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非均质底水油藏含水变化规律研究
油藏动态分析及效果评价指标总结

➢ 耗水率为每采出单位体积的原油消耗的注水量; ➢ 物理意义为:注采比为1时的耗水率;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定义
➢ 注采井数比:开发单元中注入井开井数与生产井开井数之比; ➢ 注采比:开发单元注入水地下体积与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 ➢ 注采井压差:注水井地层压力与生产井地层压力之差; ➢ 累计亏空量: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量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 吨聚增油量:聚驱累计增油量与累计注入干粉量之比;
流
分
体
布
性
特
质
征
驱动能量
渗流特性
天 然 能 量
驱 动 类 型
润 湿 性
相 渗 曲 线
毛 管 压 力
驱 油 效 率
一、油藏分类 油藏分类
原油 性质 低粘油 <5 中粘油 <20 高粘油 <50 稠油 >50
凝析油
挥发油
高凝油
圈闭
构造 圈闭
地层 圈闭 水动力 圈闭
复合 圈闭
传 统 分 类 法
储集岩 岩性
一、油藏分类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三、油田生产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油田开发(多、快、好、省)
供
注
油
采
集
水
水
藏
油
输
子
子
子
子
与
系
系
系
系
处
统
统
统
统
理
系统整体 性指标
注水子系 统指标
采油子系 统指标
水水
物
能
井 驱 驱 水 地 质 注水 量
网控动驱质 指 井 指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水界面计算方法——以塔里木油田轮古15区块为例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水界面计算方法——以塔里木油田轮古15区块为例闫晓芳;邹伟宏;陈戈;罗宪婴;戴传瑞【摘要】油水界面的确定对储量计算和后期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碳酸盐岩油藏中,由于其岩溶孔、洞、缝储集体的严重非均质性特殊地质条件决定了油水关系的复杂性,油藏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用常规的方法很难断定其位置.通过对塔里木油田轮古15区块单井资料的分析,利用各井动静态资料,分析油藏单元的连通性,在同一个油藏单元内,运用原始地层压力和油层中部深度压力参数,推导出地层流体界面位置的计算公式,进而运用到整个研究区,对整个油藏油水界面进行计算,为指导该区开发提供重要依据.【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2(026)005【总页数】3页(P67-69)【关键词】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性;油水界面;塔里木油田;轮古15区块【作者】闫晓芳;邹伟宏;陈戈;罗宪婴;戴传瑞【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3计算油水界面使用的常规方法包括现场资料统计法、实验室测定法以及其他的间接计算法等[1-2],但是对于缝洞型油藏,受缝洞发育非均质性等多因素影响,其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无法用常规的方法确定油区的油水关系,油层静压资料的获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导致使用压力资料来计算油水界面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难度。
为了探索缝洞型油藏的油水分布,李峰等人利用经验公式计算油水界面;李宗宇等[3]人利用地震资料、储层断裂分布以及单井测试资料、开发动态资料提出了判断油水界面的方法;陈青,方小娟等[4-5]人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油水界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选取区域压力梯度法、单井压力梯度法和实测法3种方法确定研究区内的原始油水界面。
中国石油大学考试期末复习题——《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期末复习题一、概念/解释题(可用公式答题)1、复杂断块油田2、切割注水3、井筒存储效应4、采油速度5、水侵系数K26、试采7、地层系数8、含水上升率9、储量丰度10、表皮效应和表皮因子11、注水方式12、驱动指数13、底水锥进14、面积注水15、周期注水16、产量递减率17、视粘度18、单储系数19、导压系数20、油田开发21、调查半径二、简述题1.简述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2.应用水驱特征曲线示意图评价油田开发调整后措施有效、无效、变差。
3.若规定采油井为中心注采单元为“正”,试绘出反九点法面积井网示意图(井位画在节点上),写出这种井网的注采井数比,并通过绘图说明如何将油井转注把“反”九点法井网变为五点法井网。
4.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对弹塑性(压力敏感)介质油藏产生的影响。
5.解释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各种原因。
6.简述油田开发的程序。
7.油藏物质平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方程的推导方式。
8.水压驱动的开采特征。
9.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及布置井网时应满足的条件。
三、综合应用题1.给出弹性水压驱动的形成条件,推导其物质平衡方程式,并指出这种驱动方式的生产特征(画出示意图)。
2.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
3. 叙述MBH法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
4. 推导考虑毛管力、重力,一维均质地层的分流量方程,分析影响含水率大小的因素?《油藏工程》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概念/解释题(可用公式答题)1、复杂断块油田:含油面积小于l km2的断块油藏,且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50%以上的断块油田,称为复杂断块油田。
2、切割注水: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较小的面积,成为独立的开发区域3、井筒存储效应:在压降或压力恢复试井中,由于井筒内流体的压缩性或其它原因,往往会出现在油井开井和关井时,地面流量和地下流量不相等,出现了续流和井筒存储现象,而这两种现象对压降试井和压力恢复试井产生的影响叫井筒存储效应。
《钻采工艺》2008年第4期要目

单代伟等 张 宇等
钟摆钻具组合非线性屈 曲的有限元分析
新肇油 田活性水驱油室 内实验研究 定 向井井 眼轨迹预测与控制技术
曹 荣
赵玉建等 王清江等
小断块油藏 C 2 N O 、 2单井吞吐强化采油可行性 对比研究
张 国 强等
气体钻井转化常规钻 井替换钻井液技术
气体冲旋钻井技术及其应用
( ) 钻施 工井 段 20 0 0~ 3 . 控 制机 1侧 3 . 20 15m,
械钻 速 , 察 岩 屑 的 返 出量 , 钻 井 斜 从 9 . 。 观 随 1 1
89. 。 3。
使 用斜 向器 侧钻 , 可 以悬空 低边 侧钻 , 也 但必须 预 留 好 侧钻 井段 , 侧钻 点 可 以直接选 择在 水平 段上 , 能 更
维普资讯
钻
・
采
工
艺
20 0 8年 5月
Ma 0 y 2 08
1 ・ 8
DRI L NG & PRODUCT ON CHN0L LI I TE 0GY
2 1 悬空侧 钻前 准备 .
( ) 择 侧钻 位置 200— 4 该 段机 械钻 1选 3 200m, 速快 (5~2 n h , 隙 1% , 斜 从 9 。 到 1 0r ) 孔 / 0 井 0增 9 。良好的井眼条件有利于侧钻 。 3, ( ) 钻到 套管 鞋 194m, 2下 6 调整 好 工具 面 处 于
2 2 悬空侧 钻作 业 .
1 6 . 为以后的井身结构提供 了很好的参考。 4 2m, 9 () 2 使用裸 眼封 隔器 N A S作 为斜 向器 的支撑 PS
是 可行 的 , 工过 程 中必须 注意 钻 头 通 过 时 阻卡 不 施
裂缝性油藏二次交联凝胶堵剂体系研究与评价——以A油田为例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2年1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第36卷第1期文章编号:1673–8217(2022)01–0113–04裂缝性油藏二次交联凝胶堵剂体系研究与评价——以A油田为例吴小路1,孙常伟1,谷悦1,李晓伟2,徐国瑞2(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8000;2.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事业部,天津300459)摘要:A油田为大型潜山裂缝性块状底水油藏,因高角度裂缝发育导致底水上升,油田高含水生产,堵水技术需求迫切。
为解决常规堵剂封堵强度和处理深度不足,增产效果不佳的问题,开展二次交联凝胶堵剂体系研究与评价。
结果表明,二次交联凝胶堵剂体系配方为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3%,第一交联剂聚交比为12∶1,第二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2%~1.4%。
体系成胶时间为50.0~59.0 h,成胶强度可达H级;注入阻力系数为17.92~18.00,突破压力梯度不小于1.8 MPa/m,封堵率可达99%以上,适用于裂缝性油藏堵水。
关键词:二次交联凝胶堵剂;堵水;聚合物凝胶;潜山中图分类号:TE358.3 文献标识码:AStudy and evaluation of the twice crosslinking gel plugging agent system in fractured reservoir--by taking oilfield A as an exampleWU Xiaolu1, SUN Changwei1, GU Yue1, LI Xiaowei2, XU Guorui2(1. Shenzhen Company of CNOOC (China) Co., Ltd. ,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China;2. Production Optimization Department,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Co., Ltd., Tianjin 300459, China)Abstract: Oilfield A is a large massive bioherm limestone reservoir with strong bottom water.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angle fractures, the bottom water rises, and the oilfield has high water cut production, so the water plugging technology of the twice crosslinking gel is urgently needed.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ystem formula, the polymer concentration of the twice crosslinking gel system is 0.3%, the cross ratio of the first crosslinking agent is 12:1,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econd crosslinking agent is 1.2~1.4%.The gelling time of the system is 50~59 h, the gelling strength reaches H level, the injection resistance coefficient of the system is 17.92~18.00, the breakthrough pressure gradient is more than or equal to 1.8 MPa / m, and the plugging rate reaches more than 99%, which is suitable for water plugging operation in fractured reservoirs.Key words: twice crosslinking gel plugging agent; water shutoff; polymer gel; buried hillA油田为潜山裂缝块状底水油藏,储层内部裂缝发育、连通性好、单井产能高,为典型双重介质油藏。
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由肛矸 煞 21 第 期 12 o饽; 4 5
黄 沙 坨 裂 缝 火 山岩 油 注水 开 发 影 响 因素 分 析 性 藏
许 莉 宁
(辽 河 金 马 油 出 开 发 公司 ) 摘 要 本文介绍 了油 田注水 开发特征 ,并从 油藏裂缝 发育状况、驱油效率 、采 出程度 、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 裂缝
1 黄沙坨油田概况
及走 向,裂缝 发育区油井产能 高 , 水见效快 ,含水上升快 ;裂缝欠 发育 区油井产 量低。见水见效慢 ;裂缝 发育区 油井来水方向与裂缝走 向一致 ,其注水推进速度快 ,见效反应明显 . . ( ) 2 驱油效牢 。柏渗 曲线表 明束缚水饱和度较人为5 . 1 %.袭明 6 岩 石强亲水 ;残余油饱和度中等为 3. 3 %,袭明原油粘度低易出油 ;水 3 驱效牢为. . {7 l %较低。 1 : 褶渗 曲线表l 油水两柏区区域较 : i j I 窄 ,油藏可动油饱和度较低 ,油藏采 ‘ 收牢不会高 虽然原油地下粘度小于 05 p 油水粘度 比低 ,有利于水 . a m 驱油 。榭渗曲线表明随含水饱和度增 J ,油相渗透砗下降很快 ,水桂渗透 J u l
图l黄沙 中 储集层 坨 渗
油水相对渗透卓曲线
牢上升也 很快 .油藏一旦见水 ,水就 占据主要流动喉道 .抑制油的流 动 ,含水上升很快油井产量人幅度降低 . 以水驱效率不会高 所 ’ 。 f ) 出程 度 。从生产情 况看 ,油井累产液量高 ,反 映井周附 采 3 近 亏空 火 ,地层 能量损失火 .影响注 水后见 效的快慢 ;累采油量高 . 反映 井周附近 油层 裂缝 发育 ( 包括后瑚压裂 改造形成的裂缝 ),剩余 油 少 , 响见效后的增 油效果 ;累采水量高 ,反映 出水的生产层已经 影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裂缝性边底水油藏水体体积的计算

获 得 较 好 的开 发 效 果 。
[ 关键 词 ] 裂缝 性底 水 油藏 ;水 侵 量 ;水 体 体 积 ;边 底 水 能 量
[ 图分 类 号 ] T 3 9 中 E 4
[ 文献 标 志码 ] A
[ 章 编 号 ] 1 0 文 00
新疆 油 田 L 6区块 属于 复杂裂 缝性 油 藏 ,其 油 田地 质 特 征 复杂 。油藏 储 集 岩 基质 物性 以低 孔 隙度 、
田稳产 的最 大隐患 。要认 识边 底水 在油 藏开发 过程 中的运 动 规律 ,必 须 较 为 准确 地确 定 边 底水 的能 量 , 确 定边底 水 的水体 体积 。
水 体 体 积 计算 方法
1 1 容积 法计算 水油体 积 比 . 计算 水体 体积 的方 法最 早 的就 是容 积法 。其 计算 公式 为 : ]
即:
Bo q Np -W p Bw
— —
。当压力下 降 △ 时 , 油藏 内流体 发生一 定 的膨胀 变 形 ,同 时含 油 区外 的水 层 平 面流 动 区在 压 差
作用 下 出现水 侵 的补给 。 由物质 平衡 原理 知 ,油 藏 的采 出量在 注入 水 量 、水侵 时应满 足 物 质平 衡 方 程 ,
渗 透率 降低 ,从而 导致 油井产 量下 降 。该 区块 自 2 0 0 6年投 产 以来 一 直 是油 田 的主力 生 产 区块 ,为油 田 的稳产 高产作 出 了较大 的贡献 。作 为 主 力 生 产 区块 , 目前 油 田开 发 的 主要 问题 为 :储 量 动用 程 度 不 均 匀 ,采 收率较 低 ;多井含 水 ,一些 井含 水上 升快 ,新井 产 量 较低 ,投产 即见 水 ,基本 没 有 无水 采 油 期 ; 油 井调层 的潜 力越 来越小 ,油藏剩余 油研 究难 度 大等 ,稳产 形势 十分严 峻 。边底 水 的突进 已成 为影 响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 ( ) 为沿 径 向各 点 的 压 力 公 式 , 7即 由此 可 得
各 点 的垂 向流动 压差 为
A r P( )=P 一 r P —P P( )= 。
Pem Pw
一
0
1U U U
P
-
e
Pw
+ —
-
) () 8
P=+露 1一 (P P w(: r e n ) 丢 m P
1 () 7
殍 Pw x e ( - 1 P n
r Ko{ c  ̄ ( i f +
j
)( j1 r3 d) r
一 一
完 成式 (3 中积 分 , 虑 到 R 》 R , 略 , 1) 考 忽 )(
维普资讯
第3 卷 1
Vo . 2 13
第 4期
No 4 .
钻
采
工
艺
・5 ・ 7
D ILN & P O U TO E H OL G RLIG R D C INT C N O Y
●
将 式 ( ) 入式 ( ) 完成 积分 得 : 5代 6,
=
性强的特点, 可将其抽象为渗透率渐变的地质模型 , 以反映油藏 内由大缝到小缝的过渡特点。渗透率渐 变 地层 剖 面流动 示 意 图如 图 1所示 , 假设 油 井位 于
地 层 中心 , 打开厚 度 为 b 油 井 半 径 为 R , 藏避 水 , 油
韭r b 一K 2 K (r  ̄ 、 )r + / d ~ Ol r
维普资讯
钻
・
采
工
艺
20 0 8年 7月
J l 0 8 uy2 0
5 ・ 6
DRI I LL NG & P R0DUC 0N TEC T1 HNOL OGY
裂 缝 性 非 均 质 底 水 油 藏 含 水 变 化 规 律 研 究
吕爱 民 ,姚 军
满足 不 了现场 的要 求 。
一
、
裂 缝 性 非 均 质 底 水 油藏 理 想
为
Q: + K
— —
地 质 模 型 的 建 立
鉴 于 裂缝性 储 层 的裂 缝 发 育 程 度不 一 、 均质 非
ar
×2 6 仃r
Or
() 2
对式 ( ) 2 分离变 量得
d = P ・ dF
() 3
高度为 H, 井底压力为 P , 边缘压力为 P 。假设渗 透率 沿 径 向变化 系数 为 0则 各 点渗 透率 为 : ,
K()=K+ 1 r 5" () 1
P e
如= 韭 2
 ̄Kb r
R÷ ) e一 d r
)
( 4 )
() 5
完 成 积分并 整 理得 Q: R
收 稿 日期 :2 0 0 7—1 『O ;修 回 日期 :2 0 2_ 1 0 8—0 3—1 6
改 变 积分 限 :
=
韭
f ( 了 1一
)r d
() 6
2 ̄ r Kb
基金项 目:国家重点基 础研究 发展计J 9 3 项 目( 0 6 B 0 40)  ̄(7 ) 20 C 2 2 0 部分研究成果 。
n e
—
其 中 :一 井 点渗 透 率 ,m 。 K t x
该模型适用于裂缝发育程度不同的非均质底水
l n
油藏 , 若油井打在裂缝发育 区, 则可取 > ; 0若油井
偏离 裂缝 发育 区 , 可 取 >0; 则 若储 层 裂 缝 发 育 相 对均 匀 , 则可 取 , 即变 为 均质模 型 。
( 中国石 油大 学石 油工程 学 院)
吕爱 民等.裂缝 性非 均质底水油藏含水变化规律研究 . 钻采工艺 ,0 8 3 ( )5 5 2 0 ,1 4 :6— 8 摘 要 :针对裂缝性 油藏 中裂缝发 育程度不 同、 非均质 性强的特 点 , 将其储层抽 象成渗 透率渐 变的地质模 型, 并应用油 气渗流理论推 导 出了部 分打开裂缝性非均质底水油藏 的水相分 流量 方程 , 同时对分流量 曲线的影 响 因素 进行 了分析 。分析表 明 , 该方程 可准确描述 不 同储 层条件 、 同生 产压 差 下的含水 变化规律 。该理论 的建 立为裂 不
底水 油藏 含水 变化 的理 论 研 究 几 乎 还 是 空 白, 远 远
Ib ——
・——— _ ・— -— — 一 - — —
fl 1R f 。
图 l部 分 打 开 的底 水 油 藏 剖 面 流 动 示 意 图
二、 油藏 的产 量 及 其 压 力分 布
由达西 定律 , 藏 顶 部 径 向流 在 r 的流 量 油 处
我 国 的大部 分碳 酸盐 岩 油 田 , 流 体 流 动 空 间 其 以裂缝 为 主 , 且油 藏 内裂缝 发育 程度 不一 , 均质 性 非 强 , 些 同时有 底 水 存 在 。 目前 适 合 这 种 类 型 油 藏 有 的油 藏工 程方 法较 为缺 乏 , 国内外 的研 究 多 集 中在 均质底 水 油藏 的临 界 产 量 、 水 时 间方 面 J而 对 见 , 其含 水变 化规 律 的研 究 相 对 较 少 , 含 水 的预 测 主 对 要根 据水 淹厚 度来 粗 略估 算 ‘ , 裂缝 性 非 均 质 、 对 J
缝 性 非 均 质 底 水 油藏 开发 动 态分 析 和 预 测 提 供 了依 据 。 关 键 词 :裂 缝 性 油藏 ; 水 油 藏 ; 均 质 ; 流 量 方程 底 非 分
中 图 分 类 号 :T 1 E3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 7 8 2 0 )4— 0 6—0 0 6— 6 X(0 8 0 0 5 3 、
作者简介 :吕爱民( 9 0 , 师 , 士研究 生 , 9 年毕业于石油大学( 东) 现主要从事油气 田开 发方 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地址 17 一)讲 『 尊 1 4 9 华 ,
(5 0 1 山 东 东 营 , 276 ) 电话 :5 6—89 12 E—ma : d ua 13 cm 04 3 19 , i hpl l m@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