法难以完成,一方面不能保证数据的质量, 另一方面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还要影响工程的进度。
为此, 1∶50 000 DLG 建库项目组在深入术角度看, G IS 包括硬件条件、软件条件、G IS 数据、GIS 基础设施 ( 技术人员、资金支持) 等。
空间数据是 G IS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 G IS 项目中的投资重点。
空间数据 的 质 量 直 接 影 响 到 数 据 的 适 用 性 以 及 GIS 应用的成败。
全国 1∶50 000 DLG 数据库作为1∶50 000 DLG 质量检查软 件的设计进的 GIS 技术支撑下, 充分挖掘数据 2000、WINDOWS XP 。
2) 专业软件Arc/i nfo 8( 或更高版本) 。
3) 软件的运行环境如图 2 所示1 的内部逻辑规律和外 部 一致 性 关 系, 将大部分检查内容通过程序进行自动检查, 必要时辅助于人机交互核对, 尽量降低人工检查的工作量, 从而高效彻底 地 满 足 了 1 ∶50 000 DLG 数 据 质 量检查的要求。
目前技术条件下, 空间数据质量 检查常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主要有下 功能模块 检查软件的功能, 涉及到 1∶50 000 1.3 列 3 种, 优势。
不同的检查方法具有各自的 DLG 数据质量的多个方面, 包括数据1) 人工对照检查通过 人 工 智能 检 查 核 对实 物 、数 据表格或可视化图形, 从而判断检查内容的正确性。
具有简便、易操作的特 点。
2) 程序自动检查通过设计模型算法和编制计算机 程序, 利用空间数据的图形与属性、图 形与图形、属性与属性之间存在有一 定的逻辑关系和规律, 检查和发现数 据中存在的错误。
3) 人机交互检查数据中很多地方靠程序检查不能开发环境 1 ∶50 000 DLG 质量 检 查 软 件 是 1.1 的完整性、结构一致性、位置 精 度 、属性精度、接边精度以及资料源质量和 在 ARC /INFO 环境下, 利用高级编程元数据质量等, 将所有能够用于程序语言和控件技术开发而成的, 并应用了专业的打包系统进行分发安装。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

在标准修订过程中 , 课题组多次召开 图式标准修订
讨 论会 , 整合收集的资料 , 协 调 各 比例 尺 之 间要 素
的关 系 , 于2 0 1 3年 4月形 成标 准征 求 意见稿 。在 收
到反馈意见后 , 根据各单位 ( 或个人 ) 的具体意见逐
条进 行分 析 、 处理 、 总结 , 形成标 准送审稿 , 于2 0 1 4 年 7月提 交送 审 , 通过标 准 审查会 审查 。
更新等 国家Βιβλιοθήκη 绘 工程 项 目, 涵 盖 了管理 、 科研 、 教
学、 生产 及 质 检 等 单 位 有 关 的 内、 外业 技术 人员 。
面的一系列标准都 已形成 完善 的标准体 系 , 其 中, 地形 图 图式 系 列 标 准 是 测 绘 及 相 关 行 业 应 用 最 广
泛 的标 准 , 有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 , 直 接 影 响 到地 形 图成果 的成 图效 果与 质量 。
利水 电 、 中 国科 学 院 、 地 图 出版 等部 门 , 以及 海 岛 礁 测 图、 西部 1 : 5 0 0 0 0无 图区测 图及 1 : 5 0 0 0 0数据 库
。
自2 0世 纪 5 0年 代 我 国第 一 幅地 形 图 生 产 以
来, 纸 质 地形 图作 为 一 种 形 象 直 观 、 方 便 使 用 与 携 带 的测 绘 成 果 , 在 社 会 各 个 领 域 的 应 用 都 十 分 广 泛 。随着 测 绘 生 产 多 年 的 积 累 , 地 形 图在 数 据 获 取、 数 据处 理 、 成果生产 、 成果规范 、 检 查 验 收 等 方
1:5万工程地质图幅验收细则

1:50000工程地质调查图幅验收要求(初稿)一、对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的认定:1、凡进入设计经费预算的各类野外调查、物探、钻探、野外实验、样品采集分析等工作量都需要审核工作量完成情况;2、根据提交验收的原始资料确认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未见到原始资料的实物工作量不予认定。
二、对图幅达到1:50000工程地质调查技术定额的评价1、鉴于1:50000工程地质调查每百平方公里基本工作量定额包括本次调查工作量与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资料工作量,因此,需要将测区可以纳入技术定额的已有钻探、原位测试、岩、土、水样等工作量资料,一并提交验收,以便综合评价图幅的实物工作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工程地质钻探控制深度为30-100m;控制性钻孔深度一般在100 m左右,其数量应占勘探点总数的5%-10%。
3、应用遥感解译的地区,观测点数量可根据解译效果减少10~50%。
三、对图幅完成质量的评价要求1、查明岩土体的类型及特征,为建立工程地质层奠定基础。
调查内容主要是岩土体的空间分布、时代成因、工程性能等。
在第四系厚度大于100m的平原区,是否对第四系进行重点调查,对调查点的地形、地貌、沉积物特征和成因类型、工程地质条件(注意各类界线附近的调查点记录)等记录是否全面;对重要的工程地质层、或第四系成因类型的界线是否进行了追溯。
为了掌握不同地貌类型、第四系沉积相的工程地质特征,是否在钻孔控制精度不够的区域施工了浅钻。
2、与工程有关的地下水条件:基坑涌水量、埋藏、工程侵蚀性等;是否收集了已有的工程地质钻孔,能掌握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岩性、结构、厚度、水位埋深和涌水量。
3、工程地质钻探是否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样品采集和各类试验四、图件的编绘要求1、手图(1)野外工作底图应采用1:25000比例尺的最新地形图。
(2)表示内容:①地面调查路线(标明调查日期)、各类观测点及编号(地质界线、地貌、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变化等各类调查点),要求点位准确,点性清晰无误。
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新测与更新项目技术设计方案

5设计方案5.1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5.1.1软件设备软件配置见表5.1-1 :表主要软件投入情况5.1.2硬件设备使用的仪器设备作业前均应按照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完好率100%硬件设备配置见表5.1-2 :表5.1-2主要硬件设备投入情况项目全采用“内业T外业T内业”作业模式进行施工。
1)数据更新模式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方法依据地形要素变化率分为新测、修补测。
地物要素变化率参照GB/T 14268-2008附录B中地图格网统计法计算。
地物变化率计算以图幅为单位,以图上1cm1格网为1个变化量统计单位(G), 以公式a格=(m/M X 100%公式中a格为地物变化率,m为图幅内地物要素变化的总G数,M为图幅的理论总1cm1格网数(M>m。
当地物变化率a格>40%寸,进行重测,图幅内全部地理信息要素进行测绘。
当地物变化率a格<40%寸,进行修测,对图幅内部分地物要素和相应变化了的地貌进行实测修正。
原数据采用修测或修编更新方法更新超过3次,要对全部的地理信息要素进行重测。
2)数据变化信息获取方法将2015年DLG数据与2017年0.05米DO贓据进行套合对比配合人工巡查获取整个测区全面的变化信息。
3)数据更新内业立体采集为主,外业实测为辅进行数据更新。
结合测区的地形地貌及地物特点,采用航测数字法成图,平面和高程数据都由航测内业采集。
数据采集先内业判测,后外业调绘、外业补测,数据编辑整理,再数据入库。
5.3图根控制测量5.3.1图根点的布设1)图根平面控制点逐级布设,每个控制点宜保证有一个以上的通视方向。
2)图根控制点是地形图修测和地形图测量的依据,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基础上加密。
3)图根控制测量采用山东省GPS连续运行参考站(SDCORS为基础进行布设。
4)图根点的密度以满足地形、地物点及界址点的数据采集为原则,合理布设并应尽量的均匀分布,每幅图不少于4个(包括各等级控制点),个别情况至少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