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2月科学文化知识竞赛试卷

合集下载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2月科学文化知识竞赛试卷(I)卷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2月科学文化知识竞赛试卷(I)卷

语文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2月科学文化知识竞赛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3题;共3分)1. (1分)阅读下面的语句,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为句子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①索溪峪的山,是一种páng bò________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峰峦起伏,绵亘________蜿蜒。

这种美,是一种不拘一格、令人心荡神驰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或旁逸斜出,自成姿态,崛________起题毫“斜山”。

②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

它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________(A.铸成 B.铸造)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________(C.闪现 D.闪动)出来被我们看见。

2. (1分)用诗文原句填空。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

(3)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4)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5)苔痕上阶绿,________。

(6)斜阳在山,马致远笔下的游子不禁感叹“________,________”;边塞黄昏,王维眼前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那样雄奇壮丽的景色。

3. (1分)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________;江河溪流,________;大海汪洋,________;湖光粼粼,________①是抖动着的曲线②是翻腾着的曲线③是流动着的曲线④是屹立着的曲线A . ④②③①B . ④③②①C . ①③②④D . ③②①④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3分)4. (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经“破茧”何来“化蝶”?①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在草地上发现一个蛹,她就把蛹捡回家,过了几天,蛹壳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老人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的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去了。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2月科学文化知识竞赛试卷A卷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2月科学文化知识竞赛试卷A卷

浙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2月科学文化知识竞赛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3题;共3分)1. (1分)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娴熟祖藉销毁新陈代谢如愿以偿②渊博秘诀诠释光怪陆离金壁辉煌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2. (1分)古诗词默写。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2)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3)杜牧《赤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4)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毕业之际,请写下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诗,赠给你的同窗好友,表达美好的祝愿:________,________。

3. (1分)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不管处境如何,积累自己总是没错。

________,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________,成为专业高手;________,养成良好的体魄。

这些积累会让你的生命变得有厚度。

等到被机会选中那刻,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然后开始一点一点释放能量。

①或坚持不懈的锻炼②或训练自己的技能③或博览群书思辨A . ③①②B . ③②①C . ①②③D . ②①③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3分)4. (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教数学的“语文老师”①老陈是我见过教数学教得最好的“语文老师”。

②初识老陈,颇有些渊源。

刚开始的时候,我与他是空间内的两条“异面直线”,看似毫无交集,实则必有维度。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试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亲爱的同学们,生活处处都是语文。

随意翻开一个日子,细细感受,都有语文的芬芳。

你看,你品!一、品山水之美1.季羡林说:“越是看习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

”品山水之美,就从我们看习惯了的母亲河——姚江开始。

下面是同学搜集姚江资料时听记下的文字,请完成相应题目。

(11分)姚江,从大岚眠岗山轻yíng ▲跳落,在四明群山里欢快流过,而后转入平原,一流进古城余姚,便被层层叠叠的故事和诗章所挤瘦。

①▲,孕大含深,从古至今引发无数文人墨客竞相吟诵,为承载②▲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语境。

王安石曾挥háo ▲写下诗作: 泊姚江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

唤取仙人来住此,莫教辛苦上层楼。

⑴听记的同学遇到两个不会写的字,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轻yíng ▲挥háo ▲⑵听记的同学没听清楚“①▲”处的短语和“承载②▲”的读音,请根据语境选出恰当选项。

▲(2分)A. 秀山丽水 zǎiB. 山清水秀 zàiC.秀山丽水 zàiD.山清水秀zǎi⑶同学觉得文段中“挤瘦”这个词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语境加以赏析。

(3分)▲⑷《泊姚江》一二句用喻奇特、气势磅礴,描写了余姚大地①▲的特点。

全诗运用②▲手法,不仅道尽余姚的山水之美,也表达了作者③▲。

(5分)2.同学们放眼远望,请完成古诗文填空,领略更多的山水美好。

(10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⑴▲,⑵▲”(王绩《野望》)的色彩和谐之美;“⑶▲,⑷▲”(王维《使至塞上》)的雄浑悲壮之美;“⑸▲,云生结海楼”的绮丽变化之美;“⑹▲,隐天蔽日”的高峻雄浑之美;“⑺▲,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莺燕啼闹之美;“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⑼▲,⑽▲”的动静相随之美,文人们用一支支妙笔道出了天地之大美。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2月科学文化知识竞赛试卷(I)卷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2月科学文化知识竞赛试卷(I)卷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2月科学文化知识竞赛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3题;共3分)1. (1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bàn________,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②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________,便是敬。

③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________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④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lán lǚ________的年老水手走去。

2. (1分)名句默写。

诗者,融情于景,吟咏性情也。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春花绽放,春草吐绿;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________,云生结海楼”,雄伟壮观,想象瑰丽;崔颢《黄鹤楼》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远眺汉阳,绿草如茵;李清照《渔家傲》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海天相接,似梦似幻。

道者,文之根本,志之所之也。

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借景言志,淡泊名利;孟子在《孟子》二章中“________”,卒章显志,心怀家国。

3. (1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古代军事家高度重视军队组织和指挥系统的建设,其中就包括金鼓制度的建立和训练。

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 出于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使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撤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B . 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许多人形成了中国古代军队作战时似乎只有进攻和后两个指挥信号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12月科学文化知识竞赛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3题;共3分)
1. (1分) (2019七上·嵊州开学考) 我要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________yǎ zhì________
jiān'áo________ dǐng shèng________
jǐn xiù________ jiǎo bàn________
yī chú________xīng wàng________
2. (1分)(2012·云南) 根据提示填空。

(1) ________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无题》)
(2)斯是陋室,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3)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应该具有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 ,________”的自信心和远大理想。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5)请你写出古诗词中表现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生活的连续的两个句子“________ ,________”。

(课内外均可)
3. (1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一生,都会碰上许多挡路的石头,比如灾祸、疾病等,________;而有些却是自己放的,比如名誉、面子、地位、身份等,________。

当你将苦难当作人生的财富,________,你才能走出苦难的泥沼。

①而不仅仅是失败的结果时
②它们的出现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③它们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性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②①
D . ②③①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3分)
4. (3分) (2019九上·北京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退学读私塾、父母担当读经“家教”、课余“读经班”异常火热……据报道,针对少儿读“经”不断涌现的讨论,日前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特设“少儿读经利弊得失之检讨”专题论坛,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教育正在逐渐回归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中华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读经热、诵典潮,近年来风生水起,已成时尚,这是对传统文化抱持“温情与敬意”。

更何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将传统融入当下,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教育是最重要的抓手之一。

目前,从戏曲、书法、武术进校园,到新教材增加古诗文比重,无不说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既可行可操作,效果也可期可赞。

我们今天读经诵典,是为了找到来时路,是为了探询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也是为了感受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

故此,中国教育正在逐渐回归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这是好事,也是一次纠偏,令人欣慰。

但是,不能一提读经就退学读私塾,也不能陷入读死经的泥淖之中。

如果把读经简单理解为死记硬背,却不知其意,实属本末倒置。

媒体曾报道,某读经少年“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结果竟然连常用字都认不全,一篇八百字的作文错字连篇”,这是不折不扣的读经悲剧,却不能让经典背黑锅。

还有人读经,以背诵了多少万字经典而自矜,时不时卖弄于公共场合,炫技于亲朋面前,这种小聪明反衬此人并未真正读懂经。

《论语》云:“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大意是,不要整天聚在一起耍小聪明。

今人读经,贵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王国维认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现代人读经诵典,读进去才有可能读得懂,知其深邃,跳出来才能更客观地审视经典,并在审视过程中观照内心,有选择地指导自我。

对待古代经典,用业内人士的话就是做到“客观、科学和礼敬”。

否则,妍媸不分,全都拿来,像鲁迅所说的那样“随手拈来,大口吞下”,把“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也当成了滋补品,后果自然是“吃得胸口痒痒的,好像要呕吐”。

读经诵典,“怎么读”重要,“读成什么”也重要。

在品位与诵读过程中,如果深切领悟到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的气节品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并能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就意味着读出了真意,读出了滋味。

“有没有印度帝国没有关系,我们可不能没有莎士比亚!”曾有英国人如是感慨。

但凡对本国历史稍有了解者,都会明白民族文化的份量和意义。

今天,只有我们在读经诵典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才是真的明白了读经的意义,才能谈得到“传承”与“弘扬”。

(1)文章中“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分别是什么意思?
(2)仿照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论据。

(3)围绕“读经诵典”提一个问题并说出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三、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4分)
5. (1分) (2017七下·江阴期中)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①淮阳,指西汉汲黯因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

作者作此诗时,被流放为黄州刺史。

(1)请说说第二句中的“霜”字有何表达效果?
(2)这首诗最后的问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 (3分) (2019八下·梅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①及辞赋②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立就,可观。

太祖异之。

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

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邺: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境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善属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 顾当面试/元方入门不顾
C . 使各为赋/为屿,为堪,为岩
D . 太祖异之/渔人甚异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
(3)从“曹植年十余岁,通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或教益?
四、作文 (共1题;共1分)
7. (1分) (2019九上·梅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力量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有一种力量能给予我们鼓励,有一种力最能激励我们不断前行,有一种力量……
请以“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不少于5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 (共3题;共3分)
1-1、
2-1、
2-2、
2-3、
2-4、
2-5、
3-1、
二、阅读理解 (共1题;共3分)
4-1、
4-2、
4-3、
三、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4分)
5-1、
5-2、
6-1、
6-2、
6-3、
四、作文 (共1题;共1分)
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