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实验班小题卷7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B.N2气体(O2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CO2气体(CO气体)——在氧气中点燃D.KCl溶液(CaCl2溶液)——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硫酸钠C.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碳酸钡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存在氯化镁3.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A镁粉铁粉稀硫酸B N2O2灼热的铜网C稀盐酸MgCl2KOH溶液D NaCl Na2SO4Ba(NO3)2溶液A.A B.B C.C D.D5.如图所示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高于20℃以后,B 的溶解度比C 大B .10℃时,C 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 .20℃时,A 、B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35℃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6.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镁、铜B .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C .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D .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8.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 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 和浓硫酸B KCl 加入,加热C NaCl过量盐酸,蒸发 D浓硫酸,干燥A .AB .BC .CD .D9.向某AgNO 3和Fe(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滤渣中一定有Ag ,可能含有Fe ③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 3)2 ,可能含有Fe(NO 3)2和AgNO 3A .只有①B .只有②C .只有①②③D .只有①③④10.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的试验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项A鉴别CO和CO2闻气味B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加氯化钡溶液C除去生石灰中杂质石灰石加水D除去氧化铜中碳粉加稀硫酸A.A B.B C.C D.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能增加肥效B.用Ba(NO3)2除去ZnCl2溶液中的ZnSO4杂质C.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NaCl、NH4NO3、(NH4)2SO4、Na2SO4四种无色溶液D.不用其它试剂无法鉴别Na2CO3、K2SO4、BaCl2、HCl四种无色溶液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1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A CaO 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B H2HCl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C NaOH溶液Ca(OH)2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D KCl溶液CuCl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A.A B.B C.C D.D1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小松同学想表演“水”中长“铜树”的实验,老师给他提供300g10%的硝酸银溶液,又给他提供了一定量的铜丝,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284.8g,则参加反应的铜丝质量为( )A.6.4g B.8g C.10.5 g D.12.8g2.将a g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3和Cu(NO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B.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C.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D.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四种金属阳离子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A.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B.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5.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A.N2(O 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6.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
将滤渣A加入少量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以下对滤渣A的组成成分判断的五种情况,其中合理的有①Cu ②Fe、Cu ③Zn、Fe ④Zn、Cu ⑤Zn、Fe、CuA.②⑤ B.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7.利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 B.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使反应更充分C.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D.洗涤所得晶体,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8.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9.下列从左到右依次代表ABCD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C.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 H2O油污活性炭振荡、搅拌B空气甲醛过量焦炭通过焦炭净化器C CO水蒸气足量生石灰通过生石灰的干燥管D NaNO3溶液Na2CO3适量Ca(NO3)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A.A B.B C.C D.D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A.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B.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A镁粉铁粉稀硫酸B N2O2灼热的铜网C稀盐酸MgCl2KOH溶液D NaCl Na2SO4Ba(NO3)2溶液A.A B.B C.C D.D5.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D.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6.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A.A B.B C.C D.D7.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A.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N比金属M活泼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D.浓盐酸敞口放置9.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A.CaO中混有少量CaCO3(盐酸) B.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C.Cu(NO3)2溶液中混有AgNO3(铜粉) D.CO2中混有少量CO(氧气)10.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应当是()A.<7 B.>7 C.=7 D.无法确定11.下列从左到右依次代表ABCD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C.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12.将a g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3和Cu(NO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序号甲乙①H2SO4溶液NaOH溶液②HCl溶液大理石③BaCl2溶液Na2SO4溶液④H2SO4溶液锌粒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A.A B.B C.C D.D3.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
将滤渣A加入少量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以下对滤渣A的组成成分判断的五种情况,其中合理的有①Cu ②Fe、Cu ③Zn、Fe ④Zn、Cu ⑤Zn、Fe 、Cu A .②⑤ B .②③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⑤4.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 A .CaO 中混有少量CaCO 3(盐酸) B .CO 2中混有HCl 气体(NaOH 溶液) C .Cu(NO 3)2溶液中混有AgNO 3(铜粉) D .CO 2中混有少量CO (氧气)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6.已知A 、B 、C 、D 、E 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 、B 、C 、E 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 与C 、E 与C 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 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的试验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项A鉴别CO和CO2闻气味B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加氯化钡溶液C除去生石灰中杂质石灰石加水D除去氧化铜中碳粉加稀硫酸A.A B.B C.C D.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的关系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C.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A.A B.B C.C D.D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 Fe 粉(CuSO4)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 MnO2固体(KC1)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CO2 (H2)足量氧气点燃D KNO3溶液(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A.A B.B C.C D.D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6.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中错误的个数为A .5个B .2个C .3个D .4个7.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 A .CaO 中混有少量CaCO 3(盐酸) B .CO 2中混有HCl 气体(NaOH 溶液) C .Cu(NO 3)2溶液中混有AgNO 3(铜粉) D .CO 2中混有少量CO (氧气)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9.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将几枚洁净的小铁钉投入烧杯中,当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小球的位置与开始时比较,将( )A .下沉一些B .不变C .上浮一些D .无法判断10.向某AgNO 3和Fe(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溶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滤渣中一定有Ag ,可能含有Fe ③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④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 3)2 ,可能含有Fe(NO 3)2和AgNO 3A .只有①B .只有②C .只有①②③D .只有①③④11.取一定质量的CaCO 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为12.8 g ,向剩余固体中加入200 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8.4 g 不饱和溶液。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物理试卷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F1<F2<F3<G B.F1>F2>F3>GC.F1=F2=F3=G D.F1>F2=F3=G2.如图所示,用细绳将小球悬挂在无人机上,图甲中无人机带着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图乙中无人机带着小球水平向右运动;两图中,小球与无人机均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小球的动能可能在变小B.乙图中,小球可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图中,若悬挂小球的细绳突然断了,小球立刻向下运动D.乙图中,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3.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人触电,立即用手拉人B.安装电路时,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C.保险丝熔断,用铜丝代替保险丝D.使用测电笔时,手指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电极4.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5.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电视机后罩有许多小孔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B.坐在沙发比坐在木凳子舒服一些,因为坐沙发能减小臀部所受到的压力C.车辆启动,要抓好扶手的目的是利用惯性D.直升飞机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获得升力6.今年入夏,市政部门组织高压冲洗作业车辆,对我市长虹路高架的隔离墩进行冲洗养护,高架上某一水平路段上,一辆高压冲洗作业车装满水后,一边消耗大量的水对隔离墩进行高压冲洗。
高一数学实验班入学试卷(含答案)

A .B .C .D .高一数学实验班入学测试试卷姓名:计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设方程032=++ax x 的解集合为A ,若A ∈1,则a 的值为( ) A. 4- B. 1 C. 3 D. 2-2.设,a b R ∈,集合{1,,}{0,,}ba b a b a+=,则b a -=( ) A .1 B .1-C .2 D.2-3.},14|{},,12|{Z n n x x B Z n n x x A ∈±==∈+==,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A .B A = B .A B ⊂C .A B ⊃D .AB φ=4.设集合{}{}{}1,2,3,4,5,1,2,3,2,3,4U A B ===,则=)(B A C U ( )A.{}2,3B.{}1,4,5C.{}4,5D.{}1,55.函数1122---=x x y 的定义域是 ( )A.}11|{≤≤-x xB.}11|{≥-≤x x x 或C.}10|{≤≤x xD.}1,1{-6.下列函数中值域是),0(∞+的是( )A.1032+-=x x y B.()012>+=x x y C.12++=x x yD.21xy =7. 下列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2)()(,)(x x g x x f ==B.xx x g x x f 2)(,)(==C.0)(,1)(x x g x f ==D.(),()f x x g x ==8.汽车经过启动、加速行驶、匀速行驶、减速行驶之后停车,若把这一过程中汽车的行驶路程s 看作时间t 的函数,其图像可能是( )9. 函数1()lg(1)1f x x x=++-的定义域是( ) A .(,1)-∞- B .(1,)+∞ C .(1,1)(1,)-⋃+∞ D .(,)-∞+∞10. 如果奇函数)(x f 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在区间[7,3]--上是( )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D.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1.设集合},2,1{2x A =,若A ∈3,则=x ;12.若221(1)1x f x x --=+,则=)0(f.13.设A={015|2=+-px x x },B={}05|2=+-q x x x ,若A B={5},则A B= .14.函数2()2(1)2f x x a x =+-+在(,4]-∞上是减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三、解答题(共30分)15.(满分10分)设A={ 04|2=+x x x },B={ 01)1(2|22=-+++a x a x x }. (1)若A B B =,求a 的值; (2)若AB B =,求a 的值。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物理试卷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水中的倒影B.海市蜃楼C.路灯下人的影子D.人视网膜上成的像2.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电表均完好,闭合开关S1,两灯都发光,接着再闭合开关S2,则比较闭合开关S2前后,关于电路中各元件情况描述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变小B.电压表示数不变C.灯L2变亮D.灯L1变暗3.如图所示A物体重力为20N,用滑轮组分别按甲、乙两种方法提升和水平移动物体A。
物体在水平面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15N,F1=12N,F2=6N,A物体在10s内匀速移动的距离均为0.6m。
则在该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两种方法中所做的总功一样B.F1做功与F2做功快慢相等C.甲的机械效率等于乙的机械效率D.甲图中动滑轮的重力为4N4.如图所示,L1和L2的电阻之比为1∶2,则电流表A1和电流表A2的示数之比是()A.1∶3 B.3∶1 C.1∶2 D.2∶15.在图(a)(b)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
若通过闭合或断开开关S1、S2,使电流表A1与A2示数的比值最小,则()A.S1、S2均断开B.S1、S2均闭合C.S1闭合,S2断开D.S1断开,S2闭合6.如图,将甲,乙两灯电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甲灯发光,乙灯不发光。
则乙灯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A.乙灯灯丝断了B.乙灯的实际功率太小C.乙灯的额定电压太低D.通过乙灯的电流小于甲灯的电流7.将一根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用绝缘线悬挂的不带电金属小球。
关于金属小球两侧带电性与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位置示意图,如图中正确的是A.B.C.D.8.一个灵敏电流表G的内阻为R g,其满偏电流为I g(所能测量的最大电流),如果要将其改装成量程为nI g的电流表,下列改装方法正确的是()A.串联一个阻值为nR g的电阻B.串联一个阻值为(n-1)R g的电阻C.并联一个阻值为1nR g的电阻D.并联一个阻值为1-1nR g的电阻9.如图所示,一根重木棒在A点的拉力F的作用下以O点为轴,由竖直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若动力臂为l,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为M,则()A.F沿水平方向时,l减小、F逐渐变大、M减小B.F沿竖直方向时,l减小、F不变、M变大C.F作用在A点时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D.F无论沿哪个方向M均变大10.载重汽车在高速公路的长下坡路段,容易发生意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一中高一地理小题卷7
命题:张学良使用日期:2019.4.25
一、选择题
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2.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洪涝灾害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3.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解析】甲地是湄公河三角洲,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属热带季风气候,多洪涝灾害,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乙地是尼罗河三角洲,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为地中海气候,棉花种植面积广,居民多为白色人种。
【答案】1.D 2.A 3.A
下图中的半岛及东部、北部海域为某国的主要范围,完成4~5题。
4.右图气候直方图中,与该国气候最接近的是(A)
5.下列不.属于该国人文地理特点的是( )
A.以黄色人种为主 B.城市主要沿
海分布
C.资源丰富 D.外来劳工众多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三处水域,其中①是( )
A.地中海 B.波斯湾 C.黑海 D.死海
7.制约该图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源是( )
A.石油资源 B.水资源 C.热量资源 D.森林资源
2008年5月2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缅甸,造成巨大危害。
读图,回答8~9题。
8.甲区域是世界重要农业区,该地( )
A.盛产小麦,商品率高 B.为热带沙漠气候区,灌溉农业发达
C.地广人稀,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D.水旱灾害频繁,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解析】选D。
图中甲为孟加拉湾沿岸,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稻种植业发达,人口稠密,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因地势低平,季风影响,水旱灾害频繁。
9.通常年份,在孟加拉湾形成的强热带风暴在孟加拉国登陆,对缅甸影响不大,而“纳尔吉斯”造成缅甸伤亡惨重,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受灾地区人口稠密,房屋质量差 B.灾发前不能进行准确预报
C.风暴角度和风向罕见,绕过天然屏障 D.沿海地区红树林破坏严重
【解析】选B。
因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人口稠密,房屋质量差,沿海地区红树林破坏严重,且风暴角度和风向罕见,故“纳尔吉斯”造成缅甸伤亡惨重,并不是灾发前不能进行准确预报。
读“非洲部分地区略图”,完成10~11题。
10.根据图中盛行风向判断,此时最有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D.10月
【解析】选C。
赤道低气压带以南的风带是东南信风。
从图中可
以看出,东南信风越过了赤道并且向右偏转,这说明地球上的气压带
和风带是向北移动的,因此是北半球的夏季。
11.从总体看,图示区域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城市化过快
C.资源短缺 D.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解析】选D。
非洲的沙漠地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所占的面积比例较大,加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使生态环境日益严峻。
甲、乙两幅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湖泊,读图回答12~14题。
12.一架飞机从城市①沿最近航线飞往城市②,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一直向东飞行 B.一直向西飞行
C.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解析】选C。
根据经纬度,①位于里海地区,②位于北美五大湖地区。
球面上最短航线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北半球的最短航线一般经过北极附近上空,所以①到②飞行方向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读东亚地形剖面图,回答15-17题。
15.①地附近的山脉是( )
A.阿尔泰山 B.祁连山 C.昆仑山 D.天山
16.关于②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水力资源贫乏 C.位于太平
洋板块 D.多火山地震17.下图表示输往②所在国M的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国家相关联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小麦输往路线 B.乙—石油输往路线
C.丙—林产品输往路线 D.丁—铁矿输往路线
【解析】结合纬线和剖面图特征分析,①地附近为祁连山;②地所在地形区是本州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水力资源丰富,位于亚欧板块,多火山地震;根据日本工业原料和农畜产品的来源可知,乙表示铁矿输往路线,丙表示石油输往路线,丁表示畜产品输往路线。
【答案】15.B 16.D 17.A
(共55分)
1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河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水汽不易到达。
(2分)
(2)图示区域棉花种植的主导自然因素是;该地棉花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光照强、。
(2分)
(3)矿化度(单位湖水中矿物质含量)是衡量湖水咸淡的重要指标。
图中咸海的湖水矿化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量少,造成量小,而湖区量大。
(2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图1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图2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1)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 、 。
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是 、 。
(4分)
(2)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自然原因 、 、 。
(3分)
(3)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
(2分) 20.下图为“东南亚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B 、C 及其附近地区的气候特征与D 半岛有何不同?试说明原因。
(2)C 岛所在国为多火山国家,但C 岛的人们却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为什么?
(3)D 所在半岛的地形特征是 分布,这种地形分布特征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和流水的 作用下形成的。
(4)D 所在半岛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分析其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
(5)湄公河是D 所在半岛的最重要河流之一,我国下列各省区中,与湄公河流域开发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单项选择)
A .贵州省
B .云南省
C .青海省
D .西藏自治区
18答案 (1)乌拉尔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2)水源 昼夜温差大 (3)入湖径流 蒸发
解析 本题以中亚地区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农业的主导因素分析等。
(1) 图中乌拉尔河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图示区域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水汽不易到达而年降水量少。
(2)图示区域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多,水源较充足,适合棉花种植,且因深居内陆降水较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该地棉花品质优良。
(3)图中咸海因位于内陆地区,流域内降水量小,造成入湖径流量较小,而湖区蒸发量较大,导致湖水矿化度较高。
19答案 (1)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 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 深居内陆 地形闭塞
(2)地势起伏大 地质条件复杂 部分路段气候高寒,冻土广布 部分路段沿线沙漠广布
(
任答3点) (3)雨水 冰川融水
解析 (1)比较气候特点的差异主要从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及时间分布差异两方面进行,喀什终年少雨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之外,还有地形因素。
(2)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自然原因要从地形、地势、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3)河流的补给类型包括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
结合材料可判断印度河的补给类型是雨水和冰川融水。
20【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东南亚自然地理状况及其对人类影响。
第(1)题和第(2)题,考查内容基本,结合所学知识易于回答。
第(3)题,湄公河流域所在半岛是中南半岛,其地形特征与我国横断山区地形特征相同,都是内力作用(板块沿某一方向的运动和挤压)、外力作用(流水长期侵蚀)长期结合的结果。
第(4)题,湄公河流域的稻米产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条件。
可从气候(水热充沛)、土壤(肥沃)、地形(有较平坦、开阔的平原和谷地)等自然方面和人文条件(劳动力丰富、植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方面作答。
第(5)题,应熟记湄公河流经的省份,同时了解湄公河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方面进行具有国际性开发合作来展开。
【答案】(1)特征:A 、B 、C 及其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D 所在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原因:热带雨林气候因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而热带季风气候一方面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另一方面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2)C 岛位于火山口附近,火山灰深厚、肥沃,适合庄稼生长,而火山喷发具有周期性,多年不遇。
(3)山河相间 侵蚀(切割)
(4)气候湿热、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水稻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