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体现大智慧
小制作 大智慧 实验成本核算 2014.8.27

1
弹性碰撞
乒乓球 立方体木条 长方形木板 细线
2
d=1cm
4
5*10*0.5cm
1
4
球提瓶子
农夫山泉矿泉水瓶
550ml
1
乒乓球
1
细线
1
帕斯卡球
农夫山泉矿泉水瓶
550ml
1
乒乓球
1
吸管
弯头
1
神奇的谦虚灯
吸管
弯头
6
彩色LED
高亮
6
跳线
12
电池盒
3V
1
水银开关
6
酸奶杯
自备
1
金龟子
卡纸
10*10cm
1
吸管 细线
农夫山泉矿泉水瓶 吸管 注射器 乳胶管
550ml 弯头 50ml 15cm
农夫山泉矿泉水瓶 吸管
550ml 弯头
农夫山泉矿泉水瓶 吸管
550ml 弯头
数量(个)
2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2 2
1 1
1 1 1
1
2 1
2 1 1 1
3 4
1 4
迷你甩干机
农夫山泉矿泉水瓶
550ml
0.1
0.2
1
2
2
2
0.5
0.5
2
2
1
1
1
0.5
0.5
2
21
0.5
1
5
5
2
4
0.5
0.5
5
5
3
3
2
6
1
0.5
小实验体现大智慧——由一道习题引发的实验探究活动和思考

璃棒
p>. H 8 2
( 正确 , 如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推测①正确
小实誓 曩大■一
由一道 习题 引发 的实验探究活动和思考
口簿 丽敏 曹
( 苏省 常 州 高 级 中学 , 苏常 州 2 3 0 ) 江 江 10 3
一
、
问题 的产 生
一
种 是 正确 的 。 请 你设计一 个实验 , 由实 验 现 象 , 以上 的 推 对
在 学 习 了氯 气 的性 质 后 . 置 了这 样 一 道 课 后 布
习题 : 滴 管 把 新 制 的氯 水 逐 滴 加 到含 有 酚酞 的氢 用
氧 化钠溶液 中 , 当加 到 最 后 一 滴 时 , 液 的 红 色 突 溶
测作 出判 断 。 在批 改作 业 时 , 现学 生 的 方 案设 计 有 十二 种 发
之多( 表 1。 见 ) 在作 业 讲 评 时 , 的 学 生 坚定 地认 为 自己 的 方 有 案 设 计 是 可 行 的 ,有 的学 生对 标 准答 案 一 知半 解 。
实 验 结论
H I 液 、 制 氯 水 , 两 支 试 管 . 分 别 加 入 等 量 的 含 酚 酞 的 两个 试 剂 加 的滴 数 都 一 样 C 溶 新 要 取 1 求 两种 溶 液 的 p 一 样 N OH 溶 液 , 别 滴入 两 种 试 剂 , 录 下褪 H a 分 记 色 时 所 加 的 滴 数 . 复 实验 3 5次 重 ~ 新 制 氯 水 、 次 氯 酸 、 1 在 三个 试管 中分别 滴等 量酚酞与氢氧 化钠 若 三种 速 率 不 同 .则 是 次 氯 酸 与盐 酸 的 共 盐 () 2 酸 、 酞 、 氧 化钠 酚 氢 ( ) 试 管 中逐 渐 滴 入 三 种 药 品 , 察 红 色 2在 观 同作 用 ;若 H 1 与新 制 氯 水 同 时无 色 , C0 则 消 失 情况 为 H I 漂 白作 用 CO 至 恰好 溶 液 由红 色 变为 无 色 时 , p 测 H 用镁 条燃 烧 的强 光 照 射 新 制 氨水 直 至 没 有 溶 液 的红 色 消 失 , 是 氯 水 的 酸 性 ( 若 则 H ) 气 泡 冒出 ,再 将 该 新 制 氨 水 滴 加 到 装 有 含 溶 液 由红 色 变 为 无 色 使 酚 酞 的 N O 溶 液 的试 管 中 aH 紫 色 石 蕊试 液 、 a H 溶 滴 管把 新 制 氯 水 逐 滴 加 到 含 有 紫色 石蕊 溶 液 由蓝 变 紫 再 变红 . 则 是 氯 水 的酸 性 NO 用 若 5 液 新 制 氯 水 的 N O 溶液 中 aH 起作用 稀盐酸 、 C 0溶液 a H 把稀 盐酸 、 C 0 溶 液 分 别 加 到 滴 有 酚 酞 的 若加 入 H 1 一份 褪 色 , 推测 1正确 ; 果 H 1 O H 1 C 的 则 如
生活小发现,激发大智慧

生活小发现,激发大智慧曼德拉曾经说过:“我们现在最恐惧的不是看到身上的不足,而是看不到隐藏在我们身上的巨大潜能。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越来越受重视,其中学生的科技素养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明从生活中来,不是坐在教室里空想出来的,在日常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随时记录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多动脑思考:这些事物给自己或他人有没有带来什么不便?能不能让它们使用起来更方便?怎样能让它们使用起来更方便?有时发明就是从“不方便”“有问题”这些想法开始。
一天,班里的壮壮一大早就来办公室找我:“孟老师,我有一个发现。
”“哦?是什么?快说给老师听听。
”“冬天来了,我的手也变得很凉,每当这个时候,妈妈总是会给我灌个暖水袋,让我暖暖手。
有一次,我到厨房去,偶然间碰到冰箱,发现冰箱的外面是热乎乎的。
从那以后,每当我走近冰箱的时候,都会去摸一摸,总感觉那儿挺热的。
原来冰箱在内部变冷的同时,表面是向外散发热量的,并且是持续发热的。
”“哇,你可真善于观察,这样做既节约了用水,而且还能暖和你的小手。
”尽管壮壮在班里是一个比较聪明的男孩,听到老师这么诚恳的表扬,壮壮还是显得既高兴又害羞。
这是一个契机,我赶忙补充道:“利用冰箱散发的热量暖手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可是,我们不能动不动就跑到冰箱边上站着取暖呀,还是不太方便吧,你觉得呢?冰箱的散热表面是远离水源的。
怎么用这些热量加热水来收集热量是个问题。
你试试看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好,我回去一定再想想办法!”壮壮兴高采烈地跑开了。
第二天,壮壮果然又来找我了:“孟老师,昨天妈妈又要给我灌暖水袋,我灵机一动,要是把暖水袋放在冰箱外面最热的地方,是不是就可以利用冰箱的热量给暖水袋加热了?我决定采用将水装入暖水袋并贴装在冰箱热表面的方法来解决热量收集的问题。
”“你这个想法不错,怎么做的?”“我用450毫升的水杯作为工具给暖水袋灌了一袋冷水,用了三杯,共计1350毫升水。
《小游戏 大智慧》综合实践活动原创精品教案

“小游戏大智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霍桥学校戴晓琳活动背景:近期CCTV-1推出的国内首档大型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兴趣和关注,大家被节目中一个个惊险有趣的科学实验深深吸引。
借此机会,我们尝试着将这种活泼有趣的综艺形式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展现科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走进有趣的科学世界,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活动中尝试揭开科学神秘的外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情怀,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小游戏中获得大智慧。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炮的原理——即空气在压力作用下会产生一定冲击力。
2、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使用空气炮的方法技巧,尝试自己制作空气炮。
通过探究影响空气炮威力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实践的快乐和科学的精彩。
活动重点: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探索使用空气炮的方法技巧,并尝试制作威力更大的空气炮。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空气炮威力的因素。
活动准备:师:课件、纸箱、记号笔、胶带、蜡烛、纸杯等。
生:塑料瓶、气球、胶带、剪刀等。
活动过程:一、开心玩游戏1、师点燃一根蜡烛:谁能把它吹灭?生走上台,轻松吹灭。
师让学生退后几米,再次尝试。
费力,吹不灭。
师:给你找几个帮手。
几名同学一起吹,还是很难吹灭。
师:看来老师要拿出秘密武器来才行了。
(出示纸箱做的空气炮,生好奇疑惑议论纷纷)师用空气炮在刚才的远距离位置一拍,蜡烛轻松熄灭。
(生大呼神奇)师:同学们,这件秘密武器的威力怎么样?(生纷纷赞叹)师:我们升级一下难度,继续挑战好不好?(生大声回应:好!)师用六只一次性纸杯叠罗汉,将空气炮相隔一定距离对准:你们猜老师能击倒几只?(生积极竞猜,屏息凝神看老师的动作)师双手一拍,纸杯全落: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2、分组尝试击落纸杯。
(PPT出示游戏规则)二、一起来讨论1、为什么大家的成绩各不相同?打得好的同学有什么经验吗?是不是力气越大打得越多?学生讨论、交流,尝试总结方法技巧,如瞄准目标、双手同时拍,保持位置相对等。
会站立的牙签实验原理作文

会站立的牙签实验原理作文
嘿,你知道吗?牙签能在水面上站起来!
对,你没听错,就是那种用来剔牙的牙签。
不是魔术,也不是
科幻,就是简单的物理。
把一根牙签轻轻放在水面上,它就像得到了魔法一样,稳稳地
立在那里。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水有一种叫做“表面张力”
的东西。
你可以想象水面像一张弹性薄膜,而牙签就是利用这薄膜
站立起来的。
别看这个实验简单,但背后可是蕴藏着大智慧。
物理就是这样,有时候会让你觉得世界好神奇。
所以说,别小看生活中的小物件,它们说不定就藏着大秘密呢!就像牙签,谁能想到它能在水面上跳起舞来呢?
下次你闲下来,也可以试试这个实验,看看牙签的“水上舞蹈”。
别忘了告诉身边的朋友,让他们也感受一下科学的魅力!。
水杯子装满口水盖上纸倒过来实验的作文

水杯子装满口水盖上纸倒过来实验的作文示例作文篇一:一杯口水的科学小魔术:倒置的纸杯奇遇记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看似简单,却藏着大智慧的小实验——用一张纸盖住满满的水杯,然后神奇地倒过来,水竟然不会洒出来!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这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魔术吧!那天,我在厨房里闲逛,无意间看见妈妈正在清洗一只玻璃杯,里面装满了透明的液体——口水!开玩笑归开玩笑,其实那是一杯水,我突发奇想,能不能把那张餐巾纸盖上去,再倒过来,看看会发生啥?好奇心驱使我立刻行动起来。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纸,轻轻盖在水面上,就像给湖面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纱。
然后,我慢慢举起杯子,心里紧张得像只小兔子在乱跳。
当杯子完全垂直时,我屏住呼吸,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就在我准备放手的那一刹那,我看到了奇迹!水竟然没有从杯口流出来,反而稳稳地留在了纸下面,就像水被魔法定住了似的。
我赶紧找来爸爸,他可是我们家的科学小能手。
他告诉我,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在起作用。
水分子之间有一种吸引力,使得它们试图尽可能地保持在一起,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托起了那张纸。
而纸的重量比水轻,所以它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就像一个小船一样。
这个小实验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有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只是我们平时没太注意。
就像那杯口水,虽然平日里我们喝完就扔,但它却蕴含着自然界的奇妙规律。
我想,以后遇到问题,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说不定就能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呢!所以,下次当你看到别人倒水,不妨也试试这个小实验,也许你会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也可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科学宝藏。
记住,有时候,最简单的事物背后,隐藏着最深奥的秘密。
这就是我们的倒置纸杯口水实验,一个平凡又有趣的科学之旅。
让我们一起,用好奇的眼睛去探索,用热爱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吧!示例作文篇二:一杯口水的科学小魔术:倒置的纸杯奇遇记嘿,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看似简单,却藏着大智慧的小实验——用一张纸盖住满满的水杯,然后神奇地倒过来,水竟然不会洒出来!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那就跟我一起走进这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魔术吧!那天,我在厨房里闲逛,无意间看见妈妈正在清洗一只玻璃杯,里面装满了透明的液体——口水!开玩笑归开玩笑,其实那是一杯水,我突发奇想,能不能把那张餐巾纸盖上去,然后倒过来,就像变魔术一样?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纸,轻轻盖在水杯口上,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鸡蛋会缩骨术小实验四百字 手写 作文

鸡蛋会缩骨术小实验四百字手写作文
鸡蛋会缩骨术?听起来挺神奇的吧!其实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化学实验,却能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个实验虽小,却蕴含着大智慧哟!
那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阿姨,她手里拿着几个鸡蛋和一些小瓶瓶罐罐。
阿姨先让我们观察了鸡蛋的形状,又让我们猜猜里面是什么?大伙七嘴八舌的,有说是水,也有说是蛋清蛋黄。
接着阿姨拿出一种奇怪的液体,把鸡蛋泡了进去。
过了一会儿,鸡蛋壳慢慢变薄了!我们惊讶极了,仔细一看,鸡蛋壳上凹凹凸凸的,活像是被小老鼠啃过一样。
太神奇了吧?原来那液体是醋,它能溶解鸡蛋壳里的钙质。
没了坚硬的外壳,鸡蛋就变得又软又,随便捏来捏去都行!
阿姨说,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钙质对骨骼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长期缺钙,骨头就会像鸡蛋壳一样变薄变软,非常容易骨折。
所以平时要多吃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像牛奶、豆浆、小鱼干之类的,骨骼才能茁壮成长。
这个"缩骨术"虽小,却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从此我决心要好好吃饭,补充足够的营养,让我的骨骼强壮有力,长成一个身体健康的好孩子!。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勺子磁铁硬币作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勺子磁铁硬币作文
拿起勺子,这玩意儿平常用来吃饭喝汤,今天却觉得它挺有意思的。
阳光打在勺子上,闪闪发亮,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说到磁铁,这玩意儿真是神奇。
一靠近铁的东西,就像有魔法一样吸过去。
小时候还老用它吸冰箱上的纸片,哈哈。
硬币啊,真是个小玩意儿大智慧。
每次拿在手里转来转去,就像是在玩个小游戏,猜猜下次会是哪一面朝上。
我突然想到,要不把这三样东西放一起试试?没想到勺子还真被磁铁给吸过去了,哈哈,好玩!硬币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好像也在笑。
说实话,有时候觉得生活就像这些小玩意儿,看着简单,其实挺有意思的。
每个东西都有它的用处,每个瞬间都有它的意义。
就得咱们用心去发现,去享受才行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实验体现大智慧
一、问题的产生
在学习了氯气的性质后,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习题:用滴管把新制的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
对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有两种推测:①是氯水中的次氯酸的漂白性使它由红色变成无色;②是氯水的酸性(H+)使它由红色变成无色。
假设其中一种是正确的。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由实验现象,对以上的推测作出判断。
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的方案设计有十二种之多(见表1)。
在作业讲评时,有的学生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方案设计是可行的,有的学生对标准答案一知半解。
面对学生的困惑,笔者意识到光凭教师的讲解效果不大,于是建议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探索和尝试,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一堂实验探究课由此产生。
二、实验探究的活动过程
1.实验探究前的方案设计和资料收集
(1)把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了分类整理,让学生首先对每个方案作出“我的判断、评价”。
(2)提前一周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围绕以下问题,掌握和了解背景知识。
问题一:酚酞的结构和性质如何?
问题二:酚酞遇酸、遇碱变色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三:强氧化性物质对酚酞有怎样的影响?
问题四:还有哪些物质加入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会产生类似的褪色现象?原理如何?
2.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课堂设计的基本流程为:
三、活动后的反思
1.学生的所思所感
(1)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①提高了实验观察能力
实验中,有的学生发现pH试纸测定完褪色溶液的pH值后,颜色越放越淡了;有的学生发现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放一段时间红色褪去,再加NaOH 溶液不变红,说明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全面仔细的观察,值得肯定。
②培养了评价反思的能力
学生们从科学性、可行性、简洁性等角度对多个方案进行了评价,认为有些方案(如方案3、8、11、12)合理简洁,具有可操作性;有些方案虽然理论分析正确,但实际操作有问题,如方案1要配制pH值相同的盐酸和新制氯水不可行;有些方案原理设计就存在问题,如方案4、5、6、7。
通过评价和反思,学生们理解了实验方案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懂得了思考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有学生在资料中查到:“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lO溶液的方法之一。
”于是在实验中他们往氯水中加入碳酸钙粉末,结果发现实验效果并不好,观察到气泡的产生,滴入酚酞中,溶液的红色无法褪去。
学生们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也想对这个实验进一步开展实验探究。
③发展了思维能力
学生在实验后写道:“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有发散性思维,尽可能多角度地考虑问题,不要拘泥于一个方面。
”“这12种方案让我很吃惊,当时我只想到了两种方案。
思考问题还要严谨,这12种方案中有一些暴露出了不合理之处,要引起我的注意。
”
一些同学通过实验反思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学生认为实验方案中只证明了酚酞可能因为氧化而褪色,但是没有排除H+也在其中起了作用,本实验理论假设存在着第三种可能:氧化和碱度降低共同作用而使溶液褪色。
还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把同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例如Na2O2加入氯水,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有些方案还需要更精密的仪器,如果实验室有此条件,实验方案的实施就存在可能性。
”等。
(2)掌握了实验方法和一般实验步骤
学生们理解了“应该用更好更简便的方案研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不仅要从理论上分析,还需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对控制变量法、对照实验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体会到“试剂加入量的控制,例如酚酞加入太多导致药品浪费,影响
实验效果”。
学生总结了做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提出新问题→得出结论→反思。
这些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获得的基本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对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本质的理解和化学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都大有裨益。
(3)培养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①学会了尊重客观事实
学生们认为“化学要到实验室中进行学习。
理论和现实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检验、发现新问题,而不是通过纸笔就能获得真理”;“本来以为pH试纸不能精确测定溶液的pH值而难以判断,结果测出的pH值远大于8,看来要尊重实验事实。
”
②理解了学科价值
学生们体会到了“化学被称为‘实验科学’的真正含义,以往的化学学习都是建立在背诵与做题的基础上,做实验只是为了好玩”,“学习化学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决非凭小聪明能够将其征服的。
”
③领会了科学品质的要求
“要完成一次实验并不简单,实验前确定实验原理,设计严密的实验方案,实验中要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对产生的实验现象要观察仔细,同时思考实验原理,实验后还要对实验再次总结分析,这才能真正完成一次实验。
”
以上这些学生的亲身感受是教师的课堂说教永远无法教给学生的。
由此产生的对化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学科态度、学科方法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2.教师的所思所想
(1)对实验探究的反思
①实验探究活动十分强调问题性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又是探究学习的终点,实验探究是针对一定的“问题”展开的活动。
本活动中实验探究的内容通过学生的问题设计了一个真实的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问题创设引发学生认知的不平衡状态,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真理、不断更新知识、探索结果,让学生在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
的方法。
②实验探究活动十分强调过程性
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取理智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的三个目标。
在三个目标的达成中,经历探究过程显然是最重要的。
本实验活动探究过程的展开与实验方法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③实验探究活动十分强调价值引导
要让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与同伴合作学习,善于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探究,并不是靠说教来实现的,而是靠具体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良好体验逐渐形成的。
本节课教师通过实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究活动,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等多种手段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2)对教师角色的反思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在不同阶段担当起不同的角色。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应该是问题的收集者。
在此阶段教师要做到:延缓判断,不急于评论学生提出的看法孰优孰劣;注重学生设计方案的多样性、开放性,对思维闪光点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尽可能让学生实现问题的自我解决,即使方法失当,只要条件允许,没有安全隐患,就应该让学生去探究。
在实验探究阶段,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在学生困惑时指点方向,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搭各种“脚手架”,为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地支撑和帮助,并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在实验总结阶段,教师应该是学习结果的评价者。
教师应及时介入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前两个阶段的成果,要求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思维过程,鼓励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检验自己的结论。
(3)对如何处理学生问题的反思
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问题是学生“创造”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在教学中如果遇到难以解释的问题时,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就是“用事实来说话”。
如果教师对待学生的问题不是简单地判断“对”或“错”,而是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实验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与交流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