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气焊进行补焊重点
气焊的操作方法要领

气焊的操作方法要领
气焊的基本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首先需要了解待焊接的材料种类、厚度、焊接过程中所需的焊材和气体,还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
2. 清洁处理:用抛光机或砂轮机清除材料表面的污垢、锈蚀和油脂,以确保焊缝的强度和质量。
3. 焊接准备:调试气焊设备,选择适当的焊嘴、导吹管和气体,并设置合适的焊接参数。
4. 点火预热:点火并预热焊接部位,使其达到适宜的焊接温度。
5. 开始焊接:用手持焊枪或焊接机对焊接部位进行高温熔接,使焊接过程中熔池流动顺畅、体积稳定。
6. 焊道清洁:在焊接完毕后,用钢刷将焊接部位上的残留金属清除干净,以使合金温度均匀,并使其达到良好的焊接效果。
7. 收尾处理:冷却焊接部位并进行后续的校准和其他必要的处理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气焊操作需要注意安全,焊接工作时必须佩戴防护服和防护面镜,同时保持注意力集中,遵守操作规程。
焊接件补焊规范及措施

焊接件补焊规范及措施焊接件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制定焊接件补焊规范及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焊接件的补焊规范及相应的措施。
一、焊接件补焊规范:1.补焊应明确定义焊缝位置、长度、宽度和高度,且补焊面积不应超过焊缝面积的50%。
2.补焊前应对补焊区域进行彻底清洁,清除焊渣、氧化物和杂质,以确保补焊表面的干净和焊接的质量。
3.补焊材料的选择应根据焊接件的材质和使用条件来确定,确保补焊材料与基材的相容性和匹配性。
4.补焊应根据焊接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焊、气体保护焊或电弧焊等,保证焊接件的质量和性能。
二、焊接件补焊措施:1.小范围补焊:对于局部焊缝或裂纹,可以采用手工焊或气体保护焊的方法进行补焊。
补焊时应控制热输入,防止过度加热,同时要保证焊接的质量和强度。
2.大面积补焊:对于较大范围的焊缝破损或失效,应采取局部预制焊接件进行补焊。
补焊前应对补焊面进行切割和修整,确保补焊件与原有焊接件的质量和性能相匹配。
3.补焊后的处理:补焊完成后,应进行热处理和冷却处理,以消除应力和变形,提高焊接件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还要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涂防护层或进行防腐处理,防止焊接件的腐蚀和氧化。
三、焊接件补焊的注意事项:1.补焊时要保持焊接件的表面清洁,防止焊接过程中的杂质和氧化物对焊缝质量的影响。
2.补焊时要控制热输入和焊接速度,避免过度加热和热应力导致焊接件的变形和裂纹。
3.补焊材料的选择要与基材相匹配,确保焊接件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4.补焊后要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和冷却处理,以保证焊接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补焊后要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涂防护层或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焊接件的使用寿命。
总之,制定焊接件补焊规范及措施是确保焊接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环节,通过明确补焊规范、选取合适的补焊材料和方法,以及注意补焊时的细节和处理措施,可以保证焊接件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补焊工作总结

补焊工作总结
补焊工作是焊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修复焊接过程中的缺陷,保证焊接
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进行补焊工作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问题,下面就来总结一下补焊工作的一些要点和经验。
首先,补焊工作需要对焊接缺陷进行准确的判定和分析。
在焊接过程中,可能
会出现焊缝不饱满、气孔、裂纹等缺陷,需要通过仔细的检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确定补焊的位置和范围。
其次,选择合适的补焊材料和焊接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补焊材料的选择应该
考虑到与基材的匹配性、焊接性能和使用环境等因素,以确保补焊后的接头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焊接方法的选择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括手工焊、气保护焊、电弧焊等,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另外,补焊工作需要严格控制焊接参数,确保焊接质量。
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预热温度等参数都需要进行精确的控制,以保证补焊后的接头质量和性能。
最后,补焊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通过非破坏性检测、金
相分析等手段,对补焊后的接头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补焊工作是焊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对焊接缺陷进行准确的判
定和分析,选择合适的补焊材料和焊接方法,严格控制焊接参数,以及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补焊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焊接接头的安全使用。
气焊补洞的技术

气焊补洞的技术气焊补洞,也称为气焊修复或补缺技术,是人们一种重要的焊接技术,能够修补焊接材料中的缺口、裂缝、气孔等缺陷,用以改善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达到安全可靠的焊接效果。
下面,就气焊补洞的技术有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一、焊补洞技术的原理气焊补洞主要是以一种气体焊接的形式进行补洞,即一种类似于气焊的工艺,利用两种“有机”热分解燃料的接头处熔化,然后填补缺失的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焊接结构。
气焊补洞技术的实施过程是:首先将缺陷处清理干净,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气体焊进行补洞,最后将补洞后的材料进行热处理,以使补洞处可以拼接在一起,并达到稳定良好的焊接效果。
二、气焊补洞技术的优点气焊补洞技术有许多优点,它可以有效地修复焊缝内的缺陷,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气焊补洞技术也可以减少焊缝外部的温度,减少热开裂的可能性。
最后,气焊补洞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焊接的热损失,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三、焊补洞技术的应用气焊补洞技术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等行业,也可以用于不同种类的焊接材料上进行补洞。
例如,常见的用于航空航天和船舶制造的材料如钢铁、铝合金、镁合金等,都可以利用气焊补洞技术进行补洞。
此外,气焊补洞技术还可以用于水下潜水舱的制造、汽车运输管道的输送管接头的密封等。
四、气焊补洞技术的安全防范措施在实施气焊补洞技术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免发生意外。
首先,在气焊补洞操作前,需要检查焊接环境,确保安全可靠。
其次,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减少可能发生的意外。
最后,在气焊补洞操作后,也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补洞处的焊接质量可靠。
总之,气焊补洞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焊接方式,能够有效地修补焊接材料中的缺陷,填补缺失的部分,提高焊接件的强度和稳定性,并达到良好的焊接效果。
但是,在实施气焊补洞技术时,仍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减少可能发生的意外。
气焊和气割的操作方法和应注意事项范本(2篇)

气焊和气割的操作方法和应注意事项范本气焊和气割是金属加工中常用的焊接和切割方法,它们利用高温燃烧的氧气和气体,通过热能来达到焊接和切割金属的目的。
在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时,需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和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1. 气焊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首先,检查气焊设备的气源和氧气瓶的压力,确保其正常。
然后,将工件进行清洁,保证焊接表面干净。
(2) 点火:将火把管头对正焊接点,打开气体开关,通过点火器进行点火。
在点火时要保持火焰的稳定,避免产生明火或爆炸。
(3) 调节火焰:通过调节气焊设备上的调节阀,控制气体的流量,调节火焰大小和气焊的温度。
(4) 开始焊接:将火焰对准焊接点,通过移动焊枪或焊条进行焊接。
焊接时要保持焊枪或焊条与焊接点的适当距离,控制好焊接温度和均匀性。
2. 气割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首先,检查气割设备的气源和氧气瓶的压力,确保其正常。
然后,将工件进行清洁,保证切割表面干净。
(2) 点火:将火把对准切割点,打开气体开关,通过点火器进行点火。
在点火时要保持火焰的稳定,避免产生明火或爆炸。
(3) 调节火焰:通过调节气割设备上的调节阀,控制气体的流量,调节火焰大小和气割的温度。
(4) 开始切割:将火焰对准切割点,通过移动火把进行切割。
切割时要保持切割点周围的环境安全,防止火花飞溅和烧坏周边物品。
注意事项:1. 安全防护:在进行气焊和气割操作时,要戴上防护面罩、手套和防火服等防护用具,确保自身安全。
2. 通风环境:气焊和气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废气,因此要选择通风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气体积聚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3. 气源检查:在操作前要检查气源的压力是否正常,氧气瓶和燃气瓶是否有漏气现象,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 灭火设备:在操作过程中,要准备好灭火器材,以防发生火灾。
同时要将易燃物品远离焊接或切割区域。
5. 控制火焰温度:在进行焊接和切割时,要控制好火焰的温度,避免过热导致材料损坏或变形。
补焊如何操作方法

补焊如何操作方法补焊是一种维修或修复金属工件的方法,它可以修复断裂、裂纹、磨损或其他类型的损伤,从而使工件恢复到可使用状态。
在进行补焊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1. 准备工作在进行补焊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常见的设备包括电焊机、辅助设备(如切割机、磨角机等)、钳工工具等。
材料方面,可能需要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等。
此外,还需要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注意防护措施,如戴上护目镜、安全手套等。
2. 清洁工作在进行补焊之前,需要对工件进行清洁。
金属工件表面通常有油污、氧化物、锈蚀等,这些物质会影响焊接质量。
可以使用切割机、磨角机等设备对工件表面进行清理,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氧化物,并确保焊缝区域净化。
3. 定位与固定在进行补焊之前,需要对工件进行定位和固定,以确保焊接过程中工件的稳定性。
可以使用夹具、夹子等设备来固定工件,也可以使用焊接支架或其他固定工具来定位。
4. 焊接参数设置在选择焊接设备和材料后,需要根据工件的材质、厚度和焊接要求来设置焊接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焊接角度等。
正确的参数设置将有助于获得良好的焊接质量。
5. 焊接操作在进行补焊之前,需要熟悉和掌握焊接技术。
焊接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焊接姿势:需要选择合适的姿势,以确保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操作性。
常见的焊接姿势包括横焊、纵焊、上焊、下焊等。
(2)焊接顺序:在进行复杂的补焊工作时,可能需要分多次完成。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焊接的顺序,以保证焊缝的质量和稳定性。
(3)焊接速度:焊接速度的选择会影响焊接质量。
过快的焊接速度会容易导致焊接质量不稳定或焊透不良,而过慢的焊接速度可能会导致焊接材料过热损坏。
(4)焊接角度:焊接角度的选择与焊接位置和工件形状有关。
在进行补焊时,需要调整焊接角度,以确保焊接处的焊条或焊丝与补焊区域配合紧密。
6. 焊后处理焊接完成后,需要对焊接区域进行后处理。
可采取以下措施:(1)清理焊渣:焊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焊渣,需要及时清理,以减少对焊缝的影响。
焊接作业中强调和补充的安全要点

焊接作业中强调和补充的安全要点1)电焊(1)电焊机应要设在干燥、通风优秀的地址,四周禁止寄存易燃、易爆物品。
(2)电焊机应设置独自的开关箱,作业时应穿着防备用品,施焊完成,拉闸上锁。
遇雨雪天,应停止露天作业。
(3)在湿润地址工作,电焊机应放在木板上,操作人员应站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操作。
(4)禁止在带压力的容器和管道上施焊。
焊接带电设施时,一定先切断电源。
(5)储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焊接前一定冲洗洁净,将全部孔口翻开,保持空气流通。
(6)在密闭的金属容器内施焊时,一定开设进、出风口。
容器内照明电压不得超出 36V。
焊工身体应用绝缘资料与容器壳体隔走开。
施焊过程中每隔 0.5 ~1h 出门 10~15min,并应有安全人员在现场监护。
(7)把线、地线不得与钢丝绳、各样管道、金属构件等接触,不得用这些物品取代接地线。
(8)改换场所,挪动电焊机时,一定切断电源,检查现场,除去焊渣。
(9)在高空焊接时,一定系好安全带。
焊接四周应备有消防设施。
(10)焊接模板中的钢筋、钢板时,施焊部位下边应垫石棉板或铁板。
2)气焊(1)气焊作业应恪守相关规定。
(2)乙炔发生器应采纳定型产品,一定备有敏捷靠谱的防备回火的安全装置。
(3)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不得同放一处,距易燃易爆品不得少于10m, 禁止用明火查验能否漏气。
氧气、电石应随用随领,下班后送回专用库房。
(4)氧气瓶、乙炔发生器受热不得超出 35t ,防备火花和尖利物品碰撞胶管。
气焊枪点火时应按“先开乙炔,先关乙炔”的次序作业。
(5)氧气瓶、氧气表及焊割工具的表面,禁止沾污油脂。
(6)乙炔发生器应每日换水。
禁止在浮筒上搁置物品,不得用手在浮筒上加压和摇动,增添电石时禁止明火照明。
(7)乙炔发生器不得放在电线的正下方,焊接场所距离明火不得少于lOm。
(8)氧气瓶应设有防振胶圈;并旋紧安全帽,防止碰撞、激烈振动和激烈阳光曝晒。
(9)乙炔气管用后需除去管内积水。
气焊基础必学知识点

气焊基础必学知识点
1. 气焊的原理:气焊是利用燃烧气体产生高温火焰,将金属加热至熔
化点,并通过加入焊料使两个金属件融合在一起的焊接方法。
2. 气焊设备:气焊设备包括氧气瓶、乙炔瓶、气焊切割枪、气焊切割嘴、钎焊枪等。
3. 气焊操作安全:在进行气焊操作时,要注意安全操作,包括佩戴防
护眼镜、手套和护目镜,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火焰接触易燃
物等。
4. 火焰温度控制:火焰温度是气焊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参数,可以通过
控制氧气和乙炔的流量来控制火焰温度,从而实现不同金属的熔化和
焊接。
5. 气焊材料选择与准备:选择合适的焊材对于气焊的质量至关重要,
常用的焊材包括钢丝、铜丝、镍合金丝等。
在焊接前需对焊接面进行
清洁和处理,保证焊接的质量。
6. 气焊缺陷与预防:在气焊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焊接缺陷,如气泡、夹
杂等。
要预防焊接缺陷,需要控制焊接参数,提高焊接技术水平。
7. 气焊的应用:气焊广泛应用于金属制造、建筑、汽车制造等领域。
常见的气焊应用包括焊接、切割、钎焊等。
8. 气焊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焊技术也不断更新。
目前,气焊技术已经与其他焊接技术相结合,如激光焊接、电弧焊接等,实现了更高效、更精确的焊接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三气焊进行补焊Task 3 Gas repaire welding carried out一、操作要素:1.选择合适的焊剂、焊丝;2.对焊口进行处理;3.选择合适的气压;4.点火,预热;5.施焊;6.释放应力(锤击法);7.焊后热处理或保温处理;8.安全措施与善后处理。
二、操作标准1.气体压力调节得当;2.焊嘴的选择与火焰调节得当;3.补焊处焊缝与母材结合良好、过渡自然、无变形;4.补焊焊缝大小高度适当;5.管材内壁无太大的焊瘤;6.无咬边、气孔等焊接缺陷;7.操作规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得当。
工作完毕,工件、工具摆放整齐。
三、教学条件及准备1. 操作场所整洁、明亮、无与操作无关的障碍物。
2.气焊设备一套,包括氧气瓶、乙炔瓶、氧气减压阀、乙炔减压阀、回火防止器各一个;气管若干;焊炬、割炬各一把。
3. 每个工位准备气焊操作台一个,包括护目镜、活动扳手、点火器或打火机、老虎钳、粉笔、榔头、通针、钢丝刷等工具;铜焊条和焊粉若干。
4. 学生需穿好工作服、工作鞋;女生还需戴上工作帽。
5. 干粉灭火器、沙箱、水等灭火设施。
6. 有孔的管子一段7. 气焊补焊的操作工艺图四、必备理论知识(一)、焊接火焰(welding flame)焊接的火焰是用来加热、熔化焊件和填充金属(焊丝)进行焊接的热源;焊接的气流又是熔化金属的保护介质。
焊接火焰直接影响到焊接质量和焊接生产率,气焊时要求焊接火焰应有足够的温度,体积要小,焰芯要直,热量要集中;还应要求焊接火焰具有保护性,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氮对熔滴和熔池的氧化及污染。
氧乙炔焰按氧气与乙炔混合比值的不同,可分为中性焰、碳化焰(也叫还原焰)和氧化焰三种,其形状见图4-3-1所示。
1. 中性焰(the neutral flame)中性焰是氧与乙炔体积的比值为1.1~1.2的混合气燃烧形成的气体火焰。
中性焰燃烧后无过剩的氧和乙炔,中性焰可以看到二个明显的区域,见图4-3-1b所示。
焰心(the flame core)152153具有亮蓝色和有一个短的尖端,温度最高为3100—3200℃。
包围内锥的是外焰(the flame envelope ),具有模糊的浅蓝色,外焰是一氧化碳和氢气与大气中的氧完全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主要用于加热、切割、焊接低碳钢、低合金钢、高铬钢、不锈钢、紫铜、锡青铜、铝及其合金等。
2. 碳化焰(carburizing flame )碳化焰是氧与乙炔的体积的比值小于1.1时的混合气燃烧形成的气体火焰,因为乙炔过剩,所以燃烧不完全,火焰具有还原性。
焰心的轮廓不清,外焰特别长,当乙炔过剩量很大时会冒黑烟。
火焰由焰心、内焰(the inner cone )和外焰三部分组成,见图4-3-1a 所示。
碳化焰最高温度为2700-3000℃。
碳化焰中含有游离碳,具有较强的还原作用和一定的渗碳作用。
碳化焰不能用于焊接低碳钢和低合金钢。
但轻微的碳化焰应用较广,可用于焊接高碳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铸铁、铝、和铝合金等材料。
3. 氧化焰(the oxidizing flame )氧化焰是氧气与乙炔的体积的比值大于1.2时混合气燃烧形成的气体火焰,氧化焰中有过剩的氧,在尖形焰芯外面形成了一个有氧化性的富氧区。
这种火焰有氧化性,焊钢件时焊缝易产生气孔和变脆。
最高温度3100~3300℃。
如图4-3-1c 所示。
如果焊接一般碳钢时,采用氧化焰就会造成熔化金属的氧化和合金元素的烧损,使焊缝金属氧化物和气孔增多并增强熔池的沸腾现象,从而较大地降低焊接质量。
所以,一般材料的焊接,绝不能采用氧化焰。
但在焊接黄铜和锡青铜时,利用轻微的氧化焰的氧化性,生成的氧化物薄膜覆盖在熔池表面,可以阻止锌、锡的蒸发。
因此,主要用于焊接黄铜、锰黄铜、镀锌铁皮等。
(二)、气焊操作技术气焊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氧-乙炔的点燃、调节和熄灭、起焊、焊接过程中焊炬和焊丝的运动、接头和收尾的操作要领。
1. 氧-乙炔焰的点燃、调节和熄灭焊炬的握法,应右手拿焊炬,将拇指和食指位于氧气调节阀处,随时调节气体的流量。
点燃火焰时,应先稍许开启氧气调节阀,然后再开乙炔调节阀,两种气体在焊炬内混合后,从焊嘴喷出,此时将焊嘴靠近火源即可点燃。
点火时,拿火源的手不要正对焊嘴,从侧面点火,也不要将焊嘴指向他人或可燃物,以防发生事故。
刚开始点火时,可能出现连续“放炮”声,原因是乙炔不纯,需放出不纯的乙炔重新点火。
有时出现不易点火的现象,多数情况下是氧气开得过大所致,这时应将氧气调节阀关小。
2. 起焊起焊时由于刚开始焊,焊件温度较低或接近环境温度。
为便于形成熔池,并利于对焊件a. 碳化焰 b. 中性焰 c. 氧化焰图4-3-1 焊接火焰154进行预热,焊嘴倾角应大些,同时在起焊处应使火焰往复移动,保证在焊接处加热均匀。
如果两悍件的厚度不相等,火焰应稍微偏向厚件,以使焊缝两侧温度基本相同,熔化一致,熔池刚好在焊缝处。
当起点处形成白亮而清晰的熔池时,即可送入焊丝,并向前移动焊炬进行正常焊接。
在施焊时应正确掌握火焰的喷射方向,使得焊缝两侧的温度始终保持一致,以免熔池不在焊缝正中而偏向温度较高的一侧,凝固后使焊缝成形歪斜。
焊接火焰内层焰芯的尖端要距离熔池表面3~5mm ,自始至终保持熔池大小、形状不变。
起焊点的选择,一般在平焊对接接头的焊缝时,从对缝一端30mm 处施焊,目的是使焊缝处于板内,传热面积大,当母材金属熔化时,周围温度已升高,从而在冷凝时不易出现裂纹。
管子焊接时起焊点应在两定位焊点中间。
3. 焊接过程中焊嘴和焊丝的运动为了控制熔池的热量,获得高质量的焊缝,焊嘴和焊丝应作均匀协调的摆动。
焊嘴和焊丝的运动包括三种动作:(1)沿焊缝的纵向移动,不断地熔化工件和焊丝,形成焊缝。
(2)焊嘴沿焊缝作横向摆动,充分加热焊件,使液体金属搅拌均匀,得到致密性好的焊缝。
在一般情况下,板厚增加、横向摆动幅度应增大。
(3)焊丝在垂直焊缝的方向送进,并作上下移动,调节熔池的热量和焊丝的填充量。
同样,在焊接时,焊嘴在沿焊缝纵向移动、横向摆动的同时,还要作上下跳动,以调节熔池的温度;焊丝除作前进运动、上下移动外,当使用熔剂时也应作横向摆动,以搅拌熔池。
4. 接头与收尾焊接中途停顿后,又在焊缝停顿处重新起焊和焊接时,把与原焊缝重叠部分称为接头。
焊到焊缝的终端时,结束焊接的过程称为收尾。
接头时,应用火焰把原熔池重新加热至熔化形成新的熔池后,再填入焊丝重新开始焊接,并注意焊丝熔滴应与熔化的原焊缝金属充分熔合。
接头时要与前焊缝重叠5~10mm ,在重叠处要注意少加或不加焊丝,以保证焊缝的高度合适和接头处焊缝与原焊缝的圆滑过度。
收尾时,由于焊件温度较高,散热条件也较差,焊缝易塌陷或烧穿,所以应减小焊嘴的倾角和加快焊接速度,并应多加一些焊丝,以防止熔池面积扩大,避免烧穿。
收尾时应注意使火焰抬高并慢慢离开熔池,直至熔池填满后,火焰才能离开。
总之,气焊收尾时要掌握好倾角小、焊速高、加丝快、熔池满的要领。
5. 左焊法和右焊法在焊接方向上,当焊丝位于焊炬的前面时称为左焊法;焊丝位于焊炬的后面称为右焊法。
左焊法(forehand welding )的焊接火焰始终从焊完工件位置离开,火焰的热量始终预热未焊接部位,焊缝温度易控制,焊缝冷却较快,但焊缝金属易氧化。
适用于焊接厚度3-4mm 图4-3-2 平焊示意图 图4-3-3 左焊法焊丝端头和焊炬位置155的钢件或薄壁管,当焊接铸铁、铝和铜也一般采用这种技术。
左焊法操作简单,易掌握,为常用。
右焊法(backhand welding )对焊件没有预热作用,适用于厚度大于3~4mm 的工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产生的应力较左焊法小,且火焰始终保护焊缝,焊缝金属氧化较少,但不易控制温度,故右焊法较少采用。
(三)、焊补技术1.焊前准备对使用中的管子进行焊补,最好是将管子拆卸下来,拿到通风良好的地方或工作间焊补,减少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
如果条件不许,只能就地焊补,那么务必先要将焊补的管子隔离,管内的液体,气体完全释放干净,并彻底清洁。
工件焊补前,需将表面清理干净,除锈、除油、除油漆,露出金属光泽。
对于焊补的地方,如果破洞较大,需加补板,补板厚度应等于壁厚,最好先把孔边缘翻起2~2.5mm ,卷边90°,然后根据孔的大小,制作补板,补板制成凹形卷边,然后装配焊接,如图4-3-6所示;如果破洞较小,可直接焊补,焊补时由孔的周围逐步焊至中心。
如图4-3-7所示;如果是对裂缝进行焊补,需开坡口,如果是铸铁,还需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如图4-3-8所示。
2. 焊补要领(1)用中性焰进行补焊:先将母材金属加热至熔化温度(发白),在小孔的边缘形成一个熔池(molten pool ),将焊丝煨热送入熔池,立即提高焊炬,待熔池温度降低,形成一个熔滴挂在小孔的边缘,如果熔滴过高,可加热使熔滴扩散,使其与母材良好结合。
第一个熔池完成后,应提高焊炬,待温度稍稍降低,熔池凝固后,再次加热边缘,送入焊丝,形成第二个熔滴,加热扩散,这样通过多次堆积,最后补满小孔,一般后一个熔池应覆盖上一个熔池的图4-3-4 左焊法 图4-3-5 右焊法图4-3-6 管子贴补块补焊 图4-3-7 管子小孔堆焊 图4-3-8 裂缝开坡口补焊1/2-2/3,这样焊补的小孔厚度符合要求。
(2)焊补过程中,火焰的焰芯距熔池表面3~5mm左右,提高焊炬时,火焰不能完全脱离熔池,应使火焰始终盖住熔池,以加强保护。
(3)如果小孔周围有细小的裂纹,焊接开始时,可用焊丝刮去缺陷挖出坡口,焊接过程中将焊丝端头插入熔池底部,快速摩擦、搅动,使气体和杂质能从熔池中充分逸出,防止产生气孔、夹渣。
(4)焊后应使焊缝高出母材金属表面1~2mm,与母材金属保持平滑过渡,如果局部位置过高,熔合不均匀,可加热使其扩散,加热时需注意利用气体的吹力使熔池向希望的方向扩散。
(5)焊补完成后,应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如果对材料性能要求高的工件,焊补后需继续用气体火焰加热补焊区保温,缓慢冷却,必要时可进行热处理。
(四)、焊补常见缺陷1. 未焊透(incomplete fusion)熔焊时,焊道与母材之间或焊道与焊道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的部分称为未焊透。
未焊透减小了焊缝有效工作截面,使焊接接头的承载能力下降;在未熔合处还可以引起应力集中,导致裂纹的产生;未焊透的部位还会引起泄露。
产生未焊透的主要原因是预热不充分,火焰能率过小,并且气焊火焰偏向坡口一侧,使母材或前一层焊缝金属未熔化就被填充金属覆盖所造成的;若坡口或前一层焊缝表面有锈或污物时,也会形成未熔合。
2. 烧穿(burnthrough)在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小孔边缘流出,形成穿孔的缺陷称为烧穿。
产生烧穿的原因主要是预热温度过高;火焰能率过大(火焰能率指单位时间内可燃气体的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