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不举手的
举手之劳人生感悟

举手之劳人生感悟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途,充满了起起伏伏,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疲惫不堪,但是也会有让人心情愉悦的时刻。
在这个旅途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奔波,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困难,仿佛无法逾越。
但是,我们要知道,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困难都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克服。
有些时候,只需要举手之劳,就能够解决问题。
举手之劳,意味着只需要付出一点点的努力,就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面对的问题太过艰难,但是只要我们愿意去尝试,去努力,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举手之劳,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我们去拼尽全力,有时候放下执念,轻松一点,也许会有更好的结果。
不要总是把事情想得太复杂,有些时候,简单的方法可能会让我们事半功倍。
举手之劳,也让我懂得了一种生活的态度,那就是积极乐观。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妨试着去寻找一些简单的方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要总是将自己置于困境之中,而是要学会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举手之劳,或许只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努力,但是却能够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生就是一场旅途,让我们在这个旅途上,学会用举手之劳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或许会有更多的惊喜等待着我们。
举手之劳造句

举手之劳造句8、故事中的漆工举手之劳与人为善不见利忘义,船主知恩图报,这两者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9、不用举手之劳,轻轻一踏,细水长流。
10、这是举手之劳,你不用谢我。
11、这是举手之劳而到手的钱,找窍门到手的钱,不劳而获的钱.12、这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倘若你是个扶不起的阿斗,纵使我给你一个舞台又如何?还不是照样扶不上台!13、你的举手之劳却是我的再生之德啊。
14、举手之劳,钱就算了,不然我就是破坏大陆同胞形象。
15、朋友嘛,半夜拉你起来喝酒都得舍命陪君子,何况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尽管早过了下班时间,高大坤还是习惯性的说,行,你小子就带人过来吧,老子帮忙看看。
16、可以,只有等你完成使命的那一刻,复活师尊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但对你现在而言,却难如登天。
17、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你一个女子管那么大的店,挺不容易的。
18、嗨,举手之劳而已,何况我是一个警察,拾金不昧本来就是我的职责。
19、没什么,举手之劳,总不能见死不救吧,对不对?以后要注意点安全,虽然都是水乡的儿女,可是善游者溺这个古训还是要牢记的。
20、罗立凡不指望小萝莉感恩图报,上午的事情实在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他还没小气到做了点小事就指望别人感恩戴德,但小萝莉也不能这样翻脸不认人吧。
21、打点上下的关系,对于珍妮来说非常的容易,这简直是举手之劳,可是珍妮想从薛贵那儿得到薛一氓的情报,但是情报却完全没有得到。
22、少将军莫要如此,云亦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倒是城门前少将军一番话感人肺腑,壮志凌云,让人心往神怡。
23、举手之劳而已,不用谢,下次小心一点。
24、至于令爱之事,不过举手之劳,无足挂齿。
25、生活需要掌声。
掌声能使生活成为一个七色板,你的一次鼓掌对你来说是举手之劳,为了美丽的生活,给自己掌声,请也给别人一点掌声。
26、乘坐公交可节能,绿色时尚用布袋,随手关灯节约电,不剩饭菜好节约,提倡步行骑单车,拒绝包装简单美,节省纸张重利用。
今天世界勤俭日,举手之劳我可以;今日勤俭又节约,日后方便你我他!27、乘坐公交可节能,绿色时尚用布袋,随手关灯节约电,提倡步行骑单车,节省纸张重利用。
李玉贵课堂实录及评析

谁在课堂的中央——李玉贵《分心虫》课堂实录与评析师:请你们把学习用具都收到桌子下面,一个都不许留在桌子上。
注意老师话一说完,你就要把事情做完。
注意,老师话一说完,你就要把事情做完,话没说完不许行动。
再来一次,请你把文具从桌洞里拿出来摆好。
动作要轻,不要发出声音。
老师话一说完,就要做完。
【评析:课堂这样开始,让人恍惚这不是舞台课,而是一节在教室里的常态课,从训练孩子最基本的听指令做事情开始。
听指令做事,我们通常会认为这是一年级教室里才会做的事情。
或许正是这种“通常认为”,让我们忽略了许多孩子在这件事上的表现实际上大大打了折扣。
上课铃响过两三分钟,课堂准备还没到位的现象在许多中高年级甚至初中教室里都很常见。
表面上看是一个细小的习惯问题,而背后则是对时间、对秩序的漠视。
】一、明确写作要求,寻找素材并分类。
老师放PPT(速度非常快,一闪即过),上面有三层文字。
师:谁看到刚才上面有哪三层文字。
(无人答理)。
继续放片子,一张许多虫子的片子一闪即过,然后是“分心虫”三个字定格。
师:谁看到分心虫的样子了?一个学生举手起来描述:分心虫胖胖的,身上有许多小点点。
(老师再把片子回到分心虫图片。
)老师在教室中移位,提醒学生眼睛跟着老师动。
【评析:对听的习惯、专注的习惯的培养贯穿整节课。
课堂进行到这里,如果我们还只是把这节课仅仅当作一节作文课来听,一定会错失很多。
毕竟,所有的学科教学最终指向的都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师:分心虫专门吃掉课堂上的分心事。
PPT放“课堂上的分心事”师:谁看出这个句子的关键词了。
学生在位子上说“分心事”师:分心事,其实前面还有一个关键词,对,课堂上。
它只吃哪里的分心事?课堂的分心事,好,看一下。
放片子,一个坐在板凳上动作幅度特别大的孩子,脚抬得老高。
师:你在课堂上是这样分心的吗?是这样吗?不是,你才不是这样分心的,没错。
你愿意跟分心虫分享一下分心的事吗?因为你愿意跟它分享一下分心的事,它就可以从地上爬起来,继续有活力、圆滚滚胖嘟嘟。
小学三年级语文《举手的秘密》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举手的秘密》原文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举手的秘密》原文朋友们都说我是一个开朗自信的人。
事实上,我并非天生如此。
小时候,我很内向,反应也比较迟钝,看上去呆头呆脑的,同学们因此都叫我“木瓜”,连老师也认为我是个不怎么聪明的孩子。
上四年级时,我们班换了一位班主任,她很年轻,笑起来很好看,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上课的时候,她喜欢提问,对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总是给以热情的鼓励。
我因为比较胆小,以前总不敢举手,现在碰到这个新老师,也很想得到她亲切的微笑。
于是每当老师提问时,我也像其他同学一样,高高地举起手,虽然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有一次,老师叫到了我的名字。
我站了起来,脸涨得通红,却说不出半句话来。
这时同学们已经窃窃私语起来,有人又在背后说我“木瓜”了。
我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师显然注意到了我的窘态,她友善地提醒同学们不要嘲笑我,然后示意我坐下。
后来,这样的事又发生了几次,不过老师并没有为难我。
有一天放学后,老师把我留了下来,她很和蔼地问我,为什么举了手却回答不出问题来?我看着老师诚恳的脸,吐露了心中的秘密。
我告诉老师,我举手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觉得我并不笨,更是为了让同学不再叫我“木瓜”,谁知还是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了洋相……老师听了我的话,笑了。
过了一会儿,她想出了一个主意。
她告诉我说,要和我订立一个秘密约定:以后,当老师提问时,如果我不知道答案,就举右手;如果知道答案,就举左手。
这样老师就心中有数了。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一开始,我只能举右手,每当此时,老师便和我交换一个眼神,这样一来,我的心里就感到很踏实了。
有一次,当老师提问时,我终于举起了左手,而且举得高高的,人都几乎要站起来了———生怕老师看不见。
终于,老师的视线落在了我的身上,眼里闪现出一丝惊喜。
她果然让我回答问题。
这一次,我流利地回答完问题,老师给了我热情的赞扬,同学们也向我投来惊奇的目光。
这一次回答问题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此我在学习上更加刻苦、用功,举左手的次数慢慢地超过了举右手的次数。
找个不举手的起来回答

以, 等一个 问题抛 出后 , 老师 并不 急 于叫举 手最 活跃 的那 个 回答 ,
而是全场扫描 数遍 ,最后将 目光 锁定 于某处 ,面带微 笑地 说 : “ 现 在 ,我要找个 不举 手的 同学起 来 回答 ! ” “ 届 0 _ 一 ” 大家跟踪 老师的 目光 , 很快找 到 了 目标 。
《 论语 》 中有这 么一 段精 彩
五六 人 , 童 子六 七人 , 浴乎沂 , 风 乎舞 雩 , 咏 而归 。 ” 这是 二干 五百 年前 , 孔老 夫子 追求 的教 育 的理 想境 界 , 在 师 生 的相 处 中 , 老 师 永远是 蔼然 可亲 , 学 生永 远 是如
满不在 乎 者 , 只 当起来 活动 描 写 : “ 暮春者 , 春服 既 成 , 冠 者 下筋 骨 , 脸 皮厚厚 地站 一会 儿再
来回答 ” , 到底 羞辱 了谁 ?
着脸 , 流 着汗 , 咬 了半 天嘴 唇 , 吞 吞 吐 吐地 挤 出来 几 个 字 — — 当
然没 有说 出囫 囵答案 来 。 他 那 自
卑 感 与身 高 恰 形成 了鲜 明 的对
如此, 我奉 劝那 些喜 欢 兴之
看 到 没 有 ?本 来气 短 的这
位, 更 加蜷 缩 , 并且抽搐 , 眼睛 、 点 点低 了下去 。
比 。难 堪 的示众 结束 前 , 他 一定 所 至 随随便便 的老师 : 口下 留情 怨恨 ,地 上 为 什么 不 留一 条 缝 啊 !点将 “ 找个 不举 手 的起 来 回
答” 之前 , 是 不 是先 好 好 地 掂 量 更可叹 的是 , 这 种 点将 仅仅 掂 量 ? 圜
[生活
百味]
我会举手啦

《我会举手啦》主题班会课例【设计背景】大背景:《小小朋友日常行为规范》中提出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表见解。
要求我们的小朋友课堂上积极举手,勇敢发言。
这里的举手不仅仅是把手从平放变成竖着举,而是要求小朋友先认真思考再通过举手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答案。
因此,小小朋友学会举手尤为重要。
小背景:举手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课堂动作。
我们的小朋友在进入小学之前就已经学习举手相关的规范。
然而据我与小朋友的面谈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小朋友在课堂上不敢举手,有的小朋友积极举手没有被老师请到,有的小朋友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答非所问没有质量,还有的小朋友上课遇到特殊情况不知所措,一年级的小朋友时常出现吐在位置上、尿裤子等问题。
因此,教他们学会举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题分析】本班会设计旨在让我们的小朋友学会举手的小妙招,课堂上敢于举手,认真思考有质量的回答。
遇到特殊情况不慌张,学会使用特权。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上册【活动目标】1.借助音频、找乐乐等学习活动,知道举手的妙招。
2.通过连环画、律动操、小实验、绘本剧等学习活动,掌握举手妙招并勇敢的举手,有质量的回答。
3.通过《举手歌》,习得并巩固举手妙招,并树立勇敢举手意识。
【课前准备】家长及教师群音频,《在教室说错也没关系》视频剪辑,律动操视频,实验操作视频剪辑,PPT课件,举手积分卡,透明杯等实验用具,板贴【活动过程】第一板块:导入课题1.聊天,引出“微信”师: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老师。
很高兴见到大家。
初次见面留个联系方式吧。
生异口同声的说“好啊好啊”。
PPT出示:老师的微信号。
2.播放音频,引出举手师:说到微信,老师最近的微信炸锅了,怎么回事呢?一起来听听吧。
生竖着耳朵一脸疑惑的看着多媒体屏幕。
生纷纷举手。
生1:有一个家长说他家孩子上课举手,老师都不叫他。
生2 :跳跳爸爸说跳跳回答问题都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
生3:默默说他不敢举手,害怕自己会说错。
生4:有一个老师说他们班的小朋友举手积极,但是站起来答案乱说一通,还有一个老师说他们班每次叫来叫去就那么几个人。
[上课为什么不举手发言]
![[上课为什么不举手发言]](https://img.taocdn.com/s3/m/671371325ef7ba0d4b733b58.png)
[上课为什么不举手发言]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上课不发言的五大理由1、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说话面对众人讲话,这是一个人早晚要面对的事情,然而,性格内向的同学,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讲话,这很让人苦恼.解决办法:让家长帮助克服这个障碍吧!爸妈和孩子轮流发言,话不要求多,也不要求正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就可以.2、我没有用心听课,发言说什么?有的同学上课的专注力不够,思想没有跟着来时的节奏走,这样,也就不会堆老师的问题又什么想法了.解决办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从“五分钟专注力”训练做起.家务、作业、自理等斗可以训练大家的专注力.3、那种发言我不会!我们得承认,个别老师堆同学们的发言,不是要求真情实感的表达,而是一些词藻的堆砌,一些求真的学生会又抗拒心理.解决办法: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4、上次发言回答错了,老师和同学斗笑话我!一些性格内向的或是不太自信的同学,毫不容易举手发言一回,可是由于太紧张等原因,回答并不完整,还惹来了大家的笑话.解决办法:老师要求上课发言,就是要检验同学们是不是斗弄懂了,回答错了没有关系,学到知识才是我们的目的.5、举手是白举!课堂上老师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倾向,总是找后进生或是先进的同学发言,而处于中流的同学往往被忽略了.其实,课堂上举手的两个功能:一是教师根据举手的比例判定同学们是不是都听懂了;二是挑选个别同学来检查,看是不是真的弄懂了.解决办法:跟老师私下沟通,让老师关照一段时间喽。
上课不举手发言检讨书1000字亲爱的老师: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上课讲话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的决心.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检查,我对于我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真的不应该在早自习的时候说话,我不应该违背老师的规定,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完全的听从老师的话,而我这次没有很好的重视到老师讲的话。
《找不同》优秀教案(通用8篇)

《找不同》优秀教案《找不同》优秀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不同》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找不同》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并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
2、巩固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3、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找不同的经验。
活动准备:1、展示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52、活动过程:1、简单的找不同,为后面复杂找不同积累经验。
2、通过找不同,巩固幼儿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1)打开幼儿用书页面,请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全出来并说一说哪里不同?(2)观察室,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观察,不要这边看一下,那边看一下,那样找得慢而且容易遗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幼儿找到或完全找出来后不要说出答案,以免干扰同伴答题。
(4)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并纠正。
(5)集体验证答案。
3、请幼儿互相分享找不同的经验。
(1)你是怎么很快找到答案的?你的技巧是什么?(2)找不同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3)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为什么?(4)你想学习谁?为什么?《找不同》优秀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
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
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找个不举手的”
也许在我们每位老师的课堂上都曾出现过这样类似的一幕:“还有这么多同学不举手,是不会吗?好,那我就找个不举手的同学起来回答。
”
这是我在一位老师的课堂上遇到的,但反思一下我的教学行为,在我的课堂上也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
学生“不举手”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怕羞,不敢表现自己;会,但是不愿意回答;怕回答错误,别人笑话;或是根本就不会……但是不管出于哪种原因,学生不举手都是从心底发出的一种不情愿的表现,而老师“找个不举手的”的来回答问题,往往是想消除学生的这种畏难情绪,更想证明每个同学都要会,而且必须得会。
但这种做法是否从真正意义上消除了孩子心中的“畏难”情绪,变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呢,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了。
记得我的语文课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在一次课堂提问中,一向不举手的王金鑫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赶紧提问她,但当她站起来后,却是一语不发地站在那里。
事后我把她叫到跟前问过之后,她说:“看到别人都举手了,我只好举起了手。
我怕你认为我不动脑筋,批评我。
”学生的一句真心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是啊,自己平时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回答问题的时候,并不是用温和的语气去激励孩子们,采用的却是一味地训斥,才造成了孩子发生了滥竽充数的现象。
一连串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自己确实应该
好好反思一下,也许我们的初衷本是好的,但正是这种“好意”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是否应换一种方式?去激励孩子,去改变他们,让他们想说,敢说,爱说……
孩子们虽小,但却具有强烈的自尊心,而且是敏感的、脆弱的。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孩子不举手肯定有他的理由,他们也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赞赏,或许他是真的不会。
但这也并不是说对不举手的同学我们就一味的采取放任自流的形式,不提问他。
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因为不自信、习惯造成的,也有的举一次手老师不抽他,两次还不抽他,他就失去了兴趣,造成了反正我举手老师也不抽我的想法,因此懒得举手。
还有的就是不会,但又怕老师批评而滥竽充数。
可是孩子的这些习惯、心理的形成,难道我们就没有责任吗?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是怎样对待出现差错的同学的,可是当我们需要提问的时候又偏偏要抽不举手的同学,令学生生厌。
难道孩子们不想表现自己吗?我们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多给孩子一些宽容,多给孩子一些鼓励。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请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我们应真心地去关爱他们,以欣赏的目光去鼓励他们,以宽容的心去善待他们,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培养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内力去激活隐
蔽着的潜在因素。
让他们想说、敢说、爱说,变得想举手、爱举手,那我们老师也就摆脱了找个不举手的困境了……
希望我们的课堂到处都是高高举起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