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资源化对策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讨论5篇

关于我国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讨论5篇

关于我国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讨论5篇第一篇:关于我国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讨论关于我国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讨论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城市垃圾占用大量土地,影响城市景观,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恢复性的破坏,垃圾液体下渗对水体造成污染,焚烧处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影响大气环境,填埋过程产生的可燃性其他更存在火灾隐患,垃圾场产生大量有害生物,威胁人们的健康。

可见,城市垃圾的处理回收面临很大的紧迫性和挑战。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的恶化,如何最大限度的实现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关键字:城市垃圾、处理回收、环境状况、生存环境、改善、迫切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1、现状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在回收处理在近十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处理比例和效率有所提高,但是还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垃圾回收后处理仍然以填埋、堆肥和焚烧为主,其中填埋是我国最主要的处理方法。

填埋场处理的方式已经运用多年,这样的方法几乎没有所谓环保措施可言,产生的填埋气体和液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放的污染物几乎没有一家能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我国现存的填埋场大多缺乏完善的填埋气体收集处理设施,有些仅仅简单地设置了以排放为目的的导气管,只是纯粹地将气体排到其他地方,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大气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现有的垃圾液体处理工艺多数是将将城市污水的处理工艺稍加改进后直接套用,但是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处理成分复杂的垃圾渗出液,处理效果差,各种有害物质普遍超标。

新建一个填埋场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填埋场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很大,一些城市垃圾填埋场距住宅区较近,对附近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城市垃圾问题存在的现状及其对策

城市垃圾问题存在的现状及其对策

城市垃圾问题存在的现状及其对策1城市垃圾产生的渠道及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特点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垃圾主要的来源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商业和工业垃圾三种途径。

垃圾的排放量迅速增加,城市垃圾产生及处理的现状已不容乐观。

1.1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1.1.1生活垃圾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加快,饮食方面常以快捷的速食食品作为首选食物,一日三餐丢弃的塑料包装物、快餐盒、易拉罐、罐头盒等越来越多。

另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攀比心理作祟,许多人不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清洗或修理坏旧的生活日用品。

“用完即扔”似乎成为一种风尚。

旧家电、旧自行车、家具等经常被作为垃圾弃掉。

1.1.2建筑垃圾市政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十分庞大,每建成一座一定规模的小区,就会看到建筑垃圾及住户装修产生的堆积如山的装修垃圾。

1.1.3工业、商业垃圾各种商业和工业垃圾量也日渐增多,尤其是一些化工厂、电镀厂、电池厂、塑料厂等企业产生的大量有害垃圾,造成垃圾污染周围环境的事件时有发生。

1.2城市垃圾问题的现状1.2.1我国垃圾产生量大,处理水平低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

我国城市垃圾堆存量目前已达66亿t,占用耕地35亿多m2。

全国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有1/4的城市不得不把解决垃圾危机的途径延伸到乡村。

以2.6亿人口的城市为例,如以每人每年产生440kg垃圾计算,年产生垃圾量为1.14亿t,尤其是城市垃圾的二次污染,导致城乡结合带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目前,全国一些地方城市垃圾处理的总体水平还很落后,管理体制不顺,经费不足,垃圾处理的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1.2.2世界各国垃圾处理水平不断提高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垃圾污染矛盾激化的年代。

60年代中期以后,大体形成了填埋、焚化、堆肥等一系列处置方法。

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

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

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是摆在城市面前的重要问题。

城市垃圾的大量产生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建立高效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和推动资源回收利用已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本文将讨论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呈上升趋势。

其次,现有的垃圾处理设施滞后且不足够。

许多城市仍然依赖传统的填埋和焚烧方式,这些方式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另外,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缺乏有效的垃圾分类机制导致大量可回收物质被混在一起处理,造成资源浪费。

此外,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也亟待解决。

二、资源回收利用的挑战资源回收利用在城市垃圾处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缺乏有效的回收体系。

垃圾分类的推广还存在困难,很多地方缺乏完善的分类收集网络和技术。

其次,回收利用的渠道不畅通。

垃圾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还没有完善,缺乏统一的收购和销售渠道,影响了回收利用的效率。

此外,回收利用技术仍需提高。

某些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技术尚不成熟,存在技术难题和经济不可行性。

三、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城市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习惯。

其次,完善垃圾处理设施。

投资建设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包括生物处理、焚烧发电和填埋场控制等,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另外,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最后,发展垃圾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促进垃圾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的发展,提高回收利用技术水平,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

四、成功案例与启示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废弃物资源化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废弃物资源化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废弃物资源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废弃物资源化不仅关乎环境保护,还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当前的垃圾处理方法以及废弃物资源化的挑战和前景。

一、垃圾处理的现状目前,城市垃圾处理主要采取了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

然而,这些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填埋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而且也容易引发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其次,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垃圾处理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废弃物资源化的挑战废弃物资源化是一种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资源的方法。

然而,实现废弃物资源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要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需要进行复杂的技术处理和资源回收,这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资金投入。

其次,某些废弃物的资源化过程中涉及到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如化学废弃物的处理需要特殊的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

此外,废弃物资源化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参与,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三、废弃物资源化的前景尽管废弃物资源化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首先,废弃物资源化可以有效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其次,废弃物资源化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例如,垃圾回收和废弃物再利用行业的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许多就业岗位。

此外,废弃物资源化还可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可行的废弃物资源化方法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可行的方法。

首先,应加强社会层面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废弃物资源化的认识和参与度。

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

此外,技术创新和研发也是推动废弃物资源化的关键。

开发高效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回收方法,将会为废弃物资源化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改善方案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改善方案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改善方案垃圾处理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垃圾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当前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并提出改善垃圾处理的方案。

一、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垃圾处理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

然而,目前城市垃圾处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大量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被混入普通垃圾中,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

其次,垃圾收集和运输不够高效。

有些地区垃圾清运车辆不足,导致垃圾堆积问题;同时,垃圾收集和运输的路线规划也不够科学,增加了管理和运营成本。

最后,垃圾处理方式有待改善。

传统的填埋和焚烧处理方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浪费了资源。

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垃圾处理方式。

二、改善方案为了改善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提升垃圾分类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培养他们的垃圾分类习惯。

同时,可以推出激励措施,奖励分类垃圾的居民。

2. 建立高效垃圾收集和运输系统。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垃圾收集和运输进行规划和管理,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增加垃圾清运车辆的投放,解决垃圾堆积问题。

3. 推广资源化处理方式。

采用垃圾焚烧发电、有机肥料生产等资源化处理方式,将垃圾转化为能源和有机肥料。

这既可以减少垃圾的体积,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垃圾处理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垃圾处理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垃圾处理全过程的安全和合规。

5. 引入私人资本参与垃圾处理。

政府可以引进私人资本,建立合理的市场化机制,将垃圾处理业务交由专业公司运营。

这样可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

三、结语城市垃圾处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居民和企业共同努力。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的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填埋和焚烧。

填埋是将垃圾掩埋在地下,由于填埋垃圾排放的污水和渗滤液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填埋方式逐渐受到限制;焚烧是通过燃烧垃圾产生热能,但焚烧产生的废气和废渣又带来了新的污染问题。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无疑给城市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问题与挑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首先,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大部分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大量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混杂在一起,降低了资源回收利用的效率。

其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缺乏垃圾处理设施的问题比较突出,垃圾无处可去,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再次,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机制,使得垃圾处理市场乱象丛生,存在大量非法填埋和倾倒垃圾的现象。

三、资源回收利用的意义和方法资源回收利用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意义。

一方面,资源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程度;另一方面,资源回收利用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常见的资源回收利用方法包括可回收物的回收、有机垃圾的堆肥和能源的回收利用等。

通过有效的资源回收利用,可以实现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的挑战与前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有着广阔的前景。

首先,需要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形成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利用的良好习惯。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及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将就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一、现状问题1. 城市垃圾分类意识不足在城市居民中,垃圾分类意识普遍不强。

很多居民没有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导致大量的可回收垃圾被混在一起,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2. 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在一些城市,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很多小区甚至没有专门的垃圾分类桶,导致居民无法进行有效的垃圾分类。

3. 垃圾处理方式单一目前,一些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较为单一,主要采用填埋和焚烧的方式。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污染了环境,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二、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布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2.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投入,确保每个小区都设有垃圾分类桶,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设施的使用率和效益。

3. 推广垃圾分类新技术政府部门可以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广垃圾分类的新技术,如生物降解技术、热解析技术等,以实现对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这样既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实现经济和环保的双赢。

4.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高对垃圾分类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同时加大对不分类垃圾的处罚力度,形成对垃圾分类的强制性约束。

5. 加强国际交流政府部门可以加强与国外相关部门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垃圾分类处理经验和技术,以推动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结语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居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

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

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一、背景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垃圾日益增多,同时也带来了垃圾处理的严峻挑战。

如何有效地处理城市垃圾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1. 垃圾处理方式当前,传统的垃圾填埋成为了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处理方式,而新兴的焚烧和堆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2. 垃圾量增加城市垃圾日益增多,并且更多的是无法降解的塑料等材料,加剧了垃圾处理的难度。

3. 垃圾处理问题传统填埋造成了大量污染,堆肥工艺存在物质和能源浪费,而焚烧则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加了环境负担。

4. 垃圾处理成本城市垃圾处理成本过高,不仅存在着资金短缺和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极其浪费资源。

5. 政策问题城市垃圾处理还需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并从法律上规范市场化垃圾处理行为,从而推进垃圾分类与资源利用。

三、城市垃圾处理对策1. 分类处理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基础。

加强对垃圾的分类,将可回收、可降解和有害垃圾单独处理,以推动垃圾资源化和减少废弃物。

2. 垃圾焚烧技术垃圾焚烧技术是目前较新的处理方式。

它可将废弃物高温无氧燃烧,生成高温燃气,同时还能够发电,回收资源,减轻污染。

3. 循环利用将废弃物当作资源,加强资源回收和利用。

通过专业的回收企业,实现垃圾可回收和可再利用,为社会节省自然资源,减轻环境污染。

4. 制定政策加强对垃圾管理的监督和控制,从政策上推动生活垃圾的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研究并制定出适合当地市场经济、科技、社会环境和法制状况的管理制度。

5. 科技创新利用新技术,实现垃圾资源化和减少废弃物问题。

必须鼓励科技创新,研发新型垃圾处理设备和新方法,并应用到现实中,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四、垃圾处理的案例1. 上海市垃圾分类上海市将垃圾分类作为最重要的改革项目,在建筑物和居民区域内增设了垃圾分类设施,通过发放奖励和处罚,提高了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率和参与度,从而有效达到了减少废物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资源化对策
作者:王艾荣, 陈刚, 于丽娜, 朱秀华, Wang Airong, Chen Gang, Yu Lina, Zhu Xiuhua 作者单位:王艾荣,于丽娜,朱秀华,Wang Airong,Yu Lina,Zhu Xiuhua(中智国际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0029), 陈刚,Chen Gang(城市建设研究院,北京,100029)
刊名:
广东化工
英文刊名: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2010,37(7)
1.付建丽.李炳俊优化垃圾处理技术加快环卫循环经济发展 2009(4)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 1999
3.高顺枝.罗兴章.郑正.冯景伟.赵国华.聂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思考 2009(1)
4.文昊深城市生活垃圾高温好氧堆肥工艺优化研究 2004
5.刘广清.郑万里.乔艳云城市生活垃圾的厌氧消化处理 2003
6.席俊清.蒋火华.汪志国.曹杰山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03(1)
7.马洪儒.林聪.张运真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应用探讨 2006(3)
8.徐文龙.刘晶昊我国垃圾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和问题分析 2008(4)
9.朱永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评述及综合处理方法的设想 1997(1)
10.闻望城市垃圾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1992(1)
11.陈晓艳.杜波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09(1)
12.吴德礼.朱申红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技术与发展方向 2002(4)
13.王敦球.张学洪.解庆林桂林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对策 2002(1)
14.周东城市垃圾综合处理研究 2007(3)
15.孙冬.王玉才.母晓东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艺设计 2003(11)
16.李金亮城市生活垃圾塑料前分选关键技术研究 2008
17.温志良.温严茂.吴小峰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研究 2000(99)
18.徐海云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发展综述 2009(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dhg201007117.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