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垃圾分类管理
医院垃圾分类处置管理规定

医院垃圾分类处置管理规定
一、垃圾分类
(一)医疗垃圾
1、破损的温度计。
锐利器具、压舌板等器材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
2、污染的纱布、绷带、脱脂棉等敷料;
3、血、尿、粪、呕吐物等检验等标本,化验用器材、试剂、培养基等废弃物;
4、废弃的病理标本,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试验动物尸体和排泄物;
5、病区卫生清洁用擦布,拖布等。
6、传染科或隔离病室所有的废弃物。
(二)生活垃圾
1、病人剩余饭菜、果皮、果核、罐头盒、饮料瓶、手纸、粪、尿等排泄物。
2、药品及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外包装材料。
(三)具有放射核素性及摄影所用化学试剂的放射性垃圾和化学垃圾。
二、分类处置要求
(一)设置三种污物袋/盒,黑色垃圾袋装生活垃圾,黄色垃圾袋装医用垃圾,利器盒装锋利的垃圾。
污物入袋应严格按分类弃入不同颜色袋中,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不能混放。
(二)收集容器必须有密封盖,防渗漏、防蝇、防鼠、并便于搬运及消毒。
封扎运送,不得外露外泄。
(三)病房每房一个小型污物袋。
收集果皮、果核、废物等可燃性污物,每日或满袋更新;诊室、诊疗室、检验科每个操作室应备用两个污物桶,分别内套黄色垃圾袋医疗垃圾,黑色垃圾袋装外包装物品。
科室垃圾应及时转运到医院垃圾转运站,由城市垃圾处置中心处理。
三、医用垃圾转运前的无害处理
1、锐利物品如针头、穿刺针、缝针、手术刀片等,置于利器盒内焚烧处理。
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范文

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氛围。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和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第二章分类标准与分类要求第五条医院生活垃圾分为以下四类:(一)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如纸张、塑料、玻璃、金属等。
(二)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如废电池、废药品、废油漆等。
(三)厨余垃圾:指餐饮服务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食物残渣、菜叶、骨头等。
(四)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以外的废弃物。
第六条医院应当根据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设置相应的垃圾桶,并在每个垃圾桶上明确标识分类类别。
第七条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应当根据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将废弃物分别投放至对应的垃圾桶。
第八条医院应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记录制度,记录投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种类、数量等信息。
第三章分类收集与运输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明确收集时间、收集范围和收集方式。
第十条医院应当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废弃物交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运输和处理。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确保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过程中,废弃物不混合、不遗漏、不污染环境。
第四章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第十二条医院应当根据分类结果,采用合适的方法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鼓励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推广先进技术和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
医院垃圾分类

医院垃圾分类医院垃圾分类是指医院内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按照不同的性质和处理要求进行分类和处理的工作。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场所,产生的废弃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医疗废物、一般垃圾、有害垃圾等。
合理分类和处理医院垃圾,不仅可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还能够有效利用资源。
一、医疗废物分类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传染性、有毒性或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医疗废物应按照以下几类进行分类处理:1. 感染性废物:包括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药物包装、病人分泌物等。
这类废物应经过高温高压处理或化学消毒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2. 医疗器械废物:包括破损的医疗器械、废旧的手术器械等。
这类废物应进行清洁消毒后进行再利用或安全销毁。
3. 化学性废物:包括过期的药品、化学试剂等。
这类废物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
4. 辐射性废物:包括用过的放射性药物、放射性治疗器械等。
这类废物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专门的收集、包装和处理。
二、一般垃圾分类一般垃圾是指医院内产生的非医疗废物,包括食品残渣、纸张、塑料、玻璃、纺织品等。
这类垃圾应按照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进行分类处理:1. 可回收物:包括纸张、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罐等。
这类垃圾应进行分类收集,进行资源回收利用。
2. 不可回收物:包括食品残渣、破损的纸张、破碎的玻璃等。
这类垃圾应进行分类收集,送往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有害垃圾分类有害垃圾是指医院内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废旧荧光灯管、废电池、废药品等。
这类垃圾应按照不同的有害性质进行分类处理:1. 废旧荧光灯管:这类垃圾应进行特殊处理,避免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废电池:这类垃圾应进行分类收集,送往专门的废电池回收站进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废药品:这类垃圾应进行分类收集,送往专门的药品回收处置机构进行处理,以避免药物残留对环境和水源造成污染。
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精选)

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1制度目的1.1.1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规范医院内生活垃圾的分类与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1.2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员工,旨在培养全员参与、高效贯彻垃圾分类理念,推动医院成为生态友好型单位。
1.2制度依据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1.2.2当地政府发布的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文件。
第二章生活垃圾分类标准2.1分类依据2.1.1医院内的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2.1.2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有害垃圾包括废弃药品、废电池、废灯管等;厨余垃圾包括食物残渣、果皮等;其他垃圾包括非可回收、有害和湿垃圾的其他部分。
2.2分类标志2.2.1在医院内设置清晰可见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以文字、图案等形式直观传达分类信息。
2.2.2医院要定期对分类标志进行检查,确保其清晰可辨认。
第三章生活垃圾分类流程3.1垃圾产生3.1.1医院内各部门要在源头减量,通过使用可降解材料、加强意识宣传等方式降低生活垃圾的产生。
3.1.2患者、访客和员工应养成随手分类的良好习惯。
3.2垃圾投放3.2.1针对不同的垃圾类别,医院内设定专用的分类投放区域。
3.2.2强化员工的分类宣传培训,提高其分类意识。
3.3垃圾收集3.3.1医院要配备专业的垃圾收集人员,负责从各部门定期清理分类垃圾。
3.3.2医院内要建立临时储存点,确保垃圾在清理过程中不发生交叉污染。
3.4垃圾运输3.4.1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垃圾运输公司,确保垃圾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露和扬尘。
3.4.2加强与垃圾运输公司的沟通,确保垃圾分类信息准确传递。
第四章生活垃圾分类设施4.1垃圾分类容器4.1.1选择质量可靠、易清洁的分类垃圾桶,确保其经久耐用。
4.1.2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分类垃圾桶的数量和位置。
4.2垃圾分类信息宣传4.2.1制作生动形象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发放给患者、员工和访客。
医院垃圾分类

医院垃圾分类医院垃圾分类是指医院内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按照特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别收集、处理和处置的工作。
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旨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提高废弃物的处理效率。
一、垃圾分类的意义医院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医院废弃物中可能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医疗废物、化学药品、感染性废物等,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理,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通过垃圾分类,可以有效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废弃物的处理效率。
二、医院垃圾的分类标准1. 感染性废物:包括临床感染性废物、实验室感染性废物等。
这类废物可能含有病原体,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和危险性。
应该使用专门的容器进行收集,并进行专门的处理和处置,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2. 医疗废物:包括废弃的医疗器械、废弃的医疗耗材等。
这类废物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和处置,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化学废物:包括过期的药品、废弃的化学试剂等。
这类废物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需要进行专门的收集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 一般废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
这类废物可以进行常规的分类和回收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三、医院垃圾分类的处理方法1. 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感染性废物应该进行专门的收集、封存和消毒处理。
可以使用密封的红色或黄色容器进行收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收集满后,应该由专门的处理机构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废物的无害化。
2. 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废物需要进行专门的收集和处理。
可以使用特殊的容器进行收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收集满后,应该由专门的处理机构进行处理,可以选择焚烧、高温蒸汽消毒等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废物的无害化。
3. 化学废物的处理:化学废物需要进行专门的收集和处理。
可以使用特殊的容器进行收集,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收集满后,应该由专门的处理机构进行处理,可以选择化学中和、固化等方法进行处理,确保废物的无害化。
医院垃圾分类

医院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行动,对于医院来说尤其重要。
医院每天产生大量的垃圾,其中包括医疗废物、普通生活垃圾以及特殊垃圾等。
正确的垃圾分类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同时也有利于医院的卫生和管理。
一、医疗废物分类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感染性废物、化学药品废物、尖锐器械等。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对于预防交叉感染和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1. 感染性废物:将感染性废物放入专用的红色医疗废物袋中,密封后放入专用的医疗废物容器中。
感染性废物包括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创可贴等。
2. 化学药品废物:将过期或者废弃的药品放入专用的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密封后放入专用的医疗废物容器中。
化学药品废物包括过期的药品、废弃的药瓶、药品包装等。
3. 尖锐器械:将使用过的尖锐器械(如注射针头、手术刀片等)放入专用的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密封后放入专用的医疗废物容器中。
二、普通生活垃圾分类医院也会产生一些普通的生活垃圾,如餐厅食材包装、办公室纸张等。
这些垃圾需要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理。
1. 可回收垃圾:将纸张、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回收物放入专用的可回收垃圾箱中。
这些垃圾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2. 厨余垃圾:将餐厅食材的剩余部份、废弃的食品等放入专用的厨余垃圾桶中。
厨余垃圾可以进行堆肥处理,用于农田的施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3. 其他垃圾:将一些无法回收或者无法堆肥的垃圾,如纸巾、一次性餐具等,放入专用的其他垃圾桶中。
这些垃圾需要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特殊垃圾分类除了医疗废物和普通生活垃圾,医院还会产生一些特殊垃圾,如电池、荧光灯管等。
这些垃圾含有有害物质,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
1. 电池:将废旧电池放入专用的电池回收桶中。
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因此需要进行专门的回收处理。
2. 荧光灯管:将废弃的荧光灯管放入专用的荧光灯管回收箱中。
荧光灯管中含有汞等有害物质,如果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医院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6篇

医院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6篇根据医疗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推进落实好我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结合我院实情,制定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如下:一、组织保障为贯彻落实好上级主管部门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我院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立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小组办公室,同时,建立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督导队和志愿者队,明确分工、职责。
二、工作目标在全院建立垃圾分类投放点,并推行垃圾分类管理机制,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存,并与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有效衔接,做到分类运送、分类处置,实现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
三、生活垃圾分类要求(一)实施范围医院所有区域。
(二)管理模式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要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运行模式,从每个科室到每个楼层、到每幢楼、再到整个大院,层层落实监督管理职责,各科室为各自垃圾分类责任部门,物业公司为大院内公共区域责任单位(有二次分类等责任)。
(三)设施配置及分类流程1.在医院门诊楼前、门诊楼一层过道,一层大厅分别布置1组有害垃圾桶(红色)、可回收垃圾桶(蓝色)、厨余垃圾桶(绿色)、其他类垃圾桶(灰色)。
在医院住院楼一到三层过道分别布置1组有害垃圾桶(红色)、可回收垃圾桶(蓝色)、厨余垃圾桶(绿色)、其他类垃圾桶(灰色)。
每个布置点均用红色标带圈示,并悬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示牌”。
2.每个区域小垃圾篓用不同颜色袋子套装区分。
3.分类流程:⑴科室内产生垃圾要分类投放到生活垃圾桶和医疗垃圾桶内,满后生活垃圾由保洁员统一投放到各楼层卫生间分类垃圾桶内,再由保洁员每日定时收集投放到集中投放点,医疗垃圾由专门人员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点。
⑵科室内产生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投放到每层集中投放点,由保洁员定时统一收集到集中投放点。
⑶各区域产生的建筑垃圾、园林垃圾由后勤安排施工方或承包方到指定区域临时堆放、日产日清。
医院垃圾分类工作方案【4篇】

医院垃圾分类工作方案【4篇】【篇一】医院垃圾分类工作方案为响应进一步推进健康九江建设的相关精神,提高医疗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八部门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根据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要求,以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为目标,以垃圾不落地、垃圾不外露、垃圾不抛撒和全程分类为标准,进一步规范我市卫生计生系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改善生活环境。
到20__年底,全院全面实行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达100%。
到2020年底,全院地对产生的生活垃圾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存,并与各类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有效衔接,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二、组织机构成立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总务科、党院办、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在医院总务科。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对全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筹划部署、落实、协调、督查、总结。
三、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要求(一)分类类别要求1、有毒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灯泡、废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废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2、易腐垃圾主要包括:食堂的餐厨垃圾,及各病区产生的瓜果皮核剩饭剩菜等。
3、可回收垃圾分为:纸类、金属(易拉罐、牙膏皮等)、塑料(各种饮料瓶等)。
4、其他垃圾:危害较小,但无再次利用价值,如建筑垃圾类,生活垃圾类等。
(二)分类投放要求1、有害垃圾投放要求。
医院应当按照安全、便利、快捷的原则,集中或定点设立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实行收集、暂存,并在醒目位置有害垃圾标志。
2、易腐垃圾投放要求。
在易腐垃圾主要产生区域设置专门密闭容器单独投放易腐垃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垃圾处理流程
1 产生
医院内流程
2 分类 收集
3 运送 暂存处
4 统一 处置
医生、护士
医废收集员
锐器:防渗漏、耐刺的容器
贮存 ——贮存地有明显标志 ——时间不能过久 ——容器绝对密封 ——特殊废弃物需要特殊 处理
转运 ——转运过程应密闭
处置 ——无害化、资源化
职业暴露后的处置
(一)现状 (二)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三)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3、餐厨垃圾
主要包括:食品加 工、餐饮服务、单位供餐等 活动中的食物残余和食品加 工肥料等餐厨垃圾。
4、干垃圾
主要包括:污损后 不宜回收利用的包装物、 餐巾纸、厕纸、尿不湿、 竹木和陶瓷碎片等除可回 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 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规范容器设置
1、供餐区域
设置集中供餐区域或产生餐厨垃圾的,应在食品 加工和就餐区域设置餐厨垃圾、干垃圾分类投放 容器;有餐厨废弃油脂产生的,还应设置餐厨废 弃油脂收集容器。
4.包扎伤口
门诊就诊
1、如果暴露源为传染病阳性,应尽快到传染科或 皮肤科就诊,听取医生的建议。
2、HBV暴露后应尽早监测抗体,并依据免疫状态 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HCV暴露后3-4周内进行抗体检测,6-9个月 复查以确定是否感染HCV。
HIV感染后2周—3个月为窗口期,因此暴露后当 时、暴露后1个月、6个月进行连续监测以确定是 否受感染。
一、生活垃圾的分类
1、有害垃圾 2、可回收垃圾 3、餐厨垃圾 4、干垃圾
生活垃圾的构成图
城市生活垃圾
成分比例, 纸
城市生类活、垃金圾属和玻 成分比例, 塑璃料等,
20.90%, 制品, 9.782%1%,
10%
图表标题
城市生活垃圾 分比例, 厨余
垃圾, 69.32%,
69%
厨余垃圾 塑料制品 纸类、金属和玻璃等
2.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达到3/4满时,应采用有效的 封口方式妥善封口。
3.医疗废物严禁与生活垃圾混放。感染性医疗废物应用双层黄 色垃圾袋包装封口并标明感染名称。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4.医疗废物暂存在污物走廊的末端定时由手术室专人与医 院专职收集人员交接并双方签名。
5.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尽 量减少废物产生量,特别是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的数量和 医疗废物的含水量,降低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
(一)现状
医务人员因职业关系,接触致病因子的频率高于普通人群,发生 的院内感染是普通人群的2倍。
针刺伤或锐器伤对医务人员的威胁时刻存在。据卫生部统计,健 康的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规程, 提高安全注射的意识,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严格分类收运
3、餐厨垃圾 应委托环卫收运企业或具有相关的资质的机构,采用密闭
专用车辆收运,严格落实作业规范,并做到“日产日 清”。 4、干垃圾 应委托环卫收运企业或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采用专用车 辆收运。
一、医疗垃圾的分类 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 四、医疗废物运送、暂存与预防 五、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六、职业暴露后的处置 七、我院医疗废物存在的问题 八、注意事项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 等。
(四)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a、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
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 b、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
锐器盒
血糖仪
感染性废物:棉签、血糖仪试纸 损伤性废物:胰岛素针头、测血糖针头
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手术室应按医疗废物的分类要求先进行分类,重点加强感染 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病理性医疗废物的管理,特 别是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均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处 置,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符合规定的锐器盒中,固定时间 由专人按指定路线进行收集交接处置。
感染性废物 一次性医疗器械。
3、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 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4、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 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5、废弃的血液、血清。
使用后的输液瓶、抗生素类空安剖瓶…….
属于医 疗废 物?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属于医疗废物。
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下发的《医疗废物分类 目》(卫医发【2003】287号)规定,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 器械,不论是否剪除针头,是否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 染,均属于医 疗废物,均应作为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1、生活垃圾中混有棉签等医疗废物 2、感染性废物与损伤性废物混放 3、医疗用具的外包装不属于医疗废
物
我院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利器盒穿刺针头外露,头皮针留 的硅胶管部分过长 (三)医疗废物未做到密闭存放,包装 袋上无分类标记
过长的
硅胶管
针 头
我院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科室棉签随地 乱扔
a、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b、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c、废弃的被服; d、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一)感染性废物: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 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和菌种、 毒种保存液。 4、废弃的血液、血清。
(五)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未及时处置,在 治疗室随处乱放
随地散落 的棉签
注意事项
1.收集点应设醒目标示,由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2.禁止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3.锐器盒放置点应便于就近丢弃。 4.所有接触医疗废物的人都要做好自身防护,
运输过程中因破损渗漏污染内外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教学课件
垃圾分类
1、生活垃圾
2、医疗垃圾
对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进行调研
卫生部对20省96家医院的调查情况 1、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 2、医疗废物分类不明确; 3、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4、医疗废物被丢弃或卖掉; 5、医疗废物量大、塑料制品多,处置难度大; 6、感染性废物处理不当; 7、无集中处置设施,医院自行焚烧医疗废物造成环境污染,
等; c、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五)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 品。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治疗室
生活垃圾
医疗垃圾
1、棉球、棉签、引流棉条、 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2、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卫生 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
(二)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
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三)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 器。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 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二、使用后的输液瓶不属于医疗废物
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 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 物进行管理,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 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 。
治疗车
生活 垃圾
感染 性废 物
一次性输液 器、 一次性针筒、
2、门急诊及住院部 应当因地制宜设置可回收 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收集容器或投放 点。
——有害垃圾投放容器,设置于投放方便的公共 区域,至少设置一处投放点,一般设置在出入 口、楼梯间等明星位置,方便投放。
规范容器设置
——可回收物投放容器,在办公和公共区 域设置可回收物收集容器或几种投放点。 废弃电器电子类产品的回收处置,应当按 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医疗废物无处消纳;
等等。
一、生活垃圾分类 二、规范容器设置 三、严格分类收运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实施范围 所有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率 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所有医疗机 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对产生的生活 垃圾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存,并与各类 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有效衔接,分类 运输、分类管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 到40%以上。
——湿垃圾投放容器,设置于茶水间或卫 生间,方便投放。
——干垃圾投放容器,设置于办公室和公 共区域,各医疗卫生单位。
工作人员应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良 好习惯。
严格分类收运
1、有害垃圾 应委托有资质的有毒有害,危险品废
弃物企业收运。 2、可回收物 应委托经由本市商务部门备案的再生
资源回收企业,或环卫收运企业收运 后,进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暂存:不得露天堆放,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暂存设施、设备应 有封闭措施,远离医疗区 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 圾存放场所,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易于清洁和消毒,避免 阳光直射,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防护: 医疗废物处置相关人员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衣 、帽 、鞋、 手套和手消毒设施,安排定期健康检查,必要时 进行免疫接种等。
医疗垃圾概念
医疗垃圾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 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 性的废物,具体包括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 学性废物。
一、医疗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