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与参与:杜威的传播观辨析

合集下载

杜威传播学者

杜威传播学者

杜威传播学者杜威传播学早期学术思想源流包括欧洲源流和美国源流,杜威就是美国源流的代表人物。

一、杜威简介杜威(John Dewey)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而对于杜威来说,传播学,就如 D.J.切特罗姆所说:现代传播在“杜威的工作中却不是主要课题,对于杜威漫长丰富的一生事业来说,它确实可以看成是个次要的小题目。

”传播之于杜威,尽管次要,但意义非同寻常。

它不仅曾是杜威重要的关注对象,而且与他其他领域的许多思想相互关联;它承担了推动社会改革运动的使命,也是晚年杜威在各种不同背景下反复思考的问题。

因此,杜威的传播思想不可忽略,尤其应该成为传播思想史和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杜威的传播思想是他为新时期的进步主义确定基调的集中表现,他也是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通过关于传播本质和社会作用的论述,为库利、米德等其他早期传播思想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理解现代西方传播思想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二、杜威与传播学(一)杜威的传播观杜威从经验自然主义哲学观出发,形成了自己对传播的理解:活动参与和经验共享。

杜威认为,传播能改变活动参与的双方,使经验共享,使行动合作。

杜威所言的“经验共享”和“活动参与”,不仅有意义的共享,还有经验的共享,更重要的是把传播视为人们共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活动包括有机体与自然以及有机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它对有机体和自然都发生社会作用,正是这种作用使人从动物进化到人,即人的社会化过程。

杜威是把社会作为有机体来研究的。

他最著名的观念是: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把这些观念灌输给了其学生库利和帕克。

他还认为,“有组织的信息”能帮助创造一个“伟大的社会”。

在杜威看来,社会整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而“传播的功能就是要使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协调”。

现代传播对于社会存在的意义杜威在《民主与教育》(1915)一书中说:“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传播而得以持续存在,而且还应该说是在传递、传播之中存在着。

传播媒介视野下的共同体

传播媒介视野下的共同体

传播媒介视野下的共同体在传播媒介视野下的共同体中,人们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形成了一个互动、共享的社会集体。

这种共同体在当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也对个体及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传播媒介和共同体的关系传播媒介是指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和平台,如报纸、电视、网络等。

这些媒介形式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促使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

在传统媒介时代,例如报纸和电视,信息的传播较为受限,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形成的共同体也较为封闭。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规模。

互联网提供了无数的社交平台和应用,如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新闻资讯、与他人交流,并在线上形成各种兴趣、行业、地域等不同类型的共同体。

二、共同体的形成和特点共同体是指由个体组成的特定社会集体,通过共同的兴趣、目标和价值观,形成一种互动、共享的社交关系。

在传播媒介的视野下,共同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兴趣共同:共同体成员通常具有相似的兴趣爱好,他们在特定的媒介平台上汇集,分享彼此的喜好和经验。

比如,在某个微博话题下聚集的用户,他们关注相同的话题,产生了相互交流和共鸣。

2. 交流互动:共同体成员之间通过媒介平台进行信息的互动和交流。

不同的媒介形式提供了不同的交流方式,例如文字、图片、视频等,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沟通。

3. 资源共享:共同体成员通过媒介平台分享各类资源,例如文章、图片、音乐等,促进了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这种资源的共享既促进了个体的发展,也提高了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4. 信息传播:共同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共同体成员可以通过媒介平台迅速传播信息,扩大信息的影响力。

例如,某个热门话题在共同体中被广泛传播,引起广大社会关注。

5. 异体共享: 传播媒介也促进了不同社群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评杜威和李普曼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评杜威和李普曼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

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评杜威和李普曼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一、本文概述新闻传媒在民主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公众参与民主生活、表达意见和进行监督的重要平台。

然而,在新闻与民主关系的问题上,美国学者约翰·杜威(John Dewey)和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持有不同的观点。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位学者在新闻与民主关系问题上的分歧,并深入分析新闻传媒如何扮演民主参与的角色。

我们将概述杜威和李普曼的主要观点及其分歧所在;我们将从新闻传媒的角度,探讨其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实现民主参与的功能;我们将结合案例,对新闻传媒在民主参与中的角色进行评价,以期为我们理解新闻传媒与民主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二、杜威的新闻与民主观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公共思想家,他对新闻与民主关系的理解,深深根植在他的民主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理论中。

杜威坚信,新闻传媒不仅是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实现真正民主参与的关键工具。

在杜威看来,民主并非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交往的模式。

新闻传媒在这个模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能够连接社会各个部分,促进信息的自由流通和公开讨论。

杜威认为,一个健康的民主社会需要公民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而新闻传媒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渠道。

杜威强调新闻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性,他反对将新闻传媒视为单纯的商业产品或是精英阶层的工具。

相反,他主张新闻传媒应该由公民共同所有和控制,为公民提供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和平台。

在杜威看来,这样的新闻传媒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

对于李普曼所提出的“拟态环境”理论,杜威持有不同看法。

他认为,虽然媒体可能无法完全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对新闻传媒的民主期待。

相反,我们应该通过积极参与新闻传媒的活动,提高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

传播仪式观的理论渊源

传播仪式观的理论渊源

传播仪式观的理论渊源传播仪式观的主要理论来源于三⽅⾯,约翰·杜威的早期芝加哥学派和哈罗德·英尼斯的多伦多学派以及以克利福德格尔茨为代表的⽂化⼈类学派。

约翰·杜威是早期芝加哥学派的代表⼈物,是20世纪最⼴为⼈知的和最具影响⼒的哲学家,构建了实⽤主义的理论⼤厦。

杜威看来,“社会不仅因传递与传播⽽存在,更确切地说,它就存在于传递与传播中”。

在这⼀论述中,杜威不仅区分了“传递”与“传播”这个两个相近的概念,⽽且还强调了传播与社会的关系,认为传播创造了社会,这⽆疑为凯瑞后续区分“传递观”和“仪式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思路,因此可以说约翰·杜威为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开辟了道路。

哈罗德·英尼斯是多伦多学派的核⼼⼈物,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和⼈类⽂明形态变⾰的重要动⼒,英尼斯开创了媒介、传播和传播史研究,被誉为传播学技术学派的奠基⼈,凯瑞在《作为⽂化的传播》中提到:“英尼斯以诚恳的跨学科的⽅法研究传播……他把传播研究定位在这些领域的交汇点上……他将传播学从社会⼼理学的⼀个分⽀中解放出来……他试图将经济学与传播学回归为历史地分析模式。

”这种跨学科的交叉的研究⽅法为凯瑞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

除此之外,英尼斯的时空观对凯瑞在解读电报产⽣了重要影响,凯瑞认为电报不仅是⼀种信息的传递,还是符号的分析、还原现实的⼯具。

英尼斯的媒介偏倚论,偏向时间或空间,但随着理论的不断深⼊,英尼斯认为⼝语是维系社会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同样,凯瑞认为“对仪式的强调还迫使⼈们去分析⽂化的⼝语形式以及在⼤众传播媒介中的传播形式,⽽不是去分析传递的技术形式。

”强调⼝语在传播过程重要性,因此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与英尼斯的多伦多学派也密不可分。

克利福德·格尔茨是美国著名的⽂化⼈类学家和阐释⼈类学家的提出者,他在《⽂化的阐释》中提到“仪式是⽤⼀套单⼀的象征符号,引⼊⼀套⼼境和动机因素——⼀种⽓质——并定义⼀个宇宙秩序的图像种世界观。

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

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

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新闻传播对于社会中的公众参与起着重要的作用。

公众参与是指公众在社会事务中的参与和表达观点的过程。

而新闻传播是指将新闻和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如何实现公共参与,并分析其对社会的重要性。

一、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新闻传播是指将新闻和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它通过各种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将信息传递给群众。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使公众了解事件的事实和背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新闻传播的角色1.信息源新闻传播是社会中各种信息的源头。

它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各种新闻和信息,并将其传递给公众。

2.意见引导者新闻传播可以引导公众的意见和观点。

它通过报道各种事件和观点,引导公众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3.社会监督者新闻传播可以监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它通过报道和分析,揭露社会中的不公正和违法行为,并促使社会进行改变。

三、新闻传播与公共参与的关系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闻传播为公众提供了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平台,而公共参与则是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和表达观点的过程。

1.新闻传播促进公共参与新闻传播通过各种媒介,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公众。

这些信息可以激发公众的兴趣和关注,促使他们参与社会事务。

2.公共参与促进新闻传播公共参与可以激发新闻传播的活力。

公众的参与和表达观点可以为新闻传播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信息源。

3.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互为依赖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是互为依赖的关系。

新闻传播的成功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而公共参与也需要新闻传播的平台和传播渠道。

四、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的重要性1.促进民主政治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使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了相互沟通和相互了解的渠道,有助于民主决策的实施。

2.提高社会公正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有助于揭露社会中的不公正和违法行为,推动社会公正的实现。

3.增加社会凝聚力新闻传播和公共参与可以促使公众更加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传播学引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引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引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引论》是一本经典的传播学教材,在学习传播学的时候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础概念
1.传播:信息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内的流动过程。

2. 传媒:指以各种形式为载体,向公众传达信息的机构或组织。

3. 传播效果:指信息传播后在接受者身上产生的影响。

4. 传播目的:指信息传播的最终目标。

第二章: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 均衡论(传统模式):认为媒介是客观、中立的,只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没有选择的能力。

2. 动态模型:信息传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信息源、媒介、受众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反馈。

3. 压迫理论:媒介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强大的控制作用,这种控制是无意识的。

4. 参与性传播:强调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信息交流和传播。

第三章:传播媒介
1.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

2. 网络媒介: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3. 移动媒介:手机、平板电脑等。

4. 物质文化媒介:书籍、影碟、唱片等。

第四章:传播意义与价值
1. 传播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 传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3. 媒介的社会责任。

总结:
《传播学引论》详细地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传播媒介以及传播意义与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教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和影响,并且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传媒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杜威、格尔茨对凯瑞传播仪式观的影响——解读《作为文化的传播》

杜威、格尔茨对凯瑞传播仪式观的影响——解读《作为文化的传播》
“ 播 仪 式 观 ”不 仅 红 极 一 时 , 之 后 传 播 学 界 也 产 生 了 重 面 , 是 提 出 了传 播 即共 享 思 想 , 是 对 传 播 本 质 的理 解 , 传 , 对 一 这 这
要影响。在他 的论述中 , 常常可 以看到凯瑞运用杜威 、 格尔茨 、 样 的理解也倾 向于把传播看成是一 种互动的实践 ; 二是基于

播、 意义和建构社会 , 尔茨强调 的文化、 与格 意义是相通 的。
凯瑞 看 到 了这 些 相 同 之 处 , 上 述杜 威 和 格 尔 茨 的 思 想 将
有 一 个 明晰 的框 架 ” 但 笔 者 认 为 , 第 一 部 分 的 四 个 章 节 仍 , 这
对于传播 , 杜威 以及 由其 同事和后人组成 的早期芝加 哥
是有一个大致 的结构的 , 这样 一 个 结 构 较 为清 晰 地 展 现 了 凯 社 会 学 派 有 着 这 样 一 个 定 义 :传 播 是 一 种 现 实 得 以 生产 、 维

系列意义的体 系。于是 , 对于这样一种 文化的分析 , 也就是 的 一套 相 对 系统 的理 论 知 识 。
杜 威 认 为传 播 、 义 、 会 之 间有 着 密 切 关 联 只 有 传 播 意 社 此 外 , 尔 茨 在 通 过 宗 教 分 析 来 进 一 步 讨 论 同样 作 为 象 才 有 意 义 , 播 之 中充 满 意 义 , 这 样 的饱 含 意 义 、 享 意 义 格 传 而 共
推 进 创 理 论
探 索 创 薪 实 践
ONGN H NS 学 平 — 论 究 ANC UA O 术 台 —理 研
杜威 尔茨对 凯瑞传 播仪 式观 的影 响 格

解读《 作为文化的传播》

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公共参与

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公共参与

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公共参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以其便捷、实时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网络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也为公众的参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公共参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传统媒体和公众参与模式的影响。

一、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1.1 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在网络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新闻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新闻信息。

相比于传统媒体的有限信息来源,网络媒体的多元化信息来源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新闻视角。

1.2 实时性与全球性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新闻事件可以在瞬间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

无论是热点事件还是突发事件,公众都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工具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讨论。

1.3 个性化定制与交互性网络媒体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服务。

用户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主题,以及各种形式的互动参与,如评论、分享、点赞等。

这种交互性的特点使新闻传播更加互动和参与性。

二、网络时代公众参与的机会2.1 在线评论和互动在传统媒体时代,公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参与主要是通过写信、来信或者参与一些线下的活动。

而在网络时代,公众可以通过在线评论、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直接参与新闻报道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参与方式,真正实现了公众舆论的多元化和广泛化。

2.2 分享与传播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公众具备了传播新闻的能力。

只要一条信息被用户分享,就能够瞬间扩散至更多的用户,进而引发公众对该事件的关注和讨论。

公众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和传播新闻,成为了新闻事件的推动者和传播者。

2.3 网络调查和表达意见网络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参与途径,例如网上问卷调查、在线投票等。

公众可以通过参与这些网络调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对新闻报道和社会问题发表看法,从而影响公共决策和舆论导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化 研 究 与 文 化 建 设
共享与参与 :杜威的传播观辨析 木
张 军 芳
【 摘 要 】杜 威 依 据人 类 的 交往 行 为 来 界 定 人 类 自身 ,在 其 思 想体 系 中 ,人 类 交往 行 为是 其 政 治行 为 的 决
定 因素 ,也 是 理 解人 类政 治行 为 的 基 点 。 因此 ,交 往 在 杜 威 看 来 就 具 有 本 体 论 地 位 。杜 威 强调 传 播 是 维 系人 类 社 会 交往 的 重要 手段 与 最终 目的 .传播 对 社 会 中的 个 人 而 言 , 同样 具 有 本 体 论 意 义 。杜 威 的 “ 传 播 ” 意味
义” ,而这个 人类 自我描述 的革命性 变化 ,在 智识 、伦理 和政治上 的意义却 尚未被 充分追 问 。 【 】 本 文 即试 图探 析 约翰 ・ 杜威 ( J o h n D e w e y )如何 借助 人类 彼此 交 流 的能力 来界 定人 类 自身 ,并 藉 此诠 释 杜威 传播 观念 的理路 、内涵 与意义 。 在 《 公 众及其 问题》一 书 中 ,杜 威 阐释 了公众 与 国家 因何 而生 。他号 召重 回人类行 为 的事实 本身去 理解 国家 与公众 。基 于现实 ,杜威将 人类行 为 的后果 分为 两类 :一是 与 当事人直 接相关 ,二 是与 非 当事 人 相关 。根 据这 种划 分 ,他 找 到 了公 共 与私 人 的 区别 ,区别 即在 于行 为后 果 的规模 与 程度 是 否需 要管 理 。如 果行 为后 果规 模 影 响大而 必须 进行 管 理 ,那 么这 就是 “ 公共 ” ,反 之则 为 “ 私人 ” 。 由此再 进一
证 明了 的一个 假设 :人类 共 同交 往 的规模 和范 围是那 些带 有显 而易 见政 治性 质 的社会 行为 的决 定 因素 。 [ 4 1 公众 因此 成 为一 种政 治形 态 ,并 被视 为一 个 政治 概念 ,且 与 民 主休戚 相 关 。在 杜威 看 来 ,公 众 的范
围 、规 模 、边 界 ,长时 间 以来都 是 民主 中重要 的政治 问题 。 以上可见 杜威思想 的逻辑 理路 :人 类交往 行为 的特 征 、范 围界定 了公 众及其 特征 ,国家是 因公众联 合而 形成 的 ,由公 众及 其特征则 可 以理解 民主等 政 治 问题 。人 类交 往行 为是 人类 政治 行 为的决 定 因素 , 于是 ,人类交往 行为也 是理解人 类政治 行为 的基点 。当杜威 以人类交 往行 为来界 定人类 自身 之时 ,交往 在他看 来就具 有 了本体 论地位 。他强调 个人 的思维 、信 仰和 意图是在 与他 人 的联 系 中塑造 的 ,因此 ,个
关键词杜威共享参与传播观中图分类号g20c文献标识码ac文章编号1创073262015053306一杜威传播观的理路与内涵约翰彼得斯johnpeter百认为直至19世纪末人类才开始用彼此交流的能力来给自身下定义而这个人类自我描述的革命性变化在智识伦理和政治上的意义却尚未被充分追问
孽未 ‘ 辟亩 2 0 1 5 年第5 期
步 ,杜威界 定 了公众 与 国家 。人类 的互动行 为对非 直接参 与者 可能会 产生很 大影 响 ,以至 于必须 系统管 理这 一影 响 ,于是公 众诞生 了 。公众 即是 由所有那些 互动行 为 的非直 接参 与者 ,却又受 到互 动行 为极大 影 响 的人组 成 。 当认 知 到互 动行 为 可能 会影 响 到非 当事人 的 间接 利益 ,并 试 图管 制规 范这 一 影 响 的时 候 .国家 的雏形也 就产生 了。而按 照官员 和机构 的方式组 织起来 ,管 理人们 之 间互动行 为 的非直 接影 响
的即是 民众 共 同体 。嘲
}本 文 系 2 0 1 4年 中国博 士 后 科 学 基金 第 5 6批 面上 资助 ( 2 0 1 4 M5 6 0 3 4 9 ) 的阶 段 性 成 果 , 同 时 受 上 海 外 国语 大 学 上
海 高校 一 流 学科 建 设 资 助 。 作 者 简 介 张 军 芳 ,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政 治 学博 士 后 科 研 流 动 站 ,上 海 外 国语 大 学新 闻 传 播 学 院 副 教 授 ( 上海,
2 0 o O 8 3) 。

33—
可见 .杜 威为 “ 公 众 ”和 “ 国家 ”下定 义 的方 式恰 是 彼得 斯所 谓 的凭 借 “ 人类 彼 此交 流 的能 力 ” 。 公 众 由于人类 社会 的互动本 质而得 以界定 ,公 众是人 类群体 生活 的必然结 果 。杜威认 为 ,发现 国家不 仅 仅 是对那些 业 已存 在着 的机 构 的理论 审视 ,更 是一个 关 于人 类普遍 联合 行为 的实践 问题 。他指 出 ,应 认 识和领会 个人参 与到群体 中的行 为所产生 的后果 ,并对这 一后果 追本溯 源 。公 众是 有组 织 的 ,并且要 通 过代 表有 效地行 使权 力 ,在 这种 意 义上 ,联 合使 公众 自身成 为政 治 组织 ,而类 似政 府 的机 构也 就形 成 了 。_ 3 _ 因此 ,“ 国家是人类 关 系的政 治组织 ” ,国家是 因公众 而形 成 的。杜威确 信 ,只有追 问公众 这 一具 备 明确 功能 的社会 组织形成 和发展 的条件 之时 ,才能抓住 国家发 展和转 变 的核心 。他指 出世界 形势 已经
『 关键 词 】杜 威 共 享 参 与
传 播 观
[ 中图分 类号]G 2 0[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0 — 7 3 2 6( 2 0 1 5 ) 0 5 一 o o 3 3 一 O 6


杜 n P e t e r s )认 为 直 至 l 9世 纪末 ,人 类 才 开始 用 “ 彼此 交 流 的能 力来 给 自身下 定
着共享与参与。杜威毕其一 生思考的是在新型工业社会 中。如何依靠传播的力量复兴公众 的民主参 与,他 的
传 播 观 与 美 国民 主 的政 治 问题 息 息 相 关 。杜 威 复 兴 了 自 由主 叉 理 念 中的 古 典 传 统 ,其 民 主观 与 传 播 观 是 传 播
研 究的 丰 饶 源 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