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新疆教育事业
罗家伦与民国时期边疆教育

等地 各设 了一所 边疆 分校 。 此后 。9 3 14 年 , 14 — 9 4 罗家 伦 又受命 率领 “ 西北 建设考 察 团” 远赴 陕西 、 肃 、 甘 新 疆、 青海 、 宁夏等边远省 区进行考察 ; 考察期间 , 罗氏密
工 作 期 间 , 织创 办 了 附属 蒙藏 学校 , 包头 、 州 、 宁 、 定 、 理 等 地 各 设 了一 所 边 疆 分校 。9 3 l4 年 组 在 肃 西 康 大 l4 一 94 罗 氏考 察 陕 西 、 肃 、 疆 、 海 、 甘 新 青 宁夏 等 边 远 省 区期 间 , 出 了许 多发 展 西北 教 育 的 建议 。 些 活动 和 建 议 尽 管 提 这 是 在 国 民政 府 高层 的 支持 下 开展 和提 出的 . 包含 着 维护 国 民党 专 制 统 治 的 目的 , 对 于推 动 民 国 时期 边 疆 教 育 但 进 步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于今 天 发 展 西 部 边 疆教 育也 有 着 宝贵 的借 鉴价 值 。 对
Vo _ . 1 l 0 No 1 1
NO .2Ol V 1
罗 家 伦 与 民 国 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 南 长沙 408 ) 湖 湖 10 1
摘
要 : 家伦 是 民 国时 期 致 力 发展 边疆 教 育 的 教 育界 人 士 。 于 12 - 13 年 主持 国 民 党 中央政 治 学校 罗 他 97 95
间主持 国立 中央大 学 。 一方 面 的成就 主要 表现 为 : 前 终结 了教 育部和外 交部共管清华 大学 的混 乱局面 . 夯
实 了清华 大学的师 资力 量和基础设施 , 为后来梅 贻琦 的管理铺下 了一条康庄 大道 。J 33 口页23 ( -) 后一方 面的 成就
新疆一体化2021春《简明新疆历史》期末综合试卷-11参考答案

新疆一体化2021春《简明新疆历史》期末综合试卷-11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引入的新的农作物品种是()。
A小麦B高粱C水稻D青稞参考答案:C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生于龟兹,与玄奘齐名的佛经翻译家是()。
A鸠摩罗什B鉴真C法显D朱士行参考答案:A3、(),成立新疆第一所高等学府——新疆学院。
A:1933B:1934C:1935D:1940参考答案:C4、在若羌县的米兰遗址中,至今保存有比较完整的()水利灌溉系统。
A:先秦时期B:汉代C:唐代D:宋代参考答案:B5、1280年,元朝在高昌回鹘境内设()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军政机关。
A市舶司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西安都护府参考答案:C6、顺治元年即()年,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
A:1644年B:1645年C:1646年D:1648年参考答案:A7、教东传和道教西渐,提携新疆新疆地区宗教不断走向()的历史趋势。
A:国际化B:中国化C:大众化D:世俗化参考答案:B8、经不断迁徙流动,至19世纪末,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个主要民族定居新疆地区,形成维吾尔族人口居多、多民族聚居分布的格局。
A:11B:12C:13D:17参考答案:C9、( ) 的实施,使广大农民为了完成赋税徭役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推动了新疆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西北边疆,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A:“初税亩”制度B:两税法”制度C:租庸调制D:租调制参考答案:C10、()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A:1930年7月7日B:1931年7月7日C:1937年7月7日D:1931年9月18日参考答案:C11、()经过新疆地区,在今莎车看到的是“居民百物丰饶”,在和田地区看到的是“百物丰饶,产棉甚富,居民植有葡萄园及林园”。
A:克拉维约B:达•芬奇C:马可·波罗D:查里一世参考答案:C12、明代畏兀儿著名音乐家、诗人阿曼尼莎汗整理的( ),剔除了其中过多的波斯语、阿拉伯语借词,使木卡姆歌词从以往晦涩难懂的具有宗教色彩的宫廷诗词中摆脱出来。
民国时期的边政学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

青海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民国时期的边政学与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王佳红摘要:民国时期的边政学发端于清末,兴起并繁盛于20世纪30-40年代,边疆危机加剧、学术地图变 化、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勃兴是其形成背景。
在“政”以兴“学”、“学”以资“政”的政学相洽关系作用下,民国 时期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民国时期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民国政府对边疆民 族地区的治理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从政学关系的视角出发审视民国时期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边政学时局与边疆现代民族国家国家治理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338(2018)04-0192-07作者简介:王佳红,女,博士,河南大学法学院讲师。
我国长久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王朝政治时代,边疆民族地区在政治大一统格 局下形成了“因俗而治”的特殊管理体制。
®但由于“因俗而治”是在不改变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和管理模式下的一种统治形式,中央王朝的统治力就成为维系“一体”与“多元”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王朝统治力强,则“多元”从属于“一体”;王朝统治力弱,则“多元”有脱 离“一体”之势。
晚清以降,国门洞开,列强进逼日甚,国有豆剖瓜分之危,民有生计难维之艰。
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央权势渐衰、威权下移,地方势力渐成坐大之势。
内忧外困之际,中央政权 的控制力大为削弱,边疆民族地区屡遭帝国主义列强的蚕食与侵吞,边患四起。
民国肇建,边患 依然。
“九一/V事变”后,中国的亡国灭种危机加剧,边疆治理与边疆研究遂成为政学两界关注的 焦点;及至抗战全面爆发后,政治关怀更成为边疆研究的主流意识。
于是,一个旨在研究边疆政治、经济、文化与民族等问题的新兴交叉学科——“边政学”开始兴起并蓬勃发展,形成了中国边疆 研究的第二轮髙潮。
[1]在国家大义面前,民国政府和边政学人相互取力、有效互动,推动了边疆 民族地区的政治整合、经济开发和文化教育等工作的深人。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民国时期教育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民国时期教育研究综述王潇(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教育主要受政治影响较多,不同掌权者在任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教育可谓在坎坷中前进。
这一时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点,但由于资料搜集的困难,导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分散。
改革开放后,随着相关档案等资料的陆续开放,这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文章进行梳理,大致将其分为三大类:总体研究、分期研究和专题研究。
分期研究可分为杨增新、盛世才两个统治时期。
专题研究包括基础教育、师范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女性教育、社会教育和游学教育版块。
通过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研究成果的梳理,对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教育开展状况及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对今后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帮助,也对今天新疆地区的教育开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7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36(2021)01-0055-07民国时期的新疆教育,时人就有研究,但成果数量不多。
研究者主要为新疆省内的先进知识分子及政府人士,研究成果主要为工作报告或发表在各大报刊上的文章。
艾沙记、矫如述的《新疆教育之回顾与瞻望》①;曾问吾的《新疆教育概况》②《新疆省初等教育概况》③《新疆的教育文化近状》④;徐戈吾的《新疆之教育》⑤;沙文的《新疆的种族与教育概况》⑥《新疆教育近况》⑦;孟一鸣的《新疆教育近况》⑧;梁瓯第的《新疆教育鸟瞰》⑨《民族自治声中的新疆教育》⑩;傅希若的《论新疆省教育》 ;宫璧澄的《新疆过去教育情况与改进计划》 ;程东白的《十年来新疆的文化教育事业》 ;释维摩的《新疆学院沿革史略》 ;赛福鼎的《自由三区人民教育及其发展》 等。
这些为我们研究民国时期新疆的教育情况提供了很好的线索甚至一手资料。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后。
民国少数民族语文政策

民国少数民族语文政策蒙藏委员会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朱慈恩(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241)2008年第5期民族教育研究第19卷边疆教育是民国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推行边疆教育的机关是教育部以及蒙藏委员会。
教育部下辖蒙藏教育司和边疆教育委员会两机构,专门负责边疆教育,编有《边疆教育概况》(教育部蒙藏教育司,1943)、《边疆教育概况续编》(教育部蒙藏教育司,1947)以及《边疆教育》(行政院新闻局,1947)等资料,对这一时期的边疆教育工作及成果作了详细的介绍。
政府下设的蒙藏委员会,专门负责蒙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小事务,蒙藏委员会对于边疆教育十分重视并积极推进,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南京国民政府继承了北洋军阀时期的民族机构。
1926年10月10日,南京成立五院制国民政府。
1928年12月27日,在行政院下设蒙藏委员会,与各部平行。
职掌蒙古、西藏各项行政事项。
蒙藏委员会和教育部都负有推进边疆教育之责任。
1930年教育部成立蒙藏教育司和边疆教育委员会这两个专门负责边疆教育的机构以后,蒙藏委员会即协助教育部,共同推行边疆教育。
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边疆教育则统归教育部负责管辖。
蒙藏委员会对于边疆教育的推进,其主要措施有:第一,创办各类学校及培训班,培养边地人才。
1937年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勉强招生开学。
首任校长为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参议蒋致余。
拉萨小学建校之初,学生尚不足百人,开有汉文、藏文、算术、历史、地理、公民等课程。
以后陆续建立蒙藏学校,兼收蒙藏学生。
蒙藏委员会为了培养边地工作的专门人才,从奖励边地学生研究学术起见,还创办了各种培训机构以及高校附设的蒙藏班。
授以蒙藏语文及关于边疆政治实用各学科。
上述边疆学校以及各类训练班的开办,培养了一批熟谙边务的专门人才,对于边政的推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协同教育部,积极推广边疆教育计划。
国民政府成立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一直处于滞后状态。
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历史考察

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历史考察前言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新疆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
随着新疆地区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对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历史做出考察。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20世纪初,新疆地区是一个政治不稳定的地区。
在清朝末期,新疆的教育事业仍然非常落后,只有一些私塾和回教寺庙充当教育机构。
随着新疆地区的政治局势趋于稳定,1909年,新疆设立了新疆学堂,为新疆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民国时期,新疆教育机构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了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组织机构和管理1.新疆行署教育处的设置在民国时期,新疆行署成立了教育处,主要负责新疆地区的教育事务。
教育处设有教育长、副教育长等职务。
教育处的建立为新疆教育事业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和规范。
2.新疆教育会的成立1913年,新疆敬事会成立,后更名为新疆教育会。
新疆教育会的成立是为了推动新疆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会负责组织一些为教育事业贡献巨大的人物,如胡外世、张嘉璧等人的志愿教育事业。
3.教育督办机构的设置在民国时期,新疆的教育督办机构采取了分级管理的方式,以县为单位,设有教育督办员、区教育督办官等职务。
教育督办机构的建立为新疆教育的监督提供了方便,保障了新疆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教育内容和发展1.中西教育并重在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积极开展中西教育,并推广国语教育。
新疆有三所大学: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和田农业大学。
2.私立教育的发展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私立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新疆清华中学和新疆华文中学等私立教育机构,在新疆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民族教育的推广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民族教育得到了发展。
民族教育以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蒙古文等为教育语言,推动了民族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评价民国时期新疆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果,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浅论研究民国时期边疆教育的重要性及研究现状述评

我们常说兴学乃立国之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个国家的基础是否巩固,要看这个国家教育的实施成效如何,而教育实施的成效,必须要从全民族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观察出来。
因为边疆教育是中华全民族教育重要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仅在于边疆问题本身具有重大的关系,更是因为教育对于国家前途的安危,也是有重大影响的。
一、边疆教育的含义和具体的范围我们经常说边疆地区,但是中国边疆的含义是非常复杂的,具有多重性,不是指单纯的地理上的边疆,而是要综合考虑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因素。
从地理方面来说,边疆一般是指一个国家领土的外围地带。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中国边疆学会宣言》中认为:“边疆者,一国领土之外缘地带,在地理上与内地异其部位,而在国家主权及政治制度上与内地合为一体。
”中国的边疆一直都不是固定的,尤其到近代,几经波折改变,到了民国时期主要是指西北西南与东北的高原陆地,东起兴安岭,西迄帕米尔高原,南界阴山,北至西伯利亚,均被通称为中国的边疆。
这样说来,即指东北三省、外蒙古、新疆、西藏、云南等省与地区,即指与周边国家接壤的外围省份。
另一种是指文化上的边疆,这个边疆的范围就大多了,即将甘、宁、青等位居腹地的省份,也称之为边疆。
因为这几个省份的土地广袤,人烟稀少,由于这些特殊的原因,一般把这些省份称为文化上的边疆。
民国三十年11月,国民政府公布了《边地青年教育及人事行政实施纲领》的文件,其中规定:“蒙藏及其他各地之边民,……盖开荒创化,敬宗收族,为文化的边疆主要之工作,而唯教育能尽其能事。
”故边疆教育“系以教育为手段,开荒并建设文化的边疆,达到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统一之目的”。
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设立了蒙藏教育司,专门负责管理蒙藏及其他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是我国专设少数民族教育机构的开始。
二、研究意义教育自古就与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我国古代先贤们对此论述颇多,例如孔子就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大要素。
一次学生问他:“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政策对新疆教育影响的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政策对新疆教育影响的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在教育方面推行边疆教育,从政策、思想教育、经费补助、培养边疆师资等方面对边疆教育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快了新疆民族教有的发展,在新疆民族教育史和民族政策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标签: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政策;新疆教育南京国民政府自1927年成立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22年。
这期间是新疆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在教育方面推行边疆教育,对边疆教育政策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快了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
纵观南京民国政府的民族教育政策,对新疆有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政策上建立健全新疆教育政策,完善教育管理机构南京国民政府的新疆教育政策是与整体政策一致的,同时也是民族宗教宗教政策的体现,而各种民族宗教政策主要是建立在三民主义的民族政策之上。
根据这一政策的引导,国民政府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包括新疆在内的边疆教育法规。
其中包括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对政治报告之决议案”中“蒙藏与新疆”中涉及边疆民族教育的政策。
1931年,教育部为集中各方对于边疆教育的意见,决定成立边疆教育设计委员会。
[1]1939年,颁布《教育部边疆教育设计委员会章程》、《推进边疆教育方案》。
1940年,颁布《教育部边远区域教育督导员暂行办法》、《边远区域劝学暂行办法》等,来建立健全新疆的教育政策。
在完善新疆的教育机构方面,192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将新疆省的县劝学所改为教育科。
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将视学员改为督学,新疆省教育厅设督学堂。
1931年,新疆各县陆续设教育科。
1933年后,新疆的教育行政机构逐渐健全,在省教育厅下分设三科,第一科管总务,第二科管教育,第三科管图书,另设督学室和秘书室,并在新疆五个行政区设立教育局。
新疆实施“1936年度蒙回教育计划”早报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7年2月批准,主要是省立师范学校附设蒙回速成班在1935年终毕业两个班,新招两个班的基础上,再酌添班级,每班50名,山各区县、游牧选送高小毕业生,学制两年,省立第三小学附设蒙哈特别班, 再酌添班级,每班40名,由蒙文会哈柯文化会选送学生,酌收汉族学生,以利学习语言,学制二年,省立迪化原有蒙哈小学6所,本年再添8所,20个班,迪化专区各县原有蒙回小学62所,本年再添20所,40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