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Shen 的文献
【2017年整理】CDD文献中文解释

5.5 基于散度算子表达的修复模型同变分去噪模型类似,采用变分的形式来设计修复模型,虽然可以获得对去噪过程的全局解释,但是却丢失了一定的模型设计灵活性,难以设计出高效的修复模型。
对于该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就是采用更加局部化的表达,即散度算子表达和迹算子表达。
本节讨论其中直接基于散度算子表达的修复模型,在该表达下修复过程被理解为化学浓度的扩散过程。
在本节中我们首先讨论了CDD 修复模型,基于对CDD 模型修复速度和保持“连接性准则”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种快速的曲率驱动扩散模型(FCDD 模型),它们都属于非线性的各向同性扩散模型。
最后,在变分PDE 模型分层次分析框架的支撑下并借鉴相关增强扩散去噪模型[35]的思想,我们又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同时又满足“连接性准则”的非线性各向异性扩散修复模型。
5.5.1曲率驱动(CDD )修复模型TV 修复模型可保持尖锐的修复边缘并且数值实现简单,但是该模型和其他的基于分割的修复模型(如Mumford-shah 模型[6])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能满足人类视觉“连接性准则”,即当修复尺度大于待特征尺度时不能完成修复。
针对这个问题,Chan 和Shen 提出了基于曲率驱动扩散(curvature driven diffusion ,CDD )修复模型[40]。
CDD 修复模型是在对TV 模型局部扩散行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曲率项从而使得“连接性准则”得以满足,因此CDD 模型具备了修复较大的破损区域及细小边缘的能力。
l 破损区域(a)待修复图像 (b)TV 修复结果 (c)满足人类视觉“连接性准则”的结果图5.15 当l>w 时,TV 的修复结果不满足人类视觉的“连接性准则”Figure 5.15 When l>w, the TV inpainting result is against the “ConnectivityPrinciple ” of human perception记D 为待修复区域,E 为待修复区域的外邻域,在不考虑噪声的情况下TV 修复模型可简化为: min E D I dxdy ⋃∇⎰ (0.1)其最速下降方程为: 1div I I t I ⎛⎫∂=∇ ⎪ ⎪∂∇⎝⎭ (0.2)对比热扩散方程,TV 修复模型在局部上相当于传导系数为1I∇的热扩散,即其扩散强度仅依赖于梯度值。
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主要文献类型的著录格式

GB/T 7714-2015《信 息 与文 献 参考文 献著 录规则 》
主要文 献 类型 的著录格 式
BG/T 77]4-2015 《信 息 与 文 献 参 考 文 献 著 录规 则 》 已 于 2O15年 12月 1日起 正 式 实 施 。 为此 ,将 本 刊 常 用 的 各 种 类 型 参 考 文献的新著录 方法及其示例 列举如 下 :
7.期 刊 文 献 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 【J】.期刊名 ,年 ,卷 (期 ):页码 . 示 例 :… 袁训 来 ,陈哲 ,肖书海 ,等 .蓝 田生物 群 :一个认 识 多细胞 生物起 源和早 期 演化的 新窗 口 [J】.科学 通报 , 2O12,55(34):3219.
补 充 说 明 : (1)以上各种类 型的文献 ,如果是 英文 版本 ,其 著录格式与中文相 同 ,各项要素和次序与 中文一一对应即可 。 (2)以上第 1—97 ̄类型的文献 ,如果是从 网上获取 的 ,则还要 加上 “【引用 日期】.获取和访 问路径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10. 电 子 资 源 (不 包 括 电 子 专 著 、 电子 连 续 出 版 物 、 电子 学 位 论 文 、 电子 专 利 ) 著录格 式 :【序 号】主要 责任者 .题名 :其他题 名信息 [文献类 型标识/文 献载体标识 】. 出 版 地 :出 版 者 ,出 版 年 :引 文 页 码 更新或修改 日期 [引用 日期】.获取和访 问路径 .数字对象 唯一标识符 . 示 例 : … 萧钰 .出 版 业 信 息 化 迈 人 快 车 道 【EB/OL】.2001—12—19[2002—04—15】 http://www .creader.com /news 20011 21 9/2001 1 21 9001 9.htm 1.
墓葬世界里的伏羲女娲形象——以考古发现资料为中心

第39卷第6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9,N o .62023年11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N o v .2023ʌ收稿日期ɔ2023G04G16ʌ基金项目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太昊伏羲祭典 研究与阐释ʌ作者简介ɔ郭永利(1966-),女,甘肃华亭人,兰州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西北地区古代墓葬的考古学研究.墓葬世界里的伏羲女娲形象以考古发现资料为中心郭永利(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所,甘肃兰州㊀730020)ʌ摘要ɔ墓葬出土汉代至唐代伏羲女娲的图像材料不少.两汉时期的伏羲女娲像配置有日月㊁升仙㊁规矩㊁乐器等,表现阴阳㊁升仙㊁护佑墓葬的神灵及帝王形象.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星宿㊁日月配置的固定图像组合,与外来文化的杂糅成为最显著的现象,更表达了外来文化对伏羲女娲墓葬传统的认同.之后作为墓葬主要神灵的伏羲女娲转变为护佑的神煞,逐步退出墓室.ʌ关键词ɔ伏羲女娲;墓葬传统;杂糅与认同ʌ中图分类号ɔK 879.49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3)06G0014G08AS t u d y o nF u x i Ga n d GN üw a I m a ge s i n t h eB u r i a lW o r l d :B a s e do nA r c h a e o l o g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G U O Y o n gGl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r c h a e o l o g y a n d M u s e o l o g y ,S c h o o l o f H i s t o r y an dC u l t u r e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L a n z h o u 73002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L a r g en u m b e r s o fF u x i Ga n d GN üw a i m a g e sh a db e e ne x c a v a t e d f r o mt o m b s d a t i n g b a c k t o t h eH a n a n dT a n g D yGn a s t i e s .D u r i n g t h eH a nd y n a s t y ,F u x i Ga n d GN üw a i m a g e sw e r ea c c o m p a n i e db y o b je c t s s u c ha s t h e s u n ,t h em o o n ,t h e c o m p a s s ,t h e c a r p e n t e r s s q u a r e ,a n dm u s i c a l i n s t r u m e n t s .I n t h i s c a s e ,F u x i a n dN üw a s y m b o l i s e d y i n a n d y a n g r e s pe c Gt i v e l y ,a n d i m p l i e d t h em e a n i n g sof a s c e n d i ng t oh e a v e n .T h e y w e r ea l s o t h e p r o t e c ti v ed e i t i e sa n de m p e r o r s i nt o m b s .F r o mt h eW e i GJ i n p e r i o d t o t h eT a n g d y n a s t i e s ,F u x i Ga n d GN üw a i m a g e sw e r e r e g u l a r l y s h o w nw i t h s t a r s ,t h e s u n a n d t h e m o o n .I tw a s d u r i n g t h e p e r i o d t h a t t h e F u x i Ga n d GN üw a i m a g e sw e r e d e p i c t e d t o g e t h e rw i t h e x o t i c e l e m e n t s ,s h o w i n gf o r Ge ig n c u l t u r e s a c c e p t a n c e o fChi n e s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o m bc u l t u r e .A f t e r w a r d s ,F u x i a n dN üw a t r a n s f o r m e d f r o m p r o t e c t i v e d e i t i e s t o s h e n s h a (T o m bD e i t i e s a n dD e v i l s ),a n d g r a d u a l l y d i s a p p e a r e d f r o mt h e t o m b s .K e y wo r d s :F u x i Ga n d GN üw a i m a g e ;b u r i a l t r a d i t i o n ;h y b r i d i t y a n d i d e n t i t y ㊀㊀中国文化视伏羲女娲为始祖神,又为开天辟地的创世神.伏羲,在历史典籍中亦称 牺 伏戏 虑戏 宓牺 庖羲 伏牺 炮牺 .最早记载伏羲的是战国中晚期的«庄子»,之后的文献中记载较多.«易 系辞下»: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 [1]这段史料,对伏羲的功绩作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女娲的功绩,«风俗通»: 天地初开,女娲抟土为人,剧务,力不暇共,乃引绳横泥中,举以为人. [2]女娲创造了人.«淮南子 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积芦灰以止淫水. [3]经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四海安宁.关于伏羲女娲的形象,流传下来的资料极少,难以得见其历史全貌,须通过考古发现的材料去41认识.目前所见唐以前的伏羲女娲形象资料全部出土于墓葬,这为认识伏羲女娲形象的演变提供了绝好的观察视角和实物证据.中国古代丧葬活动,是将地上生人的生活直接搬入地下,即所谓的事死如事生.在此观念下,古代的墓葬世界,就是对地上生人世界的模拟.先秦时期,在庙祠及宫殿墙壁上就绘有古代圣贤神灵形象.«孔子家语 观周»: 孔予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而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 [4]明堂壁画里是否绘有伏羲女娲画像,尚不明了,但在地上的建筑墙壁绘有图画的作法很早就已经有了.明确可知在宫墙壁画中画有伏羲女娲形象的例子,是楚先王庙和汉鲁灵光殿.屈原«楚辞 天问»: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王逸«楚辞章句»中说,屈原放逐时,见楚先王庙公卿祠堂,上绘天地㊁山川㊁神灵等,其中就有女娲形象[5].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 [6],其中写到 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鲁灵光殿是刘余自汉景帝三年(前154)徙为鲁王后所建,从其内容可知,在宫墙上绘有伏羲女娲像,这也是明确记载二位神同时被绘制在地上建筑里的例子.墓室中的伏羲女娲图像,应是随着庙祠㊁宫殿壁画进入墓室而形成,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形象变化.墓葬作为礼仪性的祭祀空间,常见的主要神灵有二对,即伏羲女娲和西王母东王公.这是中国古代墓室中最为主要的二对对偶神,是死亡世界的主神,其他神灵的形象极少,也多属于从属地位.从出土资料可知,伏羲女娲的形象成对进入中国古代墓葬的时间,约为西汉时期.与此同时西王母的形象也出现在墓室.东王公的形象出现较晚.墓室中伏羲女娲形象直到唐代仍然可见,而西王母与东王公这对对偶神在唐代已走出了墓室,也足见伏羲女娲在墓葬传统中的重要地位,直到宋元以后逐步走出墓室.一㊁史籍中的伏羲女娲形象:人首蛇身史籍中对伏羲女娲史迹记载的材料很丰富,但对其形象着墨并不多,仅有简单的文字描述.«列子 黄帝篇»: 庖牺氏㊁女娲氏㊁神农氏㊁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道. [7]王逸«楚辞章句»: 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8]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曹植«女娲画赞»: 或云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 [9]«山海经 大荒西经»: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 [10]皇甫谧«帝王世纪»: 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大人之迹出于雷泽之中.华胥履之,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为百王先. [11]王嘉«拾遗记 春皇庖牺»: 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地. [12]从以上内容可知,形象描述虽然有极小差异,但大体是相同的,均为人首蛇身,即半人半兽,应是其原始形象.二㊁汉代墓葬世界里的伏羲女娲形象:日月 升仙 帝王㊀㊀汉代以前的伏羲女娲形象,出土资料极少,难以窥察其面貌.由考古发现可知,自西汉时期开始,伏羲女娲形象便成对出现在墓室当中.在现河南㊁陕西㊁山西㊁甘肃㊁山东㊁内蒙㊁四川㊁贵州㊁安徽㊁江苏㊁辽宁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均有发现,分布地域极广,可以说在整个汉帝国境内均有分布,也各具有地域性特点.汉代墓室中伏羲女娲的形象,因考古发现有 伏羲 女娲 榜题的壁画墓及石棺材料,依此其形象能够完全识别出来.如四川汉代简阳三号石棺以及陕北靖边杨桥畔东汉壁画墓,均可见到有榜题的伏羲女娲像[13](图1).汉墓里的伏羲女娲形象,大多配置于墓顶㊁墓门以及棺具的盖板上,主要有以下两种形象:分列形象.均为人首蛇身或兽身.伏羲与女娲分别列于星宿图像㊁西王母及配属的仙界的两端或墓门两侧.有的配置规㊁矩或日月以及其他.交尾形象.均为人首蛇身或兽身,二尾交缠.伏羲女娲并列,有的持规㊁矩或日月以及其他.与日㊁月相配置的伏羲女娲形象最为常见,有的将日㊁月配置旁边,有的结合在一起,或绘制于腹部,或手持日㊁月.大多位于墓室顶部,分列在东㊁西方位上.中间主要是西王母及其配属图像.这也是伏羲女娲在墓葬中的最早形象.如西汉时期河南洛阳卜千秋壁画墓㊁洛阳浅井头壁墓等均51为此形象[14](图2).此时的伏羲女娲,形象与世俗人物无异,身着世俗人物的冠服,人首蛇身,双手拱在袖内.王嘉«拾遗记 春皇庖牺»中说到的伏羲 眉有白毫,须垂委地 ,这种特殊的相貌,并没有出现在墓室画像当中.在山西临汾博物馆收藏一件西汉时期的陶壶,绘有伏羲女娲像,伏羲形象为龙首蛇身,太阳与身体结合,女娲像为蛇首人身,却不见月.这是考古发现的唯一一件伏羲不是人首蛇身的材料[15].而交尾与并列形象,为较晚些时代的作法.图1㊀榜题 伏羲 女娲陕西靖边杨桥畔渠树豪东汉壁画墓图2㊀河南洛阳西汉卜千秋壁画墓㊀㊀汉代阴阳五行思想盛行,伏羲手捧太阳或与太阳配置在一起,代表阳;女娲配置月亮,代表阴.«淮南子 天文训»云: 日者,阳之主也,月者,阴之宗也 [3]171.«晋书 天文志»: 日为太阳之精,主生养恩德,人君之象也 月为太阴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16]伏羲㊁女娲阴阳交合,育有万物,这是阴阳化育万物的开始.«说文»: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17]也因此,在进入墓室这时,这二神的形象便居于最高地位,位于葬具的顶部及墓室的顶部.伏羲女娲与日㊁月㊁星宿配置的作法,在西汉时期便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墓葬传统.在不少的伏羲女娲图像中,有手持的芝草形象.如陕北米脂出土地的东汉画像石上,绘于墓门的伏羲一手中所持芝草是明确的.陕北靖边杨桥畔东汉壁画墓中,伏羲女娲绘于天象图中,伏羲一手持矩,一手持芝草[18](见图1).芝草,也即仙草.汉代丧葬观念里,升仙是主题.从皇帝到民众,人们死亡后的理想归宿是升仙.因此寻找仙山和死后升仙,成为秦始皇和汉武帝的追求的目标,汉代与升仙有关的题材在墓葬图像中大行其道.在此风潮之下,西王母㊁天门㊁昆仑山图像常常表现在墓室中.仙草多绘于西王母所居昆仑山上或持于羽人手中,代表着昆仑世界.伏羲女娲形象进入墓室后,伏羲或女娲手中也出现了仙草的踪迹.也代表着伏羲女娲也具有保佑人们进入仙界的功能,也因此,伏羲女娲形象也可与西王母㊁东王公居于墓门两侧,这里的墓门,是墓葬的入口,也是仙界的入口.两汉时期的伏羲㊁女娲形象为世俗人物模样,但其肩部出现了双翼.河南南阳麒麟岗东汉早期的画像石墓门楣刻有伏羲女娲,腹部是巨大的日㊁61月,二神均有双翼,呈分立形[19](图3).神像肩部出现翼,即代表具有飞仙的性质.如西王母㊁东王公形象绝大部分是有翼的.伏羲㊁女娲肩上的翼应与西王母㊁东王公的双翼一样,将升仙和护佑的功能表达了出来.图3㊀河南麒麟岗汉画像石墓㊀㊀除了与日㊁月㊁西王母相配置外,伏羲女娲手中最常见的形象,是规㊁矩(图4).«墨子 法仪»: 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 [20]古代人认为规画天㊁矩量地,规矩代表天地秩序,代表治理天地.«淮南子 天文训»中记载: 东方木也,其帝太昊,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 [3]183~184故规具有治理的意义,即维持秩序.汉墓图像中普遍的持规㊁矩的二神形象中,所着意的,更是规矩之代表的意义,这应是汉代对于二神具有秩序特性的认识.因此,可以看到二神形象地位高于昆仑山主神西王母及其配属,可与星宿配置在一起.手持规㊁矩与星宿同列的形象,也是十六国北朝至唐代墓室中主要的形式.图4㊀山东武梁祠画像拓本㊀㊀伏羲女娲手中持乐器的例子,主要集中在四川地区,陕北也有发现,其他地区发现较少.如四川合江东汉四号石棺上的伏羲女娲手中所持之物,应为鼓与排箫[21](图5).发现乐器的例子数量并不少,可以说较为普遍.«说文»: 瑟,庖羲所作弦乐也. [17]虽然现有的相关的文献中并没有提到鼓,与墓室图像中的手中所持鼗鼓似并不相符,但伏羲发明过乐器却也得以反映到了墓室图像当中.图5㊀四川合江四号东汉石棺画像㊀㊀不仅是乐器,伏羲也有作乐.«楚辞 大招»: 伏戏«驾辩»,楚«劳商»只. [5]293伏羲所制乐曲,除«驾辩»外,马啸«绎史»引«孝经钩命决»: 伏羲乐曰«立基»,一云«扶来»,亦曰«立本». [22]«隋书 音乐志»记载伏羲有网罟之詠[23].从汉代墓室图像叙述的角度来看,二像手中如若持鼓与箫,则不会出现规矩的形象,因此可以说与所持规矩具有相同的作用.因此,这里的乐器,能够表现在二像的手上,代替了规矩,同时也是在说明乐也具有秩序的功能.这里的乐器,是秩序的威严.中国古代的礼制,礼与乐不可分.礼是等级,是秩序,而乐也同样是,因此伏羲女娲手中便持有了乐器.东汉时期,伏羲的头冠也在发生变化.西汉时期伏羲头顶着小冠,为常见的世俗普通人形象.东汉时,开始变成了头着通天冠及三山冠的形象(见图3、图4).通天冠为古代帝王所用的冠帽.武梁祠画像中的伏羲形象,就是头着通天冠,手持矩的形象.而更令人深思的是,在画像的右侧,刻有榜题为: 伏羲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 [13]29这是汉代人心目中的伏羲,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戴上通天冠,手持规矩,便是初造王业的第一帝王的形象了.这一形象,直到十六国时期出土的墓葬图像中的伏羲像,也仍然没有改变.而女娲形象更趋于中年妇女形象.着三山冠的伏羲,与东王公头上戴的三山冠是相同的,也仍然是升仙功能的加强.71三㊁魏晋北朝隋唐墓葬世界里的伏羲女娲形象:杂糅与认同㊀㊀魏晋十六国北朝隋唐时期墓葬出土的伏羲女娲像虽然不如汉代数量多,却是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一方面继承了汉代以来的传统图像形式,同时又与外来文化交融,创造出了杂糅中外文化因素的形象.在新疆吐鲁番阿期塔那北朝唐代墓葬中极为普遍的随葬伏羲女娲像,也说明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魏晋十六国时期考古出土的伏羲女娲图像材料主要出土于河西地区的墓葬.这一地区的伏羲女娲形象绘于墓室的顶部及葬具的顶部,主要为交尾手持规矩的形象,升仙与帝王形象的伏羲仍然可见,这也是延续了汉代中原地区的墓室图像传统.这一时期形象上也有新的变化.在河西嘉峪关毛庄子发现的魏晋时期的墓葬中,木棺的侧梆画有伏羲㊁女娲交尾像,两侧绘上了星宿㊁连绵的山峦(仙山)相配置,尤其是西王母为主神的昆仑山仙山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在主像伏羲和女娲的两侧[24](图6).仙山㊁星宿㊁交尾像,这样的图像程序,也是北朝及隋唐时期的最主要的形式,而汉代时期变化多样的其他的伏羲女娲形象再也没有出现墓室中.图6㊀河西嘉峪关毛庄子魏晋棺板画㊀㊀北魏时期,佛教的因素出现在伏羲女娲图像组合中.北魏时期的墓葬材料,是山西大同沙岭七号壁画墓.该墓棺板上有纪年,为公元435年,墓主为北魏鲜卑贵族侍中主客尚书平西大将军破多罗氏的母亲,墓葬等级较高.伏羲女娲像绘在墓室甬道的顶部[25].二像呈交尾形象,中间绘有佛教的摩尼宝珠,宝物在中间,周围为火焰,象征消除疾病与痛苦(图7).伏羲女娲分列于两侧,中间配置佛教摩尼宝珠的作法,还可以在敦煌莫高窟的西魏285窟中见到相类似的形式,这是汉代以来的文化传统进了佛教的殿堂.图7㊀山西大同北魏沙岭壁画墓㊀㊀收藏于河南洛阳关林的一具北魏时期的残石棺盖上,阴刻有人首人身蛇尾的一男一女形象,石棺上的伏羲㊁女蜗分别手托日月,日中有昂首翘尾的三足金乌,月中桂树两侧,有持臼捣药的玉免和舞姿的蟾蜍[26],同时还绘有星宿及银河.这应是汉代以来墓室传统中的伏羲女娲形象.至此,以伏羲女娲为主像,手中高举日㊁月,周围以银河㊁星宿配置,刻于棺盖之上的做法形成了固定模式,直至隋唐时期,图像的组合形式并无大的变化.陕西咸阳北周匹娄欢石棺棺盖中央刻有双手托举日月㊁人首蛇身的伏羲㊁女娲并列像,周边为星宿,与洛阳关林的残石棺较为相似[27].与北魏时期的形象相比有着明显变化的,则是人物肩上多了飘飞的披帛,并且身着胡服,同时伏羲着北周时期世俗官员常见的笼纱冠,面貌类似胡人形象(图8).根据出土的墓志可知,墓主为云州盛乐人,因军功赐鲜卑姓匹娄氏,此人地位不低.陕西西安北周郭生墓出土的石棺盖上刻有伏羲女娲形象.除了星宿㊁云气围绕,双手托日月与匹娄欢等墓葬石棺相似外,伏羲为人首鸟身,蹄足,双手戴钏,女娲为牛头鸟身蹄足,双手戴钏的形象,在棺盖的缘边刻一周忍冬纹样[28].传统的伏羲女娲图式,也只有日㊁月㊁云气的传统还有保留,其他形象均发生了变化,与汉代以来传统中的81人首蛇身形象完全不同,异域文化特点鲜明(图9).图8㊀陕西咸阳北周㊀㊀㊀图9㊀陕西咸阳北周匹娄欢墓石棺㊀㊀㊀㊀㊀㊀郭生墓石棺㊀㊀陕西西安北周李诞墓是经考古发掘的为数不多的在华外来人墓葬.据墓志,李诞为婆罗门后裔,其祖㊁父可能是来自天竺的婆罗门人,来华可能在其祖父时.李诞于北魏正光年间远游罽宾,回长安后因其为婆罗门种族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赐.伏羲女娲像刻于石棺盖上,为人首蛇身形象的一男一女,双手托举日月于头顶,周围刻星宿和云气[29](图10).这具石棺上的日月,也显出不同来,即伏羲手中所举为新月,并非太阳.女娲托举着太阳.除伏羲女娲日月配置错位外,出现新月的作法,显示了与汉代以来的传统文化使用圆月的作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应为外来文化的表达.李诞石棺的前挡刻有门,门两侧为胡人形象的守护力士,门前刻火坛,这是外来宗教的祭祀场景,在祆教艺术中,火坛是常见主题.在侧挡刻四神图像,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充分反应出了中外文化的交融.图10㊀西安北周李诞墓石棺㊀㊀波斯萨珊艺术的典型纹样也出现在北朝时期的石棺上.如隋代陕西三原李和墓石棺,与郭生墓石棺㊁洛阳关林石棺㊁匹娄欢石棺相似,在棺盖上刻有伏羲女娲形象,但这具石棺上的伏羲女娲形象,为人首鸟身,手托日月而立,在周围刻成行的联珠纹.联珠纹内,是高鼻深目胡人相貌的神人面以及虎㊁豹㊁公鸡㊁犬㊁马等外来神兽的兽面,为波斯萨珊艺术所常见[30](图11).图11㊀陕西咸阳隋代㊀图12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李和墓石棺㊀㊀㊀㊀㊀㊀㊀墓地唐代绢画㊀㊀唐代伏羲女娲图像发现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阿斯塔那墓群,均出土于麴氏高昌时期和唐西州时期的墓葬,数量不少,应为普遍的丧葬现象.伏羲居左女娲居右,伏羲持矩,矩上多有墨斗;女娲持规,均为人首蛇身,以交尾为主要形式,尾部交缠表现得非常夸张,在四周绘有日月㊁星辰.这无疑是汉代以来传统的作法.但所不同的,伏羲女娲手中不托举日月,日月分布在画面的上㊁下位置(图12).太阳中不画三足乌,以放射状的细密线表示光明,在一圈联珠纹内绘新月来表现月亮,此种风格的表达,是与汉文化的日月表达完全不同的.新月联珠纹,在波斯萨珊时期极为流行.在伊朗塔克 博斯坦(T a q -eB o s t a n )萨珊浮雕左壁,有萨珊王朝库思老二世狩猎图,画面中库思老二世身旁的人物,衣服上的装饰,就是联珠新月[31](图13).联珠新月在新疆拜城克孜尔佛教石窟中也可以见到.在第8窟供养人衣服上,有联珠新月.第38窟的顶部的日天和月天,与伏羲女娲像的日月表达相同[32](图14).伏羲女娲的身上穿着波斯萨珊时期常见的联珠纹装饰的衣服.伏羲女娲的面貌有汉人形象,也有西域少数民族高鼻深目㊁卷发虬髯的形象.91图13㊀萨珊波期库思老二世狩猎图人物联珠新月图14㊀新疆克孜尔石窟第8窟顶日、月㊀㊀波斯萨珊典型装饰纹样能表现在传统的伏羲女娲像上,与广大的西域地区,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互动有关,也体现出中外文化交融互动的深刻程度.四㊁五代宋元墓葬世界里的伏羲女娲形象:镇墓神煞㊀㊀这一时期考古发现的伏羲女娲形象很少.在五代㊁辽代墓室壁画中发现有人首蛇身形象,配置在墓门处,均为交尾形象,与以往的形象不同,仅余人首与蛇身.如内蒙清水县梁尔梁五代壁画墓,将伏羲女娲绘于墓门处[33](图15).还有单独的形象,如四川南宋华莹墓安丙家族墓中的安宝孙墓,出土有人首蛇身的男女陶俑,头高抬起,蛇身盘曲[34](图16).对于此类形象,也有学者认为应为墓葬神煞,起镇墓保佑的作用.图15㊀内蒙清水河县塔尔梁五代壁画墓图16㊀四川南宋华莹墓安丙家族墓安宝孙墓㊀㊀宋元及其以后的墓葬中,伏羲女娲在墓葬世界中的地位已全面下降,形象变得很小,失去了在墓室世界中的主导地位,逐步退出墓室.五㊁结语«汉书 律历志»引刘歆«世经»: 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 [35]«汉书 古今人表»中首列太昊帝宓羲氏即伏羲,次列炎㊁黄,以伏羲为首,认为伏羲 继天而王 [35]863~867,班固«白虎通义»: 三皇者,何谓也?伏羲㊁神农㊁燧人也. [36]伏羲成为三皇之首㊁百王之先,地位推得很高.皇甫谧«帝王世纪»也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有圣德,都陈,做瑟三十六弦.燧人氏没,庖牺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称太昊. [11]汉代墓葬出土丰富的伏羲女娲形象材料,也可证在汉代时,伏羲地位很高,武梁祠画像中的伏羲头戴通天冠,手持矩,榜题 初造王业 ,就是汉代人心目中的远古帝王形象.综合以上,墓葬所见伏羲女娲形象与史籍记载是相合的.伏羲女娲的形象能在墓室中长期存在,应与其具有祖先崇拜以及秩序的内在特性有关,也成为丧葬传统图像.魏晋十六国北朝唐时期,伏羲女娲形象多见于边远地区,以星宿㊁日月的配置为其固定的图像组合,所在墓葬空间的位置及固定的图式,仍继承着汉代以来的古老传统,外来文化的因素与这一传统的融合更为深刻,文化杂糅成为最为显著的现象,表达了外来文化对伏羲女娲墓葬传统的认同.宋代经过堪舆书的大整理,«地理新书»成为丧葬指导书,神煞形象在墓葬空间中占据主流,宋元以后伏羲女娲形象逐步退出了墓室.通过以上对汉至隋唐五代墓葬世界里伏羲女娲像的梳理,我们也认识到伏羲女娲文化根基深厚,涉及面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是认识文化认同与互动的重要历史物证.考古发现,让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古代伏羲女娲这二个02远古神形象的具体表达,能够更加深入理解伏羲女娲的诸多面相,这可能是在伏羲女娲祭祀文化传承到今天,更应该去深入挖掘的东西.ʌ参考文献ɔ[1]王弼,孔颖达.周易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68.[2]李昉.太平御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48.[3]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480.[4]王肃.孔子家语译注[M].王德明,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7.[5]王泗原.楚辞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4:82.[6]萧统.六臣注文选卷十一[M].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1987:220.[7]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2:80.[8]王逸,洪兴祖.楚辞章句补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05.[9]曹植.曹植集校注[M].赵幼文,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70.[10]山海经校注[M].袁珂,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89.[11]皇甫谧.帝王世纪[M].宋翔风,钱宝塘,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2.[12]王嘉.拾遗记译注[M].孟庆祥,商微珠,译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1.[13]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画像石全集 四川汉画像石[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80.[14]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古代墓葬壁画[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32G53.[15]临汾市博物馆.平阳撷珍:临汾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选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157G158.[16]房玄龄.晋书 天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317G318.[17]许慎.说文解字[M].徐鈜,校定.北京:中华书局,1963:260.[18]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靖边县文物管理办.陕西靖边县杨桥畔渠树豪东汉壁画墓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7(1):20.[19]金维诺.中国美术全集 画像石画像砖[M].合肥:黄山书社,2009:72.[20]孙诒让.墨子间诂[M].孙启治,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20.[21]高文.中国画像石棺全集[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341.[22]马啸.绎史[M].刘晓东,等,点校.济南:齐鲁书社,2001:18.[23]魏征.隋书 音乐志(上)[M].北京:中华书局,1973:286.[24]孔令忠,侯晋刚.记新发现的嘉峪关毛庄子魏晋墓木板画[J].文物,2006(11):81.[25]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6(11):21.[26]宫大中.试论洛阳关林陈列的几件北魏石刻艺术[J].文物,1982(11):80G81.[27]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考古发掘资料整理研究(下册)[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65G69.[28]陕西省考古院.北周郭生墓发掘简报[J].文博,2009(5):5G6.[29]程林泉.陕西北周李诞墓的考古发现与研究[M]//西部考古第一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391G399.[30]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三原县双盛村隋李和墓清理简报[J].文物,1966(1):31G32.[31]F L A N D I N E.N.V o y a g ee n P e r s ed e mm[M].P a r i s e:G i e e t J.B a u d r y,1851:17.[32]段文杰.中国新疆壁画全集1[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62.[33]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清水河塔尔梁五代壁画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4(4):32,35.[34]四川省文物考古院,广安文物管理所,华蓥市文物管理所.华蓥安丙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图版一三五.[35]班固.汉书 律历志(下)[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1012.[36]陈立.白虎通疏证(上)[M].吴则虞,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4:49.[责任编辑:王敬儒]12。
T-参考文献格式!!

第六,企业重点客户筛选。许多企业家纠结的事是:在企业的用户、好友与粉丝中,哪些是最有价值的用户?有了大数据,或许这一切都可以更加有事实支撑。从用户访问的各种网站可判断其最近关心的东西是否与你的企业相关;从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上所发布的各类内容及与他人互动的内容中,可以找出千丝万缕的信息,利用某种规则关联及综合起来,就可以帮助企业筛选重点的目标用户。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第七,大数据用于改善用户体验。要改善用户体验,关键在于真正了解用户及他们所使用的你的产品的状况,做最适时的提醒。例如,在大数据时代或许你正驾驶的汽车可提前救你一命。只要通过遍布全车的传感器收集车辆运行信息,在你的汽车关键部件发生问题之前,就会提前向你或4S店预警,这决不仅仅是节省金钱,而且对保护生命大有裨益。事实上,美国的UPS快递公司早在2000年就利用这种基于大数据的预测性分析系统来检测全美60000辆车辆的实时车况,以便及时地进行防御性修理
DOI在我们的文献检索过程中究竟是如何帮助我们的呢?

[ ]余佩武 , 7 钱锋 , 曾冬竹 , 应用达芬奇机器人 手术系统治疗 胃 等.
癌 .中华 消化 外 科 杂 志 ,00,( ) 1415 2 1 9 2 :1—1.
[ ] T m lsuV, tnilaO,B lsuI ta.Fr erep r 8 o uec Sr c e u rec ,e 1 itya xe — s i
[ 7 um nE 1 ]G z a A,Pgz L eB, t .Tt l l aocpcgs c i zA, e e a o y a r oi at ai 1 l a p s r i
r s ci n wi x e d d 1mp a e e tmy fr g src a e o a c n 。 e e to t e tn e y h d n c0 a t d n c ri o h o i
Me o o , 0 6, ( ) 2 9 3 4 d R b t 2 0 2 4 :9 — . 0
ii a 1 0 c ne ui rc d rs n ug 2 0 ,4 ( ) 9 7 nt l 0 o s c t e po e ue .A n S r , 0 9 2 9 6 : 2 ・ i v
[ ] K kj Y,K nsi 6 a e i oi h K,l r S ta R bt aa soi ds l e i ,e 1 o oclpr cpc ia i . i o t
g srco a t tmy:ac mp r o fted n ia dZ u ytms It e o a sn o a Vic n e ssse . n i h J
e c f r b t — sit d l p r s o i s r e y wi 1 3 a e i n e o o oi a ss a a c p c u g r t 5 c s s n a c e o h g n r s r e e a e t id c t n e ea u g r d p mn n : n i ai s, tc n q e n r s l . l y o e h i u a d e u t s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式免疫分型探讨

在现实社会中,注意问题比文化素质低更为严重,ADHD大约有50%~80%病例可一直持续到青春期,有30%~50%ADHD病例可持续到成人期,因此,人们认识到ADHD不仅仅是一种儿童障碍,也是一种成人障碍,它可以使人致残。
从临床表现分析,ADHD在儿童期表现为以多动常见,而在青少年期表现为叛逆性常见。
在成人期多动行为可能减少而注意力问题表现更为突出。
注意缺陷会造成学习困难,将直接影响成年后的就业问题。
ADHD如不治疗,可持续到成人期,其后果十分严重,可发展为人格障碍,其表现为冲动、反社会行为、偷窃行为、说谎行为、物质滥用等成瘾行为危害性更大,而治疗十分困难,它将给家族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性,必须引起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重视。
因而必须及早对儿童进行矫正治疗,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国家建设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1王惠梅,张惠清,梁英仪,等.太原市儿童注意多动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47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553张静萍,于爱萍.合肥市6~11岁儿童多动症患病情况调查.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0,6(4):3094李元真,景梅菊,赵东霞,等.山西省6~12岁小学生“儿童多动症”患病率调查.中华心身医学杂志,2002,2(2):905王丽敏,应长青,李德安,等.哈尔滨动力区7~10岁儿童多动症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4):284(收稿日期:2002-09-0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式免疫分型探讨吴铭孙雄飞陈晓琳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血液科(518020)【摘要】目的对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流式免疫分型研究,探讨CD19,CyCD79a,CD7,CyCD3等白细胞分化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免疫分型中的意义。
方法应用双色流式细胞术,对28例经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和临床表现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诊骨髓或静脉血标本进行免疫分型,采用CD45/SSC设门,MPO以阳性细胞数!3%为该表型表达阳性,其他白细胞分化抗原以阳性细胞数!20%为该表型表达阳性。
国内外文献综述 顺序

国内外文献综述顺序
国内外文献综述是指对某一特定研究领域内已有的相关文献进
行搜集、整理、分析和总结,以便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
在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时,一般可
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1. 确定研究主题和范围,首先明确研究的主题和范围,明确自
己所要综述的研究领域,确定研究的具体目的和意义。
2. 收集相关文献,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的检索和
收集,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著、专利等,确保
文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文献筛选和整理,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剔除与
研究主题无关或者重复的文献,整理出一份清晰、系统的文献目录。
4. 文献阅读和分析,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理
解文献中的研究内容、方法、结论等,找出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5. 撰写文献综述,根据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撰写文献综述,
包括综述的引言部分、研究现状的概述、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等内容。
6. 审阅和修改,对撰写的文献综述进行审阅和修改,确保文献综述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准确性。
7. 完善参考文献,在文献综述中完善参考文献的引用,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总之,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需要系统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撰写相关文献,以全面、客观地反映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cy∕t 35-2001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

cy∕t 35-2001是我国科技文献标准《科学技术情报技术报告编写规范》的规定,该标准是为了规范科技文献的编写和整理,使科技文献更加规范、易于管理和检索。
其中,章节编号方法是作者在编写科技文献时需要遵循的一项重要规定。
章节编号是指在科技文献中对章节进行编号的一种方法,通过编号可以清晰地表达各章节之间的层次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献内容。
在cy∕t 35-2001标准中,规定了科技文献中章节编号的一些具体要求,以下是对其中的要点进行详细的介绍:1. 章节层次的表示在cy∕t 35-2001标准中,对于章节的层次分为两级,即第一级和第二级。
第一级章节编号用数字表示,第二级章节编号用数字和字母组合表示。
作者在编写科技文献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内容安排合理的章节层次,用数字和字母进行编号,以清晰地展现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2. 章节编号的表示形式在章节编号的表示形式上,cy∕t 35-2001标准规定了一定的格式要求。
对于第一级章节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加“.”表示,如“1.”,“2.”等;对于第二级章节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加大写英文字母加“)”表示,如“1.A)”,“2.B)”等。
这样的表示形式可以使章节编号清晰明了,便于读者查找需要的内容。
3. 章节编号的编写顺序在编写科技文献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章节编号编写顺序。
cy∕t 35-2001标准规定,第一级章节编号按照顺序编写,不得跳级;第二级章节编号也按照顺序编写,使用大写英文字母A-Z,不得跳级。
这样的编写顺序可以使文献的结构更加清晰、有序,方便读者理解和查阅。
4. 章节编号的标注方法在cy∕t 35-2001标准中还对章节编号的标注方法进行了规定。
规定在文献中对章节编号进行标注时,应将编号与相应的章节标题左对齐,成一行,以便读者清楚地看到各章节编号和标题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样可以使读者在浏览文献时更加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总结起来,cy∕t 35-2001标准对科技文献中章节编号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规定,针对章节层次的表示、表示形式、编写顺序和标注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使科技文献的结构更加清晰、层次分明,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文献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RAPHITE PRODUCEDBY BALL MILLING
395
by a double monochromator (Spex-1403). The graphite powder scan was repeated four times. The
Raman scattering instrument was equipped with a Spex 103 Datamata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APhilips EM420 TEM equipped with EDAX detector was used for the TEM observations. A small amount of powder for the TEM observation was ground in anhydrous alcohol, a few drops of which were placed onto a carbon-supported copper grid.
INTRODUCTION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materials with nanocrystalline grain size, which is typically in the range of a few to a few tens of nanometers (l-7). Among the methods to prepare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mechanical milling/alloying offers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nanocrystalline structures in different alloy systems, and of producing relatively larger powders (>lO ltrn) with a homogeneous nanocrystalline structure, often difficult to obtain with alternative techniques, such as inert gas condensation. The mechanical milling/alloying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prepare various hinds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such as pure metallic elements (8- ll), solid solutions (12-22),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8,23-27), and dispersion-strengthened alloys (29-32). The starting materials employed for the mechanical milling process are single phase, whereas those for mechanical alloying are typically two, or more than two, phases. As for the semiconductor elements, such as Si and Ge, it has been found recently that mechanical milling can be used to obtain crystalline-to-amorphous and/or crystal-to-nanocrystalline transformations (3336). In this report, based on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s by x-ray diffraction, Raman scatter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 sought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disorder and phase transition in graphite produced by ball milling. The study of structur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properties
(Accepted January 1996) Abstract-Nanocrystalline graphite with a crystallite size of about 2 nm isformed after 8 h of ball milling. Further milling produces a mixture of nanocrystalline and amorphous phases. The nanocrystalline graphite is relatively stable against heating when compared with some nanocrystalline metals.
Pergamon
NmaSbudured Materials, Vol. I. No. 4. pp. 393-399.1996 Elsevier Science Ltd Copyright @ 1996 Acta Metallurgica Inc. Printed in the USA. AU rights reserved 0965-9113196 $15.00 + .OO
RESULTS AND DISCUSSION Figure 1 shows the XRD profiles of ball-milled graphite for various milling times. Also shown in this figure is the XRD pattern of heat-treated graphite powder ball-milled for 16 h. The heat treatment is carried out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in vacuum (better than 1.3 x 10m4 whereby the ball-milled graphite powder is heated to 1300°C at 20 K/min. As shown in Pa) Figure 1, the ball milling results in the shift of the position and the broadening of the Bragg peak. After 4 h and 8 h of milling, the (002) reflection peak is asymmetric and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components, one of which might correspond to an interlayer spacing, dm2, of 0.340 nm of relatively ordered graphite crystals, and another which relates to a larger interlayer spacing of lattice-damaged crystals (37). After 16 and 40 h of milling, do02 of about 0.363 nm and (3.368 nm are estimated for milled graphite from Figure 1. After 16 h of milling, the (002) reflectlon peak is so broadened that the linewidth at one-half the maximum intensity is larger than seven degrees. The “crystallite size Lc,” which refers to the mean crystallite height (37) calculated from the Scherrer formula, is 1.2 and 1.1 nm, respectively, after 16 h and 40 h of milling.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the average crystallite is just three unit cells thick! The real crystallite size may be somewhat larger, since Kti and instrumental broadening corrections were not made. The (002) reflection peak for the graphite which is milled for 16 h and heated to 13OO”C, shown in Figure l(f), is still as very broad, indicating that the grain growth is very limited. Two small XRD peaks at about 30.2 and 31.6 degrees in Figure l(f) may result from possible carbon oxide (38) and/ or carbon oxynitride structures. Lattice defects in graphite break down the hexagonal symmetry of the graphite lattice and modify the optical selection rules for the lattice vibrational modes which can be observed in Raman scattering (39). Asingle Raman line is theoretically expected for the hexagonal lattice of graphite and has been observed around 1580cm-’ in natural graphite and stress-annealed pyrolytic graphite, while an additional Raman line is observed around 1360 cm-’ in glassy carbon, polycrystalline graphite and the lattice-damaged graphite induced by ion-irradiation (39-4 1). The Raman line at 1360 cm-l has been shown to arise from graphite containing disorganized regions near crystal edges and lattice defects such as edge dislocations, lattice vacancies (39) and interstitial carbon atoms between the basal planes of carbon atoms, sp2 bonded as in the graphite-crystal structure (4 1, 42). The Raman spectra of ball-milled and heat-treated graphite powder are shown in Figure 2. In the unmilled graphite, there is a weak Raman line at 1360 cm-l besides a sharp Raman line at 1580 cm-l. This reveals that the initial graphite crystal, although it is rather ordered, is not completely ordered (39). Both the 1360 cm-’ and 1580 cm-’ lines broaden continuously with milling. The above mentioned XRD profiles and Raman spectra show that the lattice-disorder of graphite induced by ball milling may be similar to that of other imperfect carbonaceous materi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