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工业结晶技术.ppt

合集下载

第十一章 结晶

第十一章 结晶


盐析结晶:

加一种物质于溶液中,使原溶质的溶解 度降低,形成过饱和溶液而结晶。

工业生产中常将几种方法合并使用, 强化过饱和程度。
三、晶核的形成
晶核形成

根据晶核形成机理不同,可分为两种: 初级成核:无晶种存在时产生,可分为: 均相成核(无固相存在);非均相成核 (有固体异物存在而促进成核)。 二次成核:有晶种存在时产生,可分为: 剪切力成核;接触成核(占主导)。

晶体结块主要原因:
母液没有洗净; 吸湿性强的晶体容易结块。



粒度不均匀的晶体、缝隙较少,晶 粒相互接触点较多,易结块。 晶体应储藏在干燥、密闭的容器中。
5、重结晶



重结晶:常能降低杂质的浓度,提高 产品的纯度。在不同溶剂中反复结晶 能使纯度提高。 杂质和结晶物质在不同溶剂和温度下 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重结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溶剂。
结晶过程的应用

由于结晶是获得高纯度产品的非常有效 的方法,因而只要存在用结晶方法的可 能性,就应谨慎采用结晶方法。
第十一章 结晶法
概述


结晶是制备纯物质的有效方法; 生物技术中,结晶主要用于抗生素、 氨基酸、有机酸等小分子的精制过 程。
概 述

生物产品的形态多以固体形态出现. 固体根据其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排列方式 不同,可分为结晶和无定形两种状态。

结晶:有规则的排列; 无定形:无规则的排列。

结晶过程有很好的选择性(只有同类分子 或离子才能排列成晶体),析出的晶体纯 度较高。
概述



溶质从液相析出时,不同的环境条 件可得不同的晶体外形或以无定型 态析出; 将形成晶形物质的过程——结晶; 得到无定型物质的过程——沉淀。

工业结晶课程

工业结晶课程

搅拌器强化措施
• 1 提高搅拌器转速 • 2 阻止容器内流体圆周运动 • 3 设置导流管
搅拌器功率及功率分配
与泵的功率相似,由设备几何因素和流体因素确定
N Kn d
3
3
nd 2 K C
搅拌器放大
• 搅拌器的设计: • 1 确定搅拌器的类型和几何尺寸,以满足 工艺要求 • 2 确定搅拌器的具体尺寸、转速和功率
三、 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2)结晶生长速率
大多数溶液结晶时,晶体生长过程为溶质扩散控 制,晶体的生长速率G为:
G k g c
kg→生长速率常数
对溶质扩散与表面反应共同控制的结晶生长过程, 其生长速率常用经验公式估算。
G K g c
g
Kg→晶体总生长速率常数
g→生长指数
Kg 与物系的性质、温度、搅拌等因素有关。
晶体:内部结构中的质点元作三维有序规则排列 的固态物质。 晶体的自范性:如果晶体生长环境良好,则可 形成有规则的结晶多面体(晶面)。晶体具有自 发地生长成为结晶多面体的可能性的性质,即晶 体以平面作为与周围介质的分界面。 晶体的均匀性:晶体中每一宏观质点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组成以及内部晶格都相同的特性。晶体的这 个特性保证了工业生产中晶体产品的高纯度。
1) 能从杂质含量相当多的溶液或多组分的熔融混合物中 分离出高纯度晶体。 2) 适用于其他方法难以分离的混合物系,如同分异构体 混合物、共沸物系、热敏性物系等。 3) 结晶是一个很复杂的单元过程,十多相、多组分的传 热-传质过程,同时涉及表面反应或吸附过程。 4) 能量消耗少,操作温度低,对设备材质要求不高,三 废排放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5) 结晶产品包装、运输、储存或使用都很方便。

结晶技术精品课件

结晶技术精品课件
饱和溶液:当溶液中溶质浓度等于该溶质在同等条件下的饱和溶
解度时,该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该溶液称之为过饱
和溶液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8
饱和曲线与过饱和曲线
饱和曲线:溶解度曲线
稳定区:溶液没有饱和,没有结晶的可能
介稳区:又叫亚稳区,在此区域内,如果不
采取措施,溶液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如遇到 某种刺激,则会有结晶析出。另外,不会自发 产生晶核。但是,如果有晶核,则晶核长大而 吸收溶剂直至浓度回落到饱和线上。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 0:11:27 10:11:2 710:11 10/14/2 020 10:11:27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10.1410:1 1:2710:11Oct- 2014-O ct-20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0:11:2710 :11:271 0:11W ednesd ay , October 14, 2020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9
五.结晶方法
方法一、冷却结晶法
主要通过冷却使溶液获得过饱和度。冷却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温 而显著下降的物系。
方法二、蒸发结晶法
蒸发结晶法是在常压沸点条件下,使溶剂中的溶剂部分气化(蒸发),使 溶液获得过饱和度。蒸发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系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1
方法五、反应结晶法
反应结晶过程可分为反应和结晶两步,随着反映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并达到饱和度,在溶液中产生晶核并逐渐长大为较大的晶体颗粒
方法六、等电点结晶法 利用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溶液的PH值的变化而变化,在等电点溶解度最小 的原理,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在等电点将溶质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这种方法 适用具备酸碱性的物质,如氨基酸。

结晶技术

结晶技术
第七章
结晶技术
第一节、概述
结晶技术:使溶质从过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状态析 出的操作技术 固体有结晶和无定形两种状态 结晶
析出速度慢,溶质分子有足够时间进行排列,粒子排 列有规则
无定形固体
析出速度快,粒子排列无规则
结晶操作的特点
只有同类分子或离子才能排列成晶体,因此结晶过 程有良好的选择性。
通过结晶,溶液中大部分的杂质会留在母液中,再通过过 滤、洗涤,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晶体。
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
1、晶核的形成
晶核的形成:最先析出的微小颗粒是以后晶体的 中心,称为晶核。
均相初级成核 一次成核 成核方式 二次成核
非均相初级成核
剪应力成核:当过饱和溶液以较大的流速流过正在生长 中的晶体表面时,在流体边界层存在的剪应力能将一些附 着于晶体之上的粒子扫落,而成为新的晶核。
接触成核:当晶体与其他固体物接触时所产生的晶体表
C2---小晶体的溶解度; C1---普通晶体的溶解度 σ---晶体与溶液间的表面张力;ρ---晶体密度 γ2---小晶体的半径; γ1---普通晶体半径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2、溶解度曲线和过饱和曲线
过饱和曲线可分成三个区: 稳定区 不稳区 溶解度曲线以下的区域 溶解度曲线以上的区域 过饱和区
过饱和现象的表示方法:
C C C
式中:

C —溶度差过饱和度,Kg溶质/100Kg溶剂; C—操作温度下的过饱和浓度,Kg溶质/100Kg溶剂; C*—操作温度下的溶解度,Kg溶质/100Kg溶剂。
凯尔文(Kelvin)公式
溶质溶解度与温度、溶质分散度(晶体大小)有关。
c2 2M 1 1 ln ( ) c1 RT r2 r1

工业结晶过程理论基础PPT课件

工业结晶过程理论基础PPT课件
量晶体同时形成和生长的特点。它服从于相变的 普遍规律。
2020/11/21
二、工业结晶≠结晶学或结晶化学
结晶化学:研究晶体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 间的规律性,并运用这些规律性来说明和解决 有关的化学问题)
材料问题的核心是晶体学问题:结构缺限、生 长环境、生长规律.
单晶培育:一个晶核生长
2020/11/21
2020/11/21
结晶的定义
结晶是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汽、液 体或熔融物中析出的过程。结晶过程就是将 我们需要的产品从一个复杂的混合体系中分 离并提纯的过程。
结晶的特点
能从杂质相当多的溶液或者多组元的熔 融混合物中分离出高纯或超纯的晶体。许多 用其他分离方法难以分离的物系,用结晶法 效果很好,并且耗能较低.
如何从宏观单晶得到晶体内部结构?
一、单晶样品制备 单晶培育的方法
溶剂缓慢挥发法 液相扩散法 气相扩散法 (90%以上的单晶都是由以上三种方法培养出来的)
2020/11/21
培养出的单晶品质
单晶分析样品的要求: 上机的样品尽可能选择呈球形(粒状)的单
晶体或晶体碎片,直径大小在0.1-0.7mm,无 裂纹。
平行六面体单位+结构基元 = 晶胞
晶胞参数:a ,b ,c; ,,;原子分数坐标
a c , b c, a b
4、晶体与点阵的对应关系:
c
b a
抽象 空间点阵 空间点阵单位 平面点阵 直线点阵 点阵点
具体 内容
晶体
晶胞
晶面
晶棱 结构基元
晶系和空间点阵形式:
1、七个晶系:根据晶胞的类型,找相应特征对称元素,可以把 32个点群划分为七 个晶系。特征对称元素中,高轴次的个数愈多,对称性高。晶系从对称性由高到低 的划分。

结晶PPT

结晶PPT

对固体溶液物系,必须 经过多级固液平衡才能 达到所要求的产品纯度。
溶剂化合物熔化为同组成液相的物系固液相图
3.化合物形成型 对于双组分物系,可 能生成一种或多种溶 剂化合物。
固相溶剂化合物能与 同样组成的液相建立 平衡关系
CaCl2一H2O—CaCl2· 6H2O
结晶工艺及设备研究进展
结晶工艺及设备研究进展
a
b
β
b
α
β γ
a
α
a
α α
120o
单斜
abc
三斜
abc
三方
abc
六方
abc
90o
90o
90o
90o 120o
(1S, 1Bs) (1S) (1S) 把晶体按其晶格空间结构分为七种晶系
(1S)
1.熔融结晶的基本操作类型
浮选结晶法 正常冻凝法(或逐步冻凝法) 区域熔炼法 前两种结晶方法主要用于有机物的分离提纯,第三种用 于冶金材料精制或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2.熔融结晶的固液平衡
二元物系 有机物的固液平衡关系比较复杂,三个重要的基本类型 是: 1. 低共熔物系 2. 固体溶液型 物系 3. 化合物形成型 物系
蒸馏—结晶耦合技术
蒸馏-结晶耦合工艺设计思路是: 在蒸馏塔顶部增加 一级固液平衡, 此时蒸汽中易结晶组分的含量已经 很高, 它与其他物质的汽液平衡分离因子比较小, 但 是由于它们熔点差较大, 固液平衡的分离因子还很 高, 可以利用固液平衡进一步提纯。 这种工艺方法实际就是利用一级固液平衡来代替几 级汽液平衡。同时, 结晶冷凝器中分离出来的含杂 质多的熔融液作为回流液返回蒸馏塔顶部, 该熔融 液中易结晶组分的浓度比塔顶回流液中的浓度和 温度都低很多, 它与下一级塔板的上升蒸汽接触, 传 质推动力加大, 起到了强化蒸馏过程的作用。

结晶技术PPT

结晶技术PPT

过饱溶液




让我们再以谷氨酸一钠过饱和 溶解度曲线为例说明过饱和溶 液现象。 对处于60℃、70℃、80℃时, 对几种浓度谷氨酸钠饱和溶液 进行降温,使之进入过饱和状 态,仔细观察(借助放大镜) 降温过程中溶液微观变化(测 定结果见表1)。 用曲线把这些初始结晶和瞬间 微晶大量生成的温度各点连接 起来,便可得到图7的曲线α1 和α2(α2称过饱和溶解度曲 线)。 曲线α0是谷氨酸一钠饱和溶解 度曲线。曲线α0、α1、α2相 互大致平行。

这层境界膜就阻碍了 其他不稳定质点向晶 核靠近,不稳定的质 点只好通过扩散作用 来穿越界膜,而溶质 在溶液中的扩散作用 是由溶液间的浓度差 所决定。
可见晶体的生长是由溶液中溶质的
扩散和溶质在晶核晶格上排列2个 阶段组成,若溶质的扩散速度与溶 质排列的表面结晶速度相等,则结 晶的长大速度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晶体质点排列的三种位置

晶体长大时,溶液中质点的晶 核排列的位臵有三种,如图8所 示,①是对着三面凹角,该处 受三个最近的质点吸引,引力 最大。②对着两面凹角,该处 受两个最近质点的吸引,引力 较小。③对着一个面,仅受这 一质点的吸引,引力最小因此, 靠近晶核的不稳定点必然首先 排列于引力最大的(1)位臵上, 一个接一个,直至这一行列排 完,再排相邻一行的(2)位臵, 一个接一个,最后排完这一层 面网,再由(3)位臵排起另一 层面网,这样晶面就平行向外 推移长大。

不饱和区(溶解区) 曲线α0下方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 现象,外加晶体溶解 亚稳区 曲线α0和α2之间为略过饱和溶液,晶核 不会自动形成,但诱导可以产生,若有晶 体存在可以长大 过饱和区曲线 α2上方为过饱和溶液可以自然产生大量晶 核,晶体也可长大

工业结晶

工业结晶

杂质存在部位、存在机理及降低与除去措施
冷 却 面 晶 层 固液 溶 界面 液
杂质存在机理
高过冷度下快 速成核导致的 杂质包藏
结晶中降低杂 质的措施
① 控制过冷度 和成核速度 ② 加晶种 ③ 诱导成核 控制晶层生长 速度 尽量使晶层表 面光滑
辅助提纯措施
发汗
晶层生长过快 导致的杂质包 藏 母液粘附
发汗
B
B+L
D
D+L
E’
固相(A+D)
固相(D+B)
固相(D+B)
固相(A+D)
B的浓度
化合物熔化为同组成液相的物系
B的浓度 化合物熔化为异组成液相的物系
3、固体溶液型物系
液相 x y x q 温 度 p y
B
液相
B
o
A
温 度 A
q
o
p
固相(A+B) B的浓度
固相(A+B) B的浓度
b.具有最低熔点的固体溶液物系 qo po
L(液相) 温 度
B L+B
A L+A
E L+B(β )
A+B(α ) (固相)
A+B(β )(固相)
A+B(β )(固相) B的浓度
B的浓度
晶型转变温度高于低共熔点
晶型转变温度低于低共熔点
6、双组分有机物系中各种相图所占比例
7%
54% 25%
二、三组分物系固液相图特征
1、低共熔型物系
液相 C′ B′ F E D O C 固相 A 温 度
制药工业中通过反应结晶制取固体医药产品的例子很多,例 如盐酸普鲁卡因与青霉素 G钾反应结晶生产普鲁卡因青霉素,青 霉素G钾盐与N,N’-二苄基乙二胺二醋酸反应结晶生产苄星青霉素 等。通常化学反应速率比较快,溶液容易进入不稳区而产生过多 晶核,因此反应结晶所生产的固体粒子一般较小。要想制取足够 大的固体粒子,必须将反应试剂高度稀释,并且反应结晶时间要 充分的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结晶过程_方法与设备
MVR蒸发结晶过程
工业结晶过程_方法与设备
间壁换热冷却结晶器:典型的内循环式,冷却量由夹套换热器传递。 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小,换热能力受限制。在冷却表面上常会有晶体结 出,称为晶疤或晶垢,使冷却效果下降。
工业结晶过程_方法与设备
直接接触冷却结晶:通过冷却
介质与热母液的直接混合而达 到冷却结晶的过程。
不影响结晶的质量。
工业结晶过程_操作及质量控制
搅拌与混合:增大搅拌速度可提高成核和生长速率,搅拌速度过快会
造成晶体的剪切破碎,影响结晶产品质量。 为获得较好的混合状态,同时避免结晶的破碎,利用直径或叶片较大 的搅拌桨,降低桨的转速。 循环流速:提高循环流速有利于消除设备内的过饱和度分布,使设备 内的结晶成核速率及生长速率分布均匀;可增大固液表面传质系数, 提高结晶生长速率;提高换热效率,抑制换热器表面晶垢的生成; 循环流速过高会造成结晶的磨损破碎。 循环流速应在无结晶磨损破碎的范围内取较大的值。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固体产品可分为晶体和无定型两类。 晶体: 原子、离子或分子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而形成
的固体。
无定型:粒子的无规则排列-沉淀。
晶体结构与特性
晶格:构成晶体的微观质点在晶体所占有的空间中按三维空间
点阵规律排列,各质点间在力的作用下,得以维持在固定的平
衡位置,彼此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结构。
接触成核:在过饱和溶液中,晶体只要与固体物进行能
量很低的接触,就会产生大量的微粒。 接触成核的几率往大于剪应力成核。
结晶原理_结晶生长
结晶生长 晶体生长机理:在过饱和溶液中已有晶体形成(加入晶种 )后,以过饱和度为推动力,溶质质点会继续一层层地在 晶体表面有序排列,晶体将长大的过程。
结晶过程原理_结晶生长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化不大或具有逆溶解度特性的物系。 蒸发结晶器常在真空度不高的减压下操作。降低操作温度,以利于热敏性 产品的稳定,并减少热能损耗。
工业结晶过程_方法与设备
盐析结晶:向溶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以降低溶质在原 溶剂中的溶解度,产生过饱和度的方法。 盐析剂的要求:能溶解于原溶液中的溶剂,但不(很 少)溶解被结晶的溶质,而且溶剂与盐析剂的混合物 易于分离(用蒸馏法)。 NaCl是一种常用的盐析剂,如在联合制碱法中,向低 温的饱和氯化铵母液中加入NaCl,利用同离子效应, 使母液中的氯化铵尽可能多地结晶出来,以提高结晶 收率。 溶析结晶:向溶液中加入其他的溶剂使溶质析出的过 程。 如使不溶于水的有机物质从可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中结 晶出来,此时加入酌量的水于溶液中。制药行业中, 常向含有医药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某些有机溶剂(如低 碳醇、酮、酰胺类等)的方法使产物结晶出来。
质粒子对初级成核过程有诱导作用。非均相成核可在
比均相成核更低的过饱和度下发生。
结晶原理_二次成核
二次成核:在已有晶体的条件下产生晶核的过程。二次
成核的机理主要有流体剪应力成核和接触成核。 剪应力成核:当过饱和溶液以较大的流速流过正在生长 中的晶体表面时,在流体边界层存在的剪应力能将一些 附着于晶体之上的粒子扫落,而成为新的晶核。
溶液的温度由t1℃降低到t2℃时,则原P 点所表示的溶液变成了用S曲线上的B点 所表示的饱和溶液。在此时,如果停止 降温,则B点的溶液处于溶解平衡状态, 溶质不会由溶液里析出。若使继续降温, 由t2℃降到了t3℃时,此时的溶液是过饱 和溶液,溶质可自然地由溶液里析出晶 体。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显著下降的物系。 常用的冷却方法有自然冷却、间壁换热冷却和直接接触冷却。
反应结晶产生的固体粒子一般较小。要想获得符合粒度分布要 求的晶体产品,必须小心控制溶液的过饱和度,如将反应试剂 适当稀释或适当延长沉淀时间。
工业结晶过程_方法与设备
间歇结晶和连续结晶
连续结晶操作有很多显著的优点,特别是大规模生产更合理。 操作费用低,经济性好。 结晶工艺简化,相对容易保证质量。 生产周期短,节约劳动力费用。 结晶设备的生产能力可比分批操作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 操作参数相对稳定,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换热面和器壁上容易产生晶垢,后期的操作条件和产品质量逐渐恶化, 清理机会少于分批操作。 和操作良好的分批结晶相比,产品平均粒度较小。 操作控制上比分批结晶因难,要求严格。
工业结晶过程_方法与设备
蒸发结晶:恒温蒸发,使溶剂的量减 少,P点所表示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即变成S曲线上的A点所表示的溶液。 在此时,如果停止蒸发,温度也不变, 则A点的溶液处于溶解平衡状态,溶 质不会由溶液里析出。若继续蒸发, 则随着溶剂量的继续减少,这时的溶 液是过饱和溶液,溶质可以自然地由 溶液里析出晶体。
第二节 结晶热力学与动力学
液固平衡:任何固体物质与其溶液相接触时,当溶液尚未饱和, 则固体溶解;当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固体溶解与析出的量相等, 此时固体与其溶液已达到相平衡。 溶解度:固液相平衡时,单位质量的溶剂所能溶解的固体的质量。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溶解度与 温度、溶质分散度(晶体大小)、 溶质及溶剂的性质、温度及压强有 关。
结晶过程原理_液固平衡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对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正溶解度特性:溶解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溶解过 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特性。L 一维生素C、L一精氨酸 逆溶解度特性:物质的溶解 度随温度升高反而下降,在 溶解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特性 有一些形成水合物的物质, 在其溶解度曲线上有折点, 对应存在不同水分子数的水 合物之间的变态点 。如L一 精氨酸 、柠檬酸等。
2018/3/15
路线一
路线二
清液-胞外产物
路线一A
精制( 结晶、干燥 结晶、干燥 )
第十一章 结晶技术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结晶热力学与动力学
第三节 结晶操作和结晶设备
了解结晶的基本概念,结晶过 程的热力学与结晶过程的动力学。
结晶含义
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溶液、熔融混合
物或蒸气中析出的过程。
结晶过程原理_过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溶液恰好饱和,溶质既无溶解也无结晶, 即溶质与溶液处于平衡状态,此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未饱和溶液:若添加固体则固体溶解。
过饱和溶液:溶质浓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该溶液称
之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度:同一温度下,过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浓
度差。溶液的过饱和度是结晶过程的推动力。
冷却介质有空气、与结晶溶液
不互溶的碳氢化合物和专用的 液态冷冻剂。 冷却介质可能对结晶产品产生 污染,选用的冷却介质不能与 结晶母液中的溶剂互溶或者虽 互溶但应易于分离。
工业结晶过程_方法与设备
喷射结晶器:喷射 结晶类似于喷雾干 燥过程,是将很浓
的溶液中的溶质或
熔融体固化的一种 方式。此法所得固
体并不一定能形成
结晶原理_初级成核
成核方式可分为初级成核和二次成核两类。 初级成核:在没有晶体存在的条件下自发产生晶核的 过程。初级成核分为均相和非均相初级成核。 均相初级成核:洁净的过饱和溶液进入介稳区时,还 不能自发地产生晶核,只有进入不稳区后,溶液才能 自发地产生晶核。 非均相初级成核:溶液中有外来固体物质颗粒,如大 气中的灰尘或其他人为引入的固体粒子,这些外来杂
结晶过程应尽量控
制在介稳区内进行
,以得到平均粒度 较大的结晶产品, 避免产生过多晶核 而影响最终产品的 粒度。
第三节 方法与设备
溶液结晶与熔融结晶
溶液结晶类型:冷却结晶法、蒸发结晶法、真空冷 却结晶法、盐析(溶析)结晶法、反应结晶法。
工业结晶过程_方法与设备
冷却结晶:若溶剂的量保持不变,使溶 Nhomakorabea液的温度降低,假如P点所表示的不饱和
c S c*
结晶过程原理_介稳区
饱和曲线:溶解度曲线。饱和 曲线是固定的。不饱和曲线受 搅拌、搅拌强度、晶种、晶种 大小和多少、冷却速度的快慢 等因素的影响。 稳定区:溶液尚未饱和,没有 结晶的可能。 介稳区:也不会自发产生晶核 ,但如已有晶核,则晶核长大 而吸收溶质直至浓度回落到饱 和线上。 不稳区:能自发产生晶核。
很好的晶体结构, 固体形状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喷射口的
形状。
工业结晶过程_操作及质量控制
结晶操作特性
过饱和度:增大溶液过饱和度可提高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 有利于提高结晶生产能力。 过饱和度过大会出现以下问题: 成核速率过快,产生大量微小晶体,结晶难以长大; 结晶生长速率过快,影响结晶质量; 结晶器壁容易产生晶垢。 存在最大过饱和度,可保证在较高成核和生长速率的同时,
晶体结构与特性
自范性:晶体具有自发地生长为多面体结构的可 能性。即晶体常以平面作为与周围介质的分界面。
均匀性:晶体中每一宏观质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组成都相同 (因内部晶格相同)。正因为有了晶体 的均匀性这一性质,才保证了工业生产的晶体产 品具有高的纯度。
各向异性:晶体的几何特性及物理效应常随方向 的不同而表现出数量上的差异的性质。
结晶过程原理_成核 –动力学
从不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要经过下列步骤:不饱
和溶液→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晶核的产生→晶 体生长等过程。
结晶过程原理_成核
晶核的产生 晶核:过饱和溶液中新生成的微小晶体粒子,是晶体生长过程的 核心。晶核的大小粗估为数十纳米至几微米。 成核速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溶液中生成新核的数目。是 决定结晶产品粒度分布的首要动力学因素; 晶胚:在晶核形成之初,快速运动的溶质质点相互碰撞结合成的 线体单元,线体单元增大到一定限度后粒子。晶胚极不稳定。 晶胚生长到足够大,能与溶液建立热力学平衡时称之为晶核。
工业结晶过程_方法与设备
反应结晶
气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以产生固体沉淀, 固体的析出是由于反应产物在液相中的浓度超过了饱和浓度或
构成产物的各离子的浓度超过了溶度积的结果。
反应结晶过程可分为反应和结晶两步,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 产物的浓度增大并达到过饱和,在溶液中产生晶核并逐渐长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