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资料】华师一附中期中试题质量分析报告精品版
华中师大一附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

华中师大一附中化学上册期中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然后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受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函数图像(如图,a为纯净的氯酸钾,b为加入了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正确的是( )A.B.C.D.2.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
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3.“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4.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6.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7.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8.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有4种分子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10.某元素R的化合价是奇数(不变化合价),已知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R的化合价为()A.2()55m n-B.2()55n m-C.255m n-D.255n m-11.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期中质量分析报告模板范文

期中质量分析报告模板范文【标题】期中质量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基于对期中考试结果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试题难度、得分率、错题分析等方面的统计,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
【引言】期中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次总结和评估,也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期中考试结果的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试题难度分析通过对期中考试试题的难度进行统计,可以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试题难度主要集中在中等偏难和偏难水平,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足。
在教学中,应注意强化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帮助学生克服难题,提高学习效果。
二、得分率分析得分率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试卷得分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期中考试中的整体表现较为一般,部分学生得分率较低。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应用能力不足。
在下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强化练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错题分析通过对学生错题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点和薄弱环节,为改进学习方法和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根据错题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选择题和计算题上的错误较多,这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在后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思维。
四、改进措施针对以上分析结果,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注重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2.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2024届湖北省华中学师范大第一附属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华中学师范大第一附属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达标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B.C.D.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硅B.氧C.铁D.铝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和操作方法A CO2CO 点燃B NH3H2O 通过足量的浓硫酸C CuSO4溶液H2SO4加入过量的氧化铜,过滤D FeSO4溶液ZnSO4加入过量的镁粉,过滤A.A B.B C.C D.D4.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时,a、b饱和溶液降温到0℃时所得溶液质量分数b>aB.t℃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5.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酒精灯的火焰可用嘴去吹灭B.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C.酒精灯不用的时候,必须盖上灯帽D.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6.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24B.质子数为24C.中子数为24D.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47.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用作燃料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铜丝可用作导线8.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O2可用于急救病人而O3 则不能—分子构成不同B.热胀冷缩现象—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盛夏的大明湖畔,荷香四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9.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武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KH2PO4)大晶体。
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期中试卷质量分析期中试卷质量分析1一、试卷分析1、这份试卷,总体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检验了学生半个学期所学习的三个章节的知识和数学能力,重视基本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查。
2、试卷由10道选择题8道填空题3道证明题和1道作图题及1道探究题构成,整体分值分配较小。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对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不足,基本功不扎实,知识内化不足。
如22、23题涉及到求钝角三角形的高来作三角形面积却下不了手。
17题是对中点三角形面积的求法是一道难题,可学生没有从图形特点着手处理。
2、审题不清,似懂非懂,对一些变式应用搞不清方向。
如17、23题找不出辅助线。
3、前学后忘,知识没有系统性。
对10、12题用到了外角、对称、简单旋转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综合解决,学生不能连惯性的使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当然这题并不难。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情况分析1、对缺困生的.关心辅导力度不够,成绩差距过大(80分左右)。
2、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能力,主动性差,作业、练习照抄严重,误导了老师的教学。
3、对教材的拓展延伸不够,使学生知识不宽,能力锻炼不足。
4、学生可供自己支配使用的时间为零,久之便失去了锐气没有了主动性,后果不堪设想。
四、改进措施及目标1、教学逐步走向生本。
改变现在的教学状况,加强教师的“导”的作用,加强基础训练,授学生以“渔”,练真本事。
2、在做好培优扶中的同时加大转困力度,采用“兵教兵”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总体成绩。
3、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尤其是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数学同时引导创新。
4、教师也得有换位意识,也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一下。
尤其是在一天13节课都没有自习时不要催交作业,提高作业效果。
期中试卷质量分析2一、试题特点:期中试卷包括三部分内容:基础知识、基本应用、解决问题。
试题分为填空、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包含的内容主要是大数的读法和写法,角的度量,笔算乘法。
湖北省华中学师范大一附中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北省华中学师范大一附中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净化水时用活性炭来杀菌、消毒B.稀有气体可以制成很多电光源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D.为了使天空更蓝,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大气3.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B.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4.小杰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制取气体,通过查资料得知氢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不溶于水的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的气体,则他的下列制取方案可以用这套装置制取的是()(1)用硫化氢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2)铁锈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3)二氧化锰固体和氯酸钾制取氧气;(4)锌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A.(2)(4)B.(1)(3)(4)C.(1)(2)(4)D.(1)(2)5.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C8H10N4O2),下列有关茶碱的说法错误的是()A.茶碱由四种元素组成B.一个茶碱分子中含24个原子C.茶碱的相对原分子质量为194D.茶碱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6.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A B.B C.C D.D7.学会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期中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期中检测质量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本次期中检测,我校各学科均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了全面检测。
本次检测旨在检查学生前半学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本次检测覆盖面广,涉及多个学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二、成绩分析1. 语文学科本次语文检测,我校平均成绩为XX分,优秀率为XX%,及格率为XX%。
从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仍有待提高。
原因在于部分学生阅读量少,写作训练不足,导致表达能力较弱。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数学学科本次数学检测,我校平均成绩为XX分,优秀率为XX%,及格率为XX%。
从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但在应用题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原因在于部分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应用题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英语学科本次英语检测,我校平均成绩为XX分,优秀率为XX%,及格率为XX%。
从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但在听力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原因在于部分学生缺乏听力训练,导致听力水平较低。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4. 其他学科其他学科的平均成绩和优秀率、及格率均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问题与建议1. 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的问题,如语文学科中的字词掌握不牢固、数学学科中的公式定理记忆不准确等。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 解题思路不清晰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思路不清晰,导致解题速度慢、正确率低。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3. 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如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习效率低下等。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2025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化学反应其△H= -122 kJ/mol △S=231J/(mol·K),则下列哪种情况下该反应可自发进行A.仅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D.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2、在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A(g)+B(g)C(g)△H<0。
开始充入2mol A和2mol B,并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再充入2mol A,平衡正移,A的转化率增大B.如果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C.如果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体积分数减小D.再充入1mol C,C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3、含NaOH 20.0g的稀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28.7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NaOH(aq)+HCl(aq)==NaCl(aq)+H2O(l)△H= +28.7 kJ·mol-1B.NaOH(aq)+HCl(aq)==NaCl(aq)+H2O(l)△H= _28.7 kJ·mol-1C.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1D.NaOH(aq)+HCl(aq)==NaCl(aq)+H2O(l)△H= _57.4 kJ·mol-14、苯乙烯的键线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只有B.苯乙烯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C.苯乙烯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D.苯乙烯的二氯代物有14种5、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中正确的是A B C D强电解质Cu(OH)2KCl HCl CaCO3弱电解质NaOH NH3•H2O BaSO4CH3COOH非电解质SO2金刚石NH3C2H5OH导电物质石墨稀H2SO4熔融KCl 铜A.A B.B C.C D.D6、有下列两个反应:a.C2H2(g)+H2(g)=== C2H4(g) ΔH<0b.2CH4(g)===C2H4(g)+2H2(g) ΔH>0。
期中质量分析检测报告

期中质量分析检测报告【标题】期中质量分析检测报告【导言】本期中质量分析检测报告旨在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产品概况】描述产品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分类、主要特点等。
【二、质量分析】1. 产品外观质量:描述产品外观的整体情况,是否存在瑕疵或损坏现象。
2. 产品材质质量:对产品的材质进行检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
3. 产品功能质量:对产品的功能进行测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使用上的问题。
4. 产品安全性: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三、质量问题分析】根据前述质量分析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问题描述:具体描述问题的性质、范围和影响。
2. 问题原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涉及到材料、工艺、设计等方面。
3. 问题频次:对问题发生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
【四、改进措施】根据质量问题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来解决问题。
1. 技术改进:对产品的技术细节进行改进,如改进材料的选用、提升工艺流程等。
2. 设计改进: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改进,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3. 品质管理改进:强化品质管理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控制的效果。
4. 安全措施加强: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消除。
【五、改进成效评估】对改进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产品质量是否有所改善等。
【六、结语】总结期中质量分析检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强调改进质量的重要性,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附录】可根据需要添加数据分析、图表、实验数据等。
以上是一份期中质量分析检测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质量分析检测报告的核心是对产品质量的全面评估和问题分析,通过合理的改进措施来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一附中20082009 学年
第一学期
期中试题质量分析报告
高 一 数 学
苏远东 柯志清 陈开懋
1.试卷分析
1.1试题概况
这次高一数学期中检测试题是在高一数学备课组的组织下,由苏远东老师、陈开懋老师命题,柯志清老师审题,于2008年11月6日在整个高一年级进行统一考试.11月6日晚进行统一评卷,保证了评分的客观公正.试题的的基本情况如下:
1.1.1试卷内容结构比例
试卷中,《集合》这一单元共7题,占35分;《简易逻辑》这一单元共2题,占17分;《函数》这一单元是考查的重点,共10题,占75分;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函数的奇偶性为补充内容,共3题,占23分;其中第18题,第19题既考查了《集合与简易逻辑》又考查了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有很多种不同的解法.
1.1.2各题考查内容分布和预估难度
预估选择题难度 0.74 ,填空题难度 0.65 ,解答题难度 0.63,全卷难度 0.73 预测均分 110分.
1.2试题总体评价
本试题符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一是在重视全面考查的基础上突出了对数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度,使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并以此构成了数学试卷的主体,没有刻意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二是试题的选材立足教材、接轨高考,为体现期中检测的公平性,做到了少用成题,不出偏题、怪题,多出改编题与原创题,不人为地设置障碍、增加学生的负担,从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出发挖掘命题资源,打破重题海战术轻数学思维的教学定势。
三是对通过数学重点知识的考查,有效地反映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的程度,试题淡化特殊技巧,注重计算能力.四是重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着重考查学生观察与分析、判断与概括的能力,考查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新课程的理念相符.五是重视数学学科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各部分知识间的深刻的内在联系,着眼于知识板块的综合性,突出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坚持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的命题原则,对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六是试卷整体的难度适中,与预计效果基本相吻合.
2.考试结果分析
2.1考试总体情况(数据来源:高一年级,共1328人)
2.2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数据来源:高一年级,共1328人)
各分数段频数分布
50
100
150
200
250
300
0-20
20-30
30-4040-50
50-6060-7070-80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
分数
人
数
图1 高一数学期中检测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
从图1可以看到,成绩呈偏正态分布,属正常.
2.3各小题解答情况抽样统计(数据来源:高一(3)班,统计人数:45) 2.
3.1选择题解答情况统计(数据来源:高一(3)班,统计人数:45)
2.3.2填空题解答情况统计(数据来源:高一(3)班,统计人数:45)
每小题解答的典型错误如下:
第11题,主要错误是不理解映射的定义,比如答成1或2,应该把2舍掉. 第12题,有的同学不会利用原函数与反函数之间的关系来求,而是先求反函数,再代入计算,这样很浪费时间,有的同学计算粗心导致错误,答成0等.
第13题,有的同学没有理解到题意,将答案答成(,0)(4,)-∞⋃+∞,还有的同学虽然答案数字计算正确,但没有将答案写成集合的形式.
第14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错误是同学们看不出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导致结论错误.
第15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的求法,区分度大,不少同学对本题的感觉是,看似熟悉但又无从下手,完全凭感觉瞎做,分类分不清楚,又没想到用函数的图像的方法来解,当然答案也不会正确.
2.3.3主观题常见错误分析
16. 错误情况:
(1)反解2x y =应得)0(<-=x y x ,而有些同学解得x =
(2)反函数的解析式求对了,但定义域求错了,错误原因是没有根据原函数的值域来求反函数的定义域,而直接根据反函数的表达式来求了. 17. 错误情况:
(1)奇函数的定义没有掌握;
(2)单调性的证明过程中,表达式与零的大小比较没有阐述清楚. 18. 错误情况:
(1)运算错误,不等式的解不正确,导致后面全错; (2)充分条件与命题的等价转换没有掌握;
(3)考虑不周全,正确答案为14≤a ,许多同学做成14a <.
19.这是课本课后练习的一道原题,但将近一半的人不会做,错误情况如下: (1)题目很长,学生一看到题目就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 (2)审题不不清楚,没有读懂题意,从而解析式不正确; (3)运算错误.
20. 这是《绿色通道》中的一道改编题,主要错误情况如下:
(1)审题不清楚,没有读懂题意,做题时没有做到等价性,本题等价于方程
09)1(222=-+--a y a y 至少有一个非负根,而不是等价于09)1(222=-+--a y a y
有根;
(2)有很多同学想利用补集的思想做,但没有找到所述问题的反面是什么; (3)还有同学直接从正面解题,但分类不全; (4)运算错误;
(5)大约5%同学利用几何方法解答,准确率较高,但也有少数同学运用几何解题只得了一半分,主要是对几何缺乏理解掌握,阐述不清楚,证明过程缺乏依据.
21. 这是一道函数的综合题,区分度大,第一问大部分的同学都会做,第二问和第三问90%以上的同学都不会做,此题主要错误情况如下:
(1)特殊值选取不对;
(2)不知道从何入手解答此类抽象函数问题;
(3)大部分同学遇到此类题思维混乱,逻辑性不强,想到什么答什么,阐述不清楚,证明过程缺乏依据;
(4)运算错误.
3.对今后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从上述试卷分析及考试结果分析看,本次考试对今后的数学教学有较大导向作用:
3.1重视基础
要坚持最基础的知识才是最有用的知识的原则,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在平时分析问题和练习中要注意提炼题目中的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不能为做题而做题.
重视课本,注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挖掘课本中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及与它相关联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重视课本每一道练习题.
3.2抓好分层教学
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抓好学生中的分层教学和题目讲练中的易、中、难三个层次,因为做好容易题是解决中档题的基础,应遵循学生学习中的认识规律.
3.3有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较复杂的数值运算和抽象字母运算的训练,要经常接触,不能轻视,只有这样在平时的训练中积累经验、提升心理素质,在考场上才能调动有方,操作有序,运算自如,一次成功.
3.4有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办法,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
3.5重视评讲教学
精选典型问题,不做偏题、怪题.评讲要多在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思考上下功夫,要以题目为载体,在思维层面上提炼具有辐射功能、导向功能和一般意义上的基本结论、基本方法、基本思路和基本数学思想.在立足于基本问题时,适当拓展,真正把题目做透、做活,3.6适当接触一些新情境问题
在认真研究教材、《课标》的基础上,在平时教学中适当接触一些新情境问题,如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等,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7抓规范答题
每年的高考题,均要求答题过程要科学、规范,每一细节都应表达准确清楚.这种严谨、细致的答题作风,只有通过平时的训练才能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