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找规律(2017新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

合集下载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索数学的世界,我们将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新章节——“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66页到第68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的规律。

我们会学习如何找出简单数列的规律,并且能够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提高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大家学会如何找出数的规律,难点在于如何让大家理解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练习题,大家需要准备好纸和笔,用来记录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列来引入今天的主题,我会让大家观察这个数列,并尝试找出它的规律。

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如何找出数的规律,并通过一些例题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方法。

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自己来应用这个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会将数的规律的步骤写在了黑板上,让大家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步骤。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让大家找一组数的规律,并解决一个问题。

具体的题目是:给出数列2, 4, 6, 8, 10,找出它的规律,并计算出下一个数是什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家对于找规律的方法掌握得很好,大家在解决练习题的时候也能够灵活运用。

但是,我也发现有一些同学对于如何表达和解释规律还有些困难,这是我们需要在课后继续努力的。

对于那些对数列有更深入了解的同学,我鼓励他们在课后进一步探索更多的数列规律。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数学课,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节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让数学变得更加简单和有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解析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找规律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决问题。

在教案中,我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列引入主题,并讲解如何找出数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我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步骤:观察、分析和归纳。

三年级下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下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通过理解算理,发现规律,总结计算方法。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2、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三、教学难点: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计算特别快,我们比试比试?4×99×712×45×1133×315×6生开火车对答案。

师: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乘数,乘数,积。

(板书)(二)引入新知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算式,你们是怎么计算的?5×13×25×103×20生:一五得五,二三得六,5乘10等于50,3乘20等于60。

师:你们是怎样算的?说一说。

生:5×10,10比1后面多了一个0,所以就在得数5的后面增加一个0。

生:先不看那个0,算完后再加0。

师:这个算式你们是怎么算的,为什么?生:3×20,就是3乘2个10,等于6个10,是60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板书课题:找规律生1:1加了个0生2:1扩大10倍师:哪种描述更准确?生:扩大10倍师:谁能总结一下规律?生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扩大10倍。

生2:积扩大10倍师:积为什么会变?生:其中一个乘数扩大10倍。

师:你们能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计算这些题目吗?(大屏幕出示题目)4×912×311×74×9012×3011×70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四九三十六,9扩大10倍,所以积也比36扩大10倍,是360。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找规律北师大版

15×4= 60
18×2= 36
6×3=18,可以将3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为30,另一个 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即6×30=180。
将6和3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积扩大到原来的100 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1000倍时,积也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1000倍。即乘数的末尾 多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多出几个0。
②第一个乘数扩大10倍,第二个乘数扩大10 倍,积就扩大100倍。
③我先把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 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规律:
先把乘数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 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试一试。
6×3= 18
以6×3为例:
16×30= 480 160×3= 480 160×30= 4800 16×300= 4800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照样子再写出一组算式。
3×8= 24 30×8= 240
17×5= 85 17×50= 850
6×9= 54
30×80=2400 170×50=8500
2.根据24×20=48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240×20= 4800 240×2= 480 24×200= 4800
数学三年级 下册
第三单元
乘法
第1课时 找规律
一、情景导入
9×7= 63 20×4=80 30×6=180
12×4=48 60×5=300 32×4=128
13×3= 39 22×4= 88
二、探究新知
5×1= 5
3×2= 6
5×10= 50 3×20=60
50×10= 500 30×20= 60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3.1 找规律》习题课件(附答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3.1  找规律》习题课件(附答案)

10.学校预定春季校服,大号校服120元一套,小号校服100元
一套,买大号校服30套,小号校服20套。
(1)两种校服分别付多少元? 120×30=3600(元) 100×20=2000(元) 答:大号校服付3600 元,小号校服付2000 元。 (2)李老师带了6000元买校服,够吗? 3600+2000=5600(元)
5600<6000,够
11.(1)一打袜子12双,20打袜子一共多少双? 12×20=240(双)
答:20打袜子一共240 双。
(2)一打袜子卖44元,20打袜子能卖多少钱? 44×20=880(元) 答:20打袜子能卖880 元钱。
12.一套少儿连环画共有14本,书店运来了30套,一共有多少
本?如果一套少儿连环画的售价是130元,这些少儿连环画

乘法
找规律
BS 三年级下册
作业习题
作业提升方向 1.用估算法巩固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解决价格问题
3.寻找有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4.用拆分法解决乘法算式问题
作业提升练
9.在 里填上“>”“<”或“=”。 50×16 = 800 49×20 < 1500 33×20 < 33×22
31×20 > 600 29×40 < 1200 21×20 > 21×10
12×50=600(米) 答:这个圆形广场的周长是600 米。
一共能卖多少元? 14×30=420(本) 130×30=3900(元) 答:这些少儿连环画一共能卖3900 元。
13.(1)1箱蜜蜂一年可以酿70千克蜂蜜,小强家的蜜蜂一年可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酿蜂蜜多少千克?(千克为质量单位)
70×11=770(千克) 答:小强家的蜜蜂一年可以酿蜂蜜770 千克。 (2)王家村共养了90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蜂蜜多少千克? 70×90=6300(千克) 答:一年可以酿蜂蜜6300 千克。 (3)1千克蜂蜜卖22元,30千克蜂蜜能卖多少钱? 22×30=660(元) 答:30千克蜂蜜能卖660元钱。

北师大版三年下 第三单元 乘法 第1课时 找规律 18张幻灯片

北师大版三年下  第三单元  乘法  第1课时 找规律 18张幻灯片

为 什 么:140x50=7000的乘数一共有2个0,可 乘积7000中却有3个0?是不是算错了?
根据18x3=54,你能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8x30= 540 180x3= 540 180x30= 5400 18x300= 5400
练一练
1、算一算,照样子再写出一组算式。
3x9= 27 19x4= 76
7x1= 7
4x3= 12
12x4= 48
7x10= 70 4x30= 120 12x40= 480
70x10= 700 40x30= 1200 120x40= 4800
观察上面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算一算.
7x1= 7
4x3= 12
12x4= 48
7x10= 70 4x30= 120 12x40= 480
6x7= 42
30x9= 270 19x40= 760 60x7=420
30x90= 2700 190x40= 7600 60x70=4200
练一练
2、根据24x20=48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
240x20= 4800 240x2= 480 2400x2=4800
练一练
10箱有多少瓶?20箱有多少瓶?30箱呢?
箱数 1 瓶数
10 20 30
练一练
10箱有多少瓶?20箱有多少瓶?30箱呢?
箱数 1
10 20 30
瓶数 24 240 480 720
本课总结:
掌握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计算。
拓展练习:
乘数 30 20 27 50 26 18 乘数 10 30 20 30 30 50

拓展练习:
乘数 30 20 27 50 26 18 乘数 10 30 20 30 30 50 积 300 600 540 1500 780 900

完整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完整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1并能解决一些简单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 计算规律;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发现2整十数相乘的计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3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难点: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你还能接着说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下去吗?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师:说的这么流利,有什么小窍门吗?生:因为有规律。

师:说的时候用到了什么知识?(乘法口诀)看来同学们对乘)学生尝试完2法知识掌握的不错,那老师再来考考你们(课件.3= X 2= 5X13= 24 X 17 89 成练习题:X6二X11= 12 X3=61=5X40X4=(二)自主探索乘数是整十数师: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乘法知识:找规律,的乘法,让我们一起到乘法算式屮去找找规律。

,认识算式中各部分名称,40X4二1601、课件出示乘法算式: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2、请看大屏幕上的这组算式,能直接说出得数吗?1 二课件出示5X (1)10二5X10二50X在这是怎么算的?101师:指名说是怎么算的?(用口诀)5X )个十表示5个十,就是50乘里表示什么?(1个十,51这个会算吗?又是怎么算的?你能说说为什么积10二出示50X个0? 2的末尾有2二X 3 (2)课件出示20二X 320二X 30师:这三道会算吗?指名说是怎么算的?10= 500X 10=50 501=5 55、出示探究一2: XX现在进行第一回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其屮的规律吧,师:选择其屮的两道观察比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道算式,的比拼,开始!看一看会有什么发现,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答案:21
例题5:
题目:找出下列数字序列中的规律,并计算下一个数字。
1, 4, 9, 16, 25, ?
解析:观察数字序列,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数字是前一个数字加上前一个数字的平方。具体来说,第二个数字是第一个数字加上第一个数字的平方,第三个数字是第二个数字加上第二个数字的平方,第四个数字是第三个数字加上第三个数字的平方,依此类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是前一个数字加上前一个数字的平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找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 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会反思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例如,我可能会考虑是否需要更多的小组合作活动,或者是否需要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的参与度:我将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是否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中去。如果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我可能会考虑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策略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答案:36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指导学生改进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这节课结束后,我将会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以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我将会思考是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联,以及是否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如果发现某些部分学生反应冷淡,我可能会考虑采用更多的实际例子或互动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找规律》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
《找规律》选自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章节,北师大版。本节课主要内容为:
1.通过观察图形、数字和生活中的现象,探索和发现简单规律。
2.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活动包括:图形的排列规律、数字的序列规律以及实际生活中的规律应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找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有规律的现象?”(如玩具的排列、音乐的节奏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规律的奥秘。
-例如:从数列的前几项推导出整个数列的规律,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挑战。
-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学生需要将发现的规律应用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这对于创造力和应用能力是考验。
-例如:将图形排列规律ຫໍສະໝຸດ 数字序列规律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需要转换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同时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个别指导、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这将有助于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能够将所学的规律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引导小组讨论时,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那些不太敢发表意见的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课件,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1、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2、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找规律”。

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本第30页“试一试”的第1题。

四、反馈交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个别辅导。

五、当堂训练:
课本第30页“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六、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七、作业布置:
课本第30页“练一练”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找规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
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法:引导法,探究法
学法:练习法
教具:课件,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40×40= 30×80= 24×30= 15×50=
60×20= 50×20= 130×20= 18×50=
二、新知探究
1)活动一:探索3×20的算法
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
2、教师揭示算理:把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就表示6个十,6个十就是60
2)活动二:探索5×20的算法
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3)活动三:10×20
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 4)变式运用
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
三、巩固提升:
1、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36 5×13=65
()×30=360 5×()=650
()×30=3600 5×()=6500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
2. 填一填。

(看谁填的多)
()×()=800 ()×()=1260 3. 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多少个鸡蛋?20盘呢?30盘呢?
四、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
3×20
5×20=100 10×20=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