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3、4、5课)基础练习

合集下载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 雨的四季(分层作业)(解析版)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 雨的四季(分层作业)(解析版)

第3课《雨的四季》分层作业一、基础巩固学习了《雨的四季》一文,班级拟开展以“走进雨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读“雨”句】1.小科从课文中摘录了一段文字,准备品味雨之美,但其中有些字词她拿不准,请你帮她解决问题。

冬天,雨化了妆,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lì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妨大地,但它变得更吝.( )啬了。

它既不倾盆漂泼,又不绵绵如丝。

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sè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 )咄逼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Lì临干sè吝.( )啬咄.( )咄逼人(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改为“”“”改为“”【答案】(1)莅涩lìn duō(2)“妨”改为“访“漂”改为“瓢”【学“雨”词】2.下面是小文学完《雨的四季》后,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加点词语)造的几个句子,其中一项使用不正确,请你帮他找出来。

()A.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比赛一结束,观众就争先恐后....地往外走,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C.我渴望像孩子一样地生活,高兴时可以毫不掩饰....地笑,悲伤时可以无所顾忌地哭。

D.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

【答案】B【解析】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用在此处,与句中“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相矛盾。

【用“雨”识】3.下列各项表述有一项不正确,请你帮小文找出来( )①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

②千千万万的奋斗者就像海中的舵手,面对风浪紧紧抓住舵,最终寻得前进的方向。

③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

④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唯有奋斗者能永葆青..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春的朝气。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培优卷)一、单选题1.(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5 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2.(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人膏肓。

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tān)___憎恨(zènɡ)___ 沉寂(jì)B.侍弄(shì)___ 捶打(chuí)___ 絮叨(xù)C.淡雅(yǎ)___创伤(chuànɡ) 豌豆(wān)D.仿膳(shàn) 憔悴(jiáo)___ 恢复(huī)4.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爆怒无常。

B.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C.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D.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竞是永远的诀别。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

B.困意来袭,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让人很痛苦。

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秋天的怀念课后练习题(可打印修改)

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秋天的怀念课后练习题(可打印修改)

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秋天的怀念课后练习题(可打印修改)第 5 课秋天的怀念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淡雅.(yǎ)烂漫.(màn)瘫痪.(huàn)B.侍.弄(sì)絮.叨(xù)翻来覆.去(fù)C.砸.碎(zá)捶.打(chuí)整宿.(sù)D.憔.悴(jiāo)仿膳.(shàn)诀.别(jué)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田地:地步,境地)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D.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3.下列各句中所用的描写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C.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D.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7 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练习题(附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练习题(附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各课练习题(附答案)第1课《社戏》同步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泊位()呼吁()剥豆()豆壳()湖泊()吁气()剥削()地壳() 2.简答。

①小说开头说“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后又写“我”受到朋友们的“嘲笑”,这矛盾吗?为什么?②在看社戏的过程中,双喜为什么要向“我”解释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③从文中看,社戏看得“我”昏昏欲睡,豆也很普通,可小说最后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是为什么? 3.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①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在文中找出两处依据。

②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③解释文中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

依稀:________________ 夜渔:__________ ______ 阅读《枯枝与鲜花》,完成练习。

(02天津)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和欢乐来。

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树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后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后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后基础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义词的是:()A. 快速、迅速B. 欢乐、愉快C. 优秀、良好D. 研究、探讨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 他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这场大雨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

C. 老师耐心地讲解,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讲。

D.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让人感到十分焦虑。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衣服,显得十分英俊。

B. 老师告诉我们,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C.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一种美德。

D.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许多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下列诗句中,出自《观书有感》的是:()A.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 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是:()A. 《西游记》是吴承恩所著的神魔小说。

B. 《三国演义》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

C.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D. 《红楼梦》是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夜幕降临,星星点点地闪烁着。

B.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C. 鲜花在阳光下绽放,仿佛在微笑。

D. 月亮悄悄升起,照亮了整个夜空。

7. 下列词语中,读音相同的是:()A. 模型、模型B. 悄然、消散C. 咄咄逼人、谍谍不休D. 沮丧、植物网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是:()A. 他学习成绩优异,是班级的佼佼者。

B. 红旗飘飘,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C. 这座城市繁华昌盛,吸引了无数游客。

D.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披上了绿装。

9.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反义词的是:()A. 高兴、悲伤B. 勇敢、怯懦C. 美丽、丑陋D. 善良、邪恶10.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同步练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筵.会()虔.诚()紊.乱()肋.膜()掠.夺()抽屉.()解剖.()遭殃.()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2)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

(2)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

5.解释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1)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深恶痛绝:(2)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不以为然:6.修改病句。

(1)明天又是周一了,我也该回学校了,妈妈要我带上香蕉、苹果、西红柿等水果。

(2)今年宏宇五金厂的产品销售量与去年相比,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7.首段写鲁迅先生笑得拿不住烟卷、笑得咳嗽起来有什么作用?8.第二段中的“抓”“扣”“伸”等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9.品味下面语言的含义。

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同步练习1.yán qián wěn lèi lüèti pōu yāng2.(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2)神态描写3.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4.(1)jiào (2)hé5.(1)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2)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6.(1)明天又是周一了,我也该回学校了,妈妈要我带上香蕉、苹果等水果。

(2)今年宏宇五金厂的产品销售量与去年相比,增长了百分之二十。

7.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先生笑的情态,展现出他率真、开朗的性格特点。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同步练习【基础型学习任务练习】1. 拍摄第一幕戏之前,小荣导演要给几位演员描述背景,下面是小荣准备的一段话。

史铁生双腿瘫痪之后心情不好,经常发脾气。

他发脾气的时候会砸面前的玻璃,摔手边的东西。

他的母亲等一切恢复chén 寂之后悄悄进屋,和史铁生说想带他去看花,尽管史铁生知道母亲喜欢花,也知道母亲之前shì弄的花现在都死了,他还是拒绝了母亲的请求。

虽然母亲当时也生着重病,但是她仍然希望儿子能够积极面对生活。

为此憔悴的母亲又一次央求她的儿子跟她去北海看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chén( )寂 shì( )弄憔悴( ) 央( )求(2)与“憔悴”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 愿意B. 明天C. 喜爱D. 可恨(3)语段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下列句子不是表现父母对子女的爱的一项是( )A.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B.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C.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 小语为课本剧准备了一段画外音,其中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在很多年前,地坛还没有被开发。

它一片荒芜,根本没人注意到,史铁生的家在雍和宫大街26 号,距离地坛很近。

A. 在一个寻常的下午,失魂落魄的史铁生摇着轮椅无意间进入地坛。

当时,地坛里一片寂静。

B. 远处的阳光不再耀眼,可是却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它在落山前尽力展现和释放自己的光芒。

C. 这时,他觉得自己突然和地坛公园的相遇是一场缘分,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

D. 地坛在那里历尽沧桑约几百多年,就是为了等他。

之后,史铁生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地坛,他一进入地坛,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3. 拍摄过程中需要有特写镜头,请你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来帮助摄影小组捕捉特写。

(1)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 )(2)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课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课同步练习题

1.《春》课时训练第一课时1.《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

2.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呼朋引.伴()A.指引 B.牵引C.引申 D.招引②欣欣然.张开了眼()A.然而 B.……的样子C.这样 D.对③一年之计.在于春()A.计算 B.主意计谋C.打算 D.策略④与轻风流水应和.着()A.声音相呼应 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C.和谐 D.和悦3.下列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4.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1)“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表现了它们的________。

6.“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

“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3、4、5课)基础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忍俊不禁(jīn)迸溅(bânɡ)挑逗(tiāo)宽恕(shù)
B.仙露琼浆(qiïnɡ)沉淀(dìnɡ)稻穗(suì)收敛(liǎn)
C.忍俊不禁(jīn)绽开(zhàn)船舱(cāng)伫立(zhù)
D.盘虬卧龙(zhá)酒酿(nànɡ)痕迹(hãn)伶仃(tīnɡ)
2.选出每组中正确别字的一项()
A.浅紫抚摸遮住遗撼
B.笼罩繁密琼浆喜悦
C.瀑布发瑞迸溅蜂围
D.蝶阵盛开稚嫩贮立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忍俊不禁(忍住)
B.花红已谢(凋零)
C.察颜观色(颜色,色彩)
D.盘虬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

(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并不十分强烈。

(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逐步反映过度 B.逐渐反应过渡
C.逐步反应过渡 D.逐渐反映过度
5.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B.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所以他也爱好音乐。

C.小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D.这本书的情节引人入胜,读起来真让人津津乐道。

6.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尽管前几年遇到了许多挫折,但是一点也不灰心。

B.王芳那篇作文昨天已经写好了,今天交给了老师。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人们对环境科学引起了重视。

D.我有一个印象,喜欢搞理论的人多,肯在观察、实验上用功夫的人少。

7.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②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
③因此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
④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⑤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A.⑤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⑤③
C.①②③⑤④
D.④②①⑤③
二、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课内文言回答问题。

(一)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文中“夏蚊成雷”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9.下列括号处不能补入“于”字的一项是()
A.私拟作群鹤舞()空中。

B. 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C.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D. 蹲()其身,使与台齐。

10.翻译下列句子。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
(2)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答:
1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答:
12.文章描述“我”从不失童稚的游戏中获得了“物外之趣”,“物外之趣”是什么意思?要怎么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二)闲情记趣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

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

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

”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

”余曰:“试言之。

”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

注释:①芸:指作者的妻子陈芸。

②盍:何不。

③踯躅:徘徊不前。

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1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盍.仿而效之 A.gǎi B.hã C.hâ ( )
(2)虫踯躅
..不受制 A.zhí zhú B.zhì zhù C.chí chú ( ) (3)恐作俑.罪过耳 A.yōng B. yîng C.yǒng ( ) 14. 翻译下列句子。

(1)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答:
(2)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答:
15.这段文字和课文内容相比,其相同点事什么?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A
6.C
7.B
8.比喻、夸张。

9.D
10.略。

11.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12.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需要仔细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

13. (1)B(2)A(3)C
14. (1)虫子不停地跳跃而不容易受控制,哪里能够模仿(画中的草虫之法)呢?
(2)(虫子)有的抱着花梗,有的踩在叶子上,好像是活的一样。

15.都显示出了作者在生活中自得其乐的独特情趣。

翻译指导:
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

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

”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

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