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肿瘤影像学进展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PPT

CT扫描可能发现胃周或腹腔软组织 密度肿块,提示肿瘤浸润。
MRI表现
胃壁信号异常
MRI检查可观察到胃壁信号异常 ,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
权像高信号。
扩散受限
扩散加权成像(DWI)可观察到 肿瘤细胞扩散受限,表现为高信
号。
增强扫描强化
增强扫描可观察到肿瘤组织强化 ,与正常胃壁形成明显对比。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汇报学检查方法 • 胃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标准与鉴别诊
断 • 胃淋巴瘤的影像诊断进展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胃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改善预 后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胃淋巴瘤在胃壁内的浸润范围、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同时,增强CT还可 以通过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
MRI检查
总结词
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详细描述
MRI检查可以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清晰地显示胃淋巴瘤在胃壁内的浸润深度和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 系。同时,MRI检查对于观察肿瘤的内部结构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多学科综合诊断(MDD)模式的推广也使得医生能够从 多个角度对病变进行分析,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
个性化治疗与影像诊断的结合
随着个性化治疗理念的普及,影像诊断在胃淋巴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生可以根据每个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而影像诊断则可以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影像诊断是胃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 、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影像及病理详解演示文稿

临床表现:
• GISTs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与肿瘤大小、 发生部位、肿物与肠壁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 恶性有关。肿瘤较小者(直径小于2cm)常无症 状,往往在体检和其它手术时无意中发现。 肿瘤发生于胃肠道腔内时大多表现为呕吐、 腹痛及消化道出血,而发生于胃肠道腔外的 则主要表现为腹部包块。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是中上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及便血。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影像及病理 详解演示文稿
现在是1页\一共有28页\编辑于星期日
(优选)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影 像及病理
现在是2页\一共有28页\Fra bibliotek辑于星期日• 多数学者提出GISTs为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 道壁的间叶性肿瘤,是一种胃肠道原发性 、非上皮性、非淋巴性、非平滑肌、非神 经鞘瘤性肿瘤。
现在是3页\一共有28页\编辑于星期日
现在是7页\一共有28页\编辑于星期日
肿瘤
免疫表型
CD117 (ckit原癌基 因产物的
)
CD34(血 SMA 管、幼稚 Actin(平 间叶组织) 滑肌肌动
蛋白)
Desmin (平滑肌 结蛋白)
S-100(表 达神经、 脂肪、软 骨)
GISTs
平滑肌 瘤 神经细 胞瘤
+几乎 100% _
-
+70~ 80%
现在是27页\一共有28页\编辑于星期日
影像学判断良恶性
• 良性 肿块直径多<5.0c,密度均匀,与胃肠 壁等密度,均匀强化,很少有坏死,边缘清 晰光整,无分叶,与邻近结构无粘连、浸润
• 恶性:肿块直径多>5.0cm以上,边界不清 或清,呈分叶;容易/轻微侵犯邻近结构,远 处转移;密度明显不均,瘤内实体组织强化 明显较良性者强化明显,中央可见大片状坏 死区,可与胃肠腔相通形成液平面
胃癌腹膜转移的影像诊断和研究进展(2024)

胃癌腹膜转移的影像诊断和研究进展(2024)摘要目前,胃癌是我国最常见和最致命的肿瘤之一,腹膜转移是进展期胃癌患者常见转移或复发方式,预后极差。
近年来影像技术不断进步,CT、US、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均用千评估腹膜转移,但对腹膜转移的准确检测,特别是对隐匿性腹膜转移的诊断仍具有挑战性。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在早期预测胃癌腹膜转移方面具有较大潜能,为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和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G LOBOCAN2020的数据,胃癌是世界第5常见的癌症,其死亡率位居第4(1];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2]。
在进展期胃癌中,腹膜转移是常见的转移和复发方式,文献[3]报道显示胃癌患者首次检查时腹膜转移发生率为14%。
伴发腹膜转移的患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 13个月[4],约占胃癌相关死亡的60%[5]。
因此,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对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至关重要。
目前,腹腔镜检查是术前诊断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膜转移的可靠手段[6],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指南[7]也建议进展期胃癌患者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以明确是否发生腹膜转移,从而指导临床决策。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近80%进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最终结果为阴性[8],其成本效益及运用千胃癌患者的适用范围仍具有争议[9]。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入超声(ultrasound,US入磁共振成像(m 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等无创检查逐渐用千临床评估腹膜转移,但传统影像方法在检测腹膜转移尤其是隐匿性腹膜转移(occult peritoneal metastasis,OPM) 方面仍面临挑战。
胃癌的新型影像学诊断技术

胃癌的新型影像学诊断技术胃癌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胃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胃癌的新型影像学诊断技术,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展望。
一、胃癌的影像学诊断胃癌的影像学诊断通过对患者的胃部进行各种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及相关症状,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胃癌以及其病情的进展情况。
目前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X线钡餐造影、超声造影、CT扫描、MRI等。
1. X线钡餐造影X线钡餐造影是一种通过将钡剂注入患者的胃部,然后进行X线拍片,观察钡剂的流动情况来诊断病变的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势,但其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并且无法提供详细的组织结构信息。
2. 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是通过超声波的回声特点来观察和显示器官和病变的技术。
这种技术无辐射,安全性高,对于胃黏膜的观察能力较强。
然而,由于胃的解剖结构复杂,超声的透视深度有限,对于一些深部病变的检测效果较差。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多层次的X线投射来获取断层图像,并通过计算机重建获得高质量的影像的技术。
CT扫描能够提供胃癌的详细结构信息,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情况等。
然而,CT扫描对于早期胃癌的识别率相较于其他影像学诊断技术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4. MRIMRI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得人体内部信息的技术。
其在胃癌诊断中具有较好的组织对比度和解剖分辨率,对于胃癌的定位和早期病灶的检测较为准确。
然而,MRI成像时间较长,成本较高,对于一些无法耐受长时间检查的患者并不适用。
二、为了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早期检出率,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型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以下是一些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胃癌新型影像学诊断技术:1. 高分辨率内镜影像技术高分辨率内镜影像技术利用高清晰度的内镜成像系统,通过显微镜成像,可清晰地显示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特征,实现对于胃黏膜的早期病变检测。
胃肿瘤影像诊断

THANKS 感谢观看
胃神经鞘瘤多位于胃壁内,呈圆形或类圆形 ,表面光滑或轻度不光滑。
周围组织受压
胃神经鞘瘤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器官, 如胰腺、脾脏等。
均匀强化
增强扫描时,胃神经鞘瘤均匀强化。
肠蠕动减弱
胃神经鞘瘤较大时,可压迫肠道,导致肠道 蠕动减弱或消失。
05 诊断分析与临床应用
诊断流程与标准
诊断流程
胃肿瘤影像诊断应遵循一定的流程,包括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 病理学诊断等步骤。
04 胃肿瘤影像学表现
胃癌的影像学表现
01
02
03
04
胃壁局限性增厚
胃癌早期,胃壁局限性增厚, 表面光滑或轻度不光滑。
胃壁肿块
胃癌中晚期,胃壁内可形成肿 块,肿块形态不规则,表面不
光滑,可伴有溃疡。
胃腔狭窄
胃癌中晚期,胃腔狭窄,胃壁 僵硬,蠕动减弱或消失。
腹腔淋巴结肿大
胃癌晚期,腹腔淋巴结肿大, 可伴有腹水。
关系等信息。
优势
CT检查可以提供胃部及其周围组 织的全面图像,有助于判断肿瘤
的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
MRI检查
诊断准确率
MRI检查对于检测胃肿瘤同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某 些特殊类型的胃肿瘤。
操作流程
患者进入MRI扫描仪,接受磁场和射频脉冲的刺激,生成胃部的图 像,以观察是否存在肿瘤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信息。
课程目的与意义
本次课程的目的是介绍胃肿瘤的影像 诊断方法、正常影像表现及常见病变 的影像学表现,帮助大家掌握胃肿瘤 的影像诊断技巧和方法。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深入了解胃肿 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对临床诊断和治 疗的重要意义,提高对胃肿瘤的诊疗 水平,造福广大患者。
影像学对进展期胃癌治疗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

影像学对进展期胃癌治疗疗效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作者:劳湖军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3--01为了改善胃癌治疗的效果,新辅助化疗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大型临床试验的验证,其地位被逐步确立。
对于进展期胃癌治疗疗效评评估,目前,临床主要依靠腹部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CT、PET/MRI)、超声内镜、腹腔镜探查手术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手段评估病情1 超声内镜检查术(EUS)及超声双重造影(DCEUS),目前,EUS 是胃癌术前TNM分期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姜跃龙[1]等发现EUS对于进展期胃癌的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准确性较高,但对侵犯幽门的病变T分期准确性不足。
部分研究表明[2],EUS 对于早期胃癌的分期准确率比进展期胃癌更高。
在评价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时,大部分是比较化疗前后胃癌T、N 分期或肿瘤厚度的变化。
化疗后EUS 对进展期胃癌T 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较低[3],但EUS 对T 和(或)N 分期降期的诊断与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相关,因此,EUS 评价降期可以作为预测进展期胃癌化疗预后的有效指标。
EUS 仅从肿瘤T、N 分期和肿瘤厚度的变化对胃癌化疗疗效进行评价,联合其他影像学方法可以提高评价化疗疗效的准确性。
DCEUS是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来增强人体血流散射信号,实时动脉观察组织的微血管灌注信息,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并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评价器官功能状态的影像学方法。
谭蜀川[4]等发现,DCEUS也能对术前进行评估,包括胃癌病灶的位置、厚度、大体分型和T分期。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胃癌的诊断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临床上采用CT 评价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指标多是比较化疗前、后胃癌T、N、M分期的变化,或应用WHO 标准和RECIST 标准来衡量病变大小变化[5]。
胃癌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胃癌影像学诊断新进展摘要:提高胃癌患者预后疗效关键在于早期发现与正确的分期,目前临床上诊断胃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很多,在胃癌更加注重个体化综合治疗的背景下,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来诊断胃癌及分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胃癌、影像学诊断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两方面胃癌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前列。
近年来,随着内镜、腹腔镜等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新辅助放化疗等更加个体化、综合化的治疗方案的应用,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更加依赖于准确的诊断与分期、疗效评价与预后评估。
另外,由于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于胃癌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的检查手段更加丰富,诊断准确率不断提高。
除传统的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外,还包含超声内镜(EUS)、多层螺旋CT(MDCT)、磁共振成像(MRI)、PET-CT等。
本文通过介绍上述影像检查方法在胃癌诊断与治疗中的经验,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1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可是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的特点,是胃癌诊断的传统影像检查方法。
它通过对黏膜改变的观察、胃壁蠕动性的变化等来诊断胃癌,来把病变范围清晰地显示出来,长期以来是行手术根治胃癌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但钡餐造影的局限性在于仅能观察黏膜面的改变,不能进一步的反映肿瘤的侵犯深度、周围肿大淋巴结及与邻近器官的情况;同时无法准确判断早期癌;另一方面,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很依赖技师的经验技术水平,因此限制了其对于胃癌在临床诊断与分期中的准确性。
2超声内镜EUS检查是1980年由Dimagno和Green首次引入并应用于临床当中,经过持续改进,目前被认为是明确胃癌T分期的首选检查方法。
它经内镜导入超声探头,结合了胃镜与超声的优点,不仅可以在直视下观察胃壁黏膜的病变,还可以弥补钡餐造影无法判断病变的侵犯深度与范围等缺点,为诊断与分期提供了依据。
EUS把正常胃壁分为5层结构,根据破坏层次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来判断肿瘤的T分期。
胃肿瘤影像诊断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探讨胃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提高 对胃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意义
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胃肿瘤,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02
胃肿瘤概述
胃肿瘤的定义
01 定义
胃肿瘤是指发生在胃部的肿瘤病变,通常分为良 性和恶性两类。
02 发病部位
胃肿瘤主要发生在胃部,包括胃壁、胃腔等部位 。
03 病因
胃肿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 生活习惯、饮食等。
胃肿瘤的分类
01
良性肿瘤
如胃息肉、脂肪瘤、平滑肌瘤等,生长缓慢、局 限在胃壁内,不会扩散和转移,通常不会危及生
命。
02
恶性肿瘤
如胃癌、间质瘤等,生长迅速、可以侵犯胃周围 组织,并有可能发生转移,对生命健康威胁较大
。
胃肿瘤的症状和表现
MRI表现
胃淋巴瘤在MRI上可表现为胃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WI呈稍高信号。注射Gd-DTPA后,病变区胃壁及邻近淋巴结多呈中度至明显 强化。
胃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
CT表现
胃神经鞘瘤的CT表现多为圆形或类 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少数可 出现钙化、坏死、囊变等表现。增强 扫描后肿瘤多呈中度至明显强化。
较长且费用相对较高。
PET-CT检查
01
检查内容
PET-CT检查是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可以显示胃肿瘤的代谢活性及与周
围器官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寻找可能的转移灶。
02
适用范围
PET-CT检查适用于胃肿瘤的术前诊断和分期,同时可以评估患者的全
身状况,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较高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的诊 断准 确率不高 ,因此 MD C T对淋 巴瘤 的诊断仍存在 定局 限 l 生[ 1 4 ] 0 MR I 可在 MD C T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肝 、
脾 、腹膜 后淋 巴结 、脊髓 、肌 肉等是否 受累 ,由于其临
床价值与 MD C T相似 ,但受 胃肠道 蠕动影 响较大 ,且花 费高于 MD C T,故一般不单独使用 MR I 诊断 胃淋 巴瘤 。 E US在 胃淋 巴瘤的诊断 中 占有重要地位 。它 可以较
患者 ,E US的使用价值 有限 [ J 。正 电子发 射体层成 像
( p o s i t r o n e mi s s i o n t o mo g r a p h y,P E T)/ CT主 要 用 于 显 示
肿 瘤在放 、化疗 治疗 前后 的发展或 消退程度 ,评价治疗
的有效 性 ,指导临床 医生进 一步 的治疗 _ l ,同时也可较
利于 胃淋 巴瘤 的诊 断 。但也有 少数 胃淋 巴瘤可 出现类 似
革 囊 胃的表现 ,狭 窄可累及 胃窦 、胃体或 胃底 ,可 为局
部 狭窄 ,也 可表现为整个 胃腔 的缩 小。MDC T结合 多平 面重建 和 V E虽进 一步 提高 了诊 断准确 率 ,但 由于 胃淋
巴瘤 的 MD C T表现 缺乏 特异 性 ,并 且 MD C T无法 确定
图 3 增 强 CT示 胃体 胃壁广 泛不 规则 明显 增厚 , 浆膜 层显 示毛 糙 ,动脉 期 明显强 化 ,胃周 可见 多个 软 组致 密度影 。增 强后 不均 匀 强化 ,为肿 大 融 合 的淋 巴结 。病 理 示弥 漫大 B细胞 淋 巴瘤 。
肿 瘤侵犯 胃壁的程度及其 具体分 型 ,对一些化疗 后患者
准确 的检 出淋 巴瘤治疗后 的复发灶 ,对 一些结构 成像不
能 明确诊断 的患者 ,P E T的功 能性成像或 可提供一 些诊
统和 P a r i s 分 期 系统。 临床分 期 和组织 学 分级是 淋 巴瘤 最重 要 的两个 独立预后 因素 。 目前 的研究均表 明 ,淋 巴 瘤 的发生是 多因素共 同作用 的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 染与
・
专 家 讲 座
・
意 义 ,同时 还可 帮 助 区分 胃腺 癌 和淋 巴瘤 … 。研 究 发
现, B o r r ma n n4型 胃癌在 D WI 上可呈现 “ 三 明治 ”征象 ,
的可能性 [ 1 5 ] o E US结合高频迷你探头可更精确 的诊断病
变 ,弹 性成 像 、E U S — F N A 等新技 术均 可 提高 E US的诊
即 内外层 高信 号 、中层低信 号 ,较具特 征性 ,同时 ,肿
瘤 较低 的 A D C值 可将其从充盈 不 良的 胃壁 中区分 出来 ,
断准确 率。但 由于 胃淋巴瘤 主要采用非手 术的治疗 方式 , 这些方法对 胃淋巴瘤 的诊 断价值仍 缺乏 明确有效 的证据 。 有学者 提出 E US 结合 多点活检及幽 门螺杆菌检测应作 为
非霍奇 金淋 巴瘤 的标 准诊断方法 。但对 淋 巴瘤 ,尤其 高分化 淋 巴瘤 治疗后 的患者 ,E US常会 出现一些 与 内镜 活检不 相符合 的结果 。E US显示 胃部 正常 的时 间要 晚于 内镜和 活检提示正 常的 时间 ,因此对许 多治疗后 随访 的
从 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有助 于鉴别 区分 B o r r ma n n 4 型肿
础 上 ,因此 ,多次重复 大量活检方 案才是真 正准确指 导
与 MA L T的发生有关 [ 1 3 ] o MD C T可 以直观显示 胃壁受 累的程度和范 围, 胃淋
临床治疗方 式选择 的金标准 ,仅凭 单纯 的影像 学检查是
远 远 不 够 的 。
巴瘤主要表 现为 胃壁广泛性或 节段性增厚 ,不常侵犯 临 近器 官 ,或使 胃周脂肪层 消失 ,常伴腹腔 内肿大淋 巴结 ;
准确 的进 行局部 淋 巴瘤 的分期 ,而且 当 胃镜与组织 学检
3 胃肠道 问质瘤
胃 肠 道 间 质 瘤 (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s t r o ma l t u m o r s ,
G I S T)是一类独立 的来源于 胃肠道 管壁问充质细胞 的非 定 向分化肿 瘤 ,是 胃间叶性 肿瘤 中较 常 见的一 种类 型 , 好 发于 5 0~ 7 0 岁 中老 年 人 。它 可发 生 在 胃肠 道 的任
淋 巴瘤 的发生 有 直接 关 系 ,t ( 1 1 ; 1 8 ) ( q 2 1 ; q 2 1 ) 、t ( 1 ; 1 4 )
( p 2 2 ; q 3 2 ) 和t ( 1 4 ; 1 8 ) ( q 3 2 ; q 2 1 ) 基 因 异 位 同 样 也 被 证 实
断 的重要信 息 。总之 ,由于 胃淋 巴瘤 的临床征 象及各 项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 ,其确诊 主要依靠 内镜 活检 ; 另一方 面 ,淋 巴瘤 的治疗必须建 立在确定 的病理亚 型基
瘤 。
2 胃淋巴瘤
胃淋 巴瘤 起 自 胃黏 膜下 的淋 巴组 织 ,占 胃恶 性 肿
瘤的 3 % ~5 %,仅 次于 胃癌 。 胃淋 巴瘤 以 B细胞 来 源
的非 霍 奇 金 淋 巴瘤 多见 ,其 中又 以黏膜 相 关 淋 巴样 组 织 ( mu c o s a — a s s o c i a t e d l y mp h o i d t i s s u e , MA L T) 和 弥 漫 大 B细 胞淋 巴瘤亚 型多见 。与 胃癌 常用 的 T N M 分期不 同 ,淋 巴瘤 的分期较 多采用 An n Ar b o r 系统 、L u g a n o系
增厚 的 胃壁 密度均匀 ,增 强 3) 。大部分 研究均 认为 胃壁 大范 围受 累 ,但 能保持 良好 的柔软度 及扩 张度 ,同时较少侵 犯 胃周结 构者 ,高
度提示为 胃淋 巴瘤 ; 胃周广泛淋 巴结肿大 ( 两个 区以上 ) , 且肿大 淋 巴结相互 融合 ,腹膜后 肾门下 淋 巴结肿 大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