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简答题(DOC)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一章简答题专项练习经典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填写下表:解析:可能液体溅出伤到别人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易引起失火冷热不均试管易破裂【解析】①给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人等;②量取液体时,俯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读数偏大;③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④加热后的试管温度很高,立即用冷水冲洗会使试管的温差太大,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①可能液体溅出伤到别人;②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③易引起失火;④冷热不均试管易破裂.2.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
请回答:(1)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____________(2)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字母)_____________a.自顶端起约1cm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b.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白色固体;c.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碗状存在d.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cme.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f.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g.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h.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i.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j.如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
除此之外,燃烧时你还观察到的现象有(写两个)______________。
解析:abdeh cfgij 火焰分为3层;外层火焰最明亮【解析】(1)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一般指蜡烛的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外观、颜色、状态、硬度等,abdeh符合题意;(2)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有放热、火焰、生成物等,cfgij是在蜡烛燃烧过程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符合题意;然后结合实验室酒精灯火焰的一些现象可以观察到火焰分为3层,外层火焰最明亮等。
3.为了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实验:(1)首先,由导管口________(填A、B)吸气..约30秒,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填“变浑浊”、“不变浑浊”),说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
九年级化学化学简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12、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山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 决定物质的性质。 (2)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图2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结合成水分子。 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14、根据反应“A+B→C+D”,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甲烷,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B为NaOH,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写出 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3)若C为Fe,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为锌,D为氢气,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D为碱,选择A、B两物质你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 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重大核事故。 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发生钡、 氙、碘、铯、锶等原子和一些粒子及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 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 (1)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
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一章简答题专项练习知识点复习(培优)

一、解答题1.已知:①一氧化碳气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②水具有灭火作用。
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某同学用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
他想了想,于是又用一氧化碳做了相同的实验,也观察到了同样的火焰变化现象。
(1)对此,你提出的问题是______?(2)你的假设是______。
(3)该同学所采用的验证方法是(______)A.实验 B.调查 C.上网查询 D.和同学讨论(4)该同学用一氧化碳做相同的实验,目的是_____。
解析:火焰为什么会逐渐变弱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或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烧杯中 A 进行对比实验(1)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也不支持燃烧,导致了火焰变微弱,则可以探究火焰为什么会逐渐变弱。
(2)假设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或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烧杯中,做相关实验。
(3)该同学采用的验证方法是通过实验的方法。
(4)用一氧化碳代替蜡烛重做实验出现相同的现象,说明火焰变化不是水造成的,为了排除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
故答案:(1)火焰为什么会逐渐变弱 (2)烧杯内氧气浓度降低或热的二氧化碳聚集在烧杯中(3) A (4)进行对比实验2.化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1)欲除去污水中所含碎菜叶、废弃泡沫等杂质宜采用__________;(2)蒸发食盐水时要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__________;(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
解析:过滤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2H2O2 2H2O+ O2↑催化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了过滤,蒸发和实验制取氧气。
(1)污水中所含碎菜叶、废弃泡沫等杂质是不溶性固体,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除去;(2) 蒸发食盐水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 O2↑;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到了催化作用;3.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图,过一会,你将在冷碟底部收集到亲手制得的什么物质?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出两点)解析:炭黑;蜡烛不充分燃烧可产生炭黑,蜡烛的成分中含有碳元素;【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碟子底部有炭黑;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炭黑说明蜡烛没有充分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九上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九上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 空气B. 矿泉水C. 蒸馏水D. 食盐水2.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A. 光能B. 热能C. 电能D. 机械能3. 根据化学方程式 \(2H_2 + O_2 \rightarrow 2H_2O\),若氢气的质量为2g,氧气的质量为32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A. 36gB. 4gC. 8gD. 无法计算4. 以下哪个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A. 铁B. 铜C. 锌D. 铁5. 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物质的:A. 分子量B. 原子量C. 相对原子质量D. 相对分子质量6.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下列金属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A. 镁B. 锌C. 铁D. 铜7. 溶液的pH值小于7表示溶液是:A. 酸性B. 中性C. 碱性D. 无法判断8.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9.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氧化物?A. 水B. 二氧化碳C. 氧气D. 氧化铁10.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钠B. 镁C. 硫D. 钙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化学方程式 \(CaO + H_2O \rightarrow Ca(OH)_2\) 表示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
12. 元素周期表中,第I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
13. 根据化学方程式 \(2H_2O \rightarrow 2H_2 + O_2\),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中,水是________。
14. 原子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15. 根据化学方程式 \(Zn + CuSO_4 \rightarrow ZnSO_4 + Cu\),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这是一个________反应。
化学简答题(九年级上册)

物质性质 物质用途 反映 决定 期末复习填空简答题1.CO 2和O 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从化学的角度写一点它们的相同点: ;大气中若排放CO 2过多会引起 效应。
潮湿的空气因含有O 2使铁器 。
可见任何物质都有其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2、小亮同学从珠江河畔取100mL 浑浊的河水装在小烧杯中, 然后加入几粒明矾搅拌,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若再采用过滤的方法净化上述小烧杯中的河水,需要的仪器除了有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还有 (填编号) ①漏斗 ②天平 ③烧杯 ④酒精灯3、用数字或化学符号..表示: (1)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 (2)2个氮原子 ;(3)2个铵根离子 ; (4)3个水分子 。
4、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有益人体健康。
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
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步骤可简述为:(1)请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名称:操作① ,操作② ;(2)保存茶多酚晶体时应注意 。
5、右图为某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粒子的质子数为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该粒子核外电子属于(填“稳定”或“不稳定” 结构,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处在第 周期,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 。
6、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2005年末,吉林某化工厂发生爆炸,大量有毒物流入松花江。
环保部门及时向水中投入活性炭以减少污染,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自2005年12月1日起,我国部分省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即在汽油中添加适量乙醇,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是 ,乙醇(C 2H 5OH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7、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下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 ” 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
(1)干冰升华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制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一章简答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解答题1.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药品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____(2)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____(3)加热铜绿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____解析:液体腐蚀标签污染瓶中药品试管炸裂【解析】解:(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滴,标签没向着手心,容易使液体腐蚀标签;故填:液体腐蚀标签;(2)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这样会污染原瓶中的药品;故填:污染瓶中药品;(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填:试管炸裂。
2.幸趣和龙厚等同学进行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邀请你参与填写下表空格。
解析: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向呼出气体和空气瓶中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呼出气体使干燥玻璃片上出现水雾,空气中的玻璃片不变【分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结合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把燃着木条分别伸入瓶中,插入呼出气体中的木条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没有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小水滴,向一块干燥玻璃片呼气,另取一块干燥玻璃片放在空气中,被呼气的干燥玻璃片变得模糊,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没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A. 有新物质生成B. 有颜色变化C. 有气体放出D. 有沉淀生成答案:A2.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 氢气B. 氧气C. 空气D. 二氧化碳答案:C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C二、填空题1.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这一原理称为_ 。
答案:质量守恒定律2.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 _ 物质组成的。
答案:两种或两种以上三、简答题1. 请简述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并给出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例子。
答案: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它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数量关系以及反应条件。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为:4Fe + 3O2 → 2Fe2O3。
四、计算题1. 某化学反应中,已知反应物A的质量为10g,反应物B的质量为20g,生成物C的质量为30g。
如果反应物A和B的摩尔质量分别为50g/mol和30g/mol,求生成物C的摩尔质量。
答案:首先计算反应物A和B的摩尔数,分别为10g/50g/mol =0.2mol和20g/30g/mol = 2/3mol。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C的摩尔数为0.2mol + 2/3mol = 1.2mol。
生成物C的摩尔质量为30g/1.2mol = 25g/mol。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希望同学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化学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发现化学的魅力。
初三化学简答题练习试题集

初三化学简答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 (8分)下图中的甲、乙、丙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乙属于氧化物。
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甲,可帮助消化。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甲的化学式 。
(2)①若乙在常温下为液体,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乙的化学式为 ,丙的化学式为 。
②若乙在常温下为气体,且可由甲与大理石反应得到,则乙的化学式为 ,丙能与①中的丙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
③写出①中的乙和②中的乙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答案】(1)HCl(2)①H 2O Ca(OH)2 ②CO 2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③CO 2+H 2O =H 2CO 3【解析】(1) 根据“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甲,可帮助消化”可知甲为盐酸,化学式为HCl 。
(2)①若乙在常温下为液体,丙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可知乙为水,丙为氢氧化钙。
化学式分别为H 2O 、Ca(OH)2 ②若乙在常温下为气体,且可由甲与大理石反应得到,则乙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丙能与①中的丙(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
且图示中丙甲(盐酸)两物质可进行反应,则丙可为碳酸钠(碳酸钾等合理答案也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
③①中的乙为水;②中的乙为二氧化碳。
二者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 2+H 2O =H 2CO 3。
【考点】物质的推断2. (16分)(1)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下图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2)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 1℃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②t 2℃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 的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检验呼出的气体中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答:取一干燥玻璃片,向其呼气,若出现水雾,则说明有水蒸气;取一饮料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若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有二氧化碳。
2.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答:防止污染瓶塞,接着污染药品。
3.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试管口?答:防止药品倒出。
4.拿细口瓶倒液时,为什么标签要朝向手心?答:防止残液流下,腐蚀标签。
5.倒完液体时,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答:防止液体吸水,挥发或与空气中的氧气或二氧化碳等发生反应。
6.硫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什么?答:氧气的纯度越高,可燃物在其中燃烧越剧烈。
7.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答: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有没有气泡冒出,若有,则装置不漏气。
8. 设计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
答:把新鲜的植物密封于干燥的塑料袋内,不久袋内出现水珠;或者直接从植物体内挤压出液体也可以证明植物体内有水。
9.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不发生变化。
10. (1)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从分子的角度看,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有同种分子构成。
(2)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在阳光下和通风处分子的运动速度更快。
(3)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保存?防止香水、汽油因分子运动而挥发。
(5)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水蒸发,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分子没有改变,因此化学性质没有变。
1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正确。
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错误。
比如CO就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3)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错误。
空气是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4)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他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错误。
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5)空气里氮气、氧气的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正确。
12.举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13.在生活中你见过(或使用过)哪些净化水的方法?如:用纱布过滤、用明矾净化水等。
14. 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
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氧原子有8个质子、8个中子、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核外有8个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5.现有质量相等的钠、镁、铝三块金属,哪一种金属含的原子数最多?哪一种金属含有的原子数最少?为什么?钠最多,铝最少。
因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最小,铝最大。
16.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答:∵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17. 请你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相应的用途:(1)金刚石硬度大---用于钻探机的钻头、玻璃刀;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墨书写或绘制字画(2)石墨的导电性良好---用于电极、电刷;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用作燃料(3)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性---用于防毒面具、制糖工业;(4)单质碳有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18.到目前,科学家发现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等,为什么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物理性质却差别很大?答: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9.你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吗?答题要点: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气体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的现象叫温室效应。
20. 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答题要点:①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③气候反常、自然灾害频繁等。
21. 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答题要点: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②更多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清洁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④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等。
22. 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几个实验,请通过观察、比较a、b、c、d、e五处然后回答:2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又燃烧生成CO2(二氧化碳)和水,这是化学变化。
24.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有哪些?从何而来?答:气体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这些气体来自矿物燃料(煤、石油)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注:只要有煤、石油燃烧的地方就会造成空气污染。
25.排放到空气中二氧化硫有人说会形成酸雨,这种说法对吗?如何除去SO2?答:这种说法对。
因为二氧化硫会跟空气中的水蒸气化合生成亚硫酸,或SO2在漂尘的作用下与O2化合生成SO3,SO3再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除去SO2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SO2+H2O==H2SO3 SO2+2NaOH==Na2SO3+H2O26. 为什么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甚至不能燃烧的物质也会燃烧?答: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低,被不能支持燃烧的氮气冲淡了。
27. 为什么在空气中同时受热时,白磷先燃烧而红磷后燃烧?答: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
28.为什么KClO3里混入KMnO4加热时制氧的速度会大大加快?答:因为加热时高锰酸钾首先分解,会生成二氧化锰,它对氯酸钾分解又会起催化作用。
29.酒精挥发与酒精燃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用原子、分子观点解释)答: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体变化为气体,分子本身没有变,只是分子间间隔在变,属于物理变化。
酒精燃烧是酒精跟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原来的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了新的分子,属于化学变化。
30.造成水污染的因素有哪些?答:工业上的三废:废渣、废水、废气;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上农药、化肥的随意施用;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31.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为什么?答: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2.如何用实验证明酒精(甲烷、蜡烛)中含有氢元素、碳元素?答:将它们点燃,然后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有水珠生成,说明它们的成分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再将烧杯翻转过来,注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有CO2生成,证明它们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33.一些城市禁止燃放焰火爆竹是为了防止造成环境污染,那么燃放焰花、爆竹会造成哪些污染?答:空气污染、噪声污染。
34.已知石蕊是一种从花草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色素,那么石灰水、食醋能使紫色的花瓣变色吗?为什么?答:能。
因为石灰水显碱性,它能使紫色花瓣变蓝;食醋显酸性,它能使紫色花瓣变红。
35.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放置于空气中在瓶口处会形成白雾,其原因是什么?答: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36.长期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通过二氧化碳不变浑浊,其原因是什么?答:这是因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它已经跟石灰水发生了反应,从而使石灰水中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转变成了碳酸钙,所以再通入二氧化碳不变浑。
37.用铅笔芯粉末加入锁孔,可打开因长期未用而难于打开的铁锁,为什么?答:因为铅笔芯的成分中含有石墨,它具有滑腻感,常被用作润滑剂。
38.活性炭用于治疗腹泻、中毒等疾病,简述其治病利用了活性炭哪些性质?答: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对人体无害。
39.怎样才能减少“白色污染”?①尽量少使用塑料物品②废物回收利用③研制新型可分解塑料40.在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若不慎将体温计破,散落出来的汞产生的汞蒸气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此时可以撒一些硫粉在上面,使硫与汞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固体硫化汞(HgS)。
(1)写出硫和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Hg=HgS;(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现象测量体温时温度升高,汞原子运动加速,汞原子间隔增大,所以汞柱上升。
41.某学生做实验时,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他认为不是浓硫酸没有大问题,但不久发现衣服上出现几个小洞,为什么?稀硫酸中水蒸发,变成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所以使衣服出现几个小洞。
42.避免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①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②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③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放(或加强对水质监侧)……43.写出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现象和结论:硬水和软水分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如果无泡沫、产生沉淀的是硬水,无沉淀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
44.燃料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请你举出三方面酸雨危害实例及防止酸雨产生的措施。
危害:①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②腐蚀建筑物③影响人类健康措施:①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②使用脱硫煤③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经处理后再排放。
45.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做饭,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抄菜时铁锅中少量铁单质进入人体与人体胃液作用转化为易吸收铁元素。
)如果在炒菜时经常加入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醋酸与少量铁单质反应,生成可吸收的含铁物质。
)46.城市产生气体污染物的三个主要原因;①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工厂排放废气③汽车等排放尾气47.为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哪些?(至少写两条)①减少建筑工地粉尘②多植树造林③工业废气经处理后再排放48.沙尘暴形成的原因有哪些?防止措施是什么?①绿色植被被破坏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过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防止措施:①多植树造林②禁止乱砍滥伐③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
49.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是什么?原因是: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措施是:①多植树造林②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
50.双面使用纸张和缓解温室效应的关系是什么?节约纸张就可以少砍树木,从而多吸收二氧化碳。
51.请你说说:“女娲补天”的传说中“补天”是指什么?防止臭氧层被破坏。
52.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超音速飞机排放尾气,以及“氟里昂”的使用。
53.应采取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①严禁使用“氟里昂”做致冷剂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或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54.今天,反污染的前线已不单单是在工厂,室内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
请写出主要室内化学污染源有哪些?①建筑、装潢、装饰材料污染②厨房污染③化汝品污染④日用化学用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