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复习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电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高电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流注理论未考虑 B 的现象。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光游离 D.电荷畸变电场(2)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 C 的出现为特征。

A.碰撞游离 B.表面游离 C.热游离 D.光游离。

(3) 电晕放电是一种 A 。

A.自持放电 B.非自持放电 C.电弧放电 D.均匀场中放电(4) 气体内的各种粒子因高温而动能增加,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游离的形式称为 C 。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 热游离D. 表面游离(5) 以下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气象条件? D 。

A. 大雾B. 毛毛雨C. 凝露D.大雨(6) SF6气体具有较高绝缘强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D 。

A.无色无味性 B.不燃性 C.无腐蚀性 D.电负性(7) 冲击系数是 B 放电电压与静态放电电压之比。

A.25% B.50% C.75% D.100%(8) 在高气压下,气隙的击穿电压和电极表面 A 有很大关系A.粗糙度 B.面积 C.电场分布 D.形状(9)雷电流具有冲击波形的特点:___C__。

A.缓慢上升,平缓下降 B.缓慢上升,快速下降 C.迅速上升,平缓下降 D.迅速上升,快速下降(10)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正极性击穿电压比负极性击穿电压___A__。

A.小 B.大 C.相等 D.不确定(11) 下面的选项中,非破坏性试验包括_ADEG__,破坏性实验包括__BCFH__。

A.绝缘电阻试验B.交流耐压试验C.直流耐压试验D.局部放电试验E.绝缘油的气相色谱分析F.操作冲击耐压试验G.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H. 雷电冲击耐压试验(12)用铜球间隙测量高电压,需满足那些条件才能保证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不确定度?ABCDA 铜球距离与铜球直径之比不大于0.5 B结构和使用条件必须符合IEC的规定 C需进行气压和温度的校正 D 应去除灰尘和纤维的影响(13) 交流峰值电压表的类型有: ABC 。

A 电容电流整流测量电压峰值 B整流的充电电压测量电压峰值C有源数字式峰值电压表 D无源数字式峰值电压表(14) 关于以下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

(完整版)高电压复习题(完整版)

(完整版)高电压复习题(完整版)

《高电压技术》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占40分)1、汤逊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短气隙、低气压的气体放电。

2、“棒—板”电极放电时电离总是从棒开始的。

3、正极性棒的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棒的电晕起始电压低,原因是崩头电子被正极性棒吸收, 有利于电子崩的发展。

4、电力系统中电压类型包括工频电压、直流电压、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等4种类型。

5、在r/R等于 0.33 时同轴圆筒的绝缘水平最高。

6、沿面放电包括沿面滑闪和沿面闪络两种类型。

7、电介质的电导包括离子电导和电子电导两种类型,当出现电子电导时电介质已经被击穿。

8、弱极性液体介质包括变压器油和蓖麻油等,强极性液体介质包括水和乙醇(至少写出两种)。

9、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有__电压形式的影响__、_温度__、_含水量__、_含气量的影响、杂质的影响、油量的影响(至少写出四种)。

10、三次冲击法冲击高电压实验是指分别施加三次正极性和三次负极性冲击电压的实验。

11、变压器油的作用包括绝缘和冷却。

12、绝缘预防性实验包括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角正切、工频高压试验、直流高压试验和冲击高电压试验等。

13、雷电波冲击电压的三个参数分别是波前时间、半波时间和波幅值。

14、设备维修的三种方式分别为故障维修、预防维修和状态维修。

15、介质截至损耗角正切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基波法和过零相位比较法两种。

16、影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性能劣化的主要是阻性泄漏电流。

17、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进线段保护的作用是降低入侵波陡度和降低入侵波幅值。

18、小波分析同时具有在时域范围和频域范围内对信号进行局部分析的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电力系统局部放电的检测中。

19、电力系统的接地按其功用可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三类。

20、线路末端短路时电压反射波为与入射波电压相同,电流反射波为与入射波电流相反。

21、反向行波电压和反向行波电流的关系是 u=-Zi 。

22、“云—地”雷电放电过程包括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放电三个阶段。

高电压技术考试复习题与答案.

高电压技术考试复习题与答案.

⾼电压技术考试复习题与答案.第⼀章⽓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选择题1)A .碰撞游离 C .光游离 D .电荷畸变电场2) 先导通道的形成是以的出现为特征。

A .碰撞游离B .表⾯游离C .热游离D .光游离3) 电晕放电是⼀种。

A .⾃持放电B .⾮⾃持放电C .电弧放电D .均匀场中放电 4) ⽓体内的各种粒⼦因⾼温⽽动能增加,发⽣相互碰撞⽽产⽣游离的形式称为。

A.碰撞游离B.光游离C.热游离D.表⾯游离5) ______型绝缘⼦具有损坏后“⾃爆”的特性。

A.电⼯陶瓷B.钢化玻璃C.硅橡胶D.⼄丙橡胶6) 以下哪个不是发⽣污闪最危险的⽓象条件?A.⼤雾B.⽑⽑⾬C.凝露D.⼤⾬7) 污秽等级II 的污湿特征:⼤⽓中等污染地区,轻盐碱和炉烟污秽地区,离海岸盐场3km~10km 地区,在污闪季节中潮湿多雾但⾬量较少,其线路盐密为 2/cm mg 。

A .≤0.03 B.>0.03~0.06 C.>0.06~0.10 D.>0.10~0.258)以下哪种材料具有憎⽔性?A . 硅橡胶 B.电瓷 C. 玻璃 D ⾦属⼆、填空题9) 、电晕放电、刷状放电、⽕花放电、电弧放电10) 根据巴申定律,在某⼀PS 值下,击穿电压存在极⼩值。

11) 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湿度增加,空⽓间隙击穿电压提⾼。

12)13) 击穿特性。

14) ⽓体中带电质⼦的消失有扩散、复合、附着效应等⼏种形式15)16) 17) 标准参考⼤⽓条件为:温度C t 200=,压⼒=0b 101.3 kPa ,绝对湿度30/11m g h = 18)越易吸湿的固体,沿⾯闪络电压就越_低_____ 19)等值盐密法是把绝缘⼦表⾯的污秽密度按照其导电性转化为单位⾯积上___Nacl_______20) 料三、计算问答题21)简要论述汤逊放电理论。

22) 为什么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负极性时略⾼? 23)影响套管沿⾯闪络电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4) 某距离4m 的棒-极间隙。

高电压复习题

高电压复习题

《高电压》一、单项选择题1.极性效应出现在()A.均匀电场中B.稍不均匀电场中C.对称的极不均匀电场中D.不对称的极不均匀电场中2.若固体介质被击穿的时间很短,又无明显的温升,可判断是( )A.电化学击穿B.热击穿C.电击穿D.各类击穿都有3.下列参数哪项描述的是带电粒子沿电场方向的漂移速度( )A.电离B.扩散C.迁移率D.复合4.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 )A.自持放电形式B.碰撞游离形式C.光游离形式D.热游离形式5、工频耐压试验时,工频变压器的负载大都为()A.电容性B.电感性C.纯电阻性D.有寄生电感的电阻性6、我国有关标准建议在雷暴日为40的地区,地面落雷密度 取()A. .0.07 B.0.09C.0.8 D.1.27.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工频耐压试验时,在绝缘上施加工频试验电压后,要求持续( ) A.1min B.3 minC.5min D.10 minU入侵到末端时,将发生波的折射与反射,则8.波阻抗为Z的线路末端开路,入射电压( )A.折射系数α=2,反射系数β=l B.折射系数α=2,反射系数β=-lC.折射系数α=0,反射系数β=1 D.折射系数α=0,反射系数β=-l9.非破坏性试验是( )A. .直流耐压试验B.工频耐压试验C.电压分布试验D.冲击高压试验10.下列不同类型的过电压中,不属于内部过电压的是( ) A.工频过电压B.操作过电压C.谐振过电压D.大气过电压11.下列极化时间最长的是( )。

A.电子式极化B.离子式极化C.偶极子极化D.夹层极化12.下列哪种介质存在杂质“小桥”现象()A.气体B.液体C.固体D.无法确定13.下列哪个不是发生污闪最危险的情况()A.大雾B.毛毛雨C.凝露D.大雨14.我国规程中规定线路防雷设计用雷电流波头时间为()A. .1.2sμB.1.5sμC.2.6sμD.10sμ15.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测量时,采用移相法可以消除()的干扰A.高于试验电源频率 B.与试验电源同频率C.低于试验电源频率D.任何频率16.限制空载线路合闸过电压的主要措施是()A.装设阀型避雷器B.装设消弧线圈C.采用真空断路器D.带并联电阻的断路器17.不均匀的绝缘试品,如果绝缘严重受潮,则吸收比K将( )。

(完整)高电压复习试题(附答案)

(完整)高电压复习试题(附答案)

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哪几种方式?碰撞电离(游离),光电离(游离),热电离(游离),表面电离(游离)。

2.气体中带电粒子的消失有哪几种形式?(1)带电粒子向电极定向运动并进入电极形成回路电流,从而减少了气体中的带电离子;(2)带电粒子的扩散;(3)带电粒子的复合;(4)吸附效应。

3.为什么碰撞电离主要由电子碰撞引起?因为电子的体积小,其自由行程比离子大得多,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多;电子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当电子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

4.电子从电极表面逸出需要什么条件?可分为哪几种形式?逸出需要一定的能量,称为逸出功。

获得能量的途径有:a正离子碰撞阴极;b光电子发射;c强场发射;d热电子发射。

5.气体中负离子的产生对放电的发展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对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因为负离子的形成使自由电子数减少。

6.带电粒子的消失有哪几种方式?带电质点的扩散和复合。

7.什么是自持放电和非自持放电?自持放电是指仅依靠自身电场的作用而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

必须借助外力因素才能维持的放电称为非自持放电8.什么是电子碰撞电离系数?若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为λ,则在1cm长度内一个电子的平均碰撞次数为1/λ,如果能算出碰撞引起电离的概率,即可求得碰撞电离系数。

9.自持放电的条件是什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0.简述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汤逊理论: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

二次电子主要来源于正离子碰撞阴极,而阴极逸出电子。

二次电子的出现是气体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二次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气体放电的判据。

汤逊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短气隙、低气压的气体放电。

流注理论:流注理论认为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达到某一程度后,电子崩产生的空间电荷使原有电场发生畸变,大大加强崩头和崩尾处的电场。

高电压复习题

高电压复习题

高电压复习题一、填空题1、气体中带电粒子消失的方式有: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带电质点的扩散和带电质点的复合三种方式。

2、带电质点的电离方式有热电离、光电离、碰撞电离和分级电离。

3、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有电场情况、电压形式和大气条件。

4、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式极化和夹层极化等四种。

5、大型电气绝缘高电压试验通常包括工频高压试验,直流高压试验和冲击高压试验。

6、分布参数导线波过程中,导线上的电压为前行电压和反行电压的叠加。

7、变压器绕组中发生波过程,当末端接地时,最高电位出现在绕组首端附近,末端不接地时,最高电位出现在绕组末端。

8、气体中带电粒子消失的方式有:受电场力的作用流入电极、带电质点的扩散和带电质点的复合三种方式。

9、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有电场情况、电压形式和大气条件。

10、衡量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主要指标是耐雷水平和_雷击跳闸率_。

11、无损极化包括电子式极化和_离子式极化_。

12、固体介质的击穿形式主要有热击穿、电击穿和不均匀介质部分放点引起击穿三种形式13、分布参数导线波过程中,导线上的电压为前行电压和反行电压的叠加。

14、有避雷线的线路遭受直击雷一般三种情况:雷电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雷击杆塔塔顶和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

15、变压器绕组遭受过电压作用的瞬间,绕组各点的电位按绕组的_____分布,最大电位梯度出现在_____。

16、输电线路单位长度的电感和电容分别为L0和C0,则波速大小为_根号下L0C0分之一_,波阻抗为根号下L0除以CO。

17、避雷线对导线的屏蔽作用使导线上的感应电压_降低_。

18、国家标准中的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参数为______19、进线段保护是指在临近变电所__1~2______km的一段线路上加强防雷保护措施。

20、变电所中限制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主要措施是安装_避雷器_。

21、根据巴申定律,在某一PS值下,击穿电压存在___极小_____值。

高电压复习试题 附答案

高电压复习试题 附答案

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哪几种方式为f=1与平均场强的比值。

通常间隙中最大场强,(游离),光电离(游离)热电离碰撞电离(游离),时为极不均匀电均匀电场,时为稍不均匀电场,表面电离(游离)。

f<2f>42.气体中带电粒子的消失有哪几种形式场。

12.什么是电晕放电为什么电晕是一种局部放电带电粒子向电极定向运动并进入电极形成回路(1)现象电晕会产生哪些效应带电粒子电流,从而减少了气体中的带电离子;(2)(1)极不均匀电场中放电,间隙击穿前在高场强区(3)的扩散;带电粒子的复合;(4)吸附效应。

3.为什么碰撞电离主要由电子碰撞引起(曲率半径极小的电极表面附近)会出现蓝紫色的晕光,称为电晕放电。

(2)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由于电晕因为电子的体积小,其自由行程比离子大得多,在电放电时的起始电压小于气隙击穿电压,气隙总的来说仍当电子场中获得的动能多;电子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保持着绝缘状态,所以电晕放电是一种局部放电现象。

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遭到弹射而几乎不(3损失其动能。

)a具有声、光、热等效应。

b形成所谓的电风,引电子从电极表面逸出需要什么条件可分为哪几4.起电极或导线的振动。

c产生的高频脉冲电流造成对无种形式线电的干扰。

d促使有机绝缘老化。

13.什么是极性效应比较棒—板气隙极性不同时逸出需要一定的能量,称为逸出功。

获得能量的途电晕起始电压和击穿电压的高低并简述其理由。

强场发射;光电子发射;c正离子碰撞阴极;径有:ab极性不同时,同间隙起晕电压和击穿电压各不同称热电子发射。

d气体中负离子的产生对放电的发展起什么作5.为极性效应;正极性棒-板间隙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的用,为什么略高;负极性棒-板间隙的击穿电压比正极性的高得多。

14.比较空气间隙下“棒-棒电极”、“正棒-负板电对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因为负离子的形成使自极”、“负棒-正板电极”、“板-板电极”击穿电压。

由电子数减少。

6.带电粒子的消失有哪几种方式击穿电压:“负棒-正板电极”>“棒-棒电极”>“正棒带电质点的扩散和复合。

高电压复习试题(附答案)

高电压复习试题(附答案)

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哪几种方式碰撞电离(游离),光电离(游离),热电离(游离),表面电离(游离)。

2.气体中带电粒子的消失有哪几种形式(1)带电粒子向电极定向运动并进入电极形成回路电流,从而减少了气体中的带电离子;(2)带电粒子的扩散;(3)带电粒子的复合;(4)吸附效应。

3.为什么碰撞电离主要由电子碰撞引起因为电子的体积小,其自由行程比离子大得多,在电场中获得的动能多;电子质量远小于原子或分子,当电子动能不足以使中性质点电离时,电子遭到弹射而几乎不损失其动能。

4.电子从电极表面逸出需要什么条件可分为哪几种形式逸出需要一定的能量,称为逸出功。

获得能量的途径有:a正离子碰撞阴极;b光电子发射;c强场发射;d热电子发射。

5.气体中负离子的产生对放电的发展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对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因为负离子的形成使自由电子数减少。

6.带电粒子的消失有哪几种方式带电质点的扩散和复合。

7.什么是自持放电和非自持放电自持放电是指仅依靠自身电场的作用而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

必须借助外力因素才能维持的放电称为非自持放电8.什么是电子碰撞电离系数若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为λ,则在1cm长度内一个电子的平均碰撞次数为1/λ,如果能算出碰撞引起电离的概率,即可求得碰撞电离系数。

9.自持放电的条件是什么(—1)=1或110.简述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的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

汤逊理论:汤逊理论认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

二次电子主要来源于正离子碰撞阴极,而阴极逸出电子。

二次电子的出现是气体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二次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气体放电的判据。

汤逊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短气隙、低气压的气体放电。

流注理论:流注理论认为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达到某一程度后,电子崩产生的空间电荷使原有电场发生畸变,大大加强崩头和崩尾处的电场。

另一方面气隙间正负电荷密度大,复合作用频繁,复合后的光子在如此强的电场中很容易形成产生新的光电离的辐射源,二次电子主要来源于光电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气体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有哪些主要方式?气体中带电质点是通过游历过程产生的。

游离是中性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称游离能)后成为正、负带电粒子的过程。

根据游离能形成的不同,气体中带电质点产生有四种不同方式:1.碰撞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中性原子(分子)碰撞瞬时带电粒子所具有的动能。

虽然正、负带电粒子都有可能与中性原子(分子)发生碰撞,但引起气体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正、负带电质点的主要是自由电子而不是正、负离子。

2.光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光能。

由于游离能需达到一定的数值,因此引起光游离的光主要是各种高能射线而非可见光。

3.热游离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游离能为气体分子的内能。

由于内能与绝缘温度成正比,因此只有温度足够高时才能引起热游离。

4.金属表面游离方式严格地讲,应称为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电子,因这种游离的结果在气体中只得到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使电子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的能量可以是各种形式的能。

气体中带电质点消失的方式有三种:1.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运动而造成原区域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扩散是一种自然规律。

2.复合复合是正、负带电质点相互结合后成为中性原子(分子)的过程。

复合是游离的逆过程,因此在复合过程中要释放能量,一般为光能。

3.电子被吸附这主要是某些气体(如SF6、水蒸汽)分子易吸附气体中的自由电子成为负离子,从而使气体中自由电子(负的带电粒子)消失。

1-2、什么叫自持放电?简述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

自持放电是指仅靠自身电场的作用而不需要外界游离因素来维持的放电。

外界游离因素是指在无电场作用下使气体中产生的少量带电质点的各种游离因素,如宇宙射线。

讨论气体放电电压、击穿电压时,都指放电已达到自持放电阶段。

汤生放电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用公式表达时为Y(eαs-1)=1此公式表明:由于气体中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运动,撞击阴极,此时已起码撞出一个自由电子(即从金属电极表面逸出)。

这样,即便去掉外界游离因素,仍有引起碰撞游离所需的起始有效电子,从而使放电达到自持阶段。

1-3、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的主要区别在哪里?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汤生放电理论与流注放电理论都认为放电始于起始有效电子通过碰撞游离形成电子崩,但对之后放电发展到自持放电阶段过程的解释是不同的。

汤生放电理论认为通过正离子撞击阴极不断从阴极金属表面逸出自由电子来弥补引起的电子碰撞游离所需的有效电子。

而流注放电理论则认为形成电子崩后,由于正、负空间电荷对场强的畸变作用导致正、负空间电荷的复合,复合过程所释放的光能又引起光游离,光游离结果所得到的自由电子又引起新的碰撞游离,形成新的电子崩且汇合到最初电子崩中构成流注通道,而一旦形成流注,放电就可自己维持。

因此汤生放电理论与流注放电理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放电达到自持阶段过程的解释不同,或自持放电的条件不同。

汤生放电理论适合于解释低气压、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而流注理论适合于大气压下,非短间隙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和现象。

1-4、极不均匀电场中有何放电特性?比较棒—板气隙极性不同时电晕起始电压和击穿电压的高低,简述其理由。

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过程有两个不同于均匀电场、稍不均匀电场中气体放电的特性:1.持续的电晕放电电晕放电是在不均匀电场中,电场强度大的区域中发生的局部区域的放电,此时整个气体间隙仍未击穿,但在局部区域中气体已击穿。

在稍不均匀电场中,电晕放电起始电压很接近(略低于)间隙的击穿电压,也观察不到明显的电晕放电现象。

而在极不均匀电场中则可观察到明显的点晕放电现象,且点晕放电起始电压要低于(或大大低于——取决于电场均匀程度)间隙的击穿电压。

2.长间隙气体放电过程中的先导放电当气体距离较长(>1m)时,流注通道是通过具有热游离本质的先导放电不断向前方(另一电极)推进的。

由于间隙距离较长,当流注通道发展到一定距离,由于前方电场强度不够强(由于电场不均匀)流注要停顿。

此时通过先导放电而将流注通道前方电场加强,从而促使流注通道进一步向前发展。

就这样,不断停顿的流注通道通过先导放电而不断推进,从而最终导致整个间隙击穿。

3.不对称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极性效应不对称极不均匀电场气体间隙(典型电极为棒—板间隙)的电晕起始电压及间隙击穿电压随电极正负极性的不同而不同。

正棒—负板气体间隙击穿电压要低于相同间隙距离负棒—正板气体间隙距离负棒—正板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而电晕起始电压则相反。

解释这种结点的要点是间隙中正空间电荷产生的电场对原电场的增强或消弱。

判断间隙击穿电压高低看放电发展前方的电场是加强还是消弱,而判断电晕起始电压高低则看出现电晕放电电极附近的电场是增强还是消弱。

出现正空间电荷的原因是由于气体游离产生的正负带电粒子定向运动速度差异很大,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很快向正极性电极移动,而正空间电荷(正离子)由于移动缓慢,此时几乎仍停留在原地从而形成正空间电荷。

对于正棒—负板气体间隙,正空间电荷的电场加强了放电发展前方的电场,有利于流注向前方发展,有利于放电发展。

但此空间电荷的电场对于棒电极附近的电场是起消弱的作用,从而抑制了电晕放电。

对于负棒—正板气体间隙,情况则相反。

这就导致上面所述击穿电压和电晕起始电压的不同。

1-5、电晕放电是自持放电还是非自持放电?电晕放电有何危害及用途?电晕放电与气体间隙的击穿都是自持放电,区别仅在于放电是在局部区域还是在整个区域。

若出现电晕放电,将带来许多危害。

首先是电晕放电将引起功率损耗好能量损耗,因电晕放电时的光声热化学等效应都要消耗能量。

其次,电晕放电还将造成对周围无线电通讯和电气测量的干扰,因用示波器观察,电晕电流为一个个断续的高频脉冲。

另外,电晕放电时所产生的一些气体具有氧化和腐蚀的作用。

而在某些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场合,电晕放电时所发出的噪音有可能超过环保标准。

为此,高压和超高压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应采取措施力求避免或限制电晕放电的产生。

反过来,在某些场合下,电晕放电则被利用,如利用冲击电晕放电对波过程的影响作用可达到降低侵入变电站的雷电波波头陡度和幅值。

电晕放电也被工业上某些方面所利用而达到某种用途。

1-6、什么是巴申定律?有何种情况下气体放电不遵循巴申定律?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Uf是气体压力P和间隙距离S乘积的函数,这一规律称为巴申电律。

这种函数关系常用曲线表示,气体总类不同,电极材料不同,这种函数关系的曲线也不同。

巴申定律是由实验而不是通过解析的方法得到的气体放电规律。

巴申定律的曲线是表示均匀电场气体间隙击穿电压与PS乘积之间的关系,它不适用于不均匀电场。

此外,巴申定律是在气体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得出的。

对于气温并非恒定的情况应为Uf=F(δd),δ为气体的相对密度。

1-7、雷电冲击电压下间隙击穿有何特点?冲击电压作用下放电时延包括哪些部分?用什么来表示气隙的冲击特性?在持续电压(直流、工频交流)作用下,气体间隙在某一确定的电压下发生击穿。

而在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气体间隙的击穿就没有这种某一个确定的击穿电压,间隙的击穿不仅与电压值有关,还与击穿过程的时间(放电时间)有关。

这就是说,气体间隙的冲击击穿特性要用两个参数(击穿电压值和放电时间)来表征,而气体间隙在持续电压作用下击穿特性只要用击穿电压值一个参数来表征。

用来表示气体间隙的冲击特性的是伏秒特性。

冲击电压作用下气体间隙在电压达到U0(持续电压下间隙的击穿电压)值时,气体间隙并不能立即击穿而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击穿,这段时间称为放电时延。

放电时延包括两部分时延:1.统计时延从电压达U0值起至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为止的这段时间。

统计时延的分散性较大。

2.放电形成时延从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至间隙击穿位置的这段时延。

1-8、什么叫伏秒特性?伏秒特性有何意义?同一波形、不同幅值的冲击电压作用下,气体间隙(或固体绝缘)上出现的电压最大值和放电时间(或击穿时间)的关系,称为气体间隙(或固体绝缘)的伏秒特性。

伏秒特性常用曲线(由实验得到)来表示,所以也称伏秒特性曲线,它就表征了气体间隙(或固体绝缘)在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

在过电压保护中,如何能保证被保护电气设备得到可靠的保护(或限制作用至电气设备绝缘上的过电压数值),就要保证被保护电气设备绝缘的伏秒特性与保护装置(如避雷器)的伏秒特性之间配合正确。

两者正确的配合应是:被保护电气设备绝缘伏秒特性的下包线始终(即在任何电压下)高于保护装置伏秒特性的上包线。

1-9、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因素有哪些?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有哪些主要措施。

影响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因素主要有二个:1. 间隙中电场的均匀程度间隙距离相同时,电场越均匀,击穿电压越高。

2. 大气条件气压、温度、湿度不同时,同一气体间隙击穿电压也不同。

气压和温度变化引起气体相对密度变化,而气体相对密度变化使得间隙击穿电压变化。

气压增大或温度降低使气体相对密度变大,自由电子容易与中性原子(分子)发生碰撞,但不容易引起碰撞游离(因碰撞前自由行程短,动能积聚不够),所以击穿电压提高。

湿度改变,则改变了水蒸气分子吸附气体中自由电子的程度,自由电子数目的改变使电子碰撞游离程度改变而使间隙击穿电压改变。

湿度增大,水蒸气分子吸附能力增强,自由电子数减少,电子碰撞游离程度消弱,间隙击穿电压提高。

由于这种吸附自由电子需一定时间而均匀电场放电过程又很快,因此湿度对均匀电场气体间隙的击穿电压影响很小。

海拔高度对气体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实际上也是通过气体相对密度来影响的。

提高气体间隙击穿电压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1.改善电场分布,使电场变得均匀。

具体措施有改变电极形状和采用电极屏障。

要注意的是:负棒—正板气体间隙极间加屏障后不一定都能提高击穿电压,这要看屏障的位置。

2.消弱游离过程气体击穿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游离,若采取措施消弱这种游离过程当然击穿电压就提高了。

具体措施是采用三“高”;高气压,高真空,高绝缘强度的气体(如SF6气体)。

1-10、沿面闪络电压为什么低于同样距离下纯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沿面闪络是指沿面放电已贯通两电极。

电极放入固体介质后的沿面闪络电压要比相同电极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低,这是因为沿固体介质表面的电场与空气间隙间电场相比已经发生了畸变,这种畸变使固体介质表面的电场更为不均匀。

而造成沿面电场畸变的原因主要有:1.固体介质与电极间气隙中放电产生的正负电荷聚集在沿面靠电极的两端。

2.固体介质表面由于潮气形成很薄的水膜,水膜中正负离子积聚在沿面靠电极的两端。

3.由于固体介质表面电压分布不均匀,在表面电场强度大的区域中出现电晕放电。

4.固体介质表面的不平整造成沿面电场畸变。

1-11、分析套管的沿面闪络过程,提高套管沿面闪络电压有哪些措施?套管表面的电场强度与表面斜交,表面的电场强度可分解成与表面垂直的分量和与表面平行的分量,垂直分量比平行分量大许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