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课目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自动保存的]讲解
高三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
1、学习孙中山先生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的精神。 2、学习孙中山先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孙中山先生,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 精神。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 萌芽 著作 理论 作用 认识 学案与测 评35页
形成
成熟 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 3、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 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取得了重 大成就。 4、三个代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石,是 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 • • •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民族发 展之路的模式 孙中山:走欧美式的道路 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路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 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形成历史背景 邓 小 平 理 论
形成的标志:讲话 逐步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 南巡讲话 发 展 中共十四大 形成体系 “什么是社会 主义和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 理论
中共十五大(形成概念) “建设怎样的党和怎 样建设党”的理论
三个代表:背景、内容、意义
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
1、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是指(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三大政策
2、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的最大进步是 ( A.反对民族压迫 C.反对满洲贵族 B.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帝国主义 )
3、对于1978年底邓小平所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B.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高三历史课件:第5课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30年代初)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重要活动:A、秋收起义;B、建立井冈山革 思想(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共产党领 导下,把武装斗争、土 命根据地;C、反围剿斗争;D、土地革命;E、 建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 主要著作: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 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5课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试说明规定的相关内容】 1、孙中山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式: 孙中山:走欧美式的道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醒过来); 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站起来);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富起来);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改 西方资级思想中国化过程 良立宪→革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 (西学东渐,学习西方过程)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过程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5)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6)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客观: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主观: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集体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实际相结合。 ◆邓小平理论解决的主要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形成标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 话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 (2)成熟并形成体系: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2年)。 (3)成为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写入党章(1997年)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标链接】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知识要点】一、孙中山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剧;(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出现。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4.评价:(1)积极意义:它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展。
(2)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二)从思想论战到“临时约法”1.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促进了三民主义的传播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制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1)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口号;(2)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3)民生提出“耕者有其田”。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1)两者若干原则基本一致;(2)缺少纲领的人民性和革命的彻底性。
二、毛泽东思想(一)诞生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革命实践及总结。
(二)诞生1.中共创建到国民大革命时期: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斗争。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系统理论。
高考历史考点3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三民主义1.历史条件(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在社会现实面前不断碰壁。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中国依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理论上孙中山坚持不懈地进行革命实践,并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为三民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又将其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4.实践(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5.意义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决定寻找新的出路。
(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3)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的教训,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同孙中山合作。
(4)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1)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网(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作用(1)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三、毛泽东思想1.形成过程(1)发端时期: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极为关注,先后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背核心语句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思想品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记知识纲要一、伟大的转折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是主要问题。
(2)“两个凡是”的禁锢。
(3)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过程(1)中共中央工作会议:①内容: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意义: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内容: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②意义: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探究升华]下图是邓小平的题词。
你知道它是直接针对什么观点提出的吗?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1)“两个凡是”观点。
(2)有利于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形成过程2.内容(1)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
(2)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评价(1)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教材P87“学思之窗”问题提示]你认为哪种说法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示:后一种说法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是同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还不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的国情相适应的。
高中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提纲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点解读】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1.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同年,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第一次提出了明确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概念。
2.产生背景:①社会基础:19C末20C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各种救亡图存方案均未能使中国摆脱危机②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理论来源:借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④个人因素:孙中山的革命实践4.三民主义的实践:①指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②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5.评价:⑴性质: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⑵进步性:①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②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
(比如在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等方面作用巨大。
)⑶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二)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产生背景:①捍卫民主共和屡遭失败,寻求新出路②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④个人的努力(与时俱进,追求民主)3.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对比:①民族主义: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增加了对外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
(最突出的特点:明确反帝)②民权主义:旧:是以建立资产阶级政体为目标。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
第32页
返回导航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 思想理论成果
3.理论内容 (1)社会性质:中国是 半殖民地 (2)革命步骤:第一步是 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性质 ①五四运动以后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区分革命性质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对革命的 领导权 问题。
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
辛亥革命
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革命斗
争的理论旗帜。
第14页
返回导航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 思想理论成果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
中山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2)孙中山接受 共产国际 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 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历史条件 (1)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 陕北 (2)毛泽东长期参加中国 革命斗争 (3) 。
的实践经历。
抗日战争
时期,延安相对稳定的环境。
第31页
返回导航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 思想理论成果
2.理论著作 (1)《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 。 (2)《第页返回导航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 思想理论成果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它们对新时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 建设党的重要意义。
第3页
返回导航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 思想理论成果
二、考纲解析 1. 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主要背景和内容, 认识其对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2.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认识其对近现 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意义。 3. 概述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及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作用。
高考复习 示范课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二、说考情
2
【近三年高考试题分布情况】
考点 2011-2013年高考试题分布情 况 2011-2013年全国新课标区 试卷考点频率统计
1、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
2011年(全国Ⅰ卷37题、重 庆18题);2012年(海南17 题);2013年(广东15题、 安徽14题)
2012年(广东16题、海南19 题);2013年(新课标Ⅰ卷 30题) 2012年(重庆39题)
五、教学过程
1
【构建知识框架】
举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政治: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 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力量壮大 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三 民 主 义
民 族、 民 权、 民 生
政治:民主革命纲领 在辛亥革命中发挥巨 大的指导作用,推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发展。
三、说学情 学生优点
我校高三文科学生经过一轮复习,已储备 了相当的历史知识,他们具备了构建知识 体系的能力和历史阅读、分析问题以及表 达观点的能力;他们学习目标明确、学习 自主性强,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
学 情 分 析
学生不足
一轮复习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不够扎实, 对教材中相关知识的联系处理还不够完善, 知识面有待拓宽,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有 待提高;尚未完全实现由依赖型、记忆型 学习向独立型、理解型学习的转变。
五、教学过程
知识 升华
醒
站
富
强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 要求和反映,思想的变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 的产物; 思想要与时俱进; 思想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邓小平理 “三个代 毛泽东思 邓小平理论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三个代表” 表” 论 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通关秘籍】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1)地位: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是对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2)“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关系。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5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6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6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 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考纲解读
考查内容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考查频次 5年 7考
考查题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选择题
所占分值 选择题3—4分,非 选择题10分左右 3— 4分 选择题2分,非选 择题6分左右 1分
命题规律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 国的深远影响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建设中
返回目录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背景 1.国际: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2.国内: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 二、形成: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目 录 Contents
考情精解读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
考点三
邓小平理论
考点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高考复习讲义
考情精解读 1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纲解读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命题规律
命题趋势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
高考复习讲义
考情精解读 1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2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三 邓小平理论
2.形成: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系统概括: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4.走向成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 问题做出了回答。 5.形成完整体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会议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6.成为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 产党章程》。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
一、发展阶段、内容及著作 发展阶段 时间 内容 主要著作
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 (1925.12)《湖南农民运动考 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 察报告》(1927.3)
考点全通关 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5.评价 (1)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 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 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 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返回目录
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
初步 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年)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 命思想,以及“星星之 存在》(1928.10)《井冈山的 斗争》(1928.11)《星星之火,
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可以燎原》(1930.1)
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5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的帮助。
(2)国内:孙中山等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相继失败;北洋军阀政府推行专制统治。
2.提出: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 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考点全通关 9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
一、发展阶段、内容及著作
发展阶段 时间 内容 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 会的蓝图及前景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工作中心转 解放战争时期 丰富 发展 移,规定了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主要著作 《论持久战》(1938.5) 《新民主主义论》 (1940.1)《论联合政府》 (1945.4)
走向 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1945—1949年)及 务。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1949.6)《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全 建设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 面建设时期 (1949—1965年) (1956.4)《关于正确处
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 社会的矛盾问题 (1957.6)
5年 6考
命题趋势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及
5年 2考
其指导意义
5年 1考
高考复习讲义
考情精解读 1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纲解读
1.未来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分值不会太多。题型将会
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 2.考查可能还会集中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过程及其理论成果等内容。命题角度仍会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四、历史意义 1.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 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 3.是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2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
4.评价 (1)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7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通关秘籍】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图解
返回目录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8
命题规律
集中在人物思想主张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和社会作
用三个方面。 3.试题可能通过图表、示意图来考查。主要考查考生 阅读史料、辨析观点以及归纳的能力。
命题趋势
返回目录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 (2)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 (3)各种不同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又将 其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0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二、理论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 根源。
返回目录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1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景: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左”倾错误及个人崇拜的影响使国家前进艰难;“文革” 结束后,百废待兴。 二、发展历程 1.酝酿 (1)1978年,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是开辟新时期 新道路的宣言书。 (2)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实践 (1)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孙中山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制度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 “护法运动”。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